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是如何灭掉吴王夫差的?

富贵如意天师庆平


为了消灭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

其一,收罗珍贵木材,供吴王大兴土木

为了削弱吴国的力量,勾践派人入山寻找珍奇木材,作为礼物送给吴国。吴王非常开心,动工建造姑苏台,为了能配得上这些名贵的木头,夫差在建筑材料上更加考究,光是收罗建台的材料,便花去三年的时间。这座壮观的姑苏台,最终在五年后建成。这个庞大的工程,使吴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行路之人,道死巷哭,不绝嗟嘻之声,民疲士苦,人不聊生。”

其二,巧施美人计

勾践又针对夫差的另一个弱点展开攻势:好色。为此,勾践找到两名绝色美女,一个是西施,一个是郑旦,花了三年时间来包装、训练。西施与郑旦的任务,就是送给夫差后,以美人计迷惑吴王,让他荒于政事。说白了,两个美女都是怀有特殊使命的间谍。果不其然,西施与郑旦很快就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女人,日日宴饮,夜夜笙歌,不知今夕何夕了。

其三,粮食交易中的阴谋

公元前484年,勾践再次设计一个大阴谋,他先从吴国购买大量的粮食,并承诺次年归还。一年过去了。越国人果然没有食言,粮食如数归还,而且还是挑了上等品。可是勾践却偷偷作了手脚,他将谷子蒸熟了后,才送去给吴国。蒸熟的种子怎么可能生根发芽呢?种下去的谷子全部烂死了,粮食迅速减产,曾经是鱼米之乡的吴国,竟然出现大饥荒,国力大衰。

其四,螳螂捕食,黄雀在后

吴王夫差先是大修土木,建宫筑台,耗尽民力;后又穷兵黩武、频频用兵;更致命的是误信谗言,冤杀伍子胥,自毁长城。貌似强大的吴国,实则为纸老虎,虽然张牙舞爪,外表嚣张,却掩饰不住外强中干的实质。然而,公元前482年,吴王率精锐部队北上,参加黄池国际会议,夫差雄心勃勃,欲取代晋国成为新的盟主。

机不可失,勾践终于露出他复仇者的本色,趁虚而入,率五万兵马,进攻守备空虚的吴国。吴国太子被俘,首都姑苏城失守。此役拉开吴、越大决战的序幕。

其五,摧枯拉朽

公元前478年,吴越战于笠泽,吴军大败,战争的天平向越国倾斜。吴越军事力量此消彼长,吴国人在频频的败战中早已士气涣散,反观越国,则愈战愈勇,愈战愈强。公元前475年,勾践对吴大举用兵,势如破竹,包围吴都。这场围困战旷日持久,从公元前475年的冬季,一直延续到公元前473年的冬季,整整两年之久。越国军队终于攻破姑苏城,夫差向勾践请降。勾践放逐吴王到海岛,夫差最后自杀身亡。


君山话史


越王勾践灭掉吴王夫差的过程是惊险曲折的,也是吴越两国斗智斗力的结果,当然主要是越国全民动员,使用各种阴谋诡计的结果,时间更是长达二十二年。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吴王夫差刚愎自用、狂妄自大造成的。即“自作孽不可活”也。

忍辱负重,虎口脱险

越王勾践在会稽被吴王夫差赦免之后,于公元前492年五月带着范蠡、文种到吴国作人质。勾践等人在夫差面前毕恭毕敬、一副奴仆面孔。被夫差弄去喂马,还替夫差拉马。两年之后,夫差对他们基本失去戒心,将他们放回越国。

卧薪尝胆,励精图治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为了不忘记吴国夫差带给他的奇耻大辱,回国后的勾践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次饭前先尝苦胆,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报仇雪耻。

为了增强越国实力,实现灭掉吴国的目标,勾践夫妇与越国老百姓同吃同住、同甘共苦,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发展生产。实施奖励政策,鼓励百姓多生孩子,富国强兵。

各种谋划,消耗吴国实力

将各种珍宝玉器、上等木料和越国美女献给吴王,一方面表忠心,让吴王不防备自己。另一方面让吴王在享受中沉沦。贿赂伯嚭,散布谣言,离间吴国君臣,导致伍子胥被杀。

隐藏实力,伺机偷袭

勾践几次都想提前进攻吴国报仇,分别被大夫逢和范蠡等人劝阻了。

终于在会稽之败的13年后,即公元前482年拉开了灭吴战斗的序幕。这一年,吴王夫差亲率精兵北上黄池会盟,仅留下老弱和太子留守。勾践趁机领兵五万攻入吴国境内,大败吴军,杀死了吴国太子,迫使夫差求和。


(越王勾践剑)

五年后,越国再次攻打吴国,在笠泽击溃吴军,消灭了其有生力量,吴国力量被大幅度削弱。之后勾践又用了三年时间才攻破吴都,灭掉吴国。夫差也悔恨地自杀了。

纵观勾践整个灭吴过程可谓是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使用了所有可以想到的办法,能够成功就不足奇怪了。与此同时,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忠言,重用伯嚭,甚至杀掉伍子胥,不顾吴国国力北上与齐、晋争霸,穷兵黩武,对越国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一再放过灭掉越国的机会,最后身死国灭是理所应当的。

而伍子胥作为谋臣,在帮助吴国取得成功后,突然变得呆笨起来,就有些让人可惜了!

(伍子胥雕像)

如果他能在数次直谏无果的情况下,能够改变策略,即使不能除去勾践,能够困住甚至杀死文种范蠡等人,斩掉越王的臂助的话,同时在吴国国内尽己所能的培养抗越力量,最后何至于性命不保,吴国灭亡呢!

(文/碎史万段,如果喜欢的话,加个关注吧!)


碎史万段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王权衰微,政权逐渐下移。吴、越的争霸是春秋晚期的主要事件。吴国在今天的江苏南部,越国在今天的浙江北部。两国最初实力并不强,后在中原各国的影响之下逐渐发展起来。晋楚争霸时,晋国利用吴国牵制楚国,派人把先进的射法、御法和战车阵法传给吴国。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夺得政权,重用伍子胥,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动员垦荒、大兴农桑、修筑水利等促进经济发展;重用孙武,训练出一支强军。前506年,大举攻楚,五战五胜,攻进了楚国郢都。后转而攻越,占领檇李。之前,吴国还曾刺死吴王余祭。吴越的家仇国恨越结越深。但这是诸侯争霸的必然结果。吴国如果想北上争霸,就必须解决越国这个后顾之忧。

前496年,吴越大战于檇李(今浙江嘉兴南)。越国使计,让死囚在阵前自刎,分散了吴军的注意力,趁机攻打吴军。吴军溃败,后吴王阖闾因伤身亡,夫差继位。前494年,越国以水军攻吴,但越军战败。吴军乘胜追击,占领越都会稽(今浙江绍兴)。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卑辞求和。吴王夫差以为已解后顾之忧,急于北上争霸,许降撤兵。

勾践成为俘虏后,为吴王“驾车养马”,三年后,得到夫差的信任,得以回国。他发愤图强,卧薪尝胆。用范蠡、计然、文种进行改革。一是举用贤能;二是奖励忠谏,赏罚分明;三是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四是广积厚蓄,防备灾荒。如此,“十年生聚”,积极壮大越国的力量。同时,削弱吴国的力量。继续对吴王装作中超,放松吴王的戒备;扩大吴国的内部矛盾,挑拨朝政;向吴王献美女、行贿等,消磨吴王意志。由此,当吴王夫差在黄池与晋主争作盟主时,越王勾践兵分两路攻吴。一路断吴国主力回援,一路直奔吴都。吴王夫差匆忙回国,仓促应战,不抵越国的精兵强将,不断溃败,只得求和。随后,吴国又发生灾荒,越国再次攻吴。笠泽之战之后,吴国实力直线下降,越国更加迅猛。前475年,越国第三次攻吴,吴国无力防守,最终城破,夫差自杀身亡。越王经此一役,让诸侯国看到了越的实力。北上争霸很快得到了其他各国的臣服。周元王册封勾践为伯,越王勾践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国家人文历史


读百家书,成一家言,今天说说认知的重要性, 提到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我想大部分中国人都不会陌生,基本上卧薪尝胆张口就来,故事大概就是先是吴国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终于灭掉了吴国,报了国仇家恨,可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个细节,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认知有本质上的区别!

吴越争霸和吴越相争是两回事儿,争霸,争得是霸主的头衔,相争就不仅仅是一个头衔的事儿了,还有你的土地,人民等等,史书上说,吴王之所以没有灭掉越国是因为越王勾践贿赂宠臣伯嚭,如果不同意投降就把越国珍宝投湖,率领最后五千勇士,血战到底,战斗到身死国灭,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檇李之战越国杀害了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有着杀父之仇的夫差会怕越王身死国灭的威胁?还说是一国之君会在乎那点珍宝?都不是!夫差有另一把算盘。

此时正值春秋末年,争霸战和兼并战同时存在,相比于兼并战的千夫所指,霸主的头号还是更是响亮和有号召力,兼并战毁人之国,断人之祀,肯定会受到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弄不好还会被几国联手揍一顿,争霸战,有了霸主头衔,那是无上风光,实力弱一点的鞍前马后,强一点的也俯首帖耳,就算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周天子也要看霸主脸色,这就是吴王夫差的梦想,他的一生不是在争霸就是在准备争霸的路上,霸主就是要维护国际秩序“兴灭国,继绝世”让天下诸侯安分守己听自己的,吴王夫差之所以没有彻底灭掉越国其实就是想在争霸时提现出自己所谓的“仁义”这就是吴王夫差的认知。

但是他的认知里恰恰忽略了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时代的趋势,二兼并战带来的巨大收益!一国之土皆为我土,一国之民皆为我民,他国国君几世创造的财富俱为我所用!

相比之下, 越王勾践要清楚的多,吴王夫差放虎归山之后,越王勾践就立下了“十年生养,十年教训”的基本国策,与百姓同苦同乐,大力发展自身水平,趁吴王北上追梦之时,一举灭掉吴国,吴王夫差欲求越王像当年那样愿为奴为婢,只求放吴国一条生路而不可得,岂不哀哉?这就是认知的力量,它决定着你一生的高度,与君共勉!


奇点历史


在吴国变得越来越强大的同时,越国也很快发展起来。两国互不相让,争斗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阖闾到了年老的时候,性情变得非常暴躁,听说越王允常去世了,太子勾践刚即位,就想乘机带兵讨伐越国。伍子胥阻止他说:“虽然越国以前攻打过我国,我们可以寻机复仇,但是越国此时正在丧期,这个时候去讨伐是不吉利的,应过些时日再做打算。”但阖闾急于灭掉越国,伍子胥的话对他根本不起任何作用。

不久,阖闾派孙子夫差和伍子胥留守,亲自带兵攻打越国。消息传到越国,越王勾践亲自披挂上阵迎战。阖闾万万没有想到,在这场战争中,由于勾践战术得力,将士团结一心,使得吴军大败而归。阖闾在逃回吴国的路上,急火攻心,竟然丢了性命。

由于吴国太子早年去世,所以夫差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国君。夫差不敢忘记祖父的死,立志为他报仇。他让十个仆人站在院子里,每次当他出入经过的时候,那些人都要大声问道:“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祖父的事了吗?”夫差总会哭着回答说:“不敢忘记!”通过这样的方式,夫差提醒自己与勾践之间的大仇。他命令将士们练习水战、骑射,等待三年丧期过后便开展复仇计划。

三年很快过去了,夫差自认为已经作好了战斗准备,便任伍子胥为大将,领兵攻打越国。消息很快传到了越国。越国有个大臣,名叫范蠡,他对勾践说:“吴国认为前王因我们而死,感觉蒙受耻辱,三年来积聚了强大的力量。这次来势很猛,我们根本没有战胜的把握,应该力求防守。”大夫文种也赞同这种说法。可是勾践心想当年我打败了夫差的祖父,难道现在还打不过夫差吗?大臣们的想法太保守。于是他不顾重重反对,调集了大军反攻吴军。

两军初次交锋,吴兵被杀伤百十人后退了回去。勾践乘胜追击,没走出几里路,正遇上夫差的大军赶到。忽然,北风大作,吴军纷纷拿出强弓劲弩,箭像雨点儿样射过去。越军迎着风强睁着眼抵抗,一会儿便招架不住,大败而逃。勾践这才慌了神,忙问文种有什么计策。文种想了想,说:“现在没有其他办法了,只有求和这一条路可以走。”勾践万般无奈,但也只好同意。第二天,文种带着许多宝物来到吴军的营地,见到夫差,行过大礼,然后说“我们越王年幼无知,不小心冒犯了吴国,现在真是万分悔恨。越王夫妇现在愿意做吴国的臣子来赎罪效忠于您,到吴国去服侍您。这样也可以省去吴国劳师动众前来攻打,岂不是一桩两全其美的好事

吗?”夫差认为文种说的确实能使自已得到不少好处,便和颜悦色起来。

伍子胥认为勾践是想委曲求全,待日后东山再起,忙提醒夫差说“吴越两国土地相连,彼增我减,势不两立,我们不是灭掉吴国,就是被吴国所灭,所以您一定要仔细考虑!”夫差满不在乎地说:“那又有什么关系?勾践夫妇已经臣服于我,要随我回国服侍我呢。我主意已定,你就不要多费口舌了。”说完便不再理会伍子胥。伍子胥无奈地退下,担忧地说:“越国早晚有一天会打到吴国来的,吴国有危险了!”可是却无人理会。

勾践将国政交给文种等一班大臣,带着夫人和范蠡来到吴国。夫差叫人在祖父阖闾的坟墓旁建了一座石屋,让勾践他们住在里面。勾践每天做一些仆人干的活:有时候夫差外出,勾践就在前面牵马。吴人见到,都指指点点说:“看啊,那就是越国的君王!”勾践默默地服侍着夫差,丝毫没有表现出不满,更没有一句怨言。就这样两年过去了,他终于盼到了释放自己回国的一天。

正如伍子胥所说,勾践并不是真心臣服,只想先保全自己,然后一雪前耻。为了时刻铭记自己所受的屈辱,他刻意生活得十分艰苦。他看书困倦时,便用蓼草刺激自己;脚由于天气寒冷而下意识地往回缩时,便用凉水泡脚;冬天手里握着冰块,夏天紧靠火炉;睡觉时不用被褥,而是睡在柴草堆上。勾践还在房间的房梁上悬挂一个苦胆,每天都要舔一下,目的就是不忘以前所受的苦。同时,他鼓励百姓垦荒种地,有时还亲自下田耕作,并让夫人参与织布,与百姓同甘共苦。渐新地,越国很快恢复了国力。

听说夫差要建造宮殿,勾践把本国的绝世美女西施送给了他,目的是慢慢消磨他的意志。果然,夫差对西施喜爱极了,从此便以游玩为乐,对政事也不那么关注了,伍子胥多次劝谏,请他以国事为重,可夫差只把他的劝告当做耳旁风。

越国借口国内饥荒,向吴国借粮食。夫差看在西施的面子上,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年,越国早早地把粮食足额还上。夫差一看,粮食颗粒饱满,非常高兴,就下令把它们分发到百姓家里,让大家种植这些“品种更好”的粮食。可是种子种下去了十几天,没有一点儿发芽的迹象,又等了十多天,种子烂在了地里,补种又错过了时节。原来这是文种的计策,事先将那些粮食用

水煮过。这样的种子怎么可能长出苗呢。到了秋天,吴国闹起了饥荒。

勾践觉得时机已到,文种却觉得还没到火候,因为有伍子胥坐阵、越国就没有必胜的把握,文种想了一个计策:他给吴国的一个奸臣不少好处,让他不停地在夫差面前说伍子胥的坏话。时间长了,夫差信以为真,就派人给伍子胥送去一把宝剑,逼迫他自杀。伍子胥临死的时候,生气地对送剑的人说:“我死了以后请将我的眼球挖出来,挂在城门上,让我看清楚勾践是怎样攻进来的。‘’

不久,夫差的约定几个家会盟,为显示实力,他带走了大量精兵强将。勾践一看,机会来了。夫差刚一出发,勾践马上就带领大军占领了吴国的国都。等吴军千里迢迢地赶回国都时,一切都已来不及了,夫差没有办法,只好投降。范蠡奏道:“吴国气数未尽,我们还无力彻底消灭它,姑且答应与它和解,反正从此吴国已难成气候了。”勾践知道越国还没有占领吴国的能力,就班师回朝了。可是夫差并没有以此为警戒,而是继续沉沦下去,整天和西施吃喝玩乐,搞得吴国乌烟瘴气,百姓叫苦不迭。

过了几年,勾践探听到夫差仍然沉溺酒色,荒废朝政,而且吴国连年饥荒,百姓怨气冲天,便决定亲自出兵攻打。越国的士兵在勾践的激励下,勇往直前,所向披靡。很快,吴军就抵挡不住了。夫差流着眼泪说:“我真后悔杀掉伍子胥,不然我也不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啊!”接着,他又对手下的人说:“现在,我还有什么险面,去见地下的伍子胥呢?我死了以后,一定要用三幅绢蒙住我的脸!”说完,按出佩剑自杀了。

吴国灭亡后,越王勾践成为新一代霸主。


历史说是非


其实最重要的是麻痹夫差,使夫差逐渐放松警惕。首先越国战败后,夫差提出以勾践为奴三年为条件,则吴国不灭亡越国。之后勾践在吴国时,虽然心中愤恨,但为了麻痹夫差,装作尽心竭力为夫差服务,并命人搜寻美女献给夫差,西施就是其中之一,以此消耗夫差精力。后来三年期满,勾践被放回越国,此后十年励精图治,越国国力大为增加,而于此同时夫差为了实现吴国历代先王称霸中原的目标,穷兵黩武,虽然最后成为了天下霸主,但国力大损,于是勾践趁夫差不备之际,率军大举攻吴,夫差不敌战死,吴国也因此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