坦承整容,对“最美跳水队员”无感,凭借心中微光迎来人生新阶段

有网友评价她为“最美跳水运动员”。

她,14岁夺得跳水世界杯冠军,成就自己的高光时刻。

16岁伦敦奥运会铩羽而归,决绝地转身离开跳水池。

今年22岁的她,大学毕业成为一名真正的体育记者。

她——就是是胡亚丹。

坦承整容,对“最美跳水队员”无感,凭借心中微光迎来人生新阶段

胡亚丹已经长成了大姑娘

休闲装扮,齐肩短发,淡淡的妆容,胡亚丹轻盈地过来,大方地坐在我面前。女大十八变,原来的小丫头确实长大了。只是额头上因为练习跳水,留下的那道疤依旧若隐若现,算是她和跳水无法剥开的结。

一路走来,胡亚丹的选择让很多人费解,但这个有主见的小姑娘,按照自己的节奏,一直追寻着自己世界里的“微光”。

在寂寞的时分

无论飞向何方

我也会绽放

给你无限微光

时隔6年,当胡亚丹再次站上国际赛场,已经物是人非。这一次她的身份不再是运动员,而变成了记者,彻头彻尾的体育记者。

今年10月通过招聘,进入PP体育综合体育部,这个月在水立方举行的国际泳联短池游泳世界杯(北京站),是她以全新身份回归赛场,完成的第一次报道。

从场内到场外,从选手到记者,角色的转换让胡亚丹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当记者真的不容易!”

坦承整容,对“最美跳水队员”无感,凭借心中微光迎来人生新阶段

举着自己第一张记者的证件 胡亚丹已经开启了全新的职业生涯

原本想对徐嘉余进行专访,尽管自己曾经跟对方有些交情,但是当她举着录音笔迎向“老朋友”的时候,却遭到了婉拒。这让在训练局大院里,资历比徐嘉余“老”很多的胡亚丹,感觉颜面扫地,“好像他们教练说了规矩,不让随便接受采访。”

以前当运动员的时候,胡亚丹觉得拒绝采访是个很小的事情,她也曾经拒绝过很多媒体的邀约。如今当角色发生了转换,胡亚丹却很有挫败感,“这让我重新审视记者这个行业,没想到记者这么辛苦,也毫无地位可言。”

在胡亚丹当下的理解中,“记者就像是粉丝的代表”,向大众、包括粉丝传达每一个运动员的情况。显然,这样的认知,距离一个真正成熟的记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碰壁其实是每个记者的必修课。并不是每一次当你举起采访工具,都会得到被采访对象的笑脸相迎。即便是在他们胜利后,你渴望跟他们击节相庆的时刻。人是多么复杂的生物,太多时候,我们包裹在壳里,彼此以坚硬相对。

现在还是菜鸟的胡亚丹,面对着前路的微光,依然发出倔强的宣言:“我想做综合体育的头牌记者,做一个综合体育全能的记者。”

坦承整容,对“最美跳水队员”无感,凭借心中微光迎来人生新阶段

成为体育记者 胡亚丹脸上透露着幸福

眼前这个稚嫩的同行,脸上浮现出异常坚定的表情,有向往,又有些许的迷茫。在我的脑海里不禁叠化出,6年前她在伦敦水上运动中心比赛结束后,豆大的泪珠在面颊上滚落的画面。

人,真的不会一天之内长大。6年的时间,让这个小丫头变了模样,变了妆容,变了心智,甚至在她的内心,那缕微光也在渐渐变得灿烂。

在我的世界

可有个角落

是你不曾懂的远方

也许我是一道微光

却想要给你灿烂的光芒

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胡亚丹人生的转折点。女子10米台,第9名的成绩,几乎创造了那个时候的中国跳水奥运最差纪录。她很快被退回到省队,以失败者的角色灰头土脸地回到四川。

“我在身体发育上从来没有过别的女子跳台选手担心的身高和体重问题,所有的结果都是源自心态。”

在奥运会之前,胡亚丹和主管教练的关系几乎僵到了极点。那个阶段的师徒二人,套用当时热播的电视剧《青春期撞上更年期》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两个处在特殊生理阶段的女人,一场注定惨烈的角力。

师徒之间从没发生过正面的争吵,却在暗地里较着劲,在行动上对着干。2012年初,队伍在济南封闭备战奥运会时,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发展到了白热化。

坦承整容,对“最美跳水队员”无感,凭借心中微光迎来人生新阶段

训练中的胡亚丹

胡亚丹觉得教练偏心,给自己安排的训练量“最大”,产生了极强的逆反心理,开始抵触。教练讲解动作时,便脑子放空,眼神空洞,完全不予回复。发展到极致,当胡亚丹站在跳台上,只要下面是自己的主管教练,脑子就会一片空白。

“在济南我就已经崩溃了,我知道去了奥运会可能跳水生涯就完了,自己一点信心也没有。”胡亚丹的语气很低沉,深深地陷入回忆中,“可是我不能说,说了,也许奥运会还没开始,就已经完了。”

即便伦敦水上运动中心聚光灯的灼热也没能唤醒她麻木的神经,站在千万人的目光里,她没有什么不适;但是在自己教练的注视下,她倒是胆怯得不成。

前两个动作,胡亚丹完成得一塌糊涂,人几乎是横着入水的。在决赛全部12名选手中排名倒数第一。荣辱心成了照亮她的“微光”,让她如梦方醒,接下来的三个动作她表现惊艳。只是为时已晚,苦苦追赶,最后的名次定格在第9名。

坦承整容,对“最美跳水队员”无感,凭借心中微光迎来人生新阶段

伦敦赛后痛哭的胡亚丹 或许早已预想到了这样的结局

胡亚丹的颓势在回省队后并没能止住。省队的主管教练,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队伍,加上奥运会糟糕的结果,导致她在四川队不可思议地成了“放羊”状态: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完全自己把握。

一年之后的沈阳全运会,奥运级别的选手居然连参赛资格都没捞到。

原本憋着一股劲,打算在里约为自己正名,但现实情况让17岁的胡亚丹不得不艰难地做出了决定——退役。

胡亚丹想得很清楚,队里虽然有工资和津贴,但这不是她的目标,更不是她想要的生活,“与其在这浪费青春、人生,还不如早点上大学,我还有更长的时间选择我的路。”

然而父母对她这个突然的决定坚决反对。多次交锋,几番挣扎,父母依然无法理解女儿放弃的原因。毕竟用十几年的拼搏换来了一身的本事,不能因为一个波折就全浪费掉。举国体制的运动队,无疑相当于铁饭碗。

胡亚丹的倔劲儿上来,十头牛也拉不回来。面对父母的苦口婆心、冷言相向,她甚至一瞬间想过,从宿舍楼纵身一跃,但就是没想到过退缩。

时间一晃,退役已然五年。大学毕业,有了全新职业规划的胡亚丹,再回望过往时,只觉得幸运:“很庆幸当时退役了,人生就是应该果断。”

无论飞向何方

我也会绽放

给你无限微光

不要烟火不要星光

只要问问内心的想法

虽然不被父母理解,但早早退役的胡亚丹拥有了很多运动员都无缘经历的纯粹的大学时光。她最终选择了北京体育大学,学习运动训练专业。

坦承整容,对“最美跳水队员”无感,凭借心中微光迎来人生新阶段

虽然上了大学 但是运动训练专业并没有让她远离运动

因为“世界冠军”的头衔,胡亚丹在同学之中颇有名气。很多人第一次见胡亚丹都是说“你不是世界冠军嘛”,胡亚丹走到哪同学也都会叫“世界冠军来啦”。

她特别不喜欢这样的角色和称呼,“世界冠军”四个字如同一个阻碍她与外界交流的屏障。“我特别想低调一点,我想跟他们以普通人的身份交朋友。”

于是,胡亚丹又做了一个大胆而又疯狂的举动——整容。把自己弄得不像原来的自己,还能变得更美,何乐而不为!

她割了双眼皮,垫高了鼻梁并装了假体的下巴,只留下了那道额头上浅浅的疤,像是对过去跳水生涯的纪念。

当看到网上传出的照片后,胡亚丹感觉整容痕迹太过明显,二次手术把下巴的假体又取了出来。跟所有女孩儿一样,青春总是用来消磨,并且永远折腾不完的。

面对整容这个女孩子避之唯恐不及的话题时,胡亚丹说得很坦荡,不闪躲。只是,对于网上流传的“最美跳水运动员”的封号,她却没有想象中的兴奋,很是不以为然。

坦承整容,对“最美跳水队员”无感,凭借心中微光迎来人生新阶段

对于“最美跳水运动员”的说法 她无感

大学是催人成长的阶段,同时也会让人徘徊与迷茫。胡亚丹身处其中,也有着同样的遭遇。

在进入传媒行业之前,胡亚丹还尝试过进军演艺圈。大三时,机缘巧合她在电视剧《腾空之约》(至今还未上映)剧组做过替身兼跳水指导,对拍戏产生了无限的好奇和兴趣。随后,便与一家经纪公司签了约。

一年的时间,胡亚丹在公司的安排下,只出席了3场活动,没有接到一部戏的邀约。钱没挣到多少,时间却搭进去大把。考虑到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育背景。胡亚丹再次挥刀斩断情愫,果断地结束了自己的演艺生涯,一年的时间让她经受磨砺,却又多了一份人生的成长。

坦承整容,对“最美跳水队员”无感,凭借心中微光迎来人生新阶段

胡亚丹曾用半年的时间在北京电影学院影视表演进修班学习

我在黑暗中

化作一颗火种

想为你

点亮整片的星空

追随着微风

住进了美梦

“退役之后,我才明白一个道理,在赛场教练就是运动员的依靠,就是运动员的支柱。”胡亚丹说,“我不恨我的教练,更不恨跳水。如果没有跳水,也不会有现在的我。不练跳水,我也不会进北体大,不进北体大我可能也不会当体育记者。”

重温过往,胡亚丹并不后悔,有的只是释怀, “以前我如果稍微做一些改变,少些固执,结果肯定不一样。但那些事想通了,反而让我对教练的感情更深,也对跳水更加感恩。”

采访结束,她跟我告别:“明年3月,咱们可以并肩在水立方里,报道世界跳水系列赛了,到时候见,要多照顾我呦!”

我很认真地回她:“小同行,干媒体的其实低头不见抬头见,肯定用不着等那么久。只是希望你尽快成长为你想要的‘头牌’。”

她笑出了声,笑容很甜美,笑声很清脆……

【本文部分文字引用了华晨宇歌曲《微光》的歌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