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喜欢旅游,有的人认为旅游毫无意义?

将心向明月


OMG!原来,世界上真的有人不喜欢旅游!


在我看来,旅行,旅游和度假是不一样的。旅行和旅游,重点在于行走和游览,去满足自己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度假则更多是为了放松、休息、充电。


我看到你问题的描述,感觉你没有真正get到旅游的乐趣,也没有过非常好的旅游体验,同时对旅游这件事也有些过于悲观了。


旅行其实是和世界相处的一种方式。有些人,例如我,就是被这世界的多种多样所吸引,产生无数好奇,渴望去那些地方一探究竟。



小到为什么上海的生煎那么好吃,泰国的冬阴功汤真的与众不同吗,缅甸人为何那么喜欢嚼槟榔,斯里兰卡在竹竿上钓鱼的人怎么保持平衡呢……大到卢浮宫里的艺术品太令人神往了,柬埔寨曾经繁盛的高棉王朝如今是什么样呢,突尼斯曾经为何有那么灿烂的文明呢,几经兴衰的埃及和希腊必须去看看……


没错世界上有太多太多令我感到好奇,感到念念不忘,感到需要亲自去一探究竟的地方。提前做好攻略,做好心理预设,现在回想起来,我从18岁上大学离家后就开始旅行,至今没有一次旅行是令我回忆起来倍感失望的。每一次我都有所收获!



但是说到底,旅行只是一件和自己有关的事情,是对待这个世界的一种态度而已。如果你不喜欢旅行,OK,完全没问题,很正常。没人规定人必须喜欢旅行,必须从众,必须按照怎样的方式生活。归根结底,活着就是为了让自己舒服。如果你感觉旅行使你有压力,而不旅行的生活很美好,那就顺从自己吧。人吗,最难就是开心!


关注@桔猪 看不一样的世界!


桔猪


对于这个问题,我感觉我老爸就是一个绝对的、标准的后面那类型人,他就是觉得旅游完全没有意义,经常我就跟他们提出来一家人出去走走、旅游旅游,想着他们辛苦一辈子了,基本上没怎么出去旅游过,以为他们会想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或者感受一下其他地区、国家的风土人情,但他就觉得出去旅游完全没有意义,吃又吃不好,每天都在赶路、换地方,大部份的时间都是在坐车,他给我总结表达的意思是,旅游给他的感觉就是流浪,很可怜的。

图片来自于网络

其实说为什么有人喜欢,有人觉得没有意义,我是这样看的,首先分个年龄段来说,现在的年青人,绝大多数的人喜欢旅游,因现代都市人生活压力、工作压力都比较大,在城市里我们每天想的都是出人头地、想着怎么挣钱、想着怎么换大房子,但是这些光是努力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得到的,所时不时的出去旅游一下,换一个心情、调整一下心态,给不得不面对的负能量一个释放的途径。而我身边的,觉得旅游毫无意义的人差不多就是中老年人了,一个是他们辛苦了一辈子,觉得挣钱存钱是件很辛苦、很不容易的事,所以他们不能理解好不容易攒的一点钱,出去旅游一趟就全部花完了。第二个他们那代人一辈子都过得很平淡,用现在流行的语言来说就是欲望很低的一代人,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着简单的生活,没有过多的压力,他们感受不到释放的轻松感,放空的舒适感,所以体会不到旅游的意义。


玩转西藏


从2008年起,我们决定环游世界,到现在已经快十年了。

这十年除了体重没怎么变,好像什么都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不少人问这些年的侣行,我的感悟是什么。我认真想过这个问题,最后的答案是——这十年,大概有三个阶段:

从见山是山,到见山不是山,到最后见山还是山。

最初,2008年,我俩订下了一个“十年之约”,五年准备,五年行走。

前五年,我们规划路线,学习各种知识:野外生存、机械维修、户外救援、攀岩,还有各种车、船、飞机的驾照。

干这些事的时候,说实话,那种感觉跟当年没钱时想挣钱的感觉很像,就是觉得生活重新有了奔头。

路上的事儿就太多了,我们先去了北极圈旁的奥伊米亚康,在零下52℃的极寒里露营,在那里我还向梁红求婚了。

这个事情的浪漫先抛在一边,室外露营这一趟,让我们知道了自己身体的极限,我们原来还可以完成一些曾经只敢想的事情。

接下来是索马里,那是我的一个愿望:去看看那个充斥着海盗和恐怖主义的国家,到底是什么样子。

后来深入切尔诺贝利也是如此。核电带给了这个城市什么?是幸福,还是伤痕?

还有垂降马鲁姆火山。在那些地方,确实很危险,但那种危险不是抗力,反而是吸引力,吸引着我们去接近它、了解它,然后在行动的过程中享受这种感觉。

那是一种实实在在活着的感觉。

如果在这时,再让我来定义生活和生死,我有了一个初步的答案——

离开原来固定的生活程式,你能感觉到一切都是新鲜的。走在路上,看见了一个全新的自我。

索马里难民营里的生活,那是我们没有想象过的画面;

西伯利亚极寒下,切尔诺贝利周围,那些始终不肯离开的人们,他们故土难离的坚守,在我们这些习惯了都市迁徙的人身上是看不见的。

还有马鲁姆火山看到的那种震撼,让我们第一次对天堂和地狱有了直观的感受,也知道了有些地方,死在那儿也是值得的。

还有南极结婚的梦——那时我和梁红在一起二十多年了,我们都三十好几,婚礼一直拖着没办。

买船、改船、熟悉船,了解航线和天气…7个月的海上漂泊,20000海里的远行…在德雷克海峡,收到南极长城站信号的那一刻,我们不约而同地热泪盈眶。

那一段旅程里,我们真的经历了人生里最大的考验。

茫茫无际的大海,狂风巨浪,梁红严重晕船,我甚至一度崩溃和自我怀疑:为什么要带着爱人和朋友,踏上这么一段遭罪甚至大概率丧命的旅程,

仅仅是为了承诺吗,或是自己的个人梦想吗?

在终点的时候才明白,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一关我们并肩过来了,这一世我们值了。

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男人的担当和责任,团队和爱人之间的信任,还有对大自然的敬畏,对这个世界的重新认识…

在路上的每一站,都是在给我们重新回炉、重新上课。

包括在墨西哥洞潜几千年前的玛雅人祭祀圣井,在南非用氦气球飞跃彩虹国,去中东点亮巴米扬大佛,以及今年开着中国飞机环球远行,等等。

其实在穿越中东的路上,我有一段还是陷入了迷茫,因为一路所见的真实的炮火,真实的死亡与恐惧。

那时我一度对许多事都产生了怀疑,我们到底是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为什么有的地方如迪拜奢华辉煌,有的地方如科巴尼夕阳如血。

那时我进入了见山不是山的状态,因为见了太多不平和苦难,我们又无能为力。

这种无力感让我对很多事情都产生了怀疑。甚至开始想做这些事情的意义何在,只是旁观者的叙述?或者过客的怜悯?

后来,我们只能自己去找答案。依然是路上的故事,给了我们回答。

是伊斯兰堡那些笑着放风筝的孩子;

是我们点亮巴米扬大佛之后,那些在山谷里载歌载舞的人;

是科巴尼的废墟上,笑着向我们比出V字手势的家园守护者。

所见即真,我们或许无力改变,但是我们可以为别人、为这个世界多做一点事,让它变得稍微好一点。我们不是过客,而是每一份希望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见山依然是山,我们一直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行走,我们没有走马观花,也没有消极地去同情哀怨。

之前我们对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实在太片面了。走出去之后才发现,世界那么大,我们不知道的和看不见的,还有那么多。

我们已经走了这么多年,去了上百个国家,地球都绕了好几圈,依然有那么多新鲜的的未知的刺激着我们,吸引着我们。

其实最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几年下来,一路侣行,也能改变更多人的生活和想法,让他们也开始思考,开始勇敢走出去。这也是我们找到的侣行存在的另一种价值吧。

此刻让我归纳侣行的意义的话,简而言之就是:走出此刻的禁锢,找到更好的生活;走出内心的局促,找到更大的梦想;放下怯懦和犹豫,勇敢上路,发现更好的自己。

生活定义人,梦想引导人,路上发现人。


张昕宇梁红


我的一个小伙伴8月份去的了一次玉龙雪山,10月份去的成都和西安。和他聊天的时候的时候我开玩笑的说你家里有矿啊,她和我说有什么矿不矿的,挣那么多钱干嘛,出来放松放松。我整个人好像被这句话点到,想要出来旅游。但是当我把这个想法和家里说的时候,他们会说挣点钱就花,自己攒点。其实这就是两代人因为思想生活等方面的不同造成的观点不同而已。

在爸爸妈妈那一代人生活的年代里,物质匮乏,生活条件差。对于他们来说,能填饱肚子已不错,逢年过节吃点好的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很好了,所以意识里根本没有旅游,即使到现在社会发展,经济发达了,但是他们刻在骨子里的思想觉得旅游还不如攒点钱。

而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虽然成长环境和经济基础会好很多,但是我们在社会中会面临很多压力。虽然在以前人们可能连吃饱都是问题,但是生活却是很简单的,人和人的关系很质朴。而现在经济条件是好了,我们追求的也多了,人和人的关系变的复杂,尤其是在大城市生活的时候要面对更多的压力,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选择假期出来旅游。尽管可能遇上长假会有交通堵塞,人流拥挤的情况出现,但是只要出来人的身心就会放松下来,这是最重要的,如果幸运遇上自己喜欢的美景心情就会更美丽了。






我独自去旅行


有人拉着拉杆箱,隔三差五外出旅游。走马观花后,除了在朋友圈里晒晒到此一游的照片,若要问问风土人情、观光体会。大多数是一问三不知。

我也喜欢旅游。记得有一年,我在杭州过年。年三十的下午,我就站在断桥上。天空雪花飘飘,整个西湖如同被我一个人包下似的,空旷的四周斑斑驳驳、朦朦胧胧,显得美丽、寂静和空灵。空气被雪花滤过后,格外沁人肺腑!

如今,再也没有如此美景。各大景点,总是人山人海;到处,都是人满为患! 这种人挤人的旅游,除了出汗,哪来什么意境?这样的旅游,你还喜欢?


鸿安39


这大概就是两种不同的价值态度。

喜欢旅游的人,是喜欢过体验型的生活,他们觉得人生的乐趣是来自于,去感受自然的壮阔,去体现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感受各种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说白了就是喜欢“生活在别处”。

不喜欢旅游的人,他们的幸福来自,更倾向于通过物质的获得,通过“买买买”一大堆东西来实现,他们觉得物质带来的幸福是最实在的,是最有安全感的。

有数据证实:

在一个物质不太丰富、分配不均的社会,通过物质的获得,的确可以极大提升个人幸福感。但在如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难从物质上获得幸福感了,或者说物质带来的幸福感极为短暂,且阈值越来越高,买了车需要不断的换车,买了房子的人需要不断的换房子,否则一次的获得幸福感太薄弱。

因为物质已经无法带来幸福感,在日本,就有一个人群被称为“食草族”,他们不仅不能从物质那里获得幸福,反倒排斥物质,物质甚至带来痛苦,他们衣食住行都以最低的限度来满足自己,除此之外不想获取任何,当然这也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变得很消极。

针对物质越来越难给人带来幸福感,这个时候旅游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有数据证明,在北欧等发达国家,人们获取生活的能量和动力,很多都是来自于间隙性的旅游。

基于此,在未来,应该会有更多的人爱上旅游的。


小川叔


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想法,这就和辩论是一样的,有正法反方。我认为喜欢旅游和不喜欢旅游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理由

第一:心态不一样

喜欢旅游:这种人对于生活有一个美好向往,并且对生活充满了无线想象,对于他们来说,出去旅游就是开阔视野,放松心情的一个好方法。这类人心情都会不叫好,性格我认为也很开朗,我从身边朋友总结来的

不喜欢旅游:这种人比较理智,在生活中,为什么呢,因为有很多朋友对我说,旅游有时候真是浪费时间,去旅游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查攻略,查各种消息等,他们对于旅游的心态并不是很向往,我认为这类人往往喜欢比较单独的休闲方式,比如游戏,看书,跑步等

第二:家庭条件

喜欢旅游:经常去旅游的朋友家境肯定比较好,因为他们对于旅游花费的时间,金钱没有丝毫的计较,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喜欢旅游,并且经常去旅游,因为在旅游途中不用担心想买而不能买,想玩而不能玩的项目等

不喜欢旅游:很少出去旅游的人有一些是因为家境关系,出去一次就要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还有就是如果资金不足,在旅游途中遇见各种烦喜欢的东西有不能买,这对于一个人来说还是有点打击的。这也就造成为什么有些人去旅游回来后就不怎么喜欢去旅游了。

第三:注重角度

喜欢旅游:他们喜欢旅游的人就比较注重生活质量方面,旅游开心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意义很大的事情

不喜欢旅游:这个就比较接近于工作狂,他们不可能把几天或者十几天的时间拿来花在出去旅游,拍拍照,喝喝茶的事情上,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毫无意义


爱旅游的仓鼠


不喜欢旅游的人真傻!应该很少吧。即使再沉闷的人大自然的风也会把他吹醒,即使再孤僻的人大自然的山水也会把他溶化……

大家都叫我老老强刚退体。本以为退体了,空闲了和妻子的约定可以兑现了。但偏偏小孙女下凡来到我家,外婆又在另一个城市,同时也马上要做奶奶了。养孙女的重担自然落到了我们的肩上。

我和妻子年轻时的约定及算过几百遍的出游规划全泡汤了,现在只能祈祷小孙女快快长大。

目前我和妻子又重新制定线路,了解各地风土人情,做好各种准备,只要人不死旅游梦不息!





老老强575


拿我自身来举例,我是非常喜欢出游的人,上班的时候即便没多少假期,周末也要出去爬个山徒个步什么的,如果时间多,就想着来一趟长途旅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好玩呀!虽然我每次徒步的过程中都累的要死,想着下次打死都不来了,但是休息一段时间后,又屁颠屁颠地出去了。

那为什么这么累还要出去呢?因为内心需要放松呀~就我个人而言,上班其实大部分时间是心累,处理各种事情,每天被折腾得没点元气,整个人没活力,这种状态下,单纯是周末在家里休息我是补不回来这种元气的,因为家里就那么点大的地方,太憋闷了,我需要出去走走,劳累一下身体,让身体更有活力,我还需要看看山看看水,跟人聊聊天,来转换一下心情跟整个人的状态,抛开繁杂琐事,让大脑得到放松。这种身心都能得到放松的方式,才是我补充元气的方式。

长途出游也一样的,就是暂时换种方式让自己脱离原来的轨道,看看世界上原来还有不一样的风景,以及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而不是家里的那两点一线:上班和回家。题主觉得景点都是人,也没什么看头,有可能你没去对地方,可以尝试去些冷门的地方,或者错峰出行,人没那么多,体验更好,可能你以后就会爱上出游了。

当然,有些人就是打心底里不喜欢出游,觉得累,觉得没意思,这种就没必要非要去跟风旅游了,毕竟每个人喜欢的东西不一样,有些人在家里看个肥皂剧看个电影就能达到放松心情的目的,这样也挺好的,自己开心并且能找到适合自己放松的方式就好。


高傲的查查官方


这就是人和人之间爱好的不同,有的人喜欢动,有的人喜欢静。更或者说有的人会玩,有的人不会玩。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都会有这样一群朋友,无论是逛街,吃饭还是旅游他们都显得兴致不高。尤其在旅行上跟团的,或者和朋友一起出去的,他们就是体会不到旅游的乐趣,宁愿在酒店里面打游戏,追剧,认为旅游是一件花了钱,还累的事情。

但是对于会玩的人来说,旅行是一件极具乐趣的事情,他们会把旅行安排的丰富多彩,井井有条,对于所有的新鲜事物都有更强的观察能力和感知力。每一处的建筑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每一地都有自己的风土人情,旅行本质上来说是一场身体素质和心灵素质的考验,是一种考验,我们需要做大量的前期攻略,在旅途中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没有经历过艰辛是不可能看到美景的。比如最美的日出,往往需要我们在凌晨4点就出发去等待,幽静的海岛都需要几个小时的航程才能够到达。旅行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而它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的是人的精神需求,对于每一次旅行都会有心灵的重塑,对于体能也是一项考验。


总的来说觉得旅行刚无意义的人,有很多原因,主要还是没有体会到中间的乐趣,对于未知的世界和新鲜事物没有求知欲,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懒吧,旅行真的是一件耗时耗精力的事情,但是它能带来意义是远超你的想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