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普通話是胡語?

用戶73129708748


古代漢人指北方的遊牧民族為胡人,胡人的話當然是胡語了。但是現在有些人主要是粵語區的人把普通話稱為胡語,只能顯示自己的自卑或者文化層次低,就拿最簡單、最直觀的平舌音翹舌音來說吧,現存胡語滿語、蒙古語、朝鮮語(都是阿爾泰語系)都沒有翹舌音,也就是發不出聲母zh ch sh,這和粵語何其相似!當年康熙讓滿人努力學習漢語碰到的最大困難就是這些八旗子弟發不出翹舌音!如今大部分南方人學習普通話最大的攔路虎仍舊是翹舌音!古漢語的典型特徵就是平舌音翹舌音共存、並且兩者區分得非常精確的發音,整個華夏文明區只有華北平原地區大量存在翹舌音,華北平原周圍的滿語蒙古語朝鮮語,晉語,西南官話,六南方言都沒有翹舌音(或者極少),華北平原地區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口密度最大。科學實驗也證明翹舌音在向遠處傳播發展時很容易變成平舌音,但是平舌音絕對變不成翹舌音。


老較瘦55


因為這種人是人云亦云的腦殘,普通話是胡語的結論最早出現在03年左右某個管理員集體拿美國工資的論壇上,發貼人以臺灣人居多(文法語法上有很明顯的臺灣腔)。

後來被一些大陸低素質人群拿來奉為真理,最多的就是某方言吹。這些人完全不知滿蒙語屬阿爾泰語系,漢語屬漢藏語系的基本知識,枉顧兩種不同語系的語言不可能有深層次的相互影響的事實,他們不清楚也不會去了解普通話的歷史(從明朝韻書《重訂司馬溫公等韻圖經》可以看出在明末時期北京話已經基本定型)對普通話大肆侮辱。這種人大多是社會金字塔最底部的幾個層級。他們沒有基本的語言學知識,他們甚至以為中國正統漢語應該是連四十事實實施完全無法分辨全部讀平舌音的缺陷語言,他們不知道滿語才是沒有翹舌音的語言,為了應對北方官話區特有的翹舌音滿語甚至單獨創造了表示zhi chi的滿語字母。他們只知道一個“入聲”,只要有“入聲”那就是古漢語!可是滿語中如tob(正)、bithe(書)、cik(忽然)都是入聲詞,難道滿語也是古漢語?

事實上在清朝一直是漢語影響滿語,而不是滿語影響漢語,清代皇子在讀中國的四書五經時,甚至要特意把北京話中已經消失了的入聲讀出來。

所以說,普通話等於胡語這種結論,不過是一些說不好,不愛學普通話的人給自己找的藉口罷了,漢語如果真的如此容易被其他語言影響的話,中國人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英語,難道普通話是英式漢語?


霧雨丶


普通話是依據北京話而設立的,在北方方言大多大同小異,而南方每個地方的語言都不一樣,站在歷史的角度,在西晉末五胡亂華使得大部分原著北方的華夏人南遷,在後來的兩宋,金朝、元朝,清朝,北方胡人的南侵,使得華夏人一度遷移到兩廣,閩南,甚至走出國門。

而在古代華夏人用的是雅言這種語言和如今的粵語最為相近,閩南語也是古代華夏語言的一個分支。

現在的普通話則是北方胡人傳入中原的,而且普通話使用也不過幾十年。所以那些早年流落到海外的華人大多是南方人,所以就有了這樣的問題。

在我看來,現在的中國人就是歷史的沉澱和個名族的摩擦融合而來的,所以只要是我們國家,不管是那種民族,語言,文化,宗教,都是我們的文化,不容詆譭。


土豆燉洋芋


本人事先申明我不搞地域黑,我會說普通話,川話、粵語。我個人覺得普通話是胡語?有一定道理,不過不單普通話,可能全國有百分之百八十以上的話都受了胡語影響,中國有幾個語系:西北話、華北、西南(雲貴川話)、華中話( 河南安徽湖北、蘇南上海話(蘇南)閩南語(包括粵西粵東)粵語(梧州廣州五邑話)還有粵東北贛南湘南的客家話,每個朝代的語言都有官話,隋唐應該是河洛話(潮汕話夾雜客家話),我念唐詩宋詞明顯可以感受,宋朝話應該接近粵語,元朝以後受少數民族影響語言慢慢轉為北方語,中國可能受影響比較小的語言,就粵語、客家話、閩南語、浙江話。


風雅秀仕


這是胡攪蠻纏。中國的地域廣大,而且呈現了在原始社會末期就有著能夠互相溝通交流的文化發展一體性趨向。可以這樣說,當今中國的版圖是六七千年前打下的基礎。

但是中國的民族發展歷史卻是慘不忍睹啊!三皇五帝時代,是中國邦國時代的前期,卻也是勾心鬥角、瘋狂奪權的時代。文化發展一體化趨向意味著誰都認為現在中國版圖內的人應該都統一在自己的統治範圍內。黃帝初步統一天下,正式確立了文化一統的大格局。而實現法統一統的則是堯帝,龍鳳呈祥、百鳥朝鳳正是天下一統的政治格局。但這是在各邦國主權獨立完整的前提下的政治一統。可是這樣的不完整的帝權還是太令人垂涎了!舜利用種種陰謀和陽謀獲取了帝堯的地位。他上臺之後就開始了清除帝堯的支持力量。現在西南以苗族為代表的少數民族就是因為堅定支持帝堯而被傷害和驅離中原;鯀被莫須有殺害。曾經的天下一統的格局被打破了。至此,四千年至今的舜製造出來的民族問題還在搖搖擺擺。

再一方面,另一種大格局式民族問題的由來是發展帶來的負面作用,也可以說是私有制體制的社會建設作用的狹隘性和扭曲性造成的。中國北方民族問題的由來就是這一方面。本來他們和中原的都是一個民族體系,都是伏羲女媧炎帝黃帝的體系之內,包括今天的藏族,但是,中原的發展快而北方的人發展慢,於是幾百年上千年的差異積累,慢慢成為不同的族群了。

語言問題就是民族問題的附屬品。實際上都是華夏語言體系的分枝型發展。隨著歷史的走向,民族(其實中國的民族問題是中國特有的方式,我認為應該改稱為亞民族)在共同文化底蘊的基礎上重新融和。這裡面就包括了一些語言分體系的重新融和。我認為應該正向看待此事。畢竟,我們真的是血脈相通啊!不能讓歷史上自私的人為了自己的一私之利而永久地破壞人民的血親關係😊✌


席軍WH


其實個人覺得這個提問是個偽命題,普通話和胡語相比較是不對稱的,與胡語相對應的應該是官話。歷史上每個朝代的官話又不一樣,都是帶地域特色的,不同時期都會受到周邊其他語言的影響的。另外胡語跟漢語相比較,他們不是同一個語系內的,語法有很大的差異,而且始終沒有像漢語這樣完備的語法體系,代替漢語幾無可能,當然現在的漢語中含有很多外來詞語,但正是漢語的包容和自信。


司馬中庸


因為缺乏歷史、地理、語言知識;加上自大,自以為是;文化層次較低,且具地方主義,排內不排外的思想!所以,這麼說!


萬馬奔騰223980062


是滿語,蒙語和北方方言的混合,是胡音。


竹院逢僧話又得半日閒


有可能。古漢語應該是我們的閩南語!


咱厝人5486012


因為說這種話的別有用心的極端人士,是很自卑易易憤怒的。太自卑還容易瞎編亂造,著急看地攤文白呼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