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雍和宫最早是做什么的?

望海潮


北京的雍和宫,是后来的叫法,他的前身是“雍亲王府”,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皇四子胤禛十五岁时被康熙皇帝封为“多罗贝勒”爵位,皇四子胤禛开始修建府邸,当时称为“贝勒府”或是“四贝勒府”。“贝勒府”初建时规格并不高,因为他以前是明代太监的官房,只是比老百姓的房子高一些,再加上贝勒的爵位不高和生母的出身低微等原因,所以在修建时只是在明朝建筑的基础上改建为符合清朝规制和符合贝勒爵位建制的建筑。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亲王”是爵位中最高的一级,所以他的旧宅的声势、规模就大大的扩展了。而且将正门、正殿、寝殿的屋瓦都换成绿色琉璃瓦。雍亲王胤禛是康熙第四个儿子,所以“雍亲王府”也称为“四爷府”。有关清朝的电视剧中都称胤禛为“四爷”。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胤禛承继帝位,年号雍正。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将自己王府的一半改为黄教上院,另一半作为行宫,后行宫被火所焚毁,于是将上院改为行宫,称“雍和宫”。于是“雍亲王府”就作为行宫改称“雍和宫”了,便列入“龙潜禁地”。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去世,乾隆继位。雍正皇帝去世后由圆明园返京就停灵在生前寝殿“永佑殿”,寝殿改用黄琉璃瓦,雍正帝移葬清西陵泰陵以后,乾隆帝将永佑殿改名为“神御殿”。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帝将雍和宫正院改为喇嘛庙。“雍和宫”一名也沿用至今。


秋爽书斋


雍和宫,北京响当当的求佛圣地,在老百姓的口中此地极为灵验,每逢家中重大事件,升迁上学,婚嫁祈福等事儿,附近的人几乎都来此许下愿望,拜托佛爷的加持保佑。所以雍和宫的前世历史便慢慢的淹没在了诵经祈福之声中,很少人知道这里的前世和来由了,今天,老猪实地探访这里,为大家揭开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本文中的照片都为老猪亲手拍摄,未经允许禁止随意使用。)

话说雍和宫这地界,是在老北京内城东北角上,打这满人进了城建立了大清朝后,基本就把北京内城的原住民,汉人什么的全都给赶出去了,由这八旗分别把北京内城跑马圈地的全占上了,所以这块以前也就是小门小户的民居,不是什么达官显贵的宅基地,这时间走到康熙朝,康熙这老头是出了名的身体好,能生儿子,这儿子多了必然要有地方住才行,所以这不是皇子老四胤禛成年了需要宅基地,在清康熙三十三年的时候, 康熙帝的一声令下在这里建造了豪华的王爷府邸、完工后便赐予四子,还是雍亲王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所以雍亲王入住以后呢这里就称为雍亲王府。

即为王府建制,自然规格不低啊,咱看一下这张雍亲王府的平面图,注意这个平面图是现在雍和宫的现存建筑,以前在雍亲王府的时候,面积比这个还要大,也就是说现在的雍和宫只是以前雍亲王府的一部分而已。

当时胤禛在这个王府一直生活了到了四十五岁才离开这里,为什么?因为老爹康熙实在是比较能活,他又是在康熙初年就生的孩子,所以在雍亲王府几乎渡过了他人生中的80%的时光,而且雍正的儿子弘历(后来的乾隆皇帝)也是在这里出生的,一个王府竟然出了两个皇帝,不得不说这里是真正的风水宝地,是真真的潜龙府邸了。

等胤禛(雍正)做了皇帝后,这里便闲置了下来,您想,这当今皇上的老宅子谁能有资格入住?肯定是无人敢住了,雍正又是个节俭之人,雍正三年便把这里升级改造了一下又成为了自己的行宫,于是雍亲王府才改名为雍和宫。雍正的当皇帝十三年便挂了,雍正十三年的时候,这里成为了停放他灵枢的地方,至此他的皇帝乾隆皇帝登基,把这里彻底的翻盖了一番,把以前的绿色琉璃顶全部换成了皇家专用的黄色琉璃顶,并且最终在乾隆九年,一纸令下把雍和宫改为了现在大家看到的藏传喇嘛庙,从此这里就成为了北方地区藏传佛教的中心,直到现在。


老猪的碎碎念


北京的雍和宫现在香火而别旺,尤其是高考、中考还有各种大考前,来烧香的人络绎不绝,可鲜有人知的是,这座宫殿最早可没啥香火,它地理位置偏僻(当然,现在这位置可是寸土寸金),在明清两朝都算“郊区”了,而且这里见证了一位皇子的“升职记”。

“最早是一群特殊的人住这里”

雍和宫始建于明代,当时没有确切的名字,据记载,这地儿是太监们住的官房,所以位置较偏,人气儿也不高。

“皇子升职记”

到了清代,康熙将这处明代太监的官房进行了装修,改建成了王府。按照清朝祖制,皇子成年后就要搬出紫禁城居住在由老爹分配的王府里,而当时的四阿哥雍正就被分在了雍王府,即后来的雍和宫。

可想而知,当时的雍正地位并不太高,否则也不会住在原太监房改建的王府里。

雍正在这里居住了15年后,突然之间(康熙四十八年),他由贝勒升级为了“和硕雍亲王”,而这座贝勒府也晋升为“雍亲王府”。

康熙逝世,雍正即位,这座陪伴了雍正数十年岁月的王府正式结束了它的使命,而雍正也没有忘记它,将它升格为皇帝行宫,改名为“雍和宫”。

“出了两条龙”

雍和宫最初的作用就是雍正的王府,和宗教一点关系都没有,而雍正死后,儿子乾隆将其灵柩停放在雍和宫永佑殿中,并将雍和宫进行了改造。

毕竟停放过老皇帝的遗体,这就不能再是王府的规格了,要弄成皇宫规制,因此,乾隆命人用15天的时间,将宫中主要殿堂的绿琉璃瓦均换为黄琉璃瓦,主要大殿的屋顶也由单檐改成了重檐,和紫禁城的规制一模一样。

要知道,不仅雍正,乾隆也出生在这座宫殿,一座宫竟然出了两个皇帝,这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故雍和宫又被称为“龙潜福地”。

这之后,乾隆以纪念父亲为名,不再将雍和宫赐予皇子居住,而是将它改造成了一座皇家寺庙(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同时命与自己从小一块长大的三世章嘉·若比多吉活佛来管理。

至此之后,雍和宫正式成为了喇嘛庙,同时也是清政府掌管全国藏传佛教事务的中心。


宫殿君


雍和宫最初是四爷胤禛当雍亲王时的府邸,雍正死后,乾隆为了在这里停灵,下令15天内将王府改庙,成就了如今北京城香火最旺盛的寺庙。

不过雍和宫还是雍王府时,这可不是什么好地段。

因为这里曾经是明朝太监住的官房,在那样一个讲究阶级的时代,无论哪个贵族也不愿意住在这样的地方,更别提是皇帝的亲儿子了。

然而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每天都要被臭味熏到晕厥!

因为离雍和宫不远的安定门,是清朝时期专门走粪车的门。每天早上粪车都要从这边经过,把粪便送出城。而且一到风大的季节,附近是臭气熏天,夏天时候苍蝇到处都是。

想象一下,胤禛每天一出门,就看到满街的粪便,而且臭气熏天,心情能好吗?

每天呼吸着粪便的清香,就会复习一遍康熙对自己浓浓的“爱意”,那感觉真的很酸爽。

胤禛虽然开了个烂头,却有一个好结尾。雍王府也因雍正和乾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到如今成为香火最盛的寺庙,也算是补偿胤禛前半生的心酸了吧。


妙笔谈文史


雍和宫,清朝著名的“龙潜福地”,出国两位清朝皇帝。开始为明朝太监宫房。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并赐予雍亲王。雍正三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停放灵柩在雍和宫,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乾隆皇帝诞生在这里,所以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被称为"龙潜福地"。

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雍和宫成为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解放后,1950年、1952年、1979年,都进行过修整,并于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对外开放。


青梅煮史


我也发表过关于雍和宫的文章,故而也来回答这个问题。在北京有着这样的说法,“男雍和,女红螺”。意思是烧香请愿的话,男的就去雍和宫,女的就去红螺寺,据说这是北京最灵的两个地方了,原因是这样的。

首先,雍和宫本来是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等到雍正驾崩时,曾于此停放灵柩,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可以说,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其次,主管事业的菩萨是普贤菩萨,同时普贤菩萨也供奉在雍和宫,所以想求事业一帆风顺的人都会去雍和宫。那北京有多少人想要自己的事业顺风顺水,我不说你应该也明白。

此外,雍和宫也是国家4A级的旅游景点,地处二环,毗邻地坛公园,全年对外开放。雍和宫的建筑和里面的佛像都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也是京城最大的皇家寺院,故而去雍和宫的中外游客也很多,顺带都会慕名烧柱香请个愿。

无论如何,在北京求事业去雍和宫,求姻缘去红螺寺,这是不变的说法,至于灵不灵这个就没有办法说清楚了。拜佛求愿,需要自己有颗诚心,心诚则灵,求的也是个心里安慰而已,别人买彩票还中了500万呢。


逗豆在北京


四王子的王府,雍正坐正了皇帝,这里就称为潜龙邸了,不能再分赏与后人入住,只能改建为庙宇!后来成为黄教的道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