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鲁山一初中生涉嫌强奸17岁女生,检方调解下双方和解”一事?

擎子yeerum


又一个挑战人们认知的事件。

小赵今年16岁,是某中学初二学生。暑期的一天,小赵因一时冲动与一名17岁的女孩小花强行发生了性关系。2018年7月24日,检察院对小赵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

承办案件的检察官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对小花进行专业的心理帮扶,帮助小花解开心结;

经过心理疏导,小花逐渐走出了阴影,她告诉检察官“我想让小赵当面向我道歉”;

小赵当然愿意道歉了;

双方父母在未检干警的劝导下冰释前嫌:双方自愿签订了和解协议书,王某(小赵母亲)赔偿了小花父母八万元人民币;

9月2日检察机关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将小赵的强制措施由逮捕变更为取保候审,使其在新学期伊始,能和同学们一起开始学习。

狗血不狗血?


一、检察机关都是这样办案的吗?检察机关主导调解有违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看清楚了吗:这两类案件才是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

你不要告诉我强奸案件是由于民间纠纷引起的,因为强奸案件就是单纯的性暴力犯罪,民间有什么纠纷也不会是强奸犯罪的诱因;当然,强奸犯罪更不是过失犯罪。


因为,这一案件不属于公诉案件适用和解程序的范围,办案人跑前跑后的以促成和解,令人惊愕其工作态度,他的行为更是没有法律依据。


二、少年犯应该去的是少管所,不是学校

说不适用刑事和解程序不是说他们不应该进行和解,因为刑事和解程序是有《刑事诉讼法》专条规定的,要符合条件才行。

被害人谅解,可以减轻对被告人的惩罚,但和解的结果不能是让被告人重返校园。涉嫌犯罪的危害程度已经远远的超过了违反校规校纪的程度,虽然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规章制度,但强奸犯是否应该被学校开除?

做这样的事情,仅仅是考虑的被告人,却没有考虑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没有考虑学校其他学生的感受,也没有考虑被害人还在学校上学的情形。我有些不明白了,这为了保护的是谁的权利?


少年犯管教所是干什么的?是对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少年犯进行教育、挽救、改造的场所,那里才是他应该去的地方。


关注北京郭广吉律师团队,了解最新法律案例和资讯!




郭广吉律师


如果这个消息确实是真的,那么有关机关确实涉嫌违法,因为法律根本就不允许这样操作。

据报道,家住鲁山县的十六岁男生小赵,在今年暑假时强奸了十七岁的小花。案发以后,公安机关将该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批捕,检察院做出逮捕决定。

时光飞逝,眼看着就要开学而小赵却不能按时入学,小赵的母亲王某心急如焚,于是就找到检察院请求对小赵宽大处理。承办此案的检察官本着对未成年人“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形式政策,经过努力终于让小赵一家和小花一家达成和解协议,由小赵一家向小花赔偿八万元,而小花一家则对小赵表示原谅。

其实这样操作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因为强奸案件不属于可以和解的刑事案件。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和解的刑事案件只有两类:一是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二是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可见,强奸罪并不在可以和解的案件范围内。

事实上,强奸案件最多允许犯罪人一方向被害人积极赔偿,以获得被害人及其家属的谅解,从而争取让法院轻判。

如今,检察院对小赵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对他解除了逮捕措施,让他能够重返课堂上课学习。而小赵母亲王某对检察院的宽大处理感激涕零,甚至向他们热泪盈眶地送上锦旗。
当然,目前小赵只是被解除了逮捕措施,并不是说他就全身而退了。因为接下来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以后,依法应当向法院提起公诉。到时候小赵会不会被判处实刑投入监狱还要等待法院做出判决。

当然,小赵作为未成年人,又在检察院主持下和被害人达成和解,法院对他判处缓刑的可能性很高。


冰焰


据鲁山县人民检察院的官方微博今日报道了一则新闻:鲁山一初中生涉嫌强奸17岁女孩 检察官介入下双方冰释前嫌。

大致内容是说,鲁山县某镇,今年暑期,16岁的初中生小赵因一时冲动与一名17岁的女孩小花强行发生了性关系,案件移送至鲁山县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然而一切都以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为先,双方在未检干警的劝导下终于冰释前嫌。

根据新闻报道,未检科联系当地调解委员会对双方进行和解,王某赔偿了小花父母八万元人民币,小花和其父母对小赵表示谅解,双方自愿签订了和解协议书。9月2日启动羁押必要性审查,将小赵的强制措施由逮捕变更为取保候审,使其在新学期伊始,能和同学们一起开始学习。

看见这样的新闻,作为法律人,是愤怒的。

加害人在新闻中是说16岁,这里没有说明是虚岁还是周岁,但无论是虚岁还是周岁,对于强奸重罪都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我国关于刑事责任年限的规定是16周岁应该对所有刑事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而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包括14周岁以下的,14以下是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即除了上述8种罪外,该年龄段人不负有刑事责任。

虽然《刑法》明确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但是没说可以把强奸罪的犯罪嫌疑人当没事人一样,直接放归社会啊!

比起这件事情本身更让我们愤怒的,是这篇文章的通篇报道,展示和表现出来的,是办案人员和宣传人员的沾沾自喜,是他们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这更是让人不寒而栗 ,受害者女孩子这就是走出阴影了? 收到加害者家属的锦旗就是万事大吉了?

我一直认为,法律优先保护的应该是受害者,而不是施害者。

都想着去挽救一个施害者去回归社会,谁能看见受害者的眼泪?

这个世界,做个好人太难,要九九八十一难;而做个坏人太简单,只需要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


搓火球小律师


一起语焉不详的报道,引发舆论热议。如果要理性评析,就必须充分了解事情原委。

先看相关报道:

一名16岁男生强行与17岁女生发生性关系,只有这么一句语焉不详的描述。到底是怎样个“强行”法?有没有可能是双方志愿发生的性行为但女生在压力下辩称是被迫?

要知道,一起报告强奸案,是否构成强奸取决于细节。在电影《赎罪》中,一名女孩与男朋友的偷情被他人无意窥破,便假称是遭遇强奸,害得男主角被无辜冤枉遭遇厄运。

说实话,仅凭报案人和受害人的叙述根本不足以判定是否属于强奸,警方接到报案后要做的是查明事实,依法处置。

好吧,先不论警方如何,假如查明事实认定为强奸,那么检方所谓的“双向保护,优先保护”就是在枉法,其做法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一、通过心理辅导给受害人施加压力,使其放弃诉求,接受所谓的调解。无论是警方还是检方,都无权施加压力试图让受害人放弃诉求。

二、侵害人在道歉和赔钱后继续上学,而不是接受惩戒,这无疑是在鼓励侵害人只要给钱和道歉,强奸算不上什么重罪。

三、法律的执行除了惩戒犯罪人,更重要的是以儆效尤,检方如此枉法相当于告诉所有效尤者,只要未成年,强奸就是赔钱搞掂。

再说
另一种可能性。假如警方根本就没有查明强奸线索,也就是并没有证据表明两名青少年之间的性行为是强奸,那么就应该依法撤案,还小男生以清白。

问题是,既然没有查明证据证实强奸指控,那么警方和检方就应该撤出,两名青少年父母之间的民事纠葛,由他们自行解决,或由他们自行依法提起民事诉讼。没有证据指证强奸,却又要居间“调解”,设法使一方承担莫须有的强奸罪名,并且出资8万元赔偿给另一方,无论从情理法的任一角度,都是端端的荒唐透顶。

说起来,青少年之间发生性行为虽然不被学校和父母所接受、认可,但事实上在青少年群体中并不罕见。但是如果父母观念保守,特别是女儿发生这样的事,压力之下,女儿将自愿的性行为辩称是被迫,并不罕见。

女儿有没有可能隐瞒父母?当然!记得一个多月前,河南一名高考女生向检察官父亲谎称试卷被调换,结果闹得沸沸扬扬,查明结果只是女儿撒谎。

保守家庭的未成年女儿如果坦诚是自愿的性行为有什么后果?记得去年有一名自称开明的父亲,发现未成年女儿和男朋友开房,他的反应是将女儿暴打致尾骨骨折。

如果真的是两名青少年之间自愿发生的性行为,检方居间令男生家庭补偿女生家庭的8万元就莫名其妙,算什么?昂贵的性交易?男生因为一次被败露的偷尝禁果,就导致家庭付出8万元补偿,这样的做法到底想传递什么价值观?给强奸明码标价还是给女生性行为明码标价?

在我看来,这件匪夷所思的离奇事件,最大的可能就是警方根本就没有查清原委,没有足够证据指控强奸,于是就巧立名目居间调解,把颟顸无能演绎包装成正能量剧本。

真可谓2018年目睹之怪现状。


唐映红


独角兽观点:作为法律从业者,我的心理底线也是一次次被突破。从来没想过强奸案还能有这种玩法。

从案子本身看,这就是一起标准的强奸案。强奸案作为比较恶劣的犯罪,犯罪者肯定是要被判处实际刑罚的。虽然有犯罪者向被害人赔偿,取得被害人谅解,被判处较轻刑罚的案例。但像这种不再刑罚的貌似从没有听说过。


对检察院而言,关爱未成年人罪犯不假,可是也得看看是什么案子。本案罪犯已经16岁,基本上已经具备完全的成年人意识,强奸犯罪与成年人无异。看不出有哪里需要关爱的地方。

这种办案法给人的感觉就是以钱脱罪,影响大家对法制的信念。那姑娘受到的心理伤害绝对不是八万块钱或者一句道歉可以弥补的。


律师独角兽


这可能就是有钱任“性”吧!


这个案件简直开了眼了,尽管男生16岁,但是却干出了26岁成年人才有可能干出的事,性侵了一个17岁的女孩,本是该受到严惩在监狱悔过自新的时候,却被放出来返校读书!


理由就是该男生不是无罪释放,而是取保候审,原则上只要在限制的区域活动内遵纪守法,可以正常的生活。就是因为在当地检察院的主导下,认为该男生还是未成年人,正处于学习期,就主动说和两家,和稀泥使他们和解,男生家属赔偿8万元作为和解费。


想想他犯罪的成本并不高啊,区区8万元就可以免了那么多年的牢狱之灾,一个刑事案件竟然可以跟金钱挂钩来免受惩处,真的可以吗?

再说一下女方家属,难道女儿受的屈辱就值8万元?你们为女儿树立了一种怎样的观点?难道是即使受到侵害,拿钱就可以得到原谅,是这样吗?

有人说这样体现了法治的一种正能量,真的是这样吗?反正正能量不能量的没看到,就是觉得这个案件稀里糊涂的!你们怎么看呢?


如意岛会理财


部分刑事案件虽然可以调解、和解,但必须慎重适用,否则将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据新闻报道称,暑假期间,河南鲁山县16岁的初中生赵某一时冲动与一名17岁的女孩发生了性关系,后赵某被审查逮捕。后来该案在当地检察院的劝导之下,赵某父母赔偿了八万块之后,双方和解,赵某的刑事强制措施由逮捕变更为取保候审。目前,赵某由正常的回到了课堂。

本案之中,赵某依法应该承担刑事责任吗?

答案是肯定的。

根据新闻报道称,赵某已经十六岁,根据刑法规定,特殊的八项犯罪只要年满十六岁就会追究刑事责任,而赵某涉嫌强奸即属于其中之一,应该被追究刑事责任。但是考虑到赵某未成年且有积极的补偿,通常在量刑时会从轻处罚。

很多人会有疑问,刑事公诉案件竟然还可以双方之间和解?

答案是:可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7条的规定,属于刑法规定的侵害公民人身和财产权利且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和除渎职犯罪之外的其他可能被判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过失犯罪,如果犯罪嫌疑人认真悔罪,通过赔礼道歉、对被害人进行赔偿取得对方谅解的,则可以和解。


这么规定主要是为了调解双方之间的矛盾,减少被害方维护权益的讼累,同时给被告人一定的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样的规则制定的出发点本是好的,但是在具体适用的过程之中是否需要区分适用呢?

老罗认为:需要,尤其是本案之中!

强奸这一类严重的刑事犯罪,对被害人的生理上已经造成了严重的侵害,对心理上的侵害更加严重。

如果不对被告人进行严厉的刑事处罚,那么被害人的心理创伤将如何弥补?此类严重的刑事案件将凭什么来震慑?

如果类似的案件都可以通过金钱弥补的方式来和解而最终免除刑事责任的话,那么未来将会怎么样?不敢想象!

法律应该人性化,这是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的。但是同时还是不应该忘记了法律本来的职责是需要惩罚犯罪的,因此在适用刑事和解时应该区分适用,不能不考虑案情,笼统的直接适用,否则将可能造成难以想象的负面影响!


罗召均律师


这是典型的另类判决。法律是干什么的,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惩恶扬善,保护守法的。判处有有罪的。但这个检察院的做法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而检察院院居然接受犯人家属的锦旗。实在是让人无语。

强奸属于重罪。罪犯人已经年满16岁。完全是成人了,他的行为给受害者造成的伤害有多大是显而易见的,但此事居然能够和解,除了赔偿8万元之外没有其他任何惩罚。让人费解。受害人家属也为何同意和解?强奸案属于刑事犯罪。从法律角度是无法和解的,只能说民事赔偿有利于减轻罪责,并不能免除罪责,更不可能无罪释放。这件事实在是挑战了大家的神经。此事如果真的如此结束。那么广大女学生呐能否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

这件匪夷所思的强奸案,检察院居然以调解处理。实在是有些和稀泥和糊涂账,把颟顸无能演绎成正能量剧本。 可谓皆大欢喜。但却给受害女孩一辈子的创伤。

《未成年人保护法》不是保护未成年的犯罪者,而是要保护守法者和被害人的利益。就算是赔偿,八万元的赔偿金也太低了些,罪犯是受到了法律的保护了,那受害者的利益谁来保护?假如受害者家属真的接受和解,那么受害者的父母就太无知和了。总之,这个案件的判决(和解)就是一个糊涂案。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说一个疑惑,放这个先赵回去读书?还是和受害女生同一个班么?

本案被当地检察院作为成功调解案例拿来宣传,报道中为了突出检察官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关爱,详细展示了检察官是如何积极促成调解,帮助被害人与被告人达成和解协议的过程。

这篇报道,过分突出了公诉机关对于犯罪嫌疑人的关爱,忽视了被害人本身的主观感受,也忽视了国家刑事处罚的严肃性,引发了大量的读者不适。

对性侵案中的被害人,最大的补偿和保护,应该是对施暴者的法律严惩,而不是去要求被害人原谅施暴者。


第一,和解,不代表刑事诉讼结束,但是对嫌疑人量刑很有利

当事人双方和解,并不代表刑事诉讼程序结束,也不代表嫌疑人不会被起诉。

在刑事案件中,如果被害人和被告人达成和解协议,积极赔偿,出具谅解书,只能作为从宽处理的条件之一,不代表案件性质会发生改变。

本案目前是审查起诉阶段,已达成和解协议,被告人被取保回校上学,可能的结果是,检察院作出犯罪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酌定不起诉或者附条件不起诉决定;或者将被告人起诉到法院后,建议从宽处理。

如果起诉到法院,法院可能给出相对较轻的处罚判决,比如免于处罚或缓刑。比如根据量刑指导意见,如果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而如果是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减少基准刑的10%-50%。所以这一轮减下来,处罚结果不会太重。

第二,检方是否会作出不起诉决定?

强奸案是公诉案件,也就是说,是由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刑事追诉权,不是自诉案件,不是说被害人原谅被告人,此前的未经同意强行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就会改变性质,强奸依然是强奸。在检方没有做出不起诉决定前,

第三,本案中,小赵已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嫌疑人(被告人)小赵已经满16周岁,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而小赵已经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之后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之后在2018 年 8 月 27 日,案件移送至鲁山县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据当地检察院自己报道:“眼看开学了,未检科检察官很是着急,一边联系小赵的班主任 , 深入小赵所在的辖区调查,看其是否有合适的保证人,能否实行有效的监护和帮教,一边与执检部门的检察官叶景会深入关押场所与小赵见面谈话、与管教警官谈话、与同舍人员谈话,深入了解其改造情况,看其是否符合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情况,鉴于小赵主观恶性较小、系未成年人、与被害方依法自愿达成了和解、有帮教条件等,遂于 9 月 2 日启动羁押必要性审查,将小赵的强制措施由逮捕变更为取保候审,使其在新学期伊始,能和同学们一起开始学习。”

第四,目前本案正在审查起诉,检察院应该会在1个半月内做出是否起诉小赵的决定。

而根据目前的态势来看,其有可能不被起诉,理由是,我国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但是,目前该案引发公众广泛讨论,在广泛的关注之下,本案结果可能又不那么绝对了。


金融犯罪刑事辩护曾杰


搜索了一下案件的情况,最开始是鲁山检察院发了一个当事人送锦旗的照片到网上,就是在检察院门口拍摄的,并且配有相关的说明,后来有微博转发引起了很大争议,原因就是大众认为有放纵罪犯的情况,目前鲁山检察院已经删除了相关信息,这个新闻有一个关键词是刑事和解,简单分析一二。

根据百科的解释,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调停人等使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直接沟通、共同协商,双方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从轻减轻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意思很明显就是通过和解赔偿,然后可以不追究或者减轻刑事责任,目的就是尽快解决纠纷,实现所谓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根据《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和解的规定,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故意犯罪案件,以及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纳入公诉案件和解程序的范围。这个规定了可以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只有这些刑事责任较轻的情况才能适用刑事和解。另外,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对于当事人之间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回到案件分析,双方当事人估计是相识的,家长说不定也认识,能够在检察官的调解下8万元就达成和解就说明了这一点,能够和解说明最终的刑事责任可能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因为是故意犯罪,考虑又是未成年人,法律上有应当减轻的情况。表面上看好像各方都很满意,检察官运用调解化解了案件,嫌疑人可以继续读书避免了个人名誉污点,也很可能避免了牢狱之灾,受害人也得到赔偿,确实有很好的社会效果,假如真的这么好就没什么好说的。现在宣传新闻被删除就说明了事情本身有很大争议,有网友质疑这次逃脱了处罚,该男子以后是否珍惜,会不会又犯罪?有网友质疑和解的自愿是否真实,是否本人真的愿意,还是屈服于各方的压力,还有人怀疑是否有出钱赔偿就可以避免处罚?和解确实有利于尽快解决纠纷,只是有时候是不是应该多考虑和解的后续效果,是不是需要限制使用范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