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夢想的大道坦途:G347

承载梦想的大道坦途:G347

2018年10月1日,被譽為“最美連心路”的G347普濟圩至樅陽段一級公路試通車,這是銅陵市行政區劃調整後在樅陽縣啟動實施的第一個重大交通工程項目,是銅陵建市以來建設里程最長、投資規模最大的國省幹線工程,是安徽省“十三五”時期已建成一次性投資規模最大、里程最長的普通國省幹線公路項目,承載著全市人民的希望與夢想。圓滿完成G347項目建設任務,這是銅陵交通人交給全市人民的一份滿意答卷,是城市名片的新亮點,也是在服務交通強國建設中譜寫銅陵篇章的生動實踐。

承载梦想的大道坦途:G347
承载梦想的大道坦途:G347承载梦想的大道坦途:G347

01

高標定位,擁江發展的首位工程

2016年元月,銅陵區劃調整,原來隸屬於安慶市的樅陽縣整體劃入銅陵市。樅陽縣是交通運輸部《十三五交通扶貧規劃(2016-2020)》重點幫扶的“老少邊縣”。該縣有98萬人口,258個行政村(社區),其中貧困村65個。長期以來,該縣交通基礎設施薄弱,沒有一級公路,不通鐵路, 國省幹線公路路網密度僅為11.9公里/百平方公里。區劃調整後,銅陵市與樅陽縣擁有長江岸線131.3公里,邁進了擁江發展新時代。“交通一通,一通百通;交通不通,萬事落空”。擁江發展如何破題?交通先行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市委市政府要求交通立足新市域,抓緊謀劃實施“一江兩岸通道工程”、“江北路網構建工程”,快補交通短板,解決我市交通發展不平衡問題,為擁江發展當好先行,建設G347項目成為首選。

承载梦想的大道坦途:G347

建設G347項目是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G347起於江蘇省南京市,終於青海省德令哈市,跨江蘇、安徽、湖北、重慶、四川、青海6個省市,是一條東西向交通大動脈。G347普濟圩至樅陽段一級公路建設工程全長61.8公里,橫跨樅陽縣城、1個經濟開發區、5個鄉鎮和普濟圩農場,直接惠及人口達30多萬。打通這條大動脈,實現樅陽縣一級公路“零”的突破,是我市主動呼應、對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以及合銅工業走廊發展戰略,實施擁江發展的重點支撐項目。

建設G347項目是完善全市骨幹路網的需要。G347橫亙樅陽大地,西引東聯,聯通了2條高速公路、兩座長江大橋和多條國省幹線公路,既可提升全市綜合交通運輸網的服務水平,也能為江北交通加速成網奠定堅實基礎。

建設G347項目是呼應全市民眾意願的需要。樅陽縣交通基礎相對薄弱,尤其是東西向通道不足。G347項目是沿線廣大人民期盼已久的民生路、造福路,是“一江兩岸”新銅陵的連心路、景觀路,是沿線經濟社會發展的致富路、小康路。

02

精細管理,追求品質的優秀典範

G347項目是一項系統、複雜的工程,各方期望值、關注度高,社會影響面廣。如何又好又快建設一項精品工程,是擺在銅陵交通人面前的一大課題。

在項目辦的組建上,我們抽調了一大批優秀的同志組成團隊。項目伊始,我們先行把脈問診,分析了G347項目的“六大難點”,為隨之而來的管理提供了依據。一是軟基路段長,全線約40公里為軟基路段,佔總里程的64.7%。二是施工通道少,全線60公里中有50公里為新建路段,佔總里程的80.9%。三是土源調配遠,項目土石方工程量大,取土難,平均運距達20公里以上。四是橋涵數量多,全線涵洞260個,大小橋樑24座,其中大座5座。五是PHC管樁數量大,達到240多萬米。六是爆破施工難,石方開挖工作量大,部分山體緊鄰居民區和公路。

承载梦想的大道坦途:G347

為了把G347項目打造成精品工程,我們借鑑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結合本項目特點與難點,制定了工程管理、計量支付等一系列制度,全面實行標準化建設,努力以一流的管理建設一流的項目,同時把好三道關。

把好招標關。一是合理劃分標段。根據項目特點和工期要求,我們將該工程細化為路基(6個標段)、路面(3個標段)、綠化(3個標段)、交通工程(3個標段)等分項招標,雖然加大了業主的協調工作量和難度,但通過合理的工程量分配和專業細分,起到了強化工程質量,促進施工進度的目的。二是合理設置評分標準。為招優招強,與項目規模和複雜性相匹配,在施工招標方面,我們採用技術評分最低價法,在監理、檢測招標方面,我們採用綜合評標法,即在不排斥符合資質要求的潛在投標人的前提下,注重對投標人的技術、信譽及業績等能力的擇優選擇,打造G347工程建設的硬實力。三是合理確定合同專用條款。為實現精細化管理,我們在招標文件的合同專用條款中,明確了質量、安全、進度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控制目標、控制內容和控制程序,同時規定了詳細的違約處罰條款,為建設過程中的工程管理提供了充分的制度保障。

把好質量關。建立企業自檢、社會監理、第三方抽檢、政府監督的四級質量保證體系,落實質量安全和生態環保措施,嚴格考核獎懲,嚴守規章制度,築牢廉潔底線。PHC管樁施工質量安全管理是本項目重中之重,我們實行准入制,要求廠家企業資質不低於混凝土預製構件專業二級;PHC管樁出廠前進行外觀、尺寸偏差、抗彎性能和混凝土強度檢驗;施工現場沉樁質量控制,細化樁機就位、插樁、接樁、終樁、截樁及成樁檢測環節管理,不留缺陷。

把好綠色施工關。G347項目設計遵循“零棄方、少借方”的原則,長約40公里軟基段採取低填路堤設計,大面積採用PHC管樁處理,不僅減少了土地佔用面積,而且大量減少了土石方填築數量。該項目被省交通運輸廳列為首批“品質工程”全省示範項目,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猛專門就我局推進G347“綠色公路”的做法作出批示,並指示要求推廣。2018年8月29日,國道347 作為安徽省國省幹線公路項目唯一代表接受交通運輸部督查,“亮點突出”,這是督查組的充分肯定。

03

合力保障,銅都精神的最好詮釋

銅陵是中國古銅都,“古樸厚重,熔舊鑄新,自強不息,敢為人行”的銅都精神一直引領著全市人民奮進的步伐。在G347的建設上,銅都精神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G347的建設,凝聚了全市上下、各級各部門的心血和汗水。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G347建設領導小組20多個成員單位形成共識,合力推動,沿線人民發揚“犧牲小家保建設”奉獻精神,銅陵僅用了2年多時間,就高質量建成一條60多公里的一級公路。這種同心協力、實幹奮鬥、廉潔高效的項目推進速度,被讚譽為“G347速度”,體現在“三個快”。

承载梦想的大道坦途:G347

項目啟動快:自2016年元月市委市政府決定啟動國道347項目後,我市立即組織專門力量迅速推進項目前期工作,當年6月底完成施工招標、7月底完成用地審批、9月1日全線開工。

徵遷快:徵遷啟動不到4個月時間,全線土地、房屋基本徵遷完畢。項目前期工作創造出了多個“第一”,保證了路基整體施工。

建設快:市交通運輸局對標高速公路建設管理模式,嚴格規範管理,全面實行標準化建設,用一流的管理建設一流的項目,僅用一年多時間,就實現全線60多公里的路基貫通,2018年國慶節前建成通車。

為加快G347項目推進,構建起了市級調度、行業調度、屬地政府調度的分層次綜合調度體系。國道347開工伊始,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猛便前往現場進行調研,要求加強管理調度,強化溝通協調,合力推進項目建設。市委副書記、市長鬍啟生多次到國道347項目施工現場調研,要求按照既定目標任務,克服一切困難,加快推進施工進度。市委常委、樅陽縣委書記劉亞東主動做好地方協調服務工作。副市長黃學龍經常深入一線現場排解難題。2016年、2017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觀摩務虛會連續2年將國道347作為觀摩點,為項目建設鼓勁加油。

“犧牲小我,全力支持,保證G347項目快速推進!”這是樅陽縣、郊區、普濟圩農場人民群眾的共同擔當。樅陽鎮五一村竹墩組不到3天時間,19戶全部簽訂了房屋徵遷協議。湯溝鎮先進村村民劉四七家一棟剛入住、被當地百姓稱之為“豪宅”的三層樓房,夫妻倆也含淚拆除讓路,還有他的弟弟劉四九也主動將200多平米的樓房拆除……正是擁有了沿線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國道347才能蹄疾步穩快速推進。

04

完美落子,承載夢想的大道坦途

“一路通,全網活”。 G347項目實現了市與縣、東與西之間時空距離的縮短效應,實現了人才、信息、技術等生產要素在更大空間內優化配置,它的建成是樅陽縣交通提速發展的標誌性工程。

G347是一條最美連心路。區劃調整後,樅陽的發展牽動著全市人民的心。作為區劃調整後我市在樅陽縣實施的第一個重大項目,建設國道347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樅陽發展的巨大支持,對樅陽人民的深情厚愛,得到了沿線人民群眾的慷慨支持。G347還是一條“高顏值”的公路,它經過的是空氣良好的鄉野,沿途覽盡青山秀水、良田美池。

承载梦想的大道坦途:G347

G347是一條互聯互通路。G347東與京臺高速和銅陵長江公路大橋互聯,西與在建的池州長江公路大橋和合樅高速互通,並與S320、S227、S228等現有幹線相交,其建成通車對於我市公路路網的聯網、擴容、加密、升級,以及強化鐵路、公路、水運等各種運輸方式聯動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G347是一條民生福祉路。寬闊的G347西起樅陽縣城,東到普濟圩農場,連接城市與農村,對於我市實施鄉村振興、精準扶貧意義重大。在這條路上,沿線人民群眾無論是上班上學,安排生產運輸,自駕出遊,還是緩步都會感覺無比順暢,內心有言之不盡的喜悅。“要想富,先修路”, G347普濟圩至樅陽段的打通也讓沿線鄉鎮、企業等在發展上有了新機遇、新格局、新願景。

“暢了交通、美了家園、優了環境、富了百姓”, G347必將為銅陵一江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基礎,必將成為現代化幸福美麗新銅陵建設歷程中的一座豐碑!

承载梦想的大道坦途:G34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