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为什么我让你学文科?

女儿,为什么我让你学文科?

一,心不为形役

我女儿近段时间心情很纠结,其缘由是期末考试前要决定自己文、理分科的大事,这可是她人生面临的第一次大的选择,而她们这一届也是国内高考文、理分科的最后一届,其意义还不同以往。

现实的情况是,合肥一中每年的理科一本达线率高达70%以上,而文科的一本达线率只有40%,基于此,大部分同学毫不犹豫地选择学理科。更何况针对目前国内的发展情况来看,理科生大学毕业后的就业率较高,相比而言,文科似乎不占优势。

所以,我女儿在这种选择面前一直徘徊不定。要说的是,现在的孩子还真看得远,一个高一的学生就已经开始考虑到以后的就业问题和生存问题了。为此,不得不为这些孩子们点赞。

女生就学习兴趣而言是青睐于文科的。因此,她跟我分析文、理科的种种利与弊后,她说“老妈,你的意见是什么?”

我答曰:“本来这件事是由你自己来决定,但既然你现在拿不定主意,那我就不妨说说我的看法。其一,我希望你先忘掉以后的就业问题,因为,社会在持续发展,未来还指不定有什么变化;其二,你不要总想着一本达线的问题,因为达不达线与‘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有直接关系,并不完全取决于文科还是理科的选择;其三,

我的意见是你选择学文科,因为,从生命的充盈与心灵的丰富度来看,理科生的未来可能富的是口袋,而文科生的未来富的则是脑袋;其四,假如你2017年高考时不理想,你不要担心自己以后能不能立足社会,最坏的打算是,你老妈那时还不算太老,大不了老妈陪着你一起奋斗。”

女儿听我说完后再一次用讶异的口气嘘叹道:“老妈,你真是妈妈团中的一朵奇葩中的奇葩!”并随之又问:“你怎么会这么想呢?”

我想,女儿的这一问或许也是很多人想问的问题。其实,我的答案很简单。

我只希望女儿不要有那么大的学习压力,不要从现在开始就心为形役,不能只为了以后能找个好工作就牺牲了现在的学习乐趣;另外,在我心中,我总认为女孩子只要有最基本的谋生能力足矣,重要的是女孩子以后要有能让自己幸福快乐的精神能量,从这个角度看,女孩子的知书达礼更重要,让心灵多装一些诗书,思想层面才更易独立,精神上抵御外物诱惑的能力就会更强一些。

再说,人这一辈子,人心所累,无外乎累在红尘诱惑之大,而身的奔波,本为成全心的自由,怎可让身之一切成为缚心的枷锁?

所以,我希望女儿从现在开始能够跟随自己的意志,为真正的自己奔跑,养成独立的人格,不受功名利禄所驱使,不为外物更改自己的人生方向,不受到“形体”的奴役,所谓“心不为形役”,如此,未来的人生将少去“奚惆怅而独悲”。

女儿,为什么我让你学文科?

二,希望你安好

我离开第一个工作单位已经十多年了。那些曾经熟悉的人和事一部分已随风而去,一部分都被时光封存在记忆的深处,从没有打开过。

我是一个不习惯向回看的人,更不善于记仇记恨,说得不好听点儿,我的这种性格叫没心没肺;说得好听点儿,我是个永远不愿意让过多的昨天占据我的今天的人,因为那样,很累很累。所以,我特别容易忘记一些事,尤其是令自己不愉快的人和事。

在我心里,和别人之间有过恩怨,但从没有仇恨这一说。记得曾经在单位里,由于年轻,不懂得藏锋,言辞行为在不经意间得罪了一些人,导致我在单位的发展处处受挫。

最明显的一件事就是得罪了上司身边的人,从那以后,即使我工作再卖命也丝毫得不到任何物质与语言上的嘉奖,反之,还经常遭受冷嘲热讽的打击。

我很委屈,为此偷偷地哭过几次,但从没有懈怠过工作,从没有想过要离开单位。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是导致我离开单位的直接原因,上司身边的人为阻止我接待上级检查组,硬是提前预谋给我设下障碍,伙同几个同事一起在上司面前吹耳边风,说我要利用接待上级检查组的机会,向上级传达单位的一些秘密,上司听后半信半疑且举棋不定。

因为,事先安排我来接待上级工作组,就是考虑到我曾经是学礼仪专业的,在接待礼仪方面应该得心应手,但因了几位同事的集体告状,最终考虑还是不让我做这个接待工作,并找了一个不成文的理由把我叫到办公室数落了一番。

当时,我的内心波澜起伏,当我看到上司身边的那个人脸上诡异的笑容时,我再也控制不了我的情绪,一下子怒了,就地歇斯底里地在上司办公室与上司大吵了一番,第二天就辞职了。

为了解恨,我删除了手机里所有与这个单位有关的一切人的电话号码,再也没回去过。然后一路走来,就成为我今天的这个样子。

女儿,为什么我让你学文科?

也许是天意使然,从单位出来的十几年时间里,中途也去过其他单位,但基本上都没有脱离“师”业。我收获了很多人生的礼物,我的世界越来越大,路越走越宽。

对曾经的伤害早已释然,我甚至偶尔想起来还特别感恩原先的单位,我总觉得,当时,没有那些人的打击我就没有勇气辞职,没辞职怎么会有今天的磊落天地?

然而,一件出乎寻常的事情就在前不久发生了,一位曾经的同事经过千回百转从别人那里要去了我的手机号码,给我打来电话说某某某(就是那个上司身边的人)想见我一面,问我给不给这个机会,她要当面向我说一声“对不起”,因为她认识到曾经对我的伤害是不对的,她用“莫须有”的“罪名”把我赶出了单位是不应该的。

最重要的是,她前年生了一场大病,子宫被切除,从医院回去以后,身体是康复了,但她内心仍然不得安宁,她反省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她开始后悔,所以,她要向那些曾经被她伤害过的人一一说一声“对不起”,以求得良心上的安顿。

听完电话,我沉默了好久后,给这个带话的同事是这样回复的,我说:“非常感谢您的热心肠,老同事联络本应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可是在你口中获知某某近两年的身体状况,我真的高兴不起来,还请您原谅。至于某某,她要和我见面道歉,就免了吧。因为,那时候都年轻,我也有不好的地方,对于我和她之间的那些事,我早已不再挂怀,也希望她忘却此事,把身体养好,不管怎么样,我祝她安好!

放下电话,我想起我的好友在她的诗中说:“在记忆与忘却之间,她选择了不伤害。”而我想跟这个曾经的同事说:“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我选择,不见面,但希望你安好。”

女儿,为什么我让你学文科?

三,生命的觉醒在路上

人生,有一种幸福叫旅行,生命,有一种觉醒在路上;人生的色彩,因旅行而斑斓,生命的气息,因行走而芬芳。

旅行是唤醒生命活力的一种方式。“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是《庄子》里对天地最敬畏的描述。

意思是天地的大美、四时的序列、万物的荣枯,都是自然的伟力所致,天地大美是醇和之美、大和之境。旅行就是将人的情感迁移到自然面前,融于万物,就是为告诉每一个生命,走出自我的狭窄,不必为一人一事一物所拘泥,有时候学会顺应也是人生之智。

旅行是学习亦是领悟。我一直认为最好的学习是在有字中读书,在无字中学习。

旅行中,我们一路走来,会领略到群峰玉山的巍峨壮丽、各地瀑布的气势磅礴、江河湖海的烟波浩渺、自然花草的绚烂与静美、历史文化的古朴与端庄,而这些自然特质对于一个有着成熟人格和丰富生命的人来说,应该是精神品格最高贵的具备或追求。所以,最好的领悟是在行走中,最好的老师是自然万物,即所谓万象皆师。

旅行是一场精神的疗愈与复原。“常在河边走,怎会不湿鞋?”这是中国人对人际复杂性最朴实的表达,也就是说社会走得太深,难免有郁结之事,该怎样超越当下的烦恼?唯有转移自己的一颗心。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失意之士,借助自然与山水的力量走出人生的困窘与落寞,他们徜徉在自然怀抱之中,一览天地的万般风情,领略山水静谧安详的神韵,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涅槃重生。

在这里需要一提的是,我曾经到访加拿大蒙特利尔圣母大教堂,我感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洗礼,除教堂的建筑艺术令我叹为观止外,教堂里死而不亡者的精神启示着我,唯有上帝无私的爱才是这个世间最圣洁的存在。

在那里我突然释怀,且感谢生命中所有的遇见,并告诉自己,不要再把付出的几许情义当作衡量他人薄幸与至诚的一份重担……所以,人生最好的精神疗愈与复原,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并因此而放下心中的负累。这一点,恰恰是旅行带给我们的最大价值。

旅行是美妙的邂逅。旅行,丰富了视野与心灵;旅行之美,在于出乎意料的邂逅,不论你是邂逅了真正的自己,还是邂逅了其他,那一种寂静欢喜、怦然心动的美妙会在心中静默地流淌。

总之,邂逅是旅行中最惊喜的遇见,因了这份邂逅,每趟旅行都会成为藏在心中最梦幻的秘境,成为心灵曲径通幽中一缕浮动的暗香。

旅行是冥冥中的召唤。今天的世人因过多地追求春华秋实而疏忽了太多的春花秋菊,那种清风明月、云淡风轻的纯粹的心灵享受早已远离。所以,旅行就是把平日里遗失的光阴、今生错落的景致和情缘一一拾起。

佛家有一种说法,每个人出现在你生命里都有原因,也就是说与你相识的人在六道轮回中与你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从这种信仰看,旅行最大的魅力是同缘之间的相遇,大家彼此间的相识相知或许是在兑现一场前世之约。

总之,旅行就是用生命的热情去感知世界。旅行就是情致山水之间,趣投路途之中,行到可达之处,乐入自然之怀。基于种种,我爱旅行,我愿在行走中浪掷浮生。

女儿,为什么我让你学文科?

作者简介:胡素,独立学者,职业讲师,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好诗书,通礼乐,谙熟儒释道文化的深刻内涵。自2012年始,胡素老师的相关国学课程在上海教育台、齐鲁教育台等十余家地方电视台播出,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本文为独家内容,摘自图书《以文养生》,汇智博达出品,转载请私信联系我们取得授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