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南门每朝都得改名,但是到了民国只能换匾了,这是为什么?

眷恋清晨


首先,这个问题看的小君一头雾水。。。故宫的南门每朝改名?这朝代也没几个啊,如果把中华民国也算上的话。

还有,故宫的南门,并没有一直改名啊,它有且只有一个名字,请看牌匾上所写(如下图)

它一直叫午门,不过从明朝到清朝再到民国,这个午门的“样子”却在改变!

“明朝时的午门”

午门作为紫禁城的正门,这名字让很多人都一头雾水,为啥用“午”字呢?

这座大门始建于明朝永乐皇帝时,之所以用午字,原因很简单,因为古人在观测天象时发现,正午的太阳,总是出现在正南方向,所以皇宫的南门就取名“午门”,它居中向阳,位当子午;

在紫禁城中,天子坐北朝南,所以这座正南方向的午门,即是紫禁城里最尊贵的大门。

而当时的午门肯定只用汉字来书写。

“清朝时的午门”

明朝灭亡,清朝接续,这个来自白山黑水的民族没有将前朝的皇宫焚毁而是接着使用,不过使用也不是完全“照搬”,而是将各个宫殿的匾额汉字旁边都加上了有自己民族印迹的满文,比如这样的(如下图)

好歹哥住紫禁城,也得体现体现我的风格。

“民国时的午门”

不过大家现在看到的午门是没有满文的,因为在清帝退位后,故宫的前朝区域归民国所有,溥仪小朝廷则只能居住在乾清门以北的内廷区域。而当时的袁世凯为了体现除旧布新,所以将前朝区域匾额上的满文都擦去,只留下汉文。

故现在的午门匾额上仅有汉字。


宫殿君


首先要搞清楚你说的故宫的南门是那个门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此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

午门南面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明代称承天门)、大清门(明代称大明门),北面有太和门(明代称奉天门,后改称皇极门,清代改今名)。

你提问中的故宫的南门我认为是"天安门"吧?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总高34.7米。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

天安门在明、清两朝是皇帝颁发诏令之地。称为“金凤颁诏”,遇有新皇帝登基、大婚等重大庆典活动和皇帝父母进宫,都要启用天安门。只有每年祭天、祭地、祭五谷时,才由此门出入。此外,皇帝大婚、将领出征时祭旗、御驾亲征时祭路、刑部秋审等重大仪式也都在此举行。同时,还是“金殿传胪”的场所。 [6]

天安门城楼外观稳健持重,又不失美丽的曲线,实在是古代建筑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其结构布局巧妙、建筑工艺精湛,凝聚了中国上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集中体现了他们高超的建筑水平和艺术表现力。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史上辉煌的杰作,也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象征。

1949年以后,天安门已经成为现代中国的象征,并被设计入国徽。

天安门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悬挂的毛泽东画像造型典雅,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