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武术到底是哪里出错了,错在哪里,如何改善才能更好的进行格斗?

丰泽仓储文具


武术只是一种技术,它怎么会出错?如果武术没错,那是不是练武人出错了哪?否则号称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怎么没落如斯?

要想说清这个问题,根本不用很复杂的思考,只要看一看我们的历史,就可以看懂了。

武术的没落是必然的,就如同中国古代其它任何一项技术一样,都毫无悬念的没落了。冷兵器被热兵器替代是大势所趋,所以没落没有人感慨。作坊式加工生产技术被机器大工厂替代是大势所趋,所以没有人感慨。传统知识观念被现代知识替代是大势所趋,所以没有人感慨。身体技击似乎没有什么传统与现代的区别,所以它的没落,大家就接受不了,总想着有一样什么东西留下,起码证明我们的文化没有全面没落!哪怕只是曾经被主流文化看不起的武术哪!只要是古人留下的东西,我们就希望还是能在世界上被别人看得起。

其实,这大可不必!任何一项传统技术的没落都是必然的,不论是什么东西,也不论曾经多么辉煌过,在现代技术面前,都已经没有可比性了。

武术技击的技巧没有没落,就如同空手道、跆拳道、泰拳、巴西柔术等等其它传统技击技巧一样,没落的是武术练习的方式、格斗训练的方式。

同样是少林拳的学习,再不能象过去那样的一招一式的练习了,必须总结少林拳的精髓动作,去掉不必要的架势,采用更加灵活多变的身法、步法、拳法、腿法、膝法、肘法、头顶、爪抓等等动作,以及大、小擒拿动作。每种拳,只能把最具有攻击力度的动作保留,其它为了连贯动作的招式全部去掉不用。练习时,只是不断重复这些进攻与防守的招式。最最要紧的就是实战对打。一定要用现代思路实战对打。招数绝不能多,力量速度都要力求符合人体对抗时的需要。

我不懂其他国家的技击数,传统上是否有自己的流派风格区别,但看今天的现状,都没有了,不论练习与对抗都是如此改变,动作简单实用,反复训练,加大实战对打,除此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散打其实早就在走这样的路,只是散打缺少了地面动作,是散打训练方式也陈旧了,尤其是训练思路陈旧了。要知道,商业化是所有体育比赛发展最重要的途径,而技击比赛,商业化的最有力方式就是减少规则!规则越少,商业性越强!商业性越强,发展越快!这比举国办体育来的还要快,而且后劲实足!

散打缺少地面动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散打那种重点数取胜,不重技术击倒的比赛方式太落后,严重影响了商业化推广。这种落后的比赛方式,极大影响了训练方式,最后致使比赛精彩程度大大下降。

再有就是训练时的科学训练手段也要加强。当然,这不会很快行成。

还有就是商业比赛的真实性!国人的内心有点太脆弱了!看不得中国人被打败。其实我们失败的次数还少吗?一百多年以来,不论任何方面,我们都是一败再败的,甚至曾经被人家扣上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既然我们没有退路,何必再在乎比赛场上公平竞争后的失败哪?只要训练得当,今后打回来就是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不需要表演性质的学习武术。各种拳术套路练习完全可以继续发展自己,大家互相并不影响,各得其所。格斗的练格斗,表演的练表演,健身的去健身,养生的还养生就是了。


何处是家乡


这个问题是很多中国武术界领导,以及传统民间武术都不愿面对的!这恰恰也是传统武术不能实战的症结所在!

传统武术处于现在的尴尬境地,一是武协领导搞的竞技体育,比谁跳的高,比谁旋的多,逐渐体操化。所以培养出来的武术冠军,只是内部人分分金牌和利益的事,表演一下还可以,连普通人都打不过。二是传统民间武术固步自封,兼之得不到现代技击理论的指导,技击,逐渐沦为师徒之间的游戏!

要解决传统武术的问题,就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解决。同时,也解决传统武术练习和技击的结合,这就需要去挖掘竖劲技击体系,而不是现在的横劲练习体系。这是技术的根本!

传统武术,前景是光明的,需要更多人付出智慧和努力!





三养功夫体系


中国的武术确实是出错了,而且是致命的错误。

其一,传承方面出现了问题。说白了是练功方法有问题,这也是传武缺乏实战能力的根本原因。真正的传武在元代就出现了断流,目前流行的基本都是明清以后的产物,而且主要是清朝及以后的诞生品。元朝禁武,明初屠将,加上后期火器的出现,传武断流是无法避免的。现在一些传武的练法,跟舞蹈体操别无二致,外加体能和力量训练,对于武术的根本和精髓缺乏应有的了解,这样又怎能练出适合实战的功夫?

其二,观念方面出现了问题。目前绝大多数人一提起传武,就跟套路和招式联系在一起,似乎套路和招式就是传武的代名词。自从盛行套路、重视招式,传武就走入了歧途,也可以说实质性的东西已经丢了。而更多的“正宗传人”又根本不承认这个事实,张口闭口祖师爷曾经如何如何厉害,自己是根红苗正的传人,似乎自己就能代表传武,而把不能打归结于练功时间短、缺乏实战训练,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并不是主要原因。

其三,组织方面存在问题。相关组织把传统武术作为一个娱乐项目来对待,今天搞个比赛,明天进行交流,后天组织考段,其实做的都是一些表面文章,华而不实的东西。无论采取哪些措施,没有哪样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不仅没有发挥好职能作用,而且严重误导了大众,甚至滋长了一些人的虚荣心和武术界的不正之风。

现在,好多人根本就不明白练武应该练什么,应该怎样练,所以出现了大批的网络喷子,这也是武盲的一种表现。

武术与其他东西有本质性的区别,不要把它当成娱乐和炒作的手段,不要把它当成赚钱的工具,心浮气躁也不可能练好传武。

要想恢复传武的格斗功能,必须在挖掘传武的练功方法上做文章,这是传承的关键,也是发扬传武的唯一有效途径。功法不对,要领没掌握,再多的实战训练也没多少意义。


单氏武技a


想太多了,最近的自由搏击与传武较量,背后都有资本在推动。

认为传武不能打的,是不懂拳,看到职业拳手揍传武拳师后,就以为谁练了现代搏击都如职业拳手那样高攻击输出了。

但你不想想,那些靠擂台上打拳吃饭的,每天训练6~8小时。一般武术爱好者,每天抽两小时出来练已经很不错了。训练量差距就摆在那,换谁在职业拳手面前都是捱揍的份。

世上没有“独孤九剑”,不靠身体素质支撑仅凭招式就能越级打身体素质高几个量级的人。

如果你想练传武能打,边学传武边当小混混,多打几场街霸,实战水平很快就提高了。

如果你想传武能打赢职业拳手,我只能说~别做梦了。


云出无心David


我是小橙君Aristocles, 我来回答。

从近些年武术的发展与对外交流的情况来看,中国武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传统武术到底行不行?传统武术在世界竞技搏击内还能不能站稳脚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国武术到底是哪里出错了呢?

其实无外乎于两方面: 武术自身的发展及武术继承者的练习



武术自身的发展

传统武术门派众多,以拳、腿闻名的也有以身法功力著称的,传统武术讲究练基本功,延续创始人设立的明目繁多的规矩及练功要领,这些规矩存在许久时间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检验,随着时代科技进步以及世界范围内各种拳术的交流融合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墨守成规、遵循古法、秉持正统、传承师门等等这些是因循守旧的做法,虽然保留了古色古香,也在一定意义上让传统项目原汁原味地呈现在世人眼前,但是这种做法在现代重视合同战术的其他拳术看来无疑是作死。

会拳术的腿法不怎么地,会腿法的不重视拳术,拳术腿法都重视的不擅长地面缠斗,拳术腿法地面缠斗都懂的体力却跟不上,拳术腿法缠斗体力有的却不进行专向训练,无法形成战斗力。



因此,李小龙先生之所以被称为伟大的先驱,改革派,以超越时代的思想洞察到传统武术的种种问题,因此他从来不放弃对每种功夫的细致深入学习,并且将每种功夫的精华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私下比武)改进成长,并发扬光大形成独特的一门功夫——截拳道

截拳道——有西洋拳击、恰恰舞步法、拳击步法、传统武术步法、咏春拳术、踢技技术、柔道、空手道、巴西柔术等功夫的影子,所有这些融会贯通,不拘泥于功夫的一招一势,即: 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人有两手两足,武术的目的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战则能取胜。所有有益于实战的均应保留,花哨的部分可适当摒弃,不同门派拳术间多多交流切勿闭门造车,闭关锁国,结合自身拳术特点应用,与时俱进,大胆改革,方为进步之道,否则只会愈来愈落寞,最终沦为舞蹈一般,遭人耻笑。



武术继承者的练习

武术终归到底是需要人加以练习的,个人的资质好坏,练习的努力刻苦程度直接影响着武术格斗水平的高低。

首先,要有好的体质。好的体质就是好的身体素质: 良好的耐力、爆发力、柔韧性、协调性。在不影响灵活性的条件下,肌肉自然是越多越好。现在的武术练习者或者传承人好像耻于成为壮硕的肌肉男,传统宽松的练功服下是白白嫩嫩的五花肉,谈起动作分解头头是道,一实战不是反应过慢就是疲于招架,就算是反击也是若不经风,脚下无根。



其次,要有好的态度。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什么时候都不过时。这里的态度是指练功的态度,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和没有练过功夫的普通大众来比较,自然功夫十分了得。但与世界知名拳术高手,视搏击为生命信仰的拳手来说,这是十分致命的。国外职业高手的敬业程度是十分可怕的,训练非常刻苦努力,自律性高,钻研精化搏击技术,科学营养搭配,储备优良体能,不惜巨资请外教专门针对性训练,这样的全能高手能被国内传统武术击败的概率为零。



再次,敢于正视失败,承担失败的苦果。不知道从何时起,传统武术练习者也似乎有了国足不胜的不良习气——没睡好觉、没吃饱饭、场地不是主场、有黑哨、赛前没有充分准备、临时变化导致心态过差、体重有悬殊不是一个量级。不管是雷雷还是后面的两位咏春继承者,失败的第一时间不是考虑自己为何输了,而是充满了祥林嫂般的唠叨,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练习武术男人该做的事。这样说,无疑比失败更可怕地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不敢承受失败结果的懦夫,只能遭受世人更多的对于传统武术的嘲笑与蔑视,也可以说,他们不自觉地扮演了传统武术竞技的掘墓者,是传统功夫遭受污蔑的继承人。




注: 希望传统武术能够认识到不足,与时俱进,增加实战性,多与其他功夫交流,更好地成长进步,不辜负国人的期待!!!


小橙君Aristocles


放弃实战,以表演为主导,市场化没有开放,也许这是中国武术的错误发展。

建国之初,国家还没有完全稳定,而武术本身就是俗文化的一种,极易被坏人利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武术以发展套路为主导,全面组织了人力物力,借用体操等项目评分类的项目方法,以评分的方式发展武术套路,当其它世界各国进行实战搏击发展时,我们已经停滞了实战。

1979年,随着开革开放,我们国家正式开始散打运动,这个时期开始,对于实战的各种理 论才形成专业化,学术化,从国家队到省队,市队,形成一套人才输送机制,赛事体系,学术体系。

目前中国的武术是三辆马车行驰,竞技武术的套路运动、散打运动 、传统武术运动,但很可惜这条三马都没有很好的沟通,

竞技武术散打和套路,过于专业化,没有向普通群众普及,本来学校是体制内最好的普及阵地,但学校的武术光说不练,没有形成规模,只有极少校学在发展。

传统武术有自己的小算盘,不会致力发展竞技武术,他们仍是以自己派系为发展目标。

现在有绝佳的机会来临。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以国发〔2014〕46号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竞技体育有市场的趋势,不仅是可以减轻现有的举国体育体制,财政负担,也可以拉动体育内需经济实体,这包括体育赛事,还有体育相关的商品,等相关产业。

这个时机,只要你想发展武术都可以做,以前你办个赛事需要通过当地武协,体育管理局,现在举办赛事,只要按照商业规则,不必通过武协也可以举力赛事,而运动员只要喜欢搏击有各种商业的赛事,昆仑决、武林风、福州国际武术节,·····这些赛事都是可以自由参加,是英雄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


福州禅武


中国武术自古以来就是为了杀敌建功,防身自卫,本质上是肯定能打的,自有其存在的意义,这毋庸置疑。但是武术本身的功能丰富,除了格斗还有健身,养生,而且修炼程序是很繁琐的,未习打,先练桩,先筑基,再练套路,套路还有入门套路,高级套路,套路完了,还有对练,就是固定招式的对打,再就是抽出单个招法习练,最后才是实战。这一套下来没有十年纯功成不了材,还得有真传才行。这种方法不是没用,但老辈人没有工作压力,有时间练,现在有几个人能做到?而且,现在好多传统武术搏击的功能已经弱化太多,只剩健身了,但好多习练者似乎忽略了这一点,自以为练过多年,应该很不错了,这种只知己、不知人的自以为是心态害了他们,也害了传统武术!现代搏击,散打、泰拳的功能比较单一,就是所有训练都是为了打,注重对抗性,拳击就那么几招,但是从单个拳法开始就进入条件实战,没有花招,所以法简效宏,这是优势所在。总起来说,传统中国武术注重个人修为,散打搏击注重对抗,这就是区别。发展是硬道理,中国武术绝不能故步自封,吃前辈高人的老本,而应该与时俱进,强化搏击功能,本身招法丰富,变化多端,各门派都有独到之处,如能提炼精修,摒弃花招,肯定能焕发活力!


石笑天2


一、社会基础,比如日本的武术名家国家当国宝对待,然中国的武术名家的境遇实在不能比!许多老拳师默默逝去,带走的是几十代人的武术精华传承!宣传力度不够,而且现在社会承平已久,已经没有刻苦练习武术的紧迫感,很少有父母会让独生子女以武为业!都在去高考的路上。

二、形式主义泛滥,许多武术协会的领导是外行人不懂武艺(可参考书协情况),遇有武术大会总拿老年团体太极拳、扇子舞等集体健身项目充数,非常热闹但不实用。而真正应该是主力军的青年人参与度非常少!

三、武术大会比赛都为套路表演,高手肯定有,但不少人只会套路不求实际用法,当然也无处可用,但金牌的归属往往是套路表演优美的,但优美的动作遇上力大者往往无用!

四、明师难寻,学费很费!一般家庭在孩子学业开支外再加上练武学费,承受不起!所以公园里看看,大都退休人士成群在健身,不需要学费的。而青年人都在上班路上累死累活,哪有精力时间学武?一般白领才有能力健身,但大都去玩瑜伽或欧美健身了。

五、中国社会汉唐后历朝都缺乏尚武精神!认为练武不是正途,比如好男不当兵之言,往往有了战争发生才会重视!社会上大都欣赏玉树临风却弱不经风的文人!因为文化人收入高,武夫为下贱行业!

草草几句,遗漏许多,互相启发吧!


云灵问道


中国武术是被中国人限制的。

1、49年后就限制了。文革期间更是限制,不许练武,练武之人被称为“教唆小青年打架”。

2、一些练武行家在文革被批斗,许多武术被限制及失落。

3、武术培养主要针对一般性的对抗,高强度的对抗需要更好的理论指导。

4、中国武术高强度对抗性少,主要是武术对抗伤人重,一般不经常进行。现擂台对抗强度高,多是集采众长,有力量,有方式,抗击打高。现在的武术这方面训练弱自然出现不足的表现,几乎是输。明显看出从力量、抗击打及灵活性上有很大不足。

5、现代博击练的是力量、打击与抗打击,灵活与防范。这本身就是武术的一个重要内容。你练强了就说武术没用,很没道理。


null144386656


所谓“功夫"即是时间,专业的散打或自由博击,一天训练多长时间,一个爱好者又能够训练多长时间,术业有专攻,天道酬勤,民间爱好者能打赢专业选手只有一种可能,造假.

至于没落武协要承担主要责任,武者止戈也.不能实战如何止戈.

形式化的东西太多,不考虑实战技法的开发提纯,一味求多,如形意,五行拳就够用了,还要什么十二行,杂式锤等一些叫不出名的套路,岂不是南辕北辙.

技击的本质,一是力量,二是速度,而最重要的是长期训练的本能反应,也叫条件反射,其它这个技术那个技巧能用上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