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雍和宮最早是做什麼的?

望海潮


北京的雍和宮,是後來的叫法,他的前身是“雍親王府”,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皇四子胤禛十五歲時被康熙皇帝封為“多羅貝勒”爵位,皇四子胤禛開始修建府邸,當時稱為“貝勒府”或是“四貝勒府”。“貝勒府”初建時規格並不高,因為他以前是明代太監的官房,只是比老百姓的房子高一些,再加上貝勒的爵位不高和生母的出身低微等原因,所以在修建時只是在明朝建築的基礎上改建為符合清朝規制和符合貝勒爵位建制的建築。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為和碩雍親王。“親王”是爵位中最高的一級,所以他的舊宅的聲勢、規模就大大的擴展了。而且將正門、正殿、寢殿的屋瓦都換成綠色琉璃瓦。雍親王胤禛是康熙第四個兒子,所以“雍親王府”也稱為“四爺府”。有關清朝的電視劇中都稱胤禛為“四爺”。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胤禛承繼帝位,年號雍正。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將自己王府的一半改為黃教上院,另一半作為行宮,後行宮被火所焚燬,於是將上院改為行宮,稱“雍和宮”。於是“雍親王府”就作為行宮改稱“雍和宮”了,便列入“龍潛禁地”。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去世,乾隆繼位。雍正皇帝去世後由圓明園返京就停靈在生前寢殿“永佑殿”,寢殿改用黃琉璃瓦,雍正帝移葬清西陵泰陵以後,乾隆帝將永佑殿改名為“神御殿”。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帝將雍和宮正院改為喇嘛廟。“雍和宮”一名也沿用至今。


秋爽書齋


雍和宮,北京響噹噹的求佛聖地,在老百姓的口中此地極為靈驗,每逢家中重大事件,升遷上學,婚嫁祈福等事兒,附近的人幾乎都來此許下願望,拜託佛爺的加持保佑。所以雍和宮的前世歷史便慢慢的淹沒在了誦經祈福之聲中,很少人知道這裡的前世和來由了,今天,老豬實地探訪這裡,為大家揭開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本文中的照片都為老豬親手拍攝,未經允許禁止隨意使用。)

話說雍和宮這地界,是在老北京內城東北角上,打這滿人進了城建立了大清朝後,基本就把北京內城的原住民,漢人什麼的全都給趕出去了,由這八旗分別把北京內城跑馬圈地的全占上了,所以這塊以前也就是小門小戶的民居,不是什麼達官顯貴的宅基地,這時間走到康熙朝,康熙這老頭是出了名的身體好,能生兒子,這兒子多了必然要有地方住才行,所以這不是皇子老四胤禛成年了需要宅基地,在清康熙三十三年的時候, 康熙帝的一聲令下在這裡建造了豪華的王爺府邸、完工後便賜予四子,還是雍親王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所以雍親王入住以後呢這裡就稱為雍親王府。

即為王府建制,自然規格不低啊,咱看一下這張雍親王府的平面圖,注意這個平面圖是現在雍和宮的現存建築,以前在雍親王府的時候,面積比這個還要大,也就是說現在的雍和宮只是以前雍親王府的一部分而已。

當時胤禛在這個王府一直生活了到了四十五歲才離開這裡,為什麼?因為老爹康熙實在是比較能活,他又是在康熙初年就生的孩子,所以在雍親王府幾乎渡過了他人生中的80%的時光,而且雍正的兒子弘曆(後來的乾隆皇帝)也是在這裡出生的,一個王府竟然出了兩個皇帝,不得不說這裡是真正的風水寶地,是真真的潛龍府邸了。

等胤禛(雍正)做了皇帝后,這裡便閒置了下來,您想,這當今皇上的老宅子誰能有資格入住?肯定是無人敢住了,雍正又是個節儉之人,雍正三年便把這裡升級改造了一下又成為了自己的行宮,於是雍親王府才改名為雍和宮。雍正的當皇帝十三年便掛了,雍正十三年的時候,這裡成為了停放他靈樞的地方,至此他的皇帝乾隆皇帝登基,把這裡徹底的翻蓋了一番,把以前的綠色琉璃頂全部換成了皇家專用的黃色琉璃頂,並且最終在乾隆九年,一紙令下把雍和宮改為了現在大家看到的藏傳喇嘛廟,從此這裡就成為了北方地區藏傳佛教的中心,直到現在。


老豬的碎碎念


北京的雍和宮現在香火而別旺,尤其是高考、中考還有各種大考前,來燒香的人絡繹不絕,可鮮有人知的是,這座宮殿最早可沒啥香火,它地理位置偏僻(當然,現在這位置可是寸土寸金),在明清兩朝都算“郊區”了,而且這裡見證了一位皇子的“升職記”。

“最早是一群特殊的人住這裡”

雍和宮始建於明代,當時沒有確切的名字,據記載,這地兒是太監們住的官房,所以位置較偏,人氣兒也不高。

“皇子升職記”

到了清代,康熙將這處明代太監的官房進行了裝修,改建成了王府。按照清朝祖制,皇子成年後就要搬出紫禁城居住在由老爹分配的王府裡,而當時的四阿哥雍正就被分在了雍王府,即後來的雍和宮。

可想而知,當時的雍正地位並不太高,否則也不會住在原太監房改建的王府裡。

雍正在這裡居住了15年後,突然之間(康熙四十八年),他由貝勒升級為了“和碩雍親王”,而這座貝勒府也晉升為“雍親王府”。

康熙逝世,雍正即位,這座陪伴了雍正數十年歲月的王府正式結束了它的使命,而雍正也沒有忘記它,將它升格為皇帝行宮,改名為“雍和宮”。

“出了兩條龍”

雍和宮最初的作用就是雍正的王府,和宗教一點關係都沒有,而雍正死後,兒子乾隆將其靈柩停放在雍和宮永佑殿中,並將雍和宮進行了改造。

畢竟停放過老皇帝的遺體,這就不能再是王府的規格了,要弄成皇宮規制,因此,乾隆命人用15天的時間,將宮中主要殿堂的綠琉璃瓦均換為黃琉璃瓦,主要大殿的屋頂也由單簷改成了重簷,和紫禁城的規制一模一樣。

要知道,不僅雍正,乾隆也出生在這座宮殿,一座宮竟然出了兩個皇帝,這在歷史上也是罕見的,故雍和宮又被稱為“龍潛福地”。

這之後,乾隆以紀念父親為名,不再將雍和宮賜予皇子居住,而是將它改造成了一座皇家寺廟(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同時命與自己從小一塊長大的三世章嘉·若比多吉活佛來管理。

至此之後,雍和宮正式成為了喇嘛廟,同時也是清政府掌管全國藏傳佛教事務的中心。


宮殿君


雍和宮最初是四爺胤禛當雍親王時的府邸,雍正死後,乾隆為了在這裡停靈,下令15天內將王府改廟,成就瞭如今北京城香火最旺盛的寺廟。

不過雍和宮還是雍王府時,這可不是什麼好地段。

因為這裡曾經是明朝太監住的官房,在那樣一個講究階級的時代,無論哪個貴族也不願意住在這樣的地方,更別提是皇帝的親兒子了。

然而這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每天都要被臭味燻到暈厥!

因為離雍和宮不遠的安定門,是清朝時期專門走糞車的門。每天早上糞車都要從這邊經過,把糞便送出城。而且一到風大的季節,附近是臭氣熏天,夏天時候蒼蠅到處都是。

想象一下,胤禛每天一出門,就看到滿街的糞便,而且臭氣熏天,心情能好嗎?

每天呼吸著糞便的清香,就會複習一遍康熙對自己濃濃的“愛意”,那感覺真的很酸爽。

胤禛雖然開了個爛頭,卻有一個好結尾。雍王府也因雍正和乾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到如今成為香火最盛的寺廟,也算是補償胤禛前半生的心酸了吧。


妙筆談文史


雍和宮,清朝著名的“龍潛福地”,出國兩位清朝皇帝。開始為明朝太監宮房。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並賜予雍親王。雍正三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駕崩,停放靈柩在雍和宮,殿堂原綠色琉璃瓦改為黃色琉璃瓦。乾隆皇帝誕生在這裡,所以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被稱為"龍潛福地"。

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改為喇嘛廟,特派總理事務王大臣管理本宮事務。雍和宮成為清朝中後期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解放後,1950年、1952年、1979年,都進行過修整,並於1961年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對外開放。


青梅煮史


我也發表過關於雍和宮的文章,故而也來回答這個問題。在北京有著這樣的說法,“男雍和,女紅螺”。意思是燒香請願的話,男的就去雍和宮,女的就去紅螺寺,據說這是北京最靈的兩個地方了,原因是這樣的。

首先,雍和宮本來是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等到雍正駕崩時,曾於此停放靈柩,又因乾隆皇帝誕生於此,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可以說,雍和宮是清朝中後期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其次,主管事業的菩薩是普賢菩薩,同時普賢菩薩也供奉在雍和宮,所以想求事業一帆風順的人都會去雍和宮。那北京有多少人想要自己的事業順風順水,我不說你應該也明白。

此外,雍和宮也是國家4A級的旅遊景點,地處二環,毗鄰地壇公園,全年對外開放。雍和宮的建築和裡面的佛像都是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也是京城最大的皇家寺院,故而去雍和宮的中外遊客也很多,順帶都會慕名燒柱香請個願。

無論如何,在北京求事業去雍和宮,求姻緣去紅螺寺,這是不變的說法,至於靈不靈這個就沒有辦法說清楚了。拜佛求願,需要自己有顆誠心,心誠則靈,求的也是個心裡安慰而已,別人買彩票還中了500萬呢。


逗豆在北京


四王子的王府,雍正坐正了皇帝,這裡就稱為潛龍邸了,不能再分賞與後人入住,只能改建為廟宇!後來成為黃教的道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