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南門每朝都得改名,但是到了民國只能換匾了,這是為什麼?

眷戀清晨


首先,這個問題看的小君一頭霧水。。。故宮的南門每朝改名?這朝代也沒幾個啊,如果把中華民國也算上的話。

還有,故宮的南門,並沒有一直改名啊,它有且只有一個名字,請看牌匾上所寫(如下圖)

它一直叫午門,不過從明朝到清朝再到民國,這個午門的“樣子”卻在改變!

“明朝時的午門”

午門作為紫禁城的正門,這名字讓很多人都一頭霧水,為啥用“午”字呢?

這座大門始建於明朝永樂皇帝時,之所以用午字,原因很簡單,因為古人在觀測天象時發現,正午的太陽,總是出現在正南方向,所以皇宮的南門就取名“午門”,它居中向陽,位當子午;

在紫禁城中,天子坐北朝南,所以這座正南方向的午門,即是紫禁城裡最尊貴的大門。

而當時的午門肯定只用漢字來書寫。

“清朝時的午門”

明朝滅亡,清朝接續,這個來自白山黑水的民族沒有將前朝的皇宮焚燬而是接著使用,不過使用也不是完全“照搬”,而是將各個宮殿的匾額漢字旁邊都加上了有自己民族印跡的滿文,比如這樣的(如下圖)

好歹哥住紫禁城,也得體現體現我的風格。

“民國時的午門”

不過大家現在看到的午門是沒有滿文的,因為在清帝退位後,故宮的前朝區域歸民國所有,溥儀小朝廷則只能居住在乾清門以北的內廷區域。而當時的袁世凱為了體現除舊佈新,所以將前朝區域匾額上的滿文都擦去,只留下漢文。

故現在的午門匾額上僅有漢字。


宮殿君


首先要搞清楚你說的故宮的南門是那個門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位於紫禁城南北軸線。此門居中向陽,位當子午,故名午門。

午門南面有端門、天安門(皇城正門,明代稱承天門)、大清門(明代稱大明門),北面有太和門(明代稱奉天門,後改稱皇極門,清代改今名)。

你提問中的故宮的南門我認為是"天安門"吧?

天安門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設計者為明代御用建築匠師蒯祥。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取“受命於天,安邦治國”之意。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有漢白玉石的須彌座,總高34.7米。天安門城樓長66米、寬37米。城臺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於北京皇城中軸線上。

天安門在明、清兩朝是皇帝頒發詔令之地。稱為“金鳳頒詔”,遇有新皇帝登基、大婚等重大慶典活動和皇帝父母進宮,都要啟用天安門。只有每年祭天、祭地、祭五穀時,才由此門出入。此外,皇帝大婚、將領出徵時祭旗、御駕親征時祭路、刑部秋審等重大儀式也都在此舉行。同時,還是“金殿傳臚”的場所。 [6]

天安門城樓外觀穩健持重,又不失美麗的曲線,實在是古代建築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其結構佈局巧妙、建築工藝精湛,凝聚了中國上千年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偉大創造,集中體現了他們高超的建築水平和藝術表現力。它不僅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史上輝煌的傑作,也是中華文明悠久歷史的象徵。

1949年以後,天安門已經成為現代中國的象徵,並被設計入國徽。

天安門正中門洞上方懸掛著毛澤東畫像,兩邊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和“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大幅標語。懸掛的毛澤東畫像造型典雅,是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的代表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