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澄:發展商業航天要逐步建設國家航天研究中心

黃志澄:發展商業航天要逐步建設國家航天研究中心

11月22日,空氣動力學家、著名航天技術專家黃志澄在某大學發表了《我國商業航天的機遇與挑戰》的主題演講。黃志澄在演講開始時說:“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建設航天強國的戰略目標。為此,要大幅提升航天創新能力,完善航天多元化投入體系,大力發展商業航天。”

黃志澄長期從事航天發展戰略研究,積澱深厚,視野開闊。他從全球視角對“世界航天進入新航天時代”進行了詳細論述,並介紹了新航天時代的主要特徵:即全面商業化、創新驅動和軍民融合。“近年來,航天和互聯網的跨界融合已成為商業航天新的發展趨勢,互聯網正在對航天發展產生顛覆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運用互聯網思維發展商業航天、運用互聯網平臺提供應用服務、探索建立太空互聯網、互聯網企業進軍航天市場等。”

黃志澄:發展商業航天要逐步建設國家航天研究中心

“在世界航天發展的轉型時期,由於前蘇聯和西方國家在轉型期產生的陣痛和冷戰時期留下的嚴重後遺症,給了中國航天一個發展戰略機遇期。”黃志澄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中國航天發展也面臨經費增長減緩,成本增加的困難。隨著美國和世界航天全面商業化浪潮的到來,中國航天發展將面臨新的嚴峻挑戰和新考驗。

黃志澄在詳細論述中國商業航天的機遇與挑戰時說:“隨著我國商業航天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各部門、各領域對航天商業化應用提出了更為廣泛的需求。如衛星導航應用方面,提出了更為可靠、更高精度、跨界整合的創新服務需求;衛星遙感應用方面,提出了更為精細、多樣化、高時效性的觀測需求;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實施,沿線地區對商業衛星發射的需求也為我國商業航天發展帶來了機遇。”

“我們應該鼓勵體制內外的機構相互合作。”黃志澄分析,國有軍工企業,特別是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將是中國目前發展商業航天的主力軍。軍工企業要轉變發展理念,主動打破現有航天產業封閉的體制,並逐步進行混合制改革。作為中國航天產業的中堅力量,必須主動改革,打破自我封閉、自成體系的體制,與民營企業開展合作,共同謀求新的利潤增長點。

在大力發展商業航天方面,黃志澄建議在軍民融合的框架下開放航天基礎設施,軍地協調建設商業發射場或新增發射塔架;軍地共同制定商業航天測控規範,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合法、有序、順利進入商業衛星的測控領域。

“為了發展商業航天,實現航天技術的顛覆性創新,必須由政府和市場雙輪驅動。”黃志澄還結合美國經驗提出,可在有關航天專業研究所設立國家重點實驗室,並在條件成熟時成立國家航天研究中心,為全社會的航天技術創新服務。


資料來源:根據黃志澄本人新浪微博內容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