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之首是什么,人道之首是什么?

青年122717311


天道天道,顾名思义,是天之道,天在道之前,道是属天的,道是天创造的。天就是造物主上帝,天创造宇宙万物及其运行规律即天道,万物皆按天道运行,老天自身则顺其自然地按自己的天道规律运行。天是"一"加上"大",即天是唯一的也是最大的。《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就是说人要遵循自然规律,自然规律要遵循天道,天按照自己的天道,顺其自然地运行。按照《道德经》、《四书五经》及《圣经》的说法,人也是宇宙万物之一,也是造物主上帝创造的,人道的起首也是天道,人也要遵循天道规律,因为天道是宇宙万物的源头。中国人说“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这就是天道真理。比如人不吃饭会饿死,人不睡觉会生病而死,人没有爱会积郁成疾而死,胎儿没有父母的爱会胎死腹中,等等。这都是天道,人都必须遵守,没有人可以逃避,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用在此处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子君to君子


天道人道都属于道。道是万事万物中一种神秘而客观的存在,是起决定作用的规律!人得之,事半功倍,事业成功,好运常在!不得之,事倍而功半,步履艰难,厄运相随!


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今天我们先来聊一聊天道和人道。


一、什么是天道?天道之首是什么?什么是人道?人道之首是什么?


简言之,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道就是天行健 ,是自然界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就是生态平衡。天道之首就是自强不息,是每一物种在生存发展中的趋利避害法则。


人道就是地势坤。是大智若愚,是谦受益。人道之首就是厚德载物。是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大智慧,是互利共赢法则。


二、生活中如何认识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而为人处事,实现事半而功倍呢?


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的,实事求是就是对这个问题的精准回答。


【1】实事求是就是认识并寻找到规律的方法。


要找到一个事物运行的规律,一方面要深入该事物实际进行全面了解。另一方面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历史,从历史和现实中联系的,寻找内在起作用的运行规律。

【2】不管我们认识到认识不到,规律一直在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中存在,伴随着人类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那些成功的人,其实就是遵循运用了规律。


在爱情里,起作用的规律是吸引力法则。有无可替代的吸引力,才能长长久久两情相悦。


梁山伯与祝英台,崔生与莺莺,明朝皇帝朱见深一生专宠万氏的故事,都是因为相互吸引,不可替代,才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才以死相随。


邻居崔大哥和张大姐都60来岁的人了,还一直出双入对,就像新婚燕尔的小夫妻一样,张大姐常说崔大哥是最帅的,崔大哥说张大姐是他心中最美的女神,两人饭后出外散步,还时不时手牵手,爱情让人心情愉悦,让人年轻,两人看起来就像30多岁的样子,非常年轻。


想要获得爱情,那就修炼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独特吸引力的人。


在教育孩子学习上,起作用的规律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孩子就会自动自觉自发的学习。


为什么都是孩子,为什么在同样的一所学校学习,学习同样的课本知识,有的是学霸,家长孩子都轻轻松松的,成绩遥遥领先;有的是学渣,家长心累,孩子身累,还学的一塌糊涂。


用家长们的话来说,就是人家学得好的孩子自己主动学,自己操心学习了,不用家长催;自己的孩子心思不在学习上,家长逼着学也不顶事,还常常逆反,动不动就不做作业了,经常要哄着做,还得许诺做完作业了,就让看电视玩手机……


这主要差异就在于,有没有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唤醒了孩子内心的种子,学习就有目标,有动力。


林清玄说,她小学时候经常考试不及格,有一次考了60分,父亲哈哈大笑,父亲说,他一直想要找一个接班人,这下子找到了。父亲往上三代都是农夫,让她接班,就是让她当农夫,父亲的话一下子唤醒了林清玄心中的种子。她说她才不要当农夫了,从此主动学习,这才成了当代有名的作家。


在经营婚姻上,起作用的规律是吸引力+满足法则。

那些幸福的婚姻,除了无可替代的吸引力法则外,还有在婚姻里能得到其他地方得不到的满足。李清照夫妻举案齐眉,琴瑟相和。梁思成和林徽因三观一致,彼此欣赏认可。俗世中的身心相悦,精神和性的和谐。


在职场上,起作用的规律是互利共赢法则。


一个好汉三个帮,互利共赢才能合作长久。善用分享思维,分享经济,才能在当代获得良好的发展。微信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马云和马化腾的成功就是例证。


爱美的美女们,坚持10点半睡美容觉。健康人士,坚持早睡早起,多运动,饮食合理。你对这些都是生活中运用规律的有效做法。


……


爱情,婚姻和教育孩子上的规律,就是天道之首,自强不息的具体体现;职场成功就是人道之首,厚德载物的具体体现。


掌握应用规律是如此重要,就让我们运用人生大智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做一个拥有道德的人,拥有思想的人!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有书共读


《道德经》已经把这个问题回答的很清楚了。

这个问题看上去很难,看似一个很深奥哲学问题。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经历的事情。我从三个角度分析一下:

第一:《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是对天道和人道最精准的概括。圣人是谁?就是人格化的道。道无形无相无情无欲,无为而无不为。道法自然,只专注于自身,通过自己的变化去影响周围的事物。

第二:《道德经》第81章: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也是对天道和人道更实际的概括。道生养天地万物而不自恃自彰。圣人心怀百姓,而不居功自傲。

第三:道德经: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圣人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不增不减。

总之,天道与人道是一种顿悟,不是字面那么简单的道理,而是背后的无时无刻不在的道。

我是自哲学创始人,感谢您点击右上角关注我!





自哲学


天道之首,我想多数人都会想到“天道酬勤”这句话。但是,如果仔细想一下,会发现,既然“天道”可以酬“勤”,那就说明,”天道”要高于“勤”。那么,“天道之首”又是什么呢?

我想,如果从大的方面考虑,“天道之首”应该是“民意”,古人也都把顺从“民意”比作顺从”天意“。因此,”天意之首”就是”民意”。

另一方面,如果把人体比作宇宙的话,头为天,脚为底,那就好解释了。“天道之首”无疑就是“智”。因为身体四肢,都要受大脑也就是“智”的支配,因此“智”是另一个意义上的“天意之首”。

因此,多数时候,我们是要遵从这“天道之首”的。反之,如果“天道之首”不仁,大的方面就是”天灾人祸”,小的方面就是“自残,自杀”。因此,上要顺应”民意”,下要遵从”天意“。如此,才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百善孝为先”无需多说,”人道之首”是为“孝”。“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都说明”禽畜”尚切如此,何况“人”呼。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我想不管是“天道之首”,还是“人道之首”,我们都要怀有敬畏之心对之,“诚信做人,踏实做事,孝敬父母,忠于国家”。如此方可福寿绵长,子孙万代。

谢谢


孙忠汉不像坏小孩


要搞清楚天道之首和人道之首,首先必须要把“道”的概念界定清楚。

“道”虽然早已经进入了国人的日常口语之中,如“头头是道”、“志同道合”、“背道而驰”,但“道”的概念究竟是一个什么意思,不要说是一般人,专门研究老子的哲学教授也不一定能够很好地界定清楚。

“道”究竟是什么概念?

道,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为“可以为天下母”的宇宙本体所起的“”——“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宇宙本体的“”很难起,老子勉勉强强起了一个名曰“”——“强为之名曰大”。

道亘古长存、永不改变。道为宇宙万物之本,道为宇宙万物之真,是宇宙万物的终极存在和终极依据,天、地、人、万物都是道造化而成的。

天、地、人、万物都是道造化而成的

道就是自然,自然即是道。

自然者,自,自己;然,如此,这样,那样。

自己如此,自己这样,自己那样,就是自然。

作为宇宙本体的道,造化万物、充盈万物、主宰万物。一般情况下以气态形式存在,又被称为元气,或“”或“”。

道亦代表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或称秩序或规律。

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风无人扇而自动,水无人推而自流,草木无人种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这全部都是本体道之所为。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就是由人文始祖伏羲-黄帝-文王-老子-庄子开启、传承和发展而来的道本体论,或称元气论。元气论是全世界唯一的对宇宙本体的正解,是全人类最高的思想成就!

老子眼中之“域中有四大”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曰: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古代曾有媚上的文人,把“亦大”改为“亦大”,把“居其一”改为“居其一”,但却与后面的“人法地”无法形成连贯的逻辑。

“道法自然”中的“道”,指的是人类行为之“道”,即秩序或规律,如制器之道、健康之道、富民强国之道等等,人类行为之道最合理的方式就是效法自然。

老子眼中的“四大”

那么,在老子眼中,何者?因何?才可以称其为“大”?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有资格与“道、天、地”并称为“大”呢?

道何以大?造化万物,万物存道,天下母也;

天何以大?天覆万物,吞吐宇宙,从不言也;

地何以大?承载万物,生生不息,无私载也;

人何以大?万物之灵,感天悟地,法自然也;

不明自然,不识生死,自以为是,类禽兽也。

能够“道法自然”的“人”,才不负天地大自然所给予的万物之灵的天赋,才是老子眼中可以称为“大”的人!不明自然之理,不识生死之道,唯我独尊,自以为是,实质上有负天地给人类独特的万物之灵的天赋!

霍金在《大设计》开篇就说:极端物质化的当今世界是否比以前更进步,还是很可疑的事。人们必须做形而上的追求,才能脱离动物界的生存状态。这就是为什么世代有识之士追求存在、生命和宇宙的意义。

天道之首是什么?

《说文》天,至高无上。

《论衡·谈天》天,气也。

中国古人以天为万物的造化者和主宰者。

天道即天之本体,即自然之本体;天道之首即天之本体、或称宇宙自然本体排在第一位的特征。

《论语·阳货》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说:天什么话也没有说,春夏秋冬四季在自然地运行,百物被生、被造化而成,天什么话也没有说!

天造化万物、维持万物的存在与秩序,如此大的功劳,干了那么多的事,却啥话也不说。

因此说:天道之首=“无言”!

地道之首是什么?

宇宙万物,包括天地,都是本体道造化而成的产物。

何为地?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呈列也。

大地厚土,承载万物,无论是高耸入云,气势雄伟的泰山,还是蜿蜒绵长的滚滚黄河,都在大地恬静的怀抱中展现着自己的壮美。不仅体现了乾坤天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浑厚气象,并且以平等慈悲、博大的能量,蕴育滋养着一切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峦河海与万类万物,为一个个辉煌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永恒的印迹。

地道即地之本体,地道之首即地之本体排在第一位的特征。

地道之首是什么?

地道之首=“公平”。

地载万物,绝无私载。没有厚此薄彼,没有嫌贫爱富。不管是雄伟壮观的山脉、浩瀚无垠的大海,还是微小如小米的沙粒,甚至是土壤,大地全部一视同仁;不管是大象还是蚂蚁,不管是巨树还是小草,大地统统不偏不倚。

人道之首是什么?

人道就是人之本体,人道之首就是人之本体排在第一位的特征。

老子的思想是万物以存我为贵。《列子·杨朱篇》曰:

故智之所贵,存我为贵。”

万物智慧之所最贵重者,就是“存我”。万物如果没有把“存我”作为最贵重的、排在第一位的特征,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之中,这个物种就必将很容易被淘汰掉,世界上也就不会有千姿百态、精彩纷呈的景象了!

杨朱——老子的亲传弟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

作为宇宙万物之一的人,当然也是以“

存我”为贵的!

对于人类而言,己身之最贵重者莫过于生命,人身难得,加上人生短暂,故该万分珍惜与贵重。要乐生,我之存本身就是一件无比了不起的、非常令人愉悦和快乐的事!

一切以存我为贵,无我,生命的主体不存在了,则一切无从谈起。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请善待生命,存我为贵,乐在其中,才能回归到人道本来的自然面目!

亚里士多德说:

人类一切的追问求索都是为了生活本身的怡悦与甜蜜。”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也是认知到了人类自然天性之中排在第一位的特征和追求就是“存我”的生活和“乐生”的价值!

人道之首是什么?

人道之首=“存我”!

作为人之本体排在第一位的特征,“存我”是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

《孟子·告子上》云:

食、色,性也。”

告子用4个字“食、色,性也”揭示了人类自然天性的本质。民以食为天,食者,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本,是维系人类自身生存最为稀缺的因素;色者,族群血脉延续之本,是维系人类自身族群延续的根本所在。

孟子与告子坐而论道探讨人类之自然天性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天道,“食”与“色”均是无法随心所欲、心想事成的,均是需要努力追求的。因为“存我”的不易,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不安全感,或者说是对“存我”的“恐惧”。也正是因为这种“恐惧”作为原动力,进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和人生百态。

因为有孕育和分娩,女人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要远远地大于男人。年轻女性寻找真爱,实质上是在为“存我”寻找真正的安全感、归属感。

原本就维持基本的生存和生殖而言,“食”、“色”并不是多么难以达到的目标,可从古到今那么多的巨贪,为何在拥有那么多几辈子都吃用不完的财富之后还是要继续贪呢?其深层的原因实质上还是为了“存我”、“乐生”!

总结一下:天道之首=无言;地道之首=公平;人道之首=存我。存我不易使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不安全感,就有对“存我”的恐惧,这种恐惧是很多行为的原动力之所在!

文喜有话说 2018.8.21.


文喜有话说


我一介俗人,没有什么高深的哲学思想和佛道悟性,十多年的自我感悟,我认为:天道之首是“人心”;人道之首是“敬畏”,若说的不对,大师们指指点点吧。


何谓天道,天道即为规律,我们都要遵守的规律,人的道德就是天道,法律也是天道;道就是大道之可遵循的规律,天守道,即是遵守人类的生存规律,小到睡眠,大到生老病死,都是天道;那么天道中的首是什么?我认为就是“人心”;人心演变出不同种族的道德观,不同的道德观反应出对天道的不同理解,天道的最核心就是“人心”;人的悟性、人的修行都是“心”,一个心字,道出千万道;


人道之首,就是“敬畏”,缺少敬畏就会道德沦丧;人的对天道的理解的基础和前题就是:敬畏;没有敬畏的人何谈人天道呢?何谈有道德呢?何谈会守法和守德,何谈德性兼备?一个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敬畏之心,有了敬畏之心,而后才会有感恩之心,怜悯之心,廉耻之心、上进之心……



天道之首就是人心,人道之首就是敬畏。


我是孙洪鹤,每天都给大家分享原创短视频创业脱口秀,每天都有更新原创短视频,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孙洪鹤


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儒释道文化为主流的传统文化,深刻的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几千年,其中提到天道规律的恐怕要数道家文化提到的最多,《道德经》、《黄帝阴符经》尤其如此。

如果要说天道之首的话,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道无情,常与善人”,意思是说天道是至公至平的,不讲情分的,恒常帮助的是良善的人。

向天道无限接近的过程就叫积德,所谓积德也就是以善心善念来应对所有事情,那么也就是说人心的每一个善念就为人道之首。

《黄帝阴符经》中说: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人道与天道也会相互融通,“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黄老之学都会启发给人们,人世间的法则小规律,从属于天道法则天道规律,总法则总规律老子称为道。

都有两种表现形式,“无”和“有”,两者相互依存彼此成就,至善为根本。离开了合于天性的人性,也就是离开了至善至纯至真的天性,一切行为的“有”,很容易步入歧途,出现偏差。



爱至无为才是真爱。所以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老子把慈悲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而且“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慈悲是须臾不敢离开的,一旦离开了慈悲的底色,善也会步入歧途。追根溯源就会发现,一念一世界,发心的缘起即是人道之首。


汉字在人间



天之道,利而不害:天道遵循自然法理,利于事物自然地发展变化,不会逆反规律,属无害无益的自然之道。

\n

人之道,为而不争:人道则是生死之间即为为之,不推崇刻意的争、求,其实也是来源于自然的法度。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圣人不 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 争。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出自《老子》 ,意思是:上天的道理养育了万物而无加害之心,做人的道理是与世无争而懂得用方法来实践。


这段话阐述了做人做事要遵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质朴平易,利人利物”的原则,教导人们虽生不为圣人,但是要学习圣人毫不吝惜的助人风格,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丰富;要自强不息,不与人争,先利人利国,后利己利家。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来源请求],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德经》在前是谓先修自身心意,后《道经》是谓以身心精进,在体悟道之所传。


马到成功11086452


天道之首,就是一个“变化”,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变化的性质和特征就叫规律,客观规律和老子讲的道应属同义。因此,人只要掌握了万事万物客观事物各自变化演进的规律,就等于把握住了它的性质,人们就可以掌握它,驾驭它为人类服务。

这种客观规律只可认识和顺其自然地使用,而不可以人为改变它背逆它,背逆了它就会让人不好看。人们这种对规律的认知和理性驾驭就叫“德”,德之首应是顺应和驾驭规律。关于这些老子在《道德经》中都有论述,比如“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道德经的文字释解很好查,受制天热不细列述,友们有兴趣可自查。当然上述也是个人理解。



手机用户山丁子


天道,地道,人道。

天地人,要先区分是大自然的,还是社会。为什么要区分因为这样才不会乱。

先说大自然的,大自然天道是无为,天道至尚是太阳月亮天道有阴阳,只管日升月落日落月升。不管风雨遮阳,水灾还是旱灾,山崩地裂。

为什么无为,就是南方水灾天帮忙了,同时北方旱灾你帮不帮呢?东西方平安无事天帮了南北倒霉的是东西方,所以都不帮,风水轮流转,天保证日月无常就好。

天道落于人间是国家政府,政府首要不扰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国家不动荡,国太民安。

正如天只管日月,也就是阴阳平衡,冷热,光明黑暗这些,不做多余的事。

人道,做的就是顺其自然,随天地四时之变,其因是四季变化生长收藏,人不顺天地之变心神不宁。自然之变,风雨飘渺,雷雨滔天,人亦如此,世事无常,平常心。

人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人要做违背大自然的事,否则天地会惩罚人类。

你做杀人犯法的事,法律会惩罚你。

道,太过高深。本人无才简浅之谈,见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