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用“少不入川,老不离蜀”来形容四川的安逸,为什么不用这句话形容重庆呢?

寻常路不寻常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说明成都,四川盆地美丽富饶,气候温润,这个地方十分的安逸。



为什么成都平原,这个地方十分的安逸呢,因为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就是在成都平原腹地,周边全是高山林立,北有祖国南北分界线、秦岭大山脉,西有风景美如画的川西高原,南面有云贵高原的天然阻隔,或者说是天然屏障,所以促成了成都平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一座十分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好地方,自从有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成都平原也就有了天府之国的美誉。美食,美景,美女就是天府之国成都平原的标签。


加之千年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滋润着成都平原,一马平川的肥沃的土地,成都平原自古就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地方。

如此的世外桃源,人间天堂,谁又舍得离开呢,所以天府之国四川,有少不入蜀,老不出川的说法。

重庆位于崎岖不平的山地,沟壑纵横,加之夏季又是一座火炉城市,怎么可能有天府之国的美名呢?


见解派


哈哈,这只能说明,某些成都人文化素质偏低,好话歹话分不清,拿着坏话充门面。

“少不入川”,可以跟另外几句话共同理解:

“扬州瘦马”——指古代从事某些特殊行业的女人。

“烟花三月下扬州”——原本指景色,后来和扬州一代特殊行业兴旺结合起来,代指“烟花柳巷”。

“一扬二益”——指特殊行业排名,扬州第一,成都第二。

“少不入川”——现在好理解了。尤其是这个“少”字,为什么“少年”不能去成都?

因为成都这里,美女多,加上道德水准低,导致特殊行业非常发达,(有些类似现代东莞的别称)。所以少年到这里会变得堕落,被糜烂的生活所吸引,从而堕其心志,不思进取。

这本是句挖苦成都的话,如今却被某些人奉若圭臬,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雁去无痕ty


一看就知道不是好人挑事的,又想挑起川渝两地在头条里打口水战,这样有意思吗?你觉得重庆适合你你就留在重庆,吸收川渝两地的土文化,如果不愿意留在重庆你可以走我不是开发商不会留你在重庆买房的,不要试图去改变一座城市的基础文化,重庆的土文化就是巴文化和蜀文化互交的共融性强,所以你永远不懂川渝两地千丝万缕的情谊,你这样不就是想说重庆与蜀无关,重庆本身就是独立出去的,从古至今都是独立出来的,重庆人和四川人没关系,重庆直辖前那户口本上面写着《四川省重庆市 祖籍:四川某某地》的人都因为重庆直辖搬回四川了是不是?重庆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已经不认同巴蜀文化了,现在很多重庆的00后甚至只认同重庆是个新城市重庆是个靠外来(不包括:云贵川)人口组成的新城市,但对老重庆人而言川渝是一路的重庆是蜀道的一部分“老不离蜀”自然也包括重庆。还有重庆现在主要人口组成部分仍然是以四川籍重庆人和重庆土住组成。




风声速耳


第一,成都不要代表全四川来发表没有重庆的言论。

第二,重庆古代巴国时就有类似不织而衣,不耕而食的说法。之前主要是盐业贸易和渔业,无论是国际三大酱腌菜之一的涪陵榨菜,还是杨贵妃所食的荔枝,甚至贡米,均产自重庆。更有稀有金属,巴国寡妇你听过吗?

第三,四川文化里有不少也是重庆发源的,酸菜鱼,水煮鱼,辣子鸡,鸳鸯火锅,毛血旺等等你成都爱吹的都起源于重庆。

第四,重庆早在1891年就成为西部开埠口岸,曾经重庆工业资产占据了全川60%以上。早在37年前外贸量就曾达到全国前三,你想想当时四川没有重庆,开放性会如何?

少挑事,迟早遭报应的。


重庆生活资讯


少不入川,老不离蜀;这句话放在古代的意思是在古代指四川的道路崎岖(古时入川指进入重庆巫山、奉节,刘备托孤处),李白有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小的时候走不了山路即少不入川,老了同样不能长途跋涉,只能客死异乡,即老不离蜀。而现在比喻:四川生活太安逸了,不想离开!

我先说说题外话吧,我看了下前面各位的回答,我想说呵呵!

我想问问这位有着2万多粉丝的大哥,你TM读过书么,你知道“天府之国”是什么意思么?不知道就不要给成都丢人了好么,来哥哥告诉你什么是天府之国。

天府之国最早出现在秦朝,指秦国统治的区域,尤其是关中平原。关中这个地方自古就号称“陆海”、“天府”,尤其在秦朝时期修建郑国渠之后,一时间更是富甲天下,被古人誉为“金池汤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战国策·秦策》

按你这么说汉中的人民怎么办,你准备把汉中划给你大成都?还是你要修改历史啊?第二句“西有巴蜀”,重庆古代称“巴”,“南有巫山、黔中之限”难道巫山、黔江也是你大成都的一部分?

重庆自古穷山恶水?兄弟谁给你的勇气啊!还有就是什么都是你成都,怎么怎么样,你有考虑过四川其他的兄弟区县么,重庆虽然分割出来了,但是现在还是带动着广安、达州等地级市的发展,而你的大成都呢,问问全国人民除了知道四川有个成都之外还有那个地方被广为知晓啊。

我不是想黑成都,我现在也住在成都,也在成都买了房了,这能说明什么呢?这样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地域黑了,我在此之前一直在做和事佬,但是我是真看不下去了,有人不信自己搜一搜只有话题有成都和重庆,是不是一定就有一堆成都人在各种黑,有好几个人我连ID都记得了。这样真的有意思么?我不针对所有成都人,只是个人自诩为自媒体的各位,你们吃饱了没事做么!!

重庆这些年的发展全国人民有目共睹,我还是那句话,我不黑重庆也不黑成都,只是希望成渝城市多点和睦,少点网络地域黑,最后回复一下问题本身,人们都用“少不入川,老不离蜀”来形容四川的安逸,为什么不用这句话形容重庆呢?毕竟汉中人民都不敢这么自称了,我想重庆人也不会,不然惹毛了某些成都媒体,他们要是去申遗怎么办啊!


大渝资讯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它是讲这天府之国实乃温柔之乡,好吃好喝好山好水之外,美女众多。少年当胸怀天下,若早年入川,意志不坚定者难免流连忘返,乐不思归,如此则一生平淡,难成大事。在古代,四川这个地方之所以会出现这个情况是因为蜀地是很封闭的,与外界隔绝,因此就少了战乱,但是又是鱼米之乡,物产富饶。加之成都平原这一片沃土,确实让人觉得这里生活得太安逸。因为历史的原因,所以今天的四川人生活的节奏是非常的慢,不像北上广一带快节奏的生活。但是这句话出现的时候,重庆就包含在四川,而且三国蜀地也包括重庆在内。


海之灯塔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归德府尚书


这句话的原话是少不入川,老不到广。这两年被改成了老不离蜀了。其实有不有重庆没关系,只要成都人自嗨就好。重庆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



勇行万里路


外地人怎么都用蜀犬吠日来形容成都人,而不是来比喻重庆呢?


用屎蛆在腐烂河钓蠢龟


有这句话的时候,实际上还是涵盖了重庆地区的。古人入川,进入今天属于重庆的巫山奉节,古人称为夔巫,尤其是诸葛亮屯兵的白帝城一带的夔门后,就算入川了。应该是这样。再说,重庆从四川分出来也就是20年前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