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做明朝都城時間更長,但為何北京明朝氣息沒有南京濃厚?

澹奕


北京作為明朝的又一個首都,明朝的氣息卻沒有南京濃厚,至少有以下三點:

首先,明朝開國定都,就是在南京,當時朱元璋採納了朱升的建議,“高築牆,廣集糧,緩稱王”的策略,首先消滅了割據勢力,然後又北伐,滅亡了元朝統一中華,最後將南京城建成天下第一都城。所以說南京城見證了大明王朝建立全過程。同時,明朝政府及軍隊將領及士兵多數是江淮人子弟,而江淮地區離南京很近,所以歷史上江淮人士對南京的認同感很強。

其次,歷史上,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因得不到認可,遂遷都北京,營建北京城。但仍然保留南京的都城地位,並保留全套的三省六部機構,處理南方事務,形成了南北兩京制度,而後來明宣宗,明武宗在處理叛亂事件時就曾移駕南京,受到南京百姓的歡迎,說明當時人們並不太認可北京都城的地位,一旦出現大的變故,官員都要求回南京。

其三,滿清入關後,對明朝室成員幾乎趕盡殺絕,並將北京城原來的居民趕到南城,原居住地全部給清室成員居住,形成了後來北京城“東富西貴,南貧北賤”的狀態。同時剃髮改衣冠,大興文字獄,甚至連“江淮官話”都改成了“京腔”。就這樣一步一步抹殺去了大明王朝在北京城的一切印記。

再次,明亡後,南京又成為了南明的都城,及恢復明朝的希望。清軍南下過程中,因瘋狂殺戮及推行剃髮易服之舉,遭到了江南及南方地區人民的殊死抵抗。嚴酷的現實逼的清朝統治者不得不開始進行“懷柔政策”,多爾袞親率十幾人不帶武器進入南京城進行談判,在得到不屠城,不駐兵的承諾後,錢謙益親率南京軍民投降清朝,使南京城未遭到清兵的屠戮,客觀上保留了明朝的遺風遺俗。

最後,明清時期很多文人墨客常來到南京並居住,並以為背景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使得南京城在文學作品中時期出現。同時康熙皇帝為籠絡人心,多次下江南,到南京祭拜明孝陵,客觀上也使明朝的風俗習慣在南京得到了保留。

以上幾點,足以說明了南京城的明朝氣息遺風的確多於北京城。


車騎校尉


本來肯定是比南京濃,但是女真人來了,大清氣息做了完全覆蓋。相對來講,南京就濃一點了。就像廣東一樣,封建朝代時期屬於蠻荒之地,缺乏中國傳統文化,但現在反而成了最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省份了,破壞的少唄


臨淵羨魚不結網


很簡單,被清文化洗涮了一遍,又受新中國帝氣加身,明文化被稀釋了。而南京近千年除了短暫的民國文化也就明文化值得大書特書了,此消彼長,形成現在的局面也不足為奇。


海濱的烏鴉


因為49年以後老北京被拆了 就這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