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一心想要匡扶汉室,那么他为何不除掉奸诈谄媚的宦官黄皓?

lienlien


姜维真正掌权是在费祎死后,而且掌的是兵权,官至大将军,但并无政权。

不要以为手握兵权的大将军想杀谁就能杀谁的,每个政权都有法律规定的,不能凭意志行事。想当年大将军何进想诛杀宦官,何太后不同意,何进都做不成。何况现在皇帝刘禅还在掌权。



姜维虽手握兵权,但其北伐仍需朝中支持才能进行。想杀宦官黄皓,同样也需要朝中支持。

姜维认为宦官黄皓是奸臣,可后主刘禅从来不这么认为,否则又怎会宠信黄皓,不宠信黄皓其又怎会弄权?


换句话说,黄皓弄权是刘禅支持的,杀黄皓就是反对刘禅,姜维可做不到。

姜维的毕生理想是北伐,对于朝政姜维并不过多插手,也插不上手,北伐是尚书令陈祗和刘禅都支持的,但杀黄皓可就未必,虽然朝中有一批正直大臣反对黄皓,但多是敢怒不敢言,如诸葛瞻,虽支持杀黄皓,但并不支持姜维北伐。



刘禅到了晚期就更加昏庸了,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蒋琬、费祎去世后,蜀汉政治开始走下陂路,包括刘禅用人,开始亲小人而远贤臣,导致宦官黄皓弄权。

姜维杀不了黄皓,也只能躲到沓中(今甘肃陇南)屯田去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蜀汉后期,虽然姜维控制大部分军队,但是他并不能和诸葛亮相比,诸葛亮是军事和政事一起掌握,但是诸葛亮临死的时候,知道蜀汉没有人能像他一样军政一体,所以诸葛亮死后,政事由费、蒋二人先后掌握,军事由姜维掌握。

当时费、蒋两人都过早的去世,蜀汉就出现了内部政事混乱的现象,姜维此时虽然手握重兵,但却不善政事,蜀汉内部又出现黄皓此人,排挤姜维,同时姜维是忠于蜀汉,没有皇帝旨意如果对黄皓动手,就会有叛逆之名,姜维为了自保和不让蜀汉出现内乱,就屯田在外。

黄皓在后主刘禅逐渐长大后,就受到刘禅的宠信,黄皓为了能升迁,就溜须怕马、阿谀奉承,因此多次受到重臣董允的责骂,黄皓也非常害怕董允,所以在董允活着的时候,黄皓还算老实,不敢胡作非为。

董允去世后,陈祗接替董允的官位,同时他不像董允那样对黄皓,便在这时,黄皓开始参与蜀汉政事。陈祗死后黄皓就开始专权,官位也升迁的很快。

刘禅的弟弟刘永当时非常厌恶黄皓,黄皓取得刘禅的信任后把持朝政,就对刘禅说刘永的坏话,结果刘禅就开始疏远刘永,导致刘永竟然十多年不能朝见他的哥哥刘禅。

当时姜维虽然掌管蜀国大部分兵力,但姜维是个忠臣,他的行动是听朝廷的,而姜维常年在外用兵,黄皓则在朝廷弄权。

后来姜维见黄皓专权,就上奏刘禅将黄皓处死,但刘禅却不同意,他认识不到黄浩的阴险厉害,姜维看到刘禅不愿处死黄皓,而黄皓在朝中的势力又盘根错节,担心对自己不利,姜维对此非常担心,担心如果自己出现意外,就不能完成诸葛亮北伐中原的遗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姜维就屯田在外。

公元263年,姜维听到钟会在关中练兵,就上书刘禅早做准备,但黄皓却告诉刘禅钟会不会过来,所以刘禅就没有听从姜维的。

姜维害怕黄浩,是因为黄浩取得刘禅信任。刘禅是个没有明断是非能力的人,他怕的是刘禅被利用。姜维衷心蜀主,不能越权办了黄浩,也是当时的情况所致。毕竟谁也不能确定未来,说书人知道,但剧中人不知道就是因为黄浩一句话就可能让刘主招他还朝,大事尽废。


领域创造者


作为诸葛亮一手提拔上来的将领,姜维的势力并没有那么大,他只是一个武将。武将干政乃是大忌,而且这里面刘禅也说不定起了什么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