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怎么死的?

何茂松


649年5月26日,唐太宗李世民崩于含风殿,时年52岁(一说53岁),关于他的死亡原因,历来有很多版本,比如患痢疾说、征高句丽中箭说,甚至在某些国家中出现了李世民被射成独眼龙的桥段,最广为流传的则是说他服用天竺长生不老药而死。

李世民年轻的时候身强力壮,南征北战,平定天下,他的强悍无处不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皇帝,却在五十来岁就离开了人世,很多人认为李世民的死是非正常死亡。而且和李世民亲政高句丽有很大的关系。


645年,李世民亲率六军攻打高句丽,此战取得了胜利,攻占了数座城池,杀死高句丽人数万人,但唯一遗憾的是没有攻灭高句丽,长距离作战导致的粮草难继和当地气候问题成了阻挠李世民取胜的关键因素。之后李世民班师回朝。不无伤感的表示要是魏征在就好了,也许就没有这一场仗了。

李世民亲政高句丽是他身体状况的一个转折点。李朝有传言说李世民被箭射中,而且还是眼睛,甚至李世民的独眼龙形象还被他们搬上了电视剧,不得不说,这种说法很是辣眼睛,但李世民是否在此战中受伤,史书并没有记载。

但在班师回朝的途中,李世民的身体确实出了状况,从定州到并州的途中,因为长时间得不到休息,卫生条件又差,李世民发痈(一种脓性病菌感染皮肤病),到了“御步辇而行”的地步,到了并州,孝顺的太子李治为李世民“吮痈,扶辇步从者数日。”当时的刘洎曾说:“疾势如此,圣躬可忧!”回到长安后,李世民就开始安排李治处理部分政事,他自己好安心养病,但他的病时好时坏,从这时开始基本上一直处于生病状态。



才五十左右的李世民不得不病急乱投医,虽然他早年并不相信长生不老之说,但此时此刻,他不得不吃各种各样的丹药,试图让身体好起来,但事与愿违。

648年,王玄策攻打中天竺,俘虏阿罗那顺,其国有方士那迩娑婆寐,自称活了二百多岁,会长生不老术,李世民就下达命令寻找奇草异石,让娑婆寐制造长生不老药,过了一年有余,药制出来了,李世民吃了,《旧唐书》中有两处记载分别为“服竟不效”、“竟无异效”,没有任何效果。而《旧唐书·宪宗》记载李藩曾说“文皇帝服胡僧药,遂致暴疾不救。”

而《资治通鉴》则说“药竟不就”,意思是长生不老药压根没有造出来。《帝鉴图说·遣归方士》进一步说娑婆寐就是个骗子,李世民把他遣送回国后,等到李治继位后,他又来到了长安想忽悠李治,李治再次将他遣返,原因是倘若真有长生不老药,他为什么不自己服用,他自己都老的不成样子了,还来忽悠别人。


不管李世民有没有吃娑婆寐的丹药,他的病情都在649年加重,并最终在5月26日去世。其实金石丹药只是加速了李世民的死亡,却不是导致他死亡的主要病因。可以说李世民是生病去世的,至于生什么病,则是多重疾病缠身的结果。

其实,李家是有“风疾”遗传病的,李渊有,李世民有,李治有……李治因为生下来就体弱多病,所以发病时间早,可能十来岁就已经患上了“风疾”,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的时候给李治写的肉麻家书里就曾提到。而且在660年,才33岁就已经病到很多时候上不了朝了。

但我们知道李世民的身体素质还是不错的,至少年轻的时候身体很强壮,但在唐初,李世民数次出征平定天下,确实对身体是一种很大的损耗,之后又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亲兄弟,心里也有淤积。战事、内斗、国事无一不在损耗他的身体,随着年龄的增加,疾病开始光顾李世民。到了643年,太子李承乾意图谋反被废,李泰又谋储,李世民不得不立李治,这一系列事情对李世民来说都是打击。然后645年他又御驾亲征,攻打高句丽,如此长距离长时间的作战,让他身体再也吃不消了。

所以疾病排山倒海而来,即便不服用金石丹药,李世民的身体也撑不了多久。


萧晓四姑娘


唐太宗李世民的死因之谜!揭秘唐太宗的死亡之谜,你不知道的李世民,看完我愕然了!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以后,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厉行节约,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使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但是,这样一位盛世明君,仅仅活了五十岁就挂了,他到底死于何病呢?《旧唐书》中谈到李世民之死,只有这短短几句,语焉不详:四月己亥,幸翠微宫。五月戊午,太子詹事、英国公李绩为叠州都督。辛酉,开府仪同三司、卫国公李靖薨。己巳,上崩于含风殿,年五十二。

一说,死于痢疾。据史料记载,公元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最终医治无效,挂了。但是身为天子,手下名医无数,若是连个痢疾都治不好,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但是,你不得不承认死于痢疾说是比较普遍的一种说法。

二说,死于箭伤。据高丽历史记载,在公元645年的征高丽之战中,唐太宗李世民被靺鞨人的毒箭射中,数年后发作而死的。不过,征高丽确实是李世民的人生转折点,出征前的李世民是踌躇满志,而失败之后则一病不起,从此再没有恢复过来。李世民在征高丽失败后的反常表现,也的确很像有中箭后的后遗症。

据《资治通鉴》记载,就在征高丽的回程途中,李世民忽然患上了“痈疽”,严重到了“御步辇而行”的程度,乃至“太子为上吮痈,扶辇步从者数日。”国内史料也曾很隐讳得指出,太宗此后变得脾气烦躁,身体很差,以致很多日常工作不得不由太子代劳。

三说,死于嗑药。史料记载,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得了中风,瘫痪在床上。经御医诊治,半年后病体稍愈,可以三天上一次朝了。但是,病急乱投医,此时的李世民却迷恋上了方士们炼制的金石丹药,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他先是服食了国内方士炼出的丹药,并不见效,以为国内方士们的道术浅,于是派人四处访求国外高人。

贞观二十二年,王玄策打败了中天竺帝那伏帝国,俘获了国师那罗迩娑婆。为迎合李世民乞求长生不老的心理,把他献给李世民。这个印度和尚自我吹嘘已经活了二百多岁,专门研究长生不老之术,并信誓旦旦地说,吃了他炼的丹药,一定能长生不老,甚至可以白日飞升。

他这番鬼话还真就打动了李世民,遂给这个印度老和尚超一流的待遇,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东西给东西。这家伙见李世民对自己深信不疑,就煞有其事地开出一大堆稀奇古怪的药材来,李世民号令天下,按此方采集诸药异石,不论任何代价,只要能采办到,重重有赏。

一年之后,丹药练成了,李世民非常高兴,毫不迟疑地将药吃了下去,结果中毒而亡。《旧唐书·宪宗本纪》就记载,唐宪宗时的朝中重臣李藩说:“文皇帝(即唐太宗)服胡僧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所说“暴疾”,即指丹药中毒;“不救”,指无法抢救。看来,唐太宗死于嗑药,确是事实。

关注头条号:逗趣梦梦。专注解答你所关心的一切!


逗趣梦梦


李世民死的年纪不是太大,也不是太年轻,50岁,死的速度也比较缓慢,所以,一般不认为其死亡有什么问题,但是,其实其中还是有隐情的,只不过可能因为情况不太光彩,所以被掩盖了。

死因一,服用丹砂致死。李世民早年对秦皇汉武服用丹药嗤之以鼻,但是晚年,迫于伤病和心理上的痛苦,自己可能也服用了。

他晚年最宠爱的妃子徐惠曾经上书劝阻这件事,他表扬了徐惠,但是一如既往。

他死后,继任者李治将给他看病的几个太医给逐出,如果是正常死亡,李治不应该有这种表现,但是又为了他的名声,所以只有将怨气发泄在太医身上。

死因二,亲征高句丽受了箭伤。这个死因也不怎么体面。李世民以打仗闻名于世,多么的雄才武略。最后亲征高句丽这种弹丸小国,竟然没成功还伤了身体,真不体面。

但是,其实当时的高句丽是相当难征服的。因为其民风彪悍,地理位置也不适合汉人作战,因此,它最终是自己瓦解的,也没有被征服。

李世民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身体很不好,不仅有箭伤,而且还有风症这种疾病,让他很痛苦。后来李治也有这种病。

同时,他的儿子一个个互相使心计想争夺储君之位,让他很伤心。玄武门事件在他年轻的时候做了感觉没什么,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年纪大了,儿子又出现同样的问题,他就觉得是报应,甚至睡觉都不安神,需要信任的武将给看门。可见心理多么痛苦。

他杀了第五子,废了太子,流放了第四子,不得不选一个不满意的第九子做继承人,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

在这种情绪下,他身体日渐衰落。如果是普通疾病,可说是因为抑郁情绪摧毁了他的健康,最终受伤,服丹药,因此过世。


实梦阁


一说中风因乱吃丹药而死

李世民曾经霸占了齐王李元吉的杨妃,把已故大臣之女选为才人,并且赐给她号‘媚’,这就是后来的武媚娘,李世民虽说开创了贞观之治,一生也比较有功绩,但他晚年,尤其是做皇帝的最后几年,一反常态,不仅求神问佛,信仰道士,僧人,迷信占仆,而且痴迷丹药,祈求长生不老。

说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得了中风的疾病,瘫痪在床上。经御医诊治,半年后病体稍愈,可以三天上一次朝了。如继续边治边养,说不定会逐渐康复的。可是,此时的他却迷恋上了方士们炼制的金石丹药,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他先是服食了国内方士炼出的丹药,并不见效,以为国内方士们的道术浅,于是派人四处访求国外高人。


贞观二十四年,大臣王玄策在对战过程中俘获了一个印度和尚,这个和尚为了活命便大肆吹嘘自己会练长生不老丹药,于是,太宗就相信了,(感觉太宗智商有点抓急),太宗给这个和尚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一年之后,丹药练出来了,太宗吃了,结果暴毙而亡。

一说因为高阳公主与和尚偷奸被气死

贞观二十三年,一小偷在偷盗一寺院时发现了一个异常华丽的枕头,之后衙役在搜索这个小偷家里时发现了这个枕头,御史大惊失色,因为这个枕头只有娘娘或者公主才有资格使用,事情传到李世民那里,他觉得其中可能有奸情,于是命令下属必须严查

然后可怜的辩机和尚就被逮了,这和尚也真是,一股脑全说出来了,和公主有奸情,试想公主和别人有奸情都够老李丢脸了,而且还是个和尚,气的老李下令,全部处死,那和尚直接被腰斩了。。。


之后,东征高丽失败,又得了痢疾,本应有人安慰的李世民,又听说自己的女儿出了这样的丑闻,而且还把自己的贤相房玄龄一家牵扯进来,一时间,心中的愤怒、失望、羞愧都迸发了出来。身体本来就很不堪了,又加上精神上的严重打击,让李世民的病情更加严重。

于是不久就驾鹤西去了。。。。


橙果娱乐大爆料


多种证据表明:李世民死于慢性铅中毒和汞中毒。原因是吃丹药,吃丹药是为了治病和求长生。

关于李世民生病的原因,一种说法是他死前4年亲征高句丽时中了毒箭。这个没有太多证据支撑,箭毒多是剧毒,能否延续这么久不敢说。但高句丽让他身心俱焚倒是不假,有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出征前他对太子李治说,等凯旋时再换身上的袍子。结果不管汗流浃背还是寒风瑟瑟,他真的小一年没换。

不换袍子既是决心和态度,也是巨大压力的体现——甚至压到迷信和自虐的程度。回师路上李世民背生痈疮,想来和不换衣服以及急火攻心不无关系。后来他又冒着严寒巡幸了一趟灵州,身体更加吃不消,于是开始求助金石丹药。

年轻力壮时李世民不信邪,还嘲笑求仙吃药的秦皇、汉武,病痛威胁生命时则不遑多让——那时他还不到50岁,甚至病急乱投医,让一个不靠谱的天竺巫师给他弄外国的丹药配方。什么都往嘴里送,结果可想而知。

古代丹药只是一种概念,人们并不清楚它的化学成分和副作用。丹药中的汞、铅会让人短暂亢奋,长期则慢性中毒——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胃肠穿孔和肾衰竭等。李世民死前上吐下泻,《资治通鉴》上说得了痢疾,其实这是铅、汞中毒的典型反应——与之相适应的还有“累日不食,发有变白”。

铅、汞还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表现出抑郁或躁狂。高士廉死时李世民想哭吊,长孙无忌劝阻,说“陛下饵金石,于方不得临丧”。结果李世民回东苑大哭,继而又登楼恸哭。这诚然可以解释为亲民或不舍,但激动如此,情绪无法控制或许也是一个方面。


路卫兵


个人认为太宗皇帝死因缘于征讨高句丽失败所制。分析如下:太宗文武双全多次带兵亲征,身体健康并无大碍。五十上下还没有到保命延寿的时候,常服丹药不通常理。但史书上讲确实如此,进一步论太宗服药肯定还有别的原困,最有可能的就是亲征东北受毒箭伤身造成的。唐经两代国力强盛四方来朝,唯有高句丽不服,边患不断。前朝杨广不惜亡国也没摆平,晚年太宗御驾亲征志在必得,以雪两朝国恨。围敌重镇久攻不下,有人劝退来年再战,帝断然拒绝,亲临城下督战强攻。不幸被敌箭所伤,不得及退兵还朝。此役败北如同刘备伐吴兵败,身心重挫。病急乱投医,开始服各种丹药,最后中毒命亡。


涤尘20


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于贞观二十三年(649)五月,终年五十二岁(又据今人胡如雷《李世民传》考证,应为五十三岁)。对于一位驰骋疆场多年又平生喜好田猎的皇帝来说,这个年龄就死去了似乎有些过早。究其原因,完全是嗜服丹药的恶果。

太宗早年曾嘲笑秦始皇追求神仙长生之术,并认为人的寿命长短“皆得之于自然,不可以分外企也”(《唐大诏令集》卷76) ,又说:“忠良可接,何必海上神仙乎;丰镐可游,何必瑶池之上乎!”(《全唐诗》卷1)说得如此冠冕堂皇,不想在晚年竟也重蹈他曾经嘲笑过的人的覆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太宗早年患有“气疾”,但是对健康影响不大,从他经常外出田猎这一点可以证明。贞观十七年(643),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之间的政争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很大。征伐高丽的失败使这位战无不胜的皇帝大丢面子,思想负担很重,郁郁寡欢,回国后大病一场。

据载,贞观十九年(645)十一月,太宗在定州(今河北定州)一度病情严重,几乎丧命。经过抢救后扶病急返京师,次月到达并州,病情好转,百官皆贺,于是在当地休养,直到次年三月才返回长安。回长安后因病未痊愈,需要继续疗养,遂命太子李治处决军国机务。从此以后太宗的健康每况愈下,关于他患病的记载接连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太宗可能便逐渐由不相信转为迷信金石丹药之类,希望真的有灵丹妙药能够发挥奇效,使自已长生不老。

史籍中有太宗在此之后直到贞观二十三年丧命为止连续不断的患病记载,这和他服食丹药有极大的关系。这样做不仅没有恢复他的健康,反而使病情更加恶化,最终因此而丧命。

贞观二十一年(647)正月,高士廉病逝,太宗欲亲往哭祭,长孙无忌劝谏说:“陛下饵金石,于方不得临丧,奈何不为宗庙苍生自重!”(《资治通鉴》卷198)可见太宗在此之前已经开始服食方士丹药了。上图唐昭陵李世民雕像

大概太宗因服食中国方士的丹药无效,于是转而服用外国术士的丹药,以求获得长生。《续世说》卷9载:“太宗俘虏天竺国人,就其中得方士那罗迩娑寐,自言二百岁,云自有长生之术。这个天竺人就是王玄策所俘获的众多天竺人中的一个,应当是在贞观二十二年(648)五月到达长安的。太宗对他深加礼敬,“馆之于金飙门内,造延年之药”,并且命令兵部尚书崔敦礼监督此事,命天下各地采集奇药异石,供其炼制丹药。“药成,服,竟不效。”

太宗的直接死因就是服食了天竺人所制的丹药所致。高宗时东台侍郎郝处俊说:“昔贞观末年,先帝令婆罗门僧那罗迩娑寐依其本国旧方合长生药……历年而成。先帝服之,竟无异效,大渐之际,名医莫知所为。” (《旧唐书·郝处俊传》)

宪宗时的朝臣李藩也说:“文皇帝服胡僧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旧唐书·宪宗本纪》)都可证明太宗是死于此人所制之药。

上图示意图,图文无关。

根据史籍记载,这个天竺人炼制长生药大约花费了将近一年时间。他是贞观二十二(648)年五月到的长安,太宗死于次年五月,正好一年时间。据记载,太宗在贞观二十三(649)年四月行幸翠微宫。此宫建在终南山中,相传是神仙、修炼之士经常出没的地方。太宗到这里来可能是为了找一个适当的场所服食长生药。另外,此时太宗虽然患病,但病情似乎还不很重,因为在这之前的上个月,因久旱降雨,太宗还扶病到显道门外大赦天下,如果是病危就不会有这种举动,也不会离开长安到山中的一座行宫中去。

上图昭陵六骏图

五月,太宗病情突然加剧,腹泻不止,大约是服食了这种丹药所致。御医束手无策,太宗很快就与世长辞了。因为太宗死在长安之外,为了以防万一,“乃秘不发丧”,返回长安时“侍卫如平日”(《资治通鉴》卷199)。说明太宗的确是突然死亡,才搞得当时的将相如此紧张,到了长安才正式宣布皇帝驾崩。一位富有才干、文治武功显赫一时的皇帝,最后竟死于一剂丹药,实在可悲。上图唐昭陵,李世民长眠于此

这位夺去太宗生命的天竺人按律当处以重罪,结果竟然平安地被放回国。出现这种不正常现象的原因,据载是唐朝政府担心如果诛杀此人,将遭到夷狄取笑,有损于唐朝的体面,因此不敢追究此人的罪行(《旧唐书·郝处俊传》)。一位害人性命的凶手竟无罪释放,唐太宗的生命如此不值钱,大概是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的,历史和这位一代英主开了个大玩笑。


邓海春


公元649年,一手缔造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在含风殿内去世,年仅51岁。李世民早年曾经活跃于军旅,即位后也多次出征异族,按理来讲体格比较健壮,但他为什么会突然壮年而逝呢?历史上对此一直没有统一的说法,所以后世对于李世民的死因之谜争论较大。


比较让人信服的说法:丹药中毒

李世民在即位之初,原本并不信丹药可以长寿这种说法,甚至还援引秦皇、汉武沉迷丹药而劳民伤财的教训。但在贞观后期,李世民执政逐渐松懈,渐渐沉迷于享乐,导致身体每况愈下。所以,他也不可免俗地开始迷信丹药这种长寿之法。

唐太宗去世前,曾经过量服用方士炼出的“仙丹”,以为可以延年益寿。可是太宗皇帝没有想到,这所谓的“仙丹”不但没能让他延年益寿,反而成了催命丹。据《旧唐书》记载,“文皇帝服胡僧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命”。就是说唐太宗服用了胡僧炼制的丹药后,没过多久就不治身亡了。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李世民的死或许与丹药中毒有关。


比较离奇的说法:旧伤复发身亡

在贞观19年,唐太宗曾经率领唐军主力东征,准备一举拿下高句丽,但唐军多次强攻无果,被迫退回国内,此后直到李世民去世再也没有出兵过高句丽。宋代的《资治通鉴》称,由于辽东气候寒冷,而且缺乏粮草,唐朝军队难以久留,所以唐太宗才下令班师回长安。

不过高句丽却记载说,是高句丽军队大破唐军,并用抹毒的箭头射伤了李世民,使得唐军主力不得不往西撤退。后来的唐太宗也是因为旧伤未愈而死。这段来自高句丽的记载有明显夸大的嫌疑,不过唐军在讨伐高句丽的战役中吃亏倒很可能是真的。


而且宋代的《资治通鉴》却还提到李世民在返回长安途中,突然患上了严重的“痈疽”,以至于不能行走和骑马。也就是说,无论唐太宗是否在讨伐高句丽的战役中受伤,但身体染病却是真的。而且自高句丽返回之后,李世民的身体是每况愈下,再也没有领兵讨伐过高句丽,直到3年后他在长安去世,可见贞观19年,那场出征高句丽的战役是李世民身体的转折点。


历史的荒野


李世民是被印度和尚忽悠死的。来看看事情的经过吧!

唐太宗李世民,堪称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主。他开科举、行均田、重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名相直臣,北平突厥,南定六赵,东交渤海,西结吐蕃一统天下。对外则加强对东瀛、天竺、阿拉伯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让长安成为了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毛主席在沁园春中还将他与秦始皇、汉武帝、宋太祖、成吉思汗并举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

但是,当太宗进入晚年后,却逐渐的骄傲自满起来,不再虚心纳谏。做出了不少荒唐事。

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得中风,通过太医的诊治,病体稍愈,可三天上一次朝。此时的他,却迷恋上了方士们练的金丹,希望自己长生不老。结果金丹无效,他却认为是国内方士道行不够。

贞观二十二年,大唐在对位作战中俘获了一名印度和尚,名叫罗迩娑婆,此人自称以200多岁,专门研究长生之术。于是开始忽悠李世民。说吃了他的金丹不但能长生不老,还能大白天的飞到天庭去等等。于是李世民信了。

李世民给罗迩娑婆安排了豪华馆驿,每餐丰盛美食,每天一大群下人侍奉。这个印度骗子还开出一大堆稀奇古怪的药名,让李世民采办。结果李世民号令天下,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找的这些药材。

一年之后,要配好了,唐太宗大喜。毫不迟疑的把药一饮而尽,结果七窍流血暴亡。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长生丹药毒死的帝王。他也没想到自己就这样荒唐的离开了人间。更可悲的是,他的后代子孙中,有好几个也是死在长生丹药上,步了他的后尘。


冲仔学历史


大唐一代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有的说是:因患痢疾而亡,也有人认为因乃是服食丹药所致,唐太宗“服胡僧药,遂致暴疾不救”。

我觉得大部分古代皇帝都喜欢,长生不老所以听信道士之言:服食丹药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