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蘭銘品宋梅辯偽(一)

傳統銘品宋梅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由紹興宋錦旋氏選出,距今已有二百多年了。當時取名宋錦旋梅,又名錦旋,目前蘭界習慣稱之為宋梅。古往今來,宋梅作為春蘭梅瓣花藝的典型代表備受歷代藝蘭大家的推祟。它與龍字一道被譽為“國蘭雙璧”,與集圓、龍字、汪字一起被稱為“春蘭四大名種”,並被推為“四大名種”之首,在日本它還與集圓、龍字、萬字一起被稱之為“四大天王”。宋梅貴而不嬌,其抗逆性和繁殖能力極強,為此雖歷經戰亂,卻能連綿相傳至今。宋梅於1928年東渡日本,並在上世紀80年代成功利用“組織培養”技術進行“快速繁殖”,爾後國內有關單位也於上世紀90年代開始了宋梅的“組培快繁”工作,至此宋梅的數量激增。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宋梅在傳統春蘭銘品中應該是數量最多,流傳最廣,最具“群眾基礎”的品種了。

按理說,象宋梅這樣的“群眾花”是不應該存在品種認定方面的問題的,可在事實上卻不是這麼回事。當下市場上,不良蘭販以普通草蘭冒充宋梅和拿非常規開品的宋梅冒充落山新種之事屢見不鮮;也有霄小之徒把宋梅的白舌開品吹噓成“變異素梅”索賣高價;還有人把宋梅分成幾種,諸如“長葉宋梅”、“短葉宋梅”、“立葉宋梅”、“環葉宋梅”、“寬葉宋梅”、“細葉宋梅”等等。名目繁多、故弄玄虛的目的只有二個,不是賣弄“高深”混淆視聽,就是要推銷自己的東西。春日裡,筆者一好友幾年前購得的“梅瓣新花”開了,糾纏了多年的“疑似宋梅案”終於有了個了斷。每每提及此事,這位好友總是懊悔不已:蘭販們總是找一些開品怪異,做過手腳或接近凋零的宋梅誘人上勾,若不是對宋梅的各部特徵做到心中有數的話,也就難以擁有“受騙免疫力”了。那麼,宋梅的各部特徵有那些,又該如何去掌握它呢?多年來,筆者通過對蘭家陳學祥先生圃中上萬苗宋梅進行跟蹤觀察,並親手種植了數百苗不同來源的宋梅,加以平時留意身邊蘭友種植的各式宋梅,積累了一些有關宋梅品種認定方面的心得。現嘗試把這些心得記錄下來與蘭友們共同來探討。

宋梅的草:

俗話說“觀花一時,賞草通年”。對於鑑定品種來說,掌握無花空草的特徵尤為重要。蘭界有部分人把宋梅按葉形分成 “長葉宋梅”、“短葉宋梅”、“立葉宋梅”、“環葉宋梅”、“寬葉宋梅”、“細葉宋梅”等,實際上這些“變化”只不過是種養管理和環境等外因造成的,不能稱之為“變異”。而目前宋梅真正的自然“芽變”僅有陳學祥圃中的“金邊宋梅”一例,通過“定向培育”,其中一路“金邊”已十分穩定,只是目前仍未見花,花藝上是否有變化還不得而知。對於以上所說的各類葉形的宋梅筆者也都有引種,其中有葉長近50釐米的,也有葉片相對直立的,還有葉寬達1.5釐米以上的,然而這些不同來源的宋梅在相同的種植條件下漸趨一致,相信再種上一、二年也就無法區別了。宋梅葉形的不同變化雖不能作為“變異”的品種來看,卻能讓我們瞭解到它的來源和原來的種植條件和方法,可以用來指導我們的購買意向。通過對這些不同葉形宋梅的觀察,我們可以發現:無論葉形怎麼變,其基本特徵是不會變的。

1)宋梅葉姿:宋梅葉姿一般都為典型的弓垂式,也有相對直立些的半垂式,但不管是弓垂還是半垂,其弧度都非常柔順且富有力度,不會有生硬或柔弱感。

2)宋梅葉長和葉幅:宋梅葉長一般在30釐米左右,但隨著草的壯弱不同葉長會有相對的變化,筆者就養過葉長達50釐米的“長葉宋梅”,宋梅的葉寬一般在1.2釐米左右,與葉片長度一樣葉寬也是不能確定的,也就是說宋梅的葉長、葉寬不能作為確定品種的標準,但我們要知道無論它如何變化,也只不過是把“通常葉”放大或縮小罷了。

3)宋梅葉質和葉性:宋梅葉質細糯、厚度適中,葉性剛柔相兼極富彈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自然種植和溫室催發出來的宋梅葉質是會有一定變化的。

4)“宋梅”葉色和光澤:宋梅葉色一般呈深綠色,葉面光澤度特強,然而宋梅葉色除其品種特性外還與種養方法和環境光照造成葉片結構和所含葉綠素的差異有關,所以宋梅葉色的深淺也不能作為確定品種的標準。

5)宋梅葉柄、葉梢、葉面等細部:宋梅葉柄緊收、葉幅中闊、葉梢鈍尖,葉面有行龍,底葉呈船形這些特性是固定不變的。

6)宋梅整體株型:宋梅從整體株型看,每株葉片排列整齊,或高垂或底垂,弧度圓順,風韻優雅。

宋梅的葉芽:

蘭花的葉芽特徵是我們鑑定品種的重要依據。可許多蘭花書籍在描述宋梅這一品種的葉芽特徵時卻不一致,有說是淡紅色,也有說是深綠帶紫色,還有說是淡紫紅色等等。那麼,究竟誰說的才是正確的呢?只要親手種過宋梅並且細心觀察了葉芽生長過程的蘭友都會清楚,其實這些描述都是正確的,只是這些蘭著選擇了葉芽生長過程中不同的階段來描寫罷了。我們通常說的芽色,是指葉芽出土後“開口”前的葉鞘的色澤,然而葉芽出土至“開口”間有一段較長的時間,期間葉芽色澤也會不斷地變化,若不明白這樣的變化,自然會導致“芽色不同”的誤解來。

1)宋梅葉芽萌發出土之前,一開始芽體呈白色,僅芽尖微有紅暈,隨著新芽的發育膨大,內層葉鞘長出時,芽尖紅暈也不斷地擴散,並逐漸出現細絲狀淡紅色線,色澤由下而上逐漸加深。

2)宋梅葉芽出土後,葉鞘的色澤受光照影響,生成葉綠素,鞘色逐漸轉綠,而附著在葉鞘上呈霧狀和絲狀的紅色斑也不斷加深,但由於光照的強弱不同,其色澤會有一定的差異。也有人認為芽色與水肥、植料和植株壯弱有關,經反覆觀察和查閱相關植物學資料,水肥、植料和植株壯弱對芽色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是直接的,實際上是葉芽的生長速度影響到光照量而導致的誤解。在葉芽長出最後兩片鞘葉時我們會看到鞘尖和新葉上頭上會呈微透明狀,俗稱“白頭”,這是梅瓣花的共同特徵。

宋梅的花芽:

宋梅是易花品種,其花芽一般在每年的7-9月間萌發出土,爾後隨著天氣轉冷,進入一個較長時間的休眠“春化”期,直到開春氣溫回暖後才會重新開始生長。而在這樣大半年的時間裡,正是居心不良的販子“剝花”騙人的時候。為此心平氣和不貪婪,腳踏實地練就“看苞識花”水平尤顯重要。

1)宋梅花芽的筋、麻、砂暈及殼色:宋梅花芽特徵明顯,細觀筋、麻、砂暈可以用“空、活”兩字概括。空,是指苞殼上的筋脈明顯而透頂,正因為筋脈明顯而透頂,筋脈與筋脈之間才會構成空隙來。活,是指苞殼上的砂暈濃重,正因為砂暈濃重才會彰顯苞殼的鮮活。宋梅花芽的苞衣淡粉紫底苞尖帶綠彩,筋、麻赤紫,苞衣由外往裡層層增綠,“貼肉苞衣”闊大,綠彩濃豔且有白邊。另有蘭友說宋梅定有綠苞衣三片,俗稱“上三彩綠殼”,這倒不一定。雖宋梅極易出現“三綠貼殼”,甚至“四綠貼殼”,但大部分宋梅只有1-2片綠貼殼。這裡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花芽和葉芽一樣,它在出土前後至“透蕾”前,不同的生長階段其色澤也會因光照的時間和強弱有所變化。

2)宋梅花芽的蕾形:宋梅花芽剛破土時,苞尖相對合攏,有緊吻一起,微分或裂開狀,俗稱為“雞嘴”,其苞尖有“白頭”。花蕾蕾肉底部和胞衣間有一定的空隙,俗稱“下有空房”,蕾肉頂部和胞衣間亦有一定的空隙,俗稱“上有空頭”。在孕蕾中期,用手指輕捏花苞,可以感覺到花苞蕾肉底部和頂部都呈圓鈍形,俗稱“上下結圓”。在孕蕾中後期,可以看到隨著胞衣內花朵的發育生長,逐漸上升將苞衣漲裂開來,在花蕾頂部形成“雀嘴”。而到了孕蕾後期,花瓣頂端透出胞衣,我們可以看到宋梅瓣緣有白邊的特徵。“宋梅”花朵朝天綻放,邊綻放邊起杆同時逐漸轉頭。

春蘭銘品宋梅辯偽(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