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进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中流10


从大的样本和概率来说,优秀的人到哪里都不会被埋没的。偶尔有遗珠之憾,也是历史规律和辩证统一的常态。

古代科举制和现代教育体制有很大区别,如果非要做一个比较,进士相当于现在的海归博士、国内名校博士且第一学历也是985以上。从进士的发展来看,平均也是四品以上的官员

以明清时代为例,如果具有进士功名直接去当县令,其实算是混的不好的。进士及第,还有新一轮筛选。如果再考一次试,优秀的进士会进入翰林院,选为庶吉士继续学习,作为储备官员。

如果有机遇,运气好,文章优美,接近皇帝,秉持上意,草拟意见,服务与顾问于内廷,以后进入内阁或者拿到一个大学士名誉,都是仕途新星。即使不在皇帝身边行走,做诸多皇子太子等亲贵的师傅,也是极好的,待遇前途不可限量。 没有选上庶吉士的,一般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留在各部衙门,做一个京官。另外一种是外放到地方,执掌地方。去地方做县令,当然也是挺好的,比举人补不上缺,总要幸福一点。可见,即使到了进士层次也是要分级别的。

宦海沉浮,进士倘若做了一县百姓父母官,再继续往上走,可能就需要人脉关系,师承背景,士林网络,自我能力和历史机遇了。各地分为冲疲繁难四个等级,主要是通过政绩接受考核,进而不断晋升。

古代的科考模式和选官制度挂钩,自然就塑造了文官考试制度,形成了官僚体系。

现代社会博士培养的目标很多元,虽然也是精英化模式,但是吸纳机构包括了高校,事业单位,企业等多个职业流向。

现代的教育体系不同于古代的科举制,科考的本质是选官储材,提供后辈官员。而科举制废除之后,教育的职能就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当然博士也可以考公务员,只是比例相对小。博士研究生也可以分为海归博士,985,211和普通院校,还得区分第一学历。近些年各省的选调生考试,博士毕业就可以挂职主管教育文化口的副县长等职务,也算是博士与公务员考试的一种制度安排。

实际上,职务晋升是一个过程,如果起点就是正科副处,还是名校博士,核心部门,前途自然不可限量,和古代进士及第进入翰林院和各部堂衙门行走一样。古代科考所谓的一朝跳龙门,也仅仅是功名身份的上升,不是立刻就是跻身朝野。

至于进士及第之后,具体到做官层面,还是需要时间,不断提高资历和级别,磨练文书写作,训练能力和基层经验。至于一个进士最终能走到哪里,那就要看历史的进程和人生机遇了。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秦右史


对于古代科举制度与现在国内学历的对应,存在多种多样的说法,因为现在的高考是每年一次举行的,而当年的科举考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一旦落榜就要再寒窗苦读三年才行,所以现在的学历跟古代的职称对比不了根本就。以下是关于大家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

状元:全国科举考试总成绩第一的人,比省高考状元等级要高一些。

进士:经过高考的洗礼,并且成功被高校录取的人,大致与进士相似。

举人:相当于高中时候高二举行的会考,取得了高考毕业证,能参加高考的人就属于举人了。

秀才:初中毕业生、或者是高中毕业就能说是秀才了。

但是我个人认为不能简单地这样认为,我自己的看法是现在的本科生跟当初的秀才差不多,进士就要跟博士差不多了。状元的话就更高了,非国际性大奖获得者,不能担当。仅仅是个人的拙见,仅供参考。

您的关注、点赞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考研字D


古代进士,是现在国家领导级别公务员。因为古代科举是,县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制!如同现在的,初升高,高考大,大考研,研考公务员!一样!






灵虚子道人


把进士的身份地位,看的也太低了吧!

古代的进士,相当于现在全国,请注意!是参加全国公开招考领导干部考试,录取成为领导干部!

各级科举考试相当于现在什么状况?祥细解答。

一、古时的读书人,在参加科举考试第一关,为童生试,录取者称为童生,取得参加科举考试,求取功名的资格。

童生,俗称白衣;你看,《水浒》中,梁山第一任寨主王伦,绰号白衣秀士,就是一个没有功名的文化人;既使八十岁白发老翁,未考取生员(秀才)功名,也是童生。



二、秀才:县试、府试、院试(省学政主持的考试),童生参加,录取者称为生员,始获得功名,俗称秀才,相当于今日高考录取的大学生。

生员分为廪生、增生、附生,廪生可获得政府膳食供给待遇,相当于今日大学公费生;增加录取名额的增生、附加录取的附生则没有这个待遇,相当于今日大学扩招的自费生。

生员中选拔出优秀者,可以入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者称为贡生,相当于今日大学保研生,为贡生中的优贡;不同于恩贡、荫贡等凭特权进入国子监的贡生。

生员只是取得入县、府学习,相当于今日大学生;拔贡,相当今日大学生保研;及向上层次考试的资格,不能出仕为官,可免除差徭,有点特权待遇。

向上考试不第,可搞教育办私塾、入府州县为吏等谋生。


三、举人:乡试,省级举行考试,生员参加考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人们习称老爷,第一名称解元。

举人除取得向上层次的考试资格外,享有免除赋税徭役的特权待遇,因此,中举后,有些土财主会给好处,将土地、人口依附于中举者,以逃避赋税徭役。

举人不同于秀才最大的区别,在于,举人可以出仕为官了,多是府、县教学、主簿一类的八、九品级的佐官,亦有出任知县主官的,但是很少。

你看,举人是不是相当于今日地方招考领导干部,并且录用为地方领导干部。

所以,《儒林外史》中,被丈人瞧不起的,因无粮断炊而上街卖鸡的穷秀才范进,闻听乡人告知中举,竟然高兴的疯癫了!


四、贡士:会试,礼部(主管外交、教育等事务)举行考试,举人参加考试,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不授官出仕,取得参加殿试资格。

五、进士:殿试,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对会试录取者——贡士,分等定级,皆称进士,分为三甲。

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



进士皆出仕为官,授予京官者,有择优进翰林院备皇帝咨询、学习为仕经验,含有培养后备干部之意;

也有分发六部及其它官署附官;

外放则可为知县主官或府、州附官。

你瞧,进士,是不是相当于今日全国公开招考领导干部,并录取成为领导干部者。


z山海


就这么说吧,进士等于三年一选全国优秀人才前300名,而且这前20名成为未来总理副总理后备人才,级别立马国务院副厅或正处级领导,前120的进士成为国家重要部门处室处长,最后面这160多人则成为全国各地大县的县委书记兼县长。

这就是为什么有“五十少进士”的说法,那怕现在,50岁能成为一个大县的县委书记也是相当了不起了。


翩若惊鸿59640286


在古代科举制度中,考上秀才就是国家认可的统治阶级的一员了,非今曰之大学生所能比拟。考上秀才已很了不起,每个府院两年考三次,每次录取25人左右,平均每年37人,每县5人。秀才的待遇虽然很差,但国家也有一定补贴,养2~3人没问题。不能当官可当吏,免赋税,遇县太爷不用跪,过堂不能用刑。已算地方知名人物,可办私塾,亦可当低级别官员的师爷。

秀才考中举人,就算正途了。如果能力没问题退休前升任知府是有希望的。举人就算不出仕也享受国家津贴,养十个人没问题。还可以荫庇他人免税徭役,雍正以前大概可免200亩左右的地税十几户的徭役。就算举人在家什么也不干,把免税免徭役的名额挂出去,也是大财主了。

举人再考上就是进士,一个县一届能有1~2个就很了不得,人数很少,官职大约是县级,起步可以做县令。属于朝庭重点培养的后备官员。有能力、运气好的可以晋升到封疆大吏,六部尙书甚至大学士。

进士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人数不定。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可直接进入翰林院任修撰,前途十分光明,一般可以坐到侍郎,巡抚,御史等较高的官位。二甲进士可进入翰林院担任庶吉士,三年后再考试依成绩依次可在翰林院担任修撰进入六部学习或担任地方官员。三甲进士一般可以进入翰林院学习或直接外任,但需要从县令做起。


华央嘉措


比考清华北大还牛。

其实别说进士了,就是举人也比一本强,至少是211,甚至985级的。

秀才就相当于本科大学生了。


风行三湘


在封建科举制度,只有考取了进士才可吃皇粮、入仕途做官。进仕与现在的学历无可比性,进仕只相当于通过考试新录用的公务员。因为被录用为公务员才可吃皇粮、开始入仕做官。


吴辉智


稍微有点了解的都知道,每三年全国录取进士少则几十名,多则百余名。一旦考取进士,最少是县令,一县之主。好的直接进常委,国务院。别说进士了,即使举人都可以见官不下跪,免除徭役赋税。

岂是现在的大学能比的?


随风143216714


进士相当于院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