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碧桂園、萬科為什麼都轉行入農業?

ZTrump


恆大、碧桂園、萬科等房地產巨頭進軍農業是圈地還是看好農業發展前景?需要從多個層面辯證的看待這一問題。

首先,從國家的層面看。 改革開放後,中央連續十五年中央一號文件,事關三農。十八大以後,三農工作上升為黨和國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九大以後,鄉村振興上升為國家戰略。服務三農、鄉村振興,需要資本支持。碧桂園、恆大、萬科等房地產巨頭在房地產行業快速發展過程中,享受了國家支持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政策紅利而快速崛起,在國家把鄉村振興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之際,響應國家政策,主動進軍農業,為傳統農業加速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提供鉅額資金支持,這是體現企業社會價值的最佳時機。



其次,這是房地產企業轉型升級的需要。眾所周之,房地產行業發展己進入調整期。房地產企業進軍農業也是自身轉型升級進行產業發展佈局的需要。

再者,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聚焦三農, 休閒農業,美麗鄉村建設成為政策和投資的熱點,雖然,絕大多數還未找到好的盈利模式,甚至鉅額虧損,但在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下,10年以後,養老將成為社會的大問題。交通便利、環境優美,可以從事簡單農事操作的休閒農莊、生態農莊將成為很多城裡人養老的理想去處。養老地產將落地生根。



@農者仁心 專注都市園藝綠色生活方式和設施生態農業綠色生產方式轉變,聚集盆栽花卉、蔬菜、水果的技術與產品創新,歡迎關注@農者仁心 ,一起為城鄉居民健康和環境綠化、美化做點貢獻。

以上觀點僅為個人認知及對行業發展的思考。歡迎評論交流。


惠養花


房地產公司進軍農業,最主要就是圈地,那肯定不是來種地的吧,不然就為了嚷嚷了很多年的農業現代化,而毫無利潤的噱頭。他們又不是食品企業,跨行經營不搞高科技,跑農村幹啥。核心肯定是地:

1. 圈地,建農場出售

如果是農業用地,不能建設商業房的話,建農場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將農場出售,或者用於休閒農場,開拓其他商業模式。

2. 圈地,建綠色食品循環體系出售

農業用地的話最主要的就是種植綠色食品,直接售賣,或者成為其他產業的食品供應地,自己打通的食品產業的上游。

3. 圈地,建設農業相關產業出售

農業的相關產業是比較多的,利用這塊地可以直接種植農產品銷售,或者對建設農產品加工組,包攬農產品的中間環節,賺取利潤。

4. 圈地,等待轉讓

如果買了地,自己不進行任何的處理,大部分人就是等著土地升值,直接轉讓,從而賺取中間的差價。

總結:我認為房地產企業去搞農村的地,肯定是繼續完成建設出售的任務。


我是農民工“懂事長”李合偉(抖音號:hws666888),20多年創業經驗,非著名天使投資人、創業導師。更多有關創業的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合偉說,與我一起聊聊創業那些事!


合偉說


近年來,正如問題中所提到的,萬科、碧桂園、恆大等房地產巨頭企業紛紛進入農村,並且不光這些企業,阿里、京東、騰訊、網易等非傳統農業企業也有在農村大量佈局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農村地區所具備的巨大發展潛力以及國家政策對農村的偏向性。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四十年的發展,農村已經不在像原先那樣一窮二白,農村的個人素質以及經濟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道路、電力、水利、通訊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也為農村地區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農村地區相較城市依然落後,從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這一目標來看,加快發展農村地區也是一個必然的選擇,這也是國家近年來政策偏向農村的主要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進入農村就很好理解,雖然現在來看,農村地區還不如城市發達,但是潛力巨大,而一個企業要想長久發展,就必須具備一定的前瞻性,需要有預測性地去進行提前佈局,這樣才能一直保持競爭力。

最後要說明的是,企業的目的是盈利,但是這一點與農村發展並不衝突,企業在自身盈利的同時,也會給農村地區帶來更好的產業鏈條、更多的就業崗位和更好的發展機會,換句話說,企業和農村雙方都是有利可圖。


韓一軍


恆大、碧桂園、萬科為什麼都轉行入農業? 我國的農業現代化起步比較晚,一直都沒有巨頭企業的入駐。現在的各種互聯網公司、房地產公司已經看到了農業發展的契機。未來的現代化農業將會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很多的國外現代化農業已經賺到了大錢,各大企業都想要來到農業市場,這樣才能更好的為未來轉型做鋪墊。



可以預見的是,現在國家已經限制了樓市的上漲,未來的房地產熱潮將會過去。但農業卻一直都沒有發展起來,我國的現代化農業一直都在起步階段。這樣一來巨頭入資農業還是為了及早的佈局和佔領市場。畢竟一個行業只有先人一步,才能在未來有更多的市場。企業自然也要承擔著國家和社會的責任。 現在國家提出了“鄉村振興”的口號,所以這些房產巨頭理應為農業的現代化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要知道農業朝向現代化的轉變需要大量的資金,往往普通的農民是無法承擔這筆費用的。要知道農業是一個週期長、回本慢、投入大的項目,想要發展農業的現代化,其中的技術化要求比較高,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保證。 其實房地產公司之所以進入農業中發展,還是為了接下來的轉型所考慮,畢竟現在的樓市已經被國家調控,未來一段時間內都將沒有太好的發展結果。但農業作為一個朝陽產業,未來將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當然現在農村的環境優勢也已經體現出來,未來的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業將會有很大的發展。 現在的農業發展已經轉型,自然這些巨頭會抓緊市場化的腳步,為企業和社會承擔自己的貢獻。


三農圈子


大佬們之所以進入農業,是因為農業這塊蛋糕非常大,城市的發展已經到了平頂,隨著人們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健康,未來30年有錢的都會到農村生活,我們可以看看發達國家的農村,再看看我們中國的農村,你肯定會選擇在農村發展,比如說日本,農民年平均收入27萬元,城市居民平均收入26萬元,而且他們的農村就不像農村,城市有的設施設備,農村也有,城市沒有的,農村也早就有了,我們中國的一村一品也是在學習日本,人家再小的菜園子也有自己的品牌,而且生鮮採摘到消費者手中感覺就想剛剛摘下的,而且城鄉融合發展值得我們學習,房地產進入農業是因為農村房價在上漲,城市之前做高端樓盤的現在只能做低端樓盤,低端的只能回老家了,電商進入農業是因為新零供,未來供貨都是從產地直接供貨到消費者手中,所以發展空間巨大。


用戶96448803413


一般來說,高端畜牧肉製品的利潤在在20%以上,加上規劃化養殖國家給予的補貼,利潤率可以達到30%甚至以上,這遠遠高於房地產業的利潤,所以,僅僅從投資回報率來看,國內一線房企進入農業領域也是理所當然的。

這些年來,進入農業領域的不僅有恆大、萬科和碧桂園,還有網易、京東和聯想等,他們結合自身資源來佈局農業。

不過,公眾並不看好房地產企業紛紛入局農業,從目前來看,大多數淺嘗輒止。

此前萬達集團在貴州養豬,不到一年就退出;恆大2年前進入糧油、乳業和畜牧三大領域,但2年後重新迴歸地產主業,它們在農業領域進進出出就好像一次次作秀。

農業項目需要長期投入和專注,短期內不太可能有大規模的投資回報,早已習慣躺著掙快錢的房地產企業不可能捱過漫長的培育期。

農業項目真正要形成可持續盈利大約需要10年時間,這顯然比建房子賣房子慢多了。


斑馬消費


農業現在上升國家戰略這意味著 國家在今後的時間裡大力度的扶持農業 發展農業 讓農村農業真正的發展壯大起來 這麼多企業很有眼光的看到了農業這個大蛋糕 將是一片藍海 我們也要抓緊參與農村發展支持農業吧









農業溫室科技有限公司


  1.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農業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先決條件,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這句俗語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糧食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資料


  3. 農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


  4. 農業生產的特點有;嚴格的地域性,強烈的季節性,生產的連續性和產品的商業性


綠林豪傑5


看到這個問題,心中一喜,畢竟恆大 碧桂園 萬科都是地產界的大佬,在房地產領域閃展騰挪多年,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他們的進入,可以代表資本的進入 資本總是留下價值凹地,農業的這塊價值凹地終於獲得了資本的青睞。資本的流入,會帶來大量的信息,人才,技術還有機會和財富,如此農業的振興會指日可待。

為此,專門查了資料,有有些失望。因為資料顯示,這些地產大佬要進軍的項目,是特色小鎮。國家要建設1000個特色小鎮,諸多地產大佬聞風而動,紛紛進入,立馬開始跑馬圈地。當然,特色小鎮讓地產大佬建設,應該也算是物盡其用,人盡其才,還是有些感慨,這算進軍農業嗎?充其量也只能算旅遊業。

為什麼要宣傳進軍農業呢?事出反常必有妖,所以這些地產大佬高調宣傳他們進軍農業,不過是又一次的廣告,瞄準的只是政策對特色小鎮的扶持,真正的農業,依然難有資金的青睞。


雨一直在下滴滴答答


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高房價的問題就是群眾身邊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清代鰲拜圈地富可敵國、誤國害民,社會危害之駭人聽聞歷歷在目。中央應堅決遏制碧桂園、恆大、萬科等等壟斷性資本進入三四五線城市市場,杜絕房價被無限制推高,還社會一個合理公平的房價。同時對提供樓市虛假信息的單位和個人嚴肅查處!再者,城鎮化是房地產業的推手,應科學地、謹慎地實施城鎮化建設。改革開放讓一部分人先富了起來,但,不要忘記了共同富裕這個初心。如果讓資本繼續滾,雪球就會越滾越大,不加以遏制和重新分配,兩極分化會越來越嚴重,離我們的初心就會越走越遠,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社會矛盾就會越來越大,如果社會矛盾不解決,反而越來越大,甚至從量變發展到質變,結果可想而知。位卑未敢忘憂國,望高層多多實地調研,不要被花言巧語矇蔽了雙眼、捂住了耳朵,實事求是地抓發展、促和諧,不要好高騖遠,更不應無限浮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