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民營經濟:從“一枝獨秀”到“春色滿園”

11月26日,全省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在合肥召開。這場高規格、大規模的盛會,表明了省委、省政府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堅定決心、鮮明態度和真招實措,為全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注入了強大信心和動力,引發了全社會熱烈反響。

目前,我省民營經濟發展總體情況如何?促進民營經濟大發展,我省有哪些經驗,未來又要注意解決哪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有關部門、企業和專家。

從小到大、由弱到強,民營經濟是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從某種意義上說,安徽改革開放史,就是一部民營企業的奮鬥創業史。

40年前,“中國第一商販”年廣九辦起蕪湖第一傢俬營企業,在全國引發了一場“姓資”還是“姓社”的爭論,“傻子瓜子”成為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初期的“晴雨表”和“風向標”。

2012年落戶蕪湖,“三隻松鼠”用6年時間,實現從5人創業團隊到擁有員工3400多人、實現銷售收入160億元,企業穩居線上線下同業態堅果零食全行業第一名,成為新時代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個典型樣本。

印證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蕪湖窗口”,見證了時代變遷,成為40年來安徽民營經濟發展的寫照。

中鼎集團成立38年來專注橡膠密封件研發生產,堅持品牌國際化戰略,知名品牌佔全球橡膠密封件行業商標總量的比重為3%,卻佔據全球市場份額的40%和銷售額的50%;應流集團30年前在大別山區小縣城起步,如今成長為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在全球航空、核電、深海等高端裝備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為我國重大裝備研發製造作出了貢獻……

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一枝獨秀”,到90年代的“遍地開花”,再到新世紀的“春色滿園”,全省民營經濟正實現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有到優的“蝶變”。

目前,我省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56.8%的生產總值、68%的稅收、70%的技術創新成果、80%的城鎮勞動就業、91%的企業數量。“十二五”以來,我省民營經濟增加值從6742.8億元上升到2017年的1.59萬億元,成為推動發展的主力軍和轉型升級的動力源。

“民營經濟是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創業創新的主陣地、就業富民的主載體。”省民營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省經信廳廳長牛弩韜說。長期以來,民營經濟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豐富了商品市場,提供了多樣化社會服務。

全省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大會提出,“要充分認識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實看到民營經濟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在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堅持基本經濟制度的堅定性。”

紓困解難、優化環境,激發民營經濟市場活力持續釋放

民營經濟是推動科學發展的主力軍、穩增長調結構的主動力、增收富民的主渠道。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

2016年6月,我省率先在全國省級層面出臺《關於降成本減輕實體經濟企業負擔的實施意見》;2017年5月,在原有政策的基礎上,出臺《關於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的通知》;今年9月底,出臺《關於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的實施意見》……兩年多時間,我省連續出臺50條降成本措施,已降低企業成本1790億元,今年底還將再降低300億元。

近年來,我省堅持問題導向,主動回應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呼聲,聚焦企業成本“痛點”,不斷加大降成本力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降成本各項舉措可以最公平地惠及所有企業,反映黨和政府對實體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視。我們將更專心、更有信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斷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德力西電氣(蕪湖)有限公司負責人說,受益於各項降成本政策,企業生產經營形勢不斷趨好,2016年、2017年企業銷售額分別達12億元、17億元,今年預計達20億元。

今年11月1日起,在全省實施冠省名企業名稱核准權限委託市、縣企業登記機關辦理;年底前,把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以內……商事制度改革以“減證”帶動“簡政”,不斷向深度和廣度拓展,使市場準入制度發生了根本性變革,為創業創新廣開便利之門,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

自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實施以來,全省市場主體連續4年高速增長,企業增幅連續4年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目前,全省每千人擁有企業18戶,比商事制度改革前增加了11戶。

“四送一服”,提升企業獲得感。為有效解決實體經濟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我省創新工作機制,自去年8月下旬開始面向全省企業實施“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即組織千名機關幹部,深入千家企業,送新發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創新項目、送生產要素,服務實體經濟。

聚焦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實際需求,靠前服務,精準施策,“四送一服”有針對性地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土地、人才等難題,努力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截至目前,全省2.2萬名幹部深入17.2萬戶企業,開展政策宣講3萬多場次,組織對接生產要素和創新項目近3.2萬個,企業反映問題和訴求辦結率達98.8%,實現了幹部下到“最後一公里”,問題收上來、服務跟上去。

受益發展環境持續優化,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共新登記企業20.91萬戶,同比增長23.92%,其中民企逾九成。目前,全省民營企業數已突破100萬戶。

出臺硬招、助力爬坡,推動民營經濟實力再上新臺階

成立於2013年12月,營業收入從2014年的不足1億元躍升到2017年的20億元,短短几年間,安徽華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已成為智能可穿戴領域的上市公司,躋身我國乃至全球可穿戴領域發展最快的新興企業之一,成為全省民營高科技企業成長壯大的一個縮影。

“公司快速發展,得益於創新創業的大好環境和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也是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創新創業的成果。”華米科技創始人黃汪說,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企業正深入實施“雲+端”的發展戰略,致力成為醫療健康領域雲服務提供商,將華米科技打造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服務全世界普通消費者。

堅持“專精特新”發展,全省一批民營企業已成長為在國內乃至全球細分市場佔有優勢地位的行業“配套專家”“單打冠軍”和“科技小巨人”。

今年5月,省政府出臺《關於進一步推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意見》。這是全國第一個以省政府名義出臺推進“專精特新”發展的政策文件,起到導向作用,有利於進一步提升我省民企的市場競爭力,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目前,全省1700戶“專精特新”企業,以佔規上中小企業8.4%的數量,貢獻了14.7%的主營業務收入和20%的利潤,“小塊頭”迸發出“大能量”。

全省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大會提出,“要充分認識民營經濟面臨的現實困難和挑戰,切實看到民營經濟正處於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需要解決實力不強、層次不高、環境不優、市場不活等現實問題,進一步增強適應高質量發展的緊迫性。”

新增10億元專項資金,設立100億元紓困基金和200億元發展基金,到2020年新增民營企業銀行貸款2000億元……省委省政府近日製定《關於大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在提升核心競爭力、減輕稅費負擔、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等8個方面提出30條措施,千方百計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困難。

立足新的起點,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全省正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在總量和結構、質量和效益、技術和業態等方面明顯提升,努力實現規模實力上臺階、創新能力上臺階、綜合帶動力上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