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分离派代表画家席勒的作品有哪些特点?

李憨


席勒短促而纠结的一生,惊世骇俗而又让人扼腕,而他最终在艺术殿堂中的孤独璀璨地绽放,似乎是他孤僻和孤傲的性格的缩影。

这位奥地利的绘画巨子,在亦师亦友的克里姆特的提携下,以其大开大合的风格狂野不羁地八面出锋,走向了纯粹的表现主义的境界,扭曲的绝望是他作品自外而内的一贯风格。在他的笔下,一切都是那种毫不妥协的病态的张扬,狂风般的线条和暴雨般的色块以匪夷所思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骷髅般的人体和地狱般的氛围营造出一种诡异失真的视觉冲击波,这样的大逆不道之举显然突破了固有的美学逻辑,这也是分离派矢志不渝追求的与传统决裂、与正统死磕的艺术理念。

显然,他走的太远,远的只剩下了绝尘而去的背影。特殊的时代环境下,他的作品深度诠释了一战之前人们那种绝望的幽暗心理,末世般的宿命感充斥在他凌乱不堪的画面的每一个角落,无处安放的灵魂空空荡荡又摇摇晃晃,一触即发又一击即溃的危如累卵的态势昭然若揭。线条的乖张与造型的诡异似乎与东方工笔乃至写意山水艺术有着某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相通气息,在触目惊心让人极度反胃的表象背后,有着一种符咒般的魔力,充满着深不见底的怨念和诅咒,但却真实的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彷徨慌张惊慌失措的群体性心理隐疾。

凝视着深渊的席勒深渊也凝视着他。他自命不凡而又放诞不羁的表现与周围格格不入势同水火,入过狱,但出狱后毫不收敛依然故我,还是用那种睥睨不可一世的深情肆意涂抹着自己内心深处最不可遏制的恶魔般的冲动,而天不假年,最后在年仅28岁时被肆虐的瘟疫所吞噬,他戛然而止的一生如流星雨般灿烂而辉煌,在艺术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席勒说过:“我一生受到很多人的攻击,……但当我死了以后,他们将尊重和欣赏我的作品。”这种极度的自信绝不是痴人说梦,今天的他留下的那些作品几乎成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精神画像。他和他的作品,以一种不健全的夸张声势和不健康的虚张声势突破时代的重重雾幔而脱颖而出,就像古龙笔下的小李飞刀、傅红雪、中原一点红等那些变态病态的不世出高手,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中,这种例无虚发见血封喉的力道让人叹为观止。


吃素的穿山甲


题主你好,我觉得席勒的作品主要的特点就是:用夸张的线条,来表现一种人性的苦难。

每一根线条都很粗犷直接,虽然是女性,但却没有一点柔美的感觉,反而看起来很粗糙,这是在男性上才能看到的。

夸张的形态比例,震撼着观看者的视角,也正是这种夸张才更加突出那种人性的苦难和残酷。


街角艺术


我也试着回答一下子

首先我们知道埃贡席勒出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出的一个人,他的一生只有短短的二十八载,但是他对艺术贡献那是相当大,可以说是巨子,他是表现艺术家,十六岁就到维也纳求学,他的老师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克利姆特。

他一开始收到学院派和现实主义影响,产生一种表现主义,他的画风大胆人物面容好像永远的是恐惧症状!颜色鲜明,一块一块的,人物更本不符合常规,这也是他的最重要的个性,就是与众不同,就是要自己风格,他在二十岁时候艺术到达成熟,这个时候产出量很大,都是自己风格的画。

再后来就逝世了他的画被现在人给予高度赞扬👍,就是他的不拘一格的风格!影响着一代代的人们。

所以说他是一个少年早逝的天才。







相魄


1898年维也纳出现了一个脱离原有的艺术的分离运动,这就是维也纳分离派,克利姆特是这场运动的领导。克利姆特曾经在工学院读书,他的老师也很有名气,据说在当时是很有现代思想的,克利姆特年纪轻轻就搞到了一些重要项目。克利姆特后来也收了很多学生,其中一个很著名的就是画家席勒了。

用绘画表现真实的思想,被画家席勒用一种纯属个人的方法推广到了极限。席勒是个暴躁的年轻人,他绘画能力很强,他崇拜克利姆特,从克利姆特那里得到鼓励,但席勒的创作生涯很短,他从1906年起当学生,到1918年就去世了。他的作品当时曾引起风波,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他的素描和画作,充分暴露了他的特点,而当有人说他俗不可耐时他当真表现出惊讶不已。维也纳充满了矛盾,宫廷的生硬礼仪,掩盖着一个垂死的帝国,压抑人的道德礼教,引起反作用。

弗洛伊德的说教揭露了人类灵魂中一直隐藏的东西,表现了人类智慧的高度成就,然而就弗洛伊德本人而言,他对自己的发现却举棋不定,并没有感到离经叛道的乐趣。席勒的绘画反映了他的担忧,他的遐想,以及他对自己无情的责罚。他的人物常常处于虚空之中,有时会勾出轮廓,长度会加以夸大。他画的街头顽童,看起来是受忧愁之苦,恰与皱巴巴的衣裳和挥舞的手臂相呼应。他在作品中突出了人物的忧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