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歷史系教授宋成有在座談會上批抗日神劇,指責神劇們無視民族苦難、宣揚阿Q精神,對此你怎麼看?

fairyfaye


我覺得站在歷史研究的角度,抗日神劇和抗日正劇並沒有本質區別。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


我這裡舉一個大家都特別熟悉的電影《血戰臺兒莊》做例子,這是我國第一部正面反映國民黨軍正面抗戰的電影,據說電影拿到臺灣播出後,蔣經國先生還對大陸能拍出這樣的電影表示感謝。


可站在歷史研究的角度,《血戰臺兒莊》其實也是一部抗日“神劇”。


《血戰臺兒莊》裡滕縣保衛戰那一段人物塑造特別好,而且給人感覺是特別真實,還成為了川軍抗戰的一個經典熒幕形象,至今被很多國人所津津樂道。一直到2018年,還有很多書籍和文章把“滕縣保衛戰”描寫的氣壯山河——


“王師長親自指揮巷戰,不幸遭機槍掃射壯烈犧牲。王師長殉國後,所部官兵逐屋抵抗,戰至最後一人,城內傷兵不願做俘虜,以手榴彈與衝進來的敵人同歸於盡……122師五千餘人幾乎全部傷亡,但也斃日軍四千餘人。”


然而在歷史研究的角度,這就是一出典型的“神話”。


因為根據事後122師代師長王志遠給上級的戰鬥詳報裡明確表示,122師在滕縣保衛戰中一共“戰死111人,負傷166人,失蹤476人。”122師總共戰死軍官6名,失蹤6名,其中師部的損失,僅僅是失蹤軍官1名。


另根據中方史料,王銘章師長也並沒有主動要求死守滕縣,相反,王師長不停給上級報告“滕縣兵力只有一個團,又無重武器,沒有勝算,不能死守。”在最後突圍時,122師幾近潰敗,“官兵爭相奪路,秩序很亂”。


可以說,從中方史料看,站在歷史研究的角度,滕縣保衛戰中川軍122師和王銘章師長都表現的不好,遠不如川軍124師表現得好,124師不但傷亡人數是122師的一倍,而且部隊控制也比122師強,撤退時部隊並沒有“潰散”。


藤縣保衛戰過後,日軍照片


因此從歷史研究角度講,《血戰臺兒莊》其實也是“神劇”。


其實國家和民族主義的歷史化宣傳和歷史研究本來就不是一回事,宋教授用歷史研究的刻度要求歷史化宣傳,這未免強人所難,也沒有必要。


宋教授說抗戰神劇“無視民族苦難、宣揚阿Q精神”,可是就我剛才指出的“滕縣保衛戰”問題,我隨便去人民網一搜,就搜到“名將王銘章堅守滕縣3天4夜犧牲保證臺兒莊大捷”,請問站在歷史研究角度,這算不算“神文”?


當然,現在確實存在“國家和民族主義的歷史化宣傳”過度娛樂化的現象,出現了很多類似抗日奇俠的電視劇,但是這個問題,我很多年以前就採訪過中國電影文學會副會長、著名編劇汪海林老師,汪老師就認為,之所以出現抗日神劇氾濫,是因為題材限制越來越嚴導致。


“我們的選題越來越窄,到最後,永遠正確的就是抗日戰爭。再加上我們的觀眾實際上是很愛看戰爭類型的片子的,於是抗日戰爭這個題材裡就出現了開發過度的情況。”


抗日題材電視劇《殺虎口》


而很多編劇和導演在接受採訪時也談到這個問題,比如導演徐紀周在抗日劇《殺虎口》中,嘗試還原更真實的歷史,比如適當展現日軍的軍事素質,以及當時中國國民性的懦弱,結果徐導演接到了整整兩頁紙、長達八十餘條的修改意見:其中,一個關於日軍喬裝成八路,深入山西五臺山腹地尋找八路軍指揮部的情節被刪除了,理由是:“可以強調日軍的殘酷兇狠,不能展現日軍的軍事素質。


徐導演表示接到了這樣的修改意見後,他的工作反而簡單了“就把日本人弄得白痴化、簡單化好了。”


2010年,徐紀周創作第二部抗日劇《永不磨滅的番號》時,懶得再費心刻畫反派人物,劇中反面一號日軍軍官山下奉武從冷靜逐漸陷入癲狂。徐紀周說,他參考了日本漫畫《浪客劍心》的角色齋藤一,依樣畫葫蘆就編出來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說,抗戰神劇層出不窮和歷史關係不大。


蘭臺


王部長曾經怒斥精日分子是中華民族的敗類,其實拍抗日神劇的這幫貨在我看來是敗類中的敗類!精日分子缺乏大是大非的歷史觀,但在服裝道具上至少還是煞有其事地做過相當認真的準備,而拍抗日神劇這幫貨在歷史觀上和技術層面上都是垃圾,不說別的,就抗日神劇有一部在服裝道具上認真過麼?有這麼一幫垃圾橫行熒屏十幾年,把曾經嚴重傷害過自己的敵人醜化和矮化,而實質上也醜化和矮化了自己,卻得不到任何懲處,只能說他們得到了某種程度的默許,就是某些人認為這種神劇也許是渣滓,但在意識形態上是“對”的——這幫中華民族的敗類!


呼延雲


《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座談會上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宋成有批以《東風破》為代表的抗日神劇:

這麼打仗的話抗日戰爭能用八年嗎?這種神劇是把民族的苦難當娛樂來對待,宣揚阿Q精神,表現出精神的麻痺。靠這個,將來能打贏戰爭嗎?

“抗日神劇”被大眾熱議不是一年兩年,可以卻越發展越壯大,橫店影視基地號稱消滅了“十億鬼子兵”,也不單一句調侃,反應的是網友對“誇張神劇”的諷刺。

神功殺敵→手撕鬼子→褲襠藏雷→包子雷,這些神劇正無止境的拉低“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下限。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罪是誰?讓影視製作出品方一個人背責顯然是不夠的。

投資電視劇就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傳播歷史、解讀藝術”,什麼賺錢拍什麼,觀眾喜歡看什麼就拍什麼,從來都是他們選材的宗旨。

而且抗日題材,容易過審,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約束,想怎麼拍就怎麼拍,反正也是激發國人的愛國熱情,自然就越來越偏向於“武俠轉玄幻系列”,不知道“修真”的元素什麼時候可以加入到神劇中,我還挺期待的。

就拿現在爆火的《延禧攻略》來說,於媽的這部新作為什麼能吸引很多觀眾來捧場,其實就一點原則:

沒有白蓮花、綠茶婊,一言不合就是懟,而且交手很快出勝負;
打臉從來不拖下一集,以德報德,以怨報怨,全程看起來爆爽;

這是什麼風格,網文YY文的風格,沒有那麼多的藝術構思和鋪墊,劇情怎麼爽怎麼來,反正觀眾願意看。

某種程度上來說抗日神劇就是“爽文題材”。

由此引申到抗日神劇上,也就可以理解了,君不見很多中年人打開電視劇看的都是抗日神劇(當然所有電視臺都放同樣題材的,也沒得選),至少這樣的能讓人看進去,而且投資低,收益高,一舉兩得,換你拍你也這麼選啊。

至於宣揚阿Q精神,無視民族苦難,沒有必要過於深究(何況深究了也沒用,這些神劇總是有市場)。如果有人把抗日神劇中的故事當歷史看的話,那也無所謂阿Q不阿Q了,那就沒Q了。

當某一天,沒人願意看抗日神劇的時候,這些劇自然就沒了。


小屏窺人生


這個問題一定要表態,我是中國人,也是一名年輕的退役軍人!我為宋教授的講話大聲喝彩,說到我心裡去了,這樣的“神劇”頻出,我想這幾點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首先,要嚴肅對待抗戰歷史。抗戰本是一段嚴肅的歷史,但是我們從小就開始看比如《一起打鬼子》和《抗日奇俠》等抗戰電影,感覺日本鬼子就是跳樑小醜,不堪一擊, 我們想怎麼玩他就怎麼玩,想怎麼耍他就怎麼耍。

近幾年,甚至出現了所謂的“抗戰神劇”,手撕鬼子、褲襠藏、手榴彈炸飛機、拐彎子彈等雷劇,視抗戰如同兒戲,我們一邊在罵得解恨,一邊在看得過癮。試想,鬼子如果這麼好打,我們還要打八年,要犧牲如此之大,這不是公然對的英烈無恥褻瀆嗎?正視歷史,才不會讓悲劇重演!

其次,一定把好審批關。這樣的抗日神劇是怎麼過關的?而且這樣的情況,雖然被批評,但還是越來越“神”越來越多,樂此不疲!這都變成熒幕的“常客”了,沒有哪天不放抗日題材的電視劇,但有多少能夠正視歷史,引人沉思,發人深省的呢?

一部部“抗日神劇”就像是一根根鴉片,麻痺我們的鬥志,銷蝕我們歷史的記憶。

最後,我真心希望我們能拍幾部真實的抗戰題材的片子,即使反應我們當時做得不夠好的一面,也能觸動我們的靈魂,讓我們及我們後代沒有經歷過傷害與苦痛的人,真正瞭解這段歷史,而不是當成是一部娛樂片來看。近來出現年輕的精日分子,難道還引起不了我們的反思與重視嗎?


窗外的白楊


小鬼子真要是像抗日神劇裡面那樣不堪一擊、那麼好打,以下這些就不會發生:

一、十四年抗戰,八年全面抗戰。

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35萬人。

三、八年抗戰中國死傷3500萬人,約9500萬人成為難民。

四、八年抗戰,中國財產損失600餘億美元(按1937年美元計算),戰爭消耗4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達5000億美元。也就是說全部損失超過6000億美元,換算成現在的物價,更是一個天文數字了,因為當時的物價只是現在的幾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

五、日本在對東北14年的統治中,僅1932~1944年,就從東北掠奪了2.23多億噸煤、1100多萬噸生鐵、580多萬噸鋼。1942~1944年的3年間,徵收的糧食970萬噸被直接運往日本。對中國其他地方,比如華北井陘煤礦的掠奪沒有統計數字。

六、日本侵華戰爭期間,巧取豪奪和劫掠子中國大量文物。查明有據統計有書籍、字畫、碑帖、古物、儀器、標本、地圖、藝術品、雜件等共3607074件,另1870箱,又被劫古蹟741處。

七、國民革命軍陸軍有321萬1418名官兵壯烈犧牲,包括8名上將,少將以上220人,其中黃埔軍校畢業的軍官就50000多名。自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三年,從中央軍校畢業了大約25000名軍官,這些軍官中有10000多名犧牲在一九三七年七月至十一月。國軍空軍有6164名飛行員血灑長空,2468架戰機被擊落。國民海軍全軍覆沒,所有艦艇全部打光。

八、中共軍隊負傷29萬人,陣亡16萬人,被俘4.6萬人,失蹤8.7萬人,合計58.3萬人。

九、侵華日軍在中國共強擄青壯年人41758名,押解上船之前死亡2823人,乘船以後以及在各企業單位共死亡6830人,佔乘船總數38935人的17.5%。

十、日寇曾在我國20個省進行過細菌戰,有27萬多名軍民死於細菌戰。這僅是當時當地的不完全統計數字,不包括在當地繼續蔓延和向周圍地區傳播後的死亡人數,也不包括農業細菌戰造成各地饑荒的死亡數字。近年來,中國的東北、華北等地發現日本遺棄的毒氣彈約200萬發,已經使2000多人受到傷害。

十一、侵華日軍在中國用搶奪、俘虜、誘騙、強徵、抓捕等手段強迫中國婦女充當“慰安婦”,總人數在20萬以上。

……

我自己看到這組數據都是頭皮發麻的感覺。

日寇本意,是要將中華民族亡國滅種!日寇罪行,罄竹難書!

再來看一下日寇在中國大地的損失是多少?這方面沒有準確的數字,中國方面普遍認可的數字是擊斃日軍100萬人,日本自己給出的數字是44萬人。

看到沒有?抗戰期間,中國軍隊陣亡人數超過400萬人,日本為100萬人,比例為4:1;中國軍民總共死亡人數為2000多萬人,比例為20:1!

我真不知道,那些抗日神劇的編劇到底是否瞭解這段歷史,知道這些數據。如果瞭解這些數據,他們還有沒有勇氣手撕鬼子、褲襠藏雷?還有沒有臉搞出包子雷、飛翔摩托這樣的蠢物!

抗日神劇是在中華民族苦難的抗戰傷口上先撒上一把鹽,再加入各種作料,做成日式料理,然後推到中國觀眾目前說:來,嚐嚐看,味道不錯哦!我們已經加了調料,沒有血腥味了。

只是,歷史能靠加調料,就抹去血腥和屈辱嗎?

你們這麼做,對得起中國死去的2000多萬冤魂嗎?你們用他們的冤魂為原料,做成饕餮盛宴,然後充盈你們的荷包!

請問,你們的良心不會痛嗎?你們的人性裡還有人味嗎?如果你們還有良心和人性的話!


如歌人生2166


抗日劇應當對於歷史秉承尊重的態度,不應當將苦難史作為快餐文學式的產品。

對於抗日神劇的態度,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宋成有始終持反對和抗議的態度,希望影視工作者能夠尊重歷史,秉承對歷史的嚴肅性進行拍攝。早在2017年7月11日,宋成有教授就在某次活動的採訪中表示:

現在的抗戰神劇歪曲歷史,大家都要抗議,抗日神劇把中國當時的抗戰描寫的整個像遊戲一樣的,是尊重歷史嗎?如果完全遊戲化,把一個真實的歷史歪曲成另外一個場面,也是對國民精神不負責任的行為……真實是最有力量的,真實才能真正吸取歷史經驗教訓,讓我們在今後發展當中立於不敗之地。所以我們在紀念抗日戰爭80週年的時候,應當更全面的打開我們的思路,對我們國家今後發展,總結歷史教訓,能夠把中國夢變成現實而努力奮鬥。

在2018年7月18日北大歷史系舉行的《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座談會上,宋成有教授再次對以《東風破》為代表的抗日神劇作出批評,稱

這麼打仗的話抗日戰爭能用八年嗎?這種神劇是把民族的苦難當娛樂來對待,宣揚阿Q精神,表現出精神的麻痺。靠這個,將來能打贏戰爭嗎?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百年以來所遭受的最嚴重的苦難,也是一段最為沉重的歷史,這段歷史就像納粹德國之於猶太人,應當銘記在國民的記憶中一代代相傳下去,而對歷史的敬畏和尊重,也應當在歷史影視劇中有所體現,不應當為了迎合快餐式體驗而拋棄應有的 態度。

一、為何抗日神劇會大行其道?

抗日神劇說起來其實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一直以來批評的聲音不斷,但抗日神劇的發展步伐卻未見停緩,始終以每年幾部的速率登上電視屏幕。

抗日神劇之所以能夠大行其道,其原因大概有二:其一為大眾有所需求,其二為過審率高。

大眾的需求方面:

就像很多網絡小說的發展路數相似,由於現在民眾生活和工作壓力所致,對於沉重、複雜和龐大的劇情脈絡的需求度逐漸降低,反之,在碎片化時間下,對於簡單、輕鬆詼諧的劇情需求程度則明顯上升。

這種需求,反映在文學形式中,則屬於爽文,體現在影視劇中,則更多是無腦喜劇和無腦神劇。

其實本質還是一個字——爽。

這種“爽”放在抗日劇中,就是痛快地打鬼子、痛快地殺鬼子,於是就衍生出各種不同形式的,當然也是不斷突破智商底線的殺鬼子手段,和各種違揹物理學、生理學的行為和現象。

審核通過率方面:

如果單純為了追求“爽”這個概念,那麼每個領域都可以有所體現,而唯獨抗日神劇中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又是為何?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政治正確”這個概念,對於國內的影視劇審核標準,很多時候都摸不清廣電總局的政治正確為何,著重於都市家庭婆媳關係,有可能會觸碰社會價值這條紅線;著重於懸疑推理,則又免不了遭遇怪力亂神的槓槓……

而打鬼子、殺鬼子,這種導向,無論在何時都是絕對的政治正確,相應的在審核方面通過率也高出很多。

當然,過審率較高的題材,還包括仙俠或新武俠系列,但這類題材多為文學網站的白金作家的IP改編,不僅改編權有明確的歸屬限定,所涉及的版權費用也相當高昂。

所以,很多名不見經傳的影視公司,就將目光放在了抗日劇上。

既要做到“爽”,還要送去審核不會倒!

當這兩種要求集合在一起時,抗日神劇的出現就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了。

當然,除了上述兩種情形以外,還有一種考量,就是影視公司明確知道自己的神劇會引起社會的批評和諷刺,但負面評價也不失為一種宣傳方式,對於部分“獵奇”想法的觀眾來說,神劇恰好滿足了他們的內心需求。

所以,即便社會上對於抗日神劇大肆批判,但神劇秉承著任你泰山崩於前而我兀自巋然不動的態度,繼續我行我素。

二、抗日神劇的負面影響:

抗日神劇本身由於無腦和違背基本常識、違揹物理和生理規律的劇情,足以令絕大多數人不會將其中的內容作為真實歷史予以認知,所以很多人認為抗日神劇只作為娛樂作品即可,不必要上綱上線。

但其實繼續探究下去,依然會存在不得不令人重視的潛在影響:

(1)抗日神劇擠佔了正規抗日曆史劇的市場資源;

(2)抗日神劇容易令民眾對歷史的沉重感逐漸喪失。

從第(1)點來說,每年的電視熒屏有自身的時間安排,大量低質量的抗日神劇湧入電視臺,一者電視臺審核成本增加,二者進入熒屏後,擠佔正規抗日曆史劇可能存在的空間。此外,大量低成本、低質量的抗日神劇蜂擁進電視熒屏,其間夾雜著少量嚴肅正規題材的抗日劇,令對正劇歷史有所需求的觀眾甄別和取捨的成本無形增加。

從第(2)點來說,雖然抗日神劇的劇情不會讓觀眾相信,但抗日神劇無形中將抗日戰場的激烈、危險和戰爭的殘酷性也一併抹殺在其“娛樂性”之下,在抗日神劇中我們只看得到笑著殺鬼子,笑著上戰場,以及少部分紅著眼殺敵。

似乎戰爭就是端著一把歪把子,站在陣地的最高點上朝著鬼子打上一彈匣,然後安然無損的撤回陣地,戰爭就可以結束了。

戰場上的那種肅殺和殘酷,似乎很難在抗日神劇中有所感受。

我們當年之所以推崇HBO的《兄弟連》和《血戰太平洋》,就是因為兩部劇充分展示了戰爭的真實形態,讓每個人都看清了真實的戰爭遠非人們所想象的那般平和和有趣。

只有最充分地展現戰爭的殘酷、血腥和恐怖,才能最有效的警示眾人敬畏和平、遠離戰爭。

正如宋成有教授所說,抗日神劇確實可以麻痺觀眾的神經,無法形成對於抗日戰爭的正確觀念。

(當然,神劇不止中國有,上圖即為日本所拍攝的抗日神劇《レッドクロス~女たちの赤紙~》,《紅十字:女人們的紅紙信》)

最後,在抗日神劇中,每個人物都身懷絕技,以一敵十(甚至以一敵百),但真實的抗日史料所記載的戰損比,卻很令人沉重:

(1)抗日戰爭期間中日戰損比:

據日本權威歷史專家伊藤正德統計,自1931年9月18日起至1945年8月15日止,日本共計傷亡人數為78.9萬人;

而中國為了抵禦日本,根據不完全統計,抗日戰爭中中國傷亡3500萬人,其中中國軍隊因陣亡和非戰鬥減員的人物超過1000萬。

(2)主要抗日戰場和戰鬥中,參戰雙方兵力及戰損情況:

南京保衛戰:

南京保衛戰,中國守軍15萬,日軍7萬,中日兵力比為15:7。

最終南京失守,10萬中國軍隊被迫放下武器向日軍投降,後被集體屠殺。

凇滬會戰:

中國軍隊守軍70萬,日軍28萬,中日兵力比約為7:3。

最終上海失守,中國軍隊損失33萬餘人,第18師師長朱耀華、第67軍軍長吳克仁等壯烈殉國,中央軍德械師精銳基本被拼光。

武漢會戰:

中國軍隊110萬,日軍35萬,中日兵力比為11:4。

最終中國軍隊損失40萬人,中國海、空軍基本覆滅,武漢三鎮全部淪於敵手;同時日軍的有生力量也遭到了嚴重的打擊,日軍傷亡人數為25.6萬人。

徐州會戰:

中國軍隊約60萬,日軍24萬,中日兵力比6:2。

最終中國軍隊損失10萬人以上,王銘章、李必蕃壯烈殉國,以徐州為主的蘇北失守,國民政府被迫放棄徐州,退守華中、華南,華北盡失。

忻口會戰:

中方軍隊陣亡20142人,傷34919人。另外太原保衛戰中戰死3341人,傷3323人,合計陣亡23482人,傷38242人。

日方統計太原會戰中,第五師團包括筱原旅團和配屬部隊戰死1651人,傷4592人。

忻口會戰中,中日雙方的傷亡比已經10:1。


高萌Goal


家人比較喜歡看抗日電視劇,跟著看了部分抗日神劇的部分劇集,讓我感慨頗多。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看抗日電視劇的,也曾經去當過群演,比較累,掙錢少(一天一百,在大太陽下曬一整天)。過去對於抗日劇是有著不可抗拒的喜歡,但抗日神劇越來越多後,漸漸對其失去興趣。

我認為:

抗日神劇首先是對歷史的不尊重,對革命先烈的不尊重,對事實的不尊重,只為了看著爽。確實觀眾看抗日劇就是為了看中國人是如何痛打日本侵略者和懲治漢奸的,看著爽就行。

但不能為了觀眾看著爽就不尊重歷史,不尊重革命先烈,不尊重事實,強化國人,弱化日本侵略者和漢奸,為觀眾呈現一面倒,中國人很厲害,日本侵略者很弱逼。抗日神劇所呈現的不是中國人艱難抵抗日本的入侵,經過長達8年的堅持,團結全國人民才把其趕走,而是日本侵略者被虐得一塌糊塗,艱難逃命。

記得網上有個段子調侃抗日神劇,日本侵略者花了8年才逃出中國,才逃出生天。

不是抗日而是虐日!完全忽略了抗日的艱苦,民族的苦難,那個時代全國人民的付出與犧牲!

其次是把觀眾當傻子,神功殺敵,手撕鬼子,褲襠藏雷,包子雷......完全與事實不符,與科學不符。

神功有那麼多厲害,還要那麼多人抵抗侵略幹嘛,全部去學神功,豈不分分鐘消滅鬼子,他們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

手撕鬼子也是誇張至極,不可否認有的人力氣很大,但也不至於一下把鬼子撕成兩半,況且鬼子荷槍實彈,不會站在那不動等你去撕。

褲襠藏雷的注意不錯,但是什麼雷能藏在褲襠裡而不容易被敵人發現,那雷得有多小,當時的技術水平與條件能造出那麼小的雷嗎?

包子雷就純屬扯蛋了,這邊還吃了兩口,扔出去就爆炸殺敵,既是包子,又是雷,自己吃沒事,扔到敵人那就成能傷人了。什麼時候包子也能做成雷了,雷的結構是什麼?鐵質外殼,彈片,炸藥......包子的結構是什麼?麵粉與水。二者能合到一塊?當時的技術有那麼先進?

侮辱觀眾無知,智商低!

第三,製作方為了賺錢,毫無底線。

只要容易過審,收視率高,賺錢就行,完全沒有底線可言。

最後,觀眾的喜歡也是抗日神劇大行其道,隨處可見的原因,看著爽。


非語


看到這個問題,第一感覺可能“關公又在戰秦瓊”了,趕緊找來宋成有教授在某座談會的這個發言看看,時間不長,兩分半鐘。還好,他批評的是神劇《東風破》不是周杰倫的歌《東風破》,放下心來,不然周董粉絲們搞不好要圍攻他和北大了。

宋教授的發言,邏輯不太令人信服

宋教授去年在環球網就有一個採訪批評抗日神劇,與這個會上的發言大同小異。宋教授語氣沉重、觀點鮮明、鏗鏘有力:前半部分說《東風破》等神劇殺鬼子是多麼容易——每天都要消滅一個連隊一箇中隊的,有力地發問:如果這麼打仗的話,抗日戰爭用打八年嗎?中國用丟那麼多的國土嗎?指斥抗日神劇把民族的苦難娛樂化了,這是一種精神麻醉!胡編亂造的抗日神劇跟日本右翼修改歷史一樣違背良知,讓人憤慨!

後半部分開始苦口婆心教育大眾,什麼才是真正的歷史,比如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這套《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充分證實了民族苦難如何沉重,才能克服社會上出現的那些浮誇浮躁浮華的惡劣風氣,民族才不會有危險,社會才能更加美好云云~~

宋教授作為國內東亞史研究的重要人物,觀點自然是沒問題的,他的這幾個觀點我都是認同的,但是這些觀點串在一塊,匯合成一個發言的話,我是不同意的。宋教授的發言是典型的座談會風格,現場說電話,表示贊同表示讚揚,你好我好大家好,基本上是這麼個遊戲規則。

因為您用批評文藝作品的觀點來佐證評價學術專著,這有點關公戰秦瓊式的講道理了,對二者都不公平。這套史料有多少普通人能夠像看電視劇一樣輕易看到,並且能夠輕鬆地讀下去?如果把史料跟神劇放在一起比較,編著者的心理活動會如何?這個邏輯值得商榷。

我們的電視劇工作,是個蹩腳的市場行為

宋教授作為學術人物,可能看電視不多,不知道《東風破》這個神劇他是最近看的還是前兩年看的,從他的發言來看就對電視劇市場缺乏瞭解,比如開頭第一句“現在每天晚上電視臺都在那殺鬼子”起碼是不對的。

這兩年最多的是古裝玄幻言情風嘛,《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爛桃花》《楚喬傳》等劇掀起來的風潮,《扶搖》《流星花園》可能他也不看吧。

如果是最近打開的電視,他看到《東風破》的可能性很小,這個劇是2016年播出的2017年就停播了,在那兩年的神劇浪潮中並不突出,豆瓣上評分4.1,也就區區364個人評價而已。宋教授是不是去年看的,一直作為論據支撐自己的觀點呢?做學術還是要多多體驗生活的嘛。

2015年是抗戰劇的大年,因為是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當時廣電下通知,定了衛視黃金檔的播出要求:

  1. 只針對8+1大衛視,深圳臺不包括在內;
  2. 強調重質,重影響力精品,不允許抗日雷劇捲土重來;
  3. 時間為5月(和歐洲戰場反法西斯紀念活動同步)到9月,要求播出1-2部反法西斯題材劇,涵蓋77和93兩時間點;
  4. 勵志格調健康的古裝劇可在這一檔期播放。

為了看一下效果,我搜了一個百度指數,看看2015年的“抗日神劇”指數異軍突起,可以看到當年播出的神劇數量到底有多大,廣電總局嚴令在前,仍然是管不住的。為啥呢?

我國的電視劇管理、審批非常之嚴,嚴格程度比之於學術管理毫不遜色。廣電的管理可以細化到每個衛視每天播出幾集電視劇、廣告插播時長、幾家衛視可以同一時間播出同一部劇等等,標準的指令性計劃經濟。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廣電總局的網站上,找到電視劇司看一下相關的管理文件。

以至於廣電一段時間審批了一個類型之後,市場就蜂擁而上,立馬都投拍同一類型劇,在觀眾審美疲勞以後,市場亂象紛呈,廣電不得不再次出手,對市場做出調控,指出新的方向,然後是新類型的劇一窩蜂……如此循環往復。

影視製作機構都是市場化的主體,不同於學術機構,都是要自負盈虧的公司,都要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才能想辦法做好經營。看到能拍的、風險小的、回報高的劇,肯定都要跟上,誰能放著錢不賺啊?!所以,在我們的電視劇市場上,能看到一波又一波的潮汐效應。

抗日神劇,市場自有淨化能力

2015年是神劇大年,《東風破》並不突出,《抗日奇俠》《一個鬼子都不留》《向著炮火前進》《箭在弦上》《孤島飛鷹》等等才是神劇中的翹楚,手撕鬼子、一劍穿喉、褲襠藏雷等等,奇葩百出。但是觀眾也不都是弱智,他們面對神劇的時候也會吐槽,也會用遙控器投票,2015年不也生長出了《花千骨》這種現象劇,引領了玄幻言情風。即使年輕群體受眾歡迎的《花千骨》這類劇,也是有強大的吐槽聲音。

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消費主義興起,通俗劇興起,1993年港劇《戲說乾隆》進入內地,引起學界一片聲討,大意跟上面宋有成教授的發言差不多,無非是歷史不容戲說、胡編亂造歪曲歷史、對人民群眾造成誤導等等,但是在民間廣受歡迎,風流倜儻的鄭少秋、千嬌百媚的趙雅芝,惹得萬人空巷,並且催生了《宰相劉羅鍋》等戲說作品。開啟了大陸的歷史劇新潮,間接也奠定了《還珠格格》的流行基礎。

本質上,大陸的電視劇在新世紀尤其是這幾年質量嚴重下降,注水內容太多了,這跟“奶頭樂”理論可能是一個道理,文化層面需要反思。

說歷史不容歪曲,不如多做點科普工作

抗日神劇的流行,背後是歷史教育的缺席,提及日本,大部分人的觀點是“立志殺光日本人、哪怕中華遍地墳”等等無腦觀點,無視歷史與現實的複雜性,民間的仇日情緒一直缺少科學歷史觀念的指導。

2011年抗日神劇《永不磨滅的番號》,有了手榴彈炸飛機的鏡頭,當時就一片鄙夷。我曾在搜狐微博與導演爭論過這個問題,他們堅持認為這是文藝創作行為,不要過度解讀。但是超出物理定律的行為,就譁眾取寵了。即使在文藝創作,需要認真思考底線在哪裡。這個地方就需要歷史學家介入了。

電視劇是大眾文藝作品,對大眾來說,是一個消遣,要想了解歷史,還是要從歷史著作、紀錄片等途徑。

看了下宋教授的著作,大部分是《東亞區域意識與和平發展》《北京大學與韓國"三o一"獨立運動》《中國對日本倒幕維新運動的影響》等嚴肅的學術著作,可見對歷史科普工作著力不多。不知道宋教授看沒看過《大明王朝一五六六》《人間正道是滄桑》這樣的劇,作何評價?

而且我們的抗日神劇中,並沒有多少嚴肅的歷史學者來進行顧問工作,遑論嚴肅學者主動與電視劇行業進行溝通合作了。而像《鬼子*了》這種片子,又在禁止行列,市場上也不會有人去投拍這種風險題材。群眾沒有了解歷史的靠譜渠道,看神劇總比看那些不著四六的亂七八糟劇也有點意義吧,起碼還能知道那點歷史。

所以,宋教授退休清閒的話,不如多做做歷史科普工作。


何殊我


本人認為,不存在"抗日神劇"之說!

抗日影視片反映中華民族在毛澤東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深入敵後建立抗日根據地,採取"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的靈活游擊戰術,實現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無數戰例,根據地不斷擴大,抗日武裝部隊由抗日初期的數萬人,發展壯大至抗日勝利時的170多萬人,這是真實的歷史,某些場面出現一箇中國人徒手殺死十幾個,甚至幾十個日本鬼子,所反映的也是中華武術天下第一的真實狀態,近幾十年的國際武術比賽,中國軍隊一直穩坐冠軍寶座,無人能撼動,這是中國武術水平的強有力的證據!

在抗日的國民黨軍隊中,也湧現出大批英勇作戰的部隊,其中著名的有桂軍、川軍、湘軍、張治中與張自忠手下的軍隊,桂軍享有被日寇稱之為"狼軍"的美譽。由於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後開展的游擊戰爭,破壞了日軍的交通與戰爭物資供應,也牽制了大量日軍部隊,至抗日戰爭的中期與後期,為國民黨正規軍在正面向日本鬼子發起大規模進攻創造了有利條件,因而也取得不少大勝利,這也是事實。

真實反映中國抗日軍隊的上述歷史與戰績,並不影響反映他們所作的艱苦作戰的另一面,在抗日戰爭初期,由於蔣介石奉行″攮外必須先安內",以及寄望於國際調解中日衝突的錯誤思想,因而錯失了從東北、北京、上海等地起飛轟炸日本本土軍工業與軍事基地的大好時機,同時也丟失了張治中一舉殲滅初犯上海全部日軍的良機,從而導致抗日戰爭初期,在正面戰場的國民黨軍隊嚴重失利,損失與犧牲慘重,節節敗退,從南京退居武漢,而後退居重慶,這種歷史都真實地反映在影視片上,其中有淞滬會戰、南京大屠殺與武漢保衛戰等著名影片。

在敵後作戰的八路軍、新四軍,由於受到日軍的四面包圍與封鎖,再加上武器的落後,因而作戰十分艱苦,這些都真實地反映在多數影片中,並無脫離真實歷史的過度誇張!但八路軍、新四軍通過靈活的游擊戰術,從日軍手中奪取大量武器與其它物資,從而不斷地改變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贏得了戰爭主動權,這也是事實,在多數影片中都有反映。

總而言之,不存在"抗日神劇"之說!更不存在阿Q精神!


池昭新一城市新模式


宋教授說的當然對,現在的抗日神劇太狗血了,稍微有點腦子的人就明白,神劇裡是在胡說八道。

不誇張,抗日神劇和外國的科幻電影,中國的仙俠電影,本質上是相同的,都是通過幻想,滿足觀眾的心理需求,說白了就是意淫。

神劇不僅中國有,其他國家也有。

但中國最多最誇張。

(1)宋教授說了實話,我們應當為他喝彩。

有人認為,神劇的不合理,我們普通人都能看出來,你一個北大教授,只能說出和我們一樣的話,算什麼本事。

那不一樣。

換個角度,既然我等普通小民都知道神劇不合理,那麼,那麼多‘有身份’的人,為何不站出來反對神劇?

地位越高的人,說話顧忌越多,講話越慎重。

別小看宋教授講了這麼幾句話。

由於他是北大歷史系教授,身份特殊,他說這幾句話,頂得上我們普通人幾萬,幾十萬,幾百萬人說同樣的話,你信不信?

(2)都說神劇不合理,但為什麼我們從來沒有合理真實的抗日劇?

這個問題不難吧?

知道答案的人,生活中何止千千萬萬?

但沒辦法,這個答案就是不能說。

所以呢,作為北大教授的宋教授,敢於站出來講一句真話,難能可貴!

對於敢講真話的宋教授,我們當然要鼓掌喝彩!

希望抗日神劇,漸漸合理一點吧!

希望我們大家願意思考的事情,漸漸多起來吧!

希望生活中的‘真’漸漸多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