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灰犀牛危機逼近:上市同樣“無處可逃” 擁抱金融科技成必然

天要下雨,銀行要上市,已經是很明顯的趨勢了。國有大行基本在2006年、2007年已經完成上市,近年來各中小銀行也扎堆邁向上市征程。

在各銀行紛紛IPO的舉動中可以窺見,“灰犀牛”危機已然逼近。

銀行灰犀牛危機逼近:上市同樣“無處可逃” 擁抱金融科技成必然


在銀行加快上市步伐的同時,上市銀行的日子並不滋潤,破淨率也一直居高不下。然而在資本充足率的考核下,不少銀行紛紛IPO補血,隱患無窮。

與此同時,監管趨嚴的環境下,銀行另尋它法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還面臨著新的監管挑戰。“灰犀牛”正撞向銀行。

上市銀行佔比約3.53%,國有大行已先行

日前,江蘇紫金農商行IPO申請獲證監會核准批文,成為今年第3家首發申請獲批的銀行,也是首家拿下IPO批文的農商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江蘇紫金農商行IPO申請獲批,即將踏進成都銀行、甘肅銀行等上市“新兵”隊伍的同時,還有14家銀行仍在A股排隊等候“入場”。

中國銀監會2016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除開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全國共計1274家銀行。

包括1家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農、工、建、交5家大型商業銀行;平安、招商、民生、中信等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北京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江蘇銀行等134 家城市商業銀行;前海微眾、天津金城、溫州民商、浙江網商、上海華瑞等8家民營銀行;重慶農商行、成都農商行、北京農商行、廣州農銀行等1114家農村商業銀行。

據博瞻智庫數據,截至2018年6月30日,全國共有45家銀行順利上市。因此,上市銀行約佔銀行總數的3.53%。


銀行灰犀牛危機逼近:上市同樣“無處可逃” 擁抱金融科技成必然


其中,國有5大行均已上市,中國郵政也於今年8月宣稱將啟動IPO,確保3年之內成功上市。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共10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上市,約佔所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的83.3%;共20家城市商業銀行上市,約佔所有城市商業銀行的14.9%;共9家農村商業銀行上市,約佔所有農村商業銀行的0.8%。


銀行灰犀牛危機逼近:上市同樣“無處可逃” 擁抱金融科技成必然


IPO補血——破淨也要上市

據瞭解,平安銀行為最早上市的銀行,於1991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此後陸續有銀行踏上上市之路,2006年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兩大國有銀行上市,2007年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6家銀行上市,掀起銀行上市的小高潮。

此後,銀行上市的步伐不斷加快,2016年新增上市銀行數量達到11家。近年來,各中小銀行更是快馬加鞭,“組團”上市。


銀行灰犀牛危機逼近:上市同樣“無處可逃” 擁抱金融科技成必然


今年,銀行再次開啟上市浪潮。鄭州銀行、成都銀行、甘肅銀行、江西銀行、九江銀行與長沙銀行6家銀行已經上市,獲IPO批文的江蘇紫金農商行以及剛剛過會的青島農商行已經準備好開啟上市征程,還有14家銀行在排隊“等候入場”。

據瞭解,上述“候場隊員”分別為西安銀行、青島銀行、瑞豐銀行、浙商銀行、廈門銀行、廈門農商銀行、重慶農商銀行、安徽亳州藥都農商銀行、蘭州銀行、蘇州銀行、江蘇大豐農商行、江蘇海安農商行、馬鞍山農商銀行與重慶銀行。

儘管各銀行奔赴上市的步伐不斷加快,實際上上市銀行的日子並不滋潤,破淨率也一直居高不下。

博瞻智庫數據顯示,在44家已經上市的銀行(除去江蘇紫金農商行)中,共計26家於A股上市,其中已有15家破淨,佔比高達57.70%。中、農、工、交4家國有大行也未能倖免。

即便剩下的沒有破淨的11家A股上市銀行,其市淨率也多在2倍以下,而建設銀行、江陰銀行、南京銀行、吳江銀行、無錫銀行等市淨率均在1.1倍以下。

與此同時,港股上市銀行情況也不好過。24家港股上市銀行中,有18家破淨,佔比高達75%。A股、港股兩地上市的中、農、工、交4家國有大行在港股行情中再受冷落,建行、郵儲銀行也“入伍”“破淨小隊”,6大國有銀行全部跌破港股市淨率。

剩下市淨率沒有破的6家港股上市銀行當中,還有今年剛剛上市的九江銀行、甘肅銀行和江西銀行,其後續跌破市淨率也被預測為大概率事件。

補血與IPO總是連在一起,銀行擠擠攘攘集體上市也不免令人聯想其資金充足率。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表示,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銀行的盈利能力會受到很大的挑戰,與此同時,2017年、2018年,金融監管的強週期到來,對銀行的監管加強,對銀行的不良率的考核和資本充足率的考核給銀行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在此背景下,大量的銀行需要通過上市去獲取更多的資本,而且上市動力非常足。

危機迫在眉睫 擁抱金融科技成必然

儘管上市能大大緩解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需求,但上市之路本就不是坦途。據21世紀經濟報道,廣東珀源投資董事長吳國平表示,“金融行業的監管日趨嚴厲,中小銀行對資本補充的需求非常迫切,不過面對實體經濟築底,不良率沒有看到趨勢性下降之前,想要短期內衝擊IPO難度不小。”

上海某大型私募機構分析師也認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並不是上市的最好時機,市場不給太高的估值。但中小銀行急於補血,IPO自然成為不二選擇。在當前監管環境下,存款增長結構將繼續分化,無規模網絡優勢、無零售品牌的中小銀行存款增長預計放緩,進而制約可供投放的資源和淨息差的空間,中小銀行未來的日子不好過。”

除此之外,上市本身就意味著更多的限制。“上市銀行需要進行公開透明的信息披露”,尹振濤表示,作為上市公司,雖然融得了更多的資本,但其股東結構會更為複雜,這對中小銀行的公司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除了上市,對於銀行來說,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讓科技賦能金融從而獲得更多的資源,也不失為一個提升資金充足率的開源方法。近年來,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成為了新趨勢。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提出,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能夠更好地推動金融科技的發展,從而使雙方受益。就未來的發展趨勢看,雙方會在某個點上找到平衡,形成既有合作又有競爭的新型關係,整體上看,還是合作大於競爭,互補發展才是主流。

“按牌照管理思路,很多不具備金融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希望與傳統銀行取得合作。”尹振濤表示,目前約有2000到3000家的中小銀行面臨同質化困境,對於中小銀行來說,通過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擴展業務範圍、促進轉型升級,也在值得期待的事情。

“科技賦能金融”為銀行打開了新思路,但在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卻又面臨著監管的難題。以城商行、農商行為代表的區域性銀行,既有向區域外拓展業務的衝動,又擔心監管部門對區域外業務進行限制。

尹振濤對柒聞網表示,很多的中小銀行是區域性的,以農商行為代表的銀行,對涉農業務等特定業務有一定的比例要求,但互聯網金融機構卻是跨區域、跨業務範圍的。因此,銀行牽手金融科技公司在區域上、流量上以及合作模式上,對現有的監管框架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與此同時,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一個有牌照一個無牌照,這兩者的合作,不管是外包也好,助貸也好,也有各自相應的管理和規定,這同樣是一個新的挑戰。”他補充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