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的國名是怎麼來的?

心遠142816453


朝鮮這個國家,對於我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中朝兩國是用鮮血凝成的友誼,但它的名字的由來得從元朝說起。懂點歷史的都知道,朝鮮以前是叫高麗。高麗這個國家,它建立於公元十世紀,這個王朝是取代了新羅王國成立的。在元朝建立後,元朝的統治者發兵攻打高麗,高麗那麼小塊地方當然打不過元朝,屈服了元朝。如果高麗就劃為了元朝的徵東行省。元朝可以隨意廢除高麗國王,其中一個目的就是通過和高麗王朝的通婚,將高麗牢牢掌握住。一直到元朝末年,一共有七位元朝的公主下嫁給高麗國王。和親這招是非常有用的,萬一打起來了,只要查一下家譜,發覺居然都是自家人,還怎麼打,只好收兵回家。元朝的目的還真達到了,幾代高麗國王都帶有元朝的皇室血統,正因為這種關係,高麗和元朝的關係特別好,哪怕是朱元璋趕走了元朝的統治者,把他們趕出了中原,高麗仍然依附於元朝。

朱元璋非常明白邊界穩定是非常重要的,於是就派使臣到高麗國,想與高麗建立藩屬關係 ,雖然和元朝有親戚關係,但是實力還是佔上風,高麗國王還是斷了和元朝的聯繫,依附於明朝,接受明朝的冊封,但是高麗高層當中還是有好多元朝的親戚,這些人不甘心被元朝控制,親明和親元的勢力展開了長達十多年的鬥爭。後來十歲的江寧君辛隅繼位。這位國王偏向於元朝,(此時元朝還沒有徹底被消滅,北方還有一部分勢力,稱之為北元),但是又不想得罪明朝,牆頭馬上為他的父親請諡號,於是明朝就派了兩個使節去高麗,但是這兩個人在回國的路上被人殺了,身上的東西也被搶了。按理就這肯定不是高麗國五乾的,怎麼會在自己地盤上做這種招搖的事。表面上看肯定是北元乾的。朱元璋可不是這種好欺負的,於是表示絕不承認辛隅的王位。高麗也是一肚的苦水,沒辦法,只好再次向北前請封,北元就封了他為高麗國王,徵東行省左丞相。高麗和明朝可以說是徹底決裂了。

洪武二十年,馮勝和藍玉打敗了納哈出,控制了遼東,設立鐵嶺衛並控制了鐵嶺,這個位置非常敏感,在元朝的時候是元朝和高麗的國界,高麗一直想佔領這個地方。王辛隅居然也搞笑,居然要求朱元璋把鐵嶺這個地方給他,搞得朱元璋啼笑皆非,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說給你就給你?朱元璋嚴詞拒絕了他。這個高麗國王也是血氣方剛的,二話不說就發兵攻打遼東。

高麗帶兵的將領是李成桂,這個人不糊塗,一直反對和明朝決裂,極力勸阻都沒有成功,他知道打明朝就是以卵擊石,於是剛到鐵嶺就做手下的工作,然後一咬牙,反了。帶領軍隊打回了老家,廢了高麗王。建立了自己的王朝,這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李氏王朝。李成桂馬上嚮明朝稱巨,向朱元璋遞交國書,然後向朱元璋討一個好的國名。朱元璋經過慎重考慮,給這個新王朝取名為:朝鮮,意思就是朝日鮮明之國。從此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朱元璋還下令,朝鮮國永不征討。明朝和朝鮮以鴨綠江為界,朝鮮以明朝為天朝,啟用明朝的年號。朝鮮就這樣成了大明的藩屬國。



虎皮貓大人1027


根據朝鮮現有的歷史文獻的記載,朝鮮民族的神話中有一位傳奇式的祖先人物——檀君,他是天神之子與一位以熊為圖騰的部落中的女子所生,他在平壤建立起了王國,也就是“朝鮮”國的由來。不過史學界普遍認為,大約在公元前一世紀左右,中原的戰國時期,“朝鮮侯”稱王,為朝鮮建國的開始。還有學者考證,朝鮮作為國家的名稱,最初見於《管子》、《史記》等文獻之中。《史記》中就有“武王伐封,封箕子於朝鮮”,《漢書·地理志》也提到“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鮮”。

關於“朝鮮”這一國名的含義,跟據《東國輿地勝覽》中的解釋是“國在東方,先受朝日之光輝,故名朝鮮”。也有說是“據東方日出之地,故名朝鮮”。總而言之,“朝鮮”這一詞都包含著東方朝陽初升、晨曦霞光鮮豔的意思。《韓國簡介》一書中解釋“朝”為“黎明”,“鮮”為“明亮”。朝鮮則是“明亮的黎明”,喚起早上東昇的旭日,陽光照耀著稻田,驅散了山間霧氣。此時則是朝鮮半島上的居民開始繁忙的一日之前令人精神為之一振的寧靜時刻。所以朝鮮還有“黎明寧靜之國”的稱呼。

現在的《朝鮮之歌》開頭的兩句是“早晨的太陽光芒萬道多鮮豔,我們的國家因此起名叫朝鮮。”從檀君建國的傳說到公元前的朝鮮,近代歷史學家稱它為古朝鮮。之後的歷史中,朝鮮半島上出現了百濟、高句麗和新羅三國爭霸的局面。中原王朝明代初期,李成桂發動兵變,控制高麗軍政大權,奪取政權並建成了新王朝。

鑑於當時中國和高麗之間存在著封建宗藩關係,新立國號必須得到中央帝國政府首肯,才可生效。所以李成桂派使臣趕赴南京嚮明太祖朱元璋彙報請求下令。就國號來說,李成桂提出“朝鮮”和“和寧”兩個備選方案請朱元璋欽定。明太祖朱元璋則選擇了“朝鮮”。自此,朝鮮國號取代了高麗國號。史學界為了區別於古代朝鮮,將以李成桂為始祖的朝鮮稱之為李氏朝鮮。

清代晚期,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朝戰敗,雙方簽訂《馬關條約》,承認朝鮮為完全獨立國,取消了中原王朝與朝鮮的宗藩關係,朝鮮才開始“獨立”成國(還是在日本的控制之下,直到在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幫助下,趕走了美帝侵略者,朝鮮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獨立)。



於史他說


據司馬遷《史記》中記載,商紂王叔父箕子(商朝人、華夏族),在周武王伐紂後,帶著商代的禮儀和制度率五千商朝遺民東遷至朝鮮半島北部,在那裡箕子被推舉為國君,史稱“箕子朝鮮”。後來,在武王的勸說下,箕子歸附周王室,並被分封為諸侯。

《三國遺事》中記載,檀君(朝鮮半島原住民一支)的後人在箕子來到朝鮮半島之後,為了防止和箕子帶來的人民產生衝突,遂帶領人民南遷,這些人後來成為“三韓”的始祖。

朝鮮半島隨後又經歷了“三國時代”、“新羅時代”、“後三國時代”和“高麗王朝”後, 1329年,高麗國都統使李成桂發動政變,廢除高麗國王,自立為王,並改國號為“朝鮮”,定都漢陽(今首爾),史稱“朝鮮王朝”。此後,朝鮮王朝一直是中原各王朝的附屬國。

直到1895年4月,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清政府戰敗,簽訂了《馬關條約》後,日本控制下的朝鮮政府,宣佈終止與清朝的藩屬關係。

1896年,朝鮮高宗在俄國支持下,改名為“大韓帝國”,從此李氏朝鮮改國號為“韓”。

隨後,日本吞併朝鮮半島。朝鮮人民進行了幾十年英勇無畏的復國鬥爭。1945年日本投降後,美、蘇軍隊分別進駐三八線南、北地區。1948年8月和9月,朝鮮半島南北地區先後成立韓國政府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1950年6月2日,朝鮮戰爭爆發,三年後的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議簽訂,在三八線的基礎上對南北軍事分界線進行調整,便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韓國。


環球新事件


1392年,“高麗王朝”三軍都制使李成桂廢除了親蒙古帝國的高麗王朝第三十四代王,為了爭取明朝的支持,李成桂派使臣嚮明朝稱臣。明朝皇帝朱元璋(明太祖)取“朝日鮮明”之意,賜國號“朝鮮”,史稱“朝鮮王朝”。“朝鮮”之名由此而來。二戰後,朝鮮革命領袖金日成主席於朝鮮半島建國時,採用了“朝鮮”這一稱呼,定國名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二營長的意小利炮


14世紀末,高麗王朝經過長年戰爭和蒙古帝國的入侵已經岌岌可危。1388年,中國明朝派特使要求高麗歸還開元路。高麗重臣崔瑩藉此準備與明開戰,並派李成桂出兵入侵遼東半島。李成桂的軍隊在威化島遭遇大水士兵不願遠征,多有逃亡者。李成桂多次請求撤軍回國但都遭到崔瑩拒絕。最終導致李成桂發動兵變,推翻了高麗禑王的統治,並立王禑之子王昌為王。李成桂發現王昌復辟企圖後,將王禑和王昌處死並立王瑤為王。

李氏朝鮮

1392年,李成桂清除了高麗宮廷反對派首領鄭夢周。在流放王瑤到原州後,登基建立朝鮮王朝,確立了對明朝事大的基本國策, 結束了高麗王朝近500年的歷史。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自立為王,將所擬國號方案“朝鮮”(箕子所建古國名)、“和寧”(李成桂誕生之地)上奏明太祖朱元璋裁定,朱元璋選取新國號為“朝鮮”,理由是:“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美,且其來遠,可以本其名而祖之。體天牧民,永昌後嗣。”李成桂遂於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十五日欽奉明朝聖旨,定國號為朝鮮。

李成桂

李成桂以“權知高麗國事”的頭銜嚮明朝上表,趁高麗王混亂,自己受推戴不得不即位,明太祖朱元璋不予批准。因為李成桂“頑囂狡詐”而不正式冊封賜印。於是李成桂的頭銜改成了“權知朝鮮國事”。

隨著朝鮮新王位的產生和鞏固,王位繼承人開始成為朝鮮的一個問題。李成桂的五子李芳遠在幫助李成桂登基中貢獻是最大的。但在鄭道傳等重臣的遊說下,洪武二十五年(1392)李成桂立八子李芳碩為世子。

朝鮮太宗 李芳遠

洪武三十一年(1398)八月二十六日,31歲的王子、靜安大君李芳遠,發動軍事政變,率兵衝入王宮景福宮,直趨東宮資善堂,將其異母弟弟、年僅十七歲的世子、宜安大君李芳碩亂刀斬殺,恐於王子互相殘殺,李成桂決定立即引退並將王位讓給二子李芳果,就是朝鮮定宗。晚年的李成桂連夜出奔躲回老家咸興。此後,頻繁派往咸興的問安使接連在李成桂手下喪命,但是這阻嚇不了兇悍的李芳遠。兩年,李成桂後被擄回漢陽,父子二人終於狹路相逢,李成桂被幽禁在昌德宮中,度過他生命最後的六年。樸苞之亂後,李芳遠成為世子,十一月受禪為王,尊定宗大王為仁文恭睿上王。

此時,在大明王朝,同樣發生了一場政變。建文帝登基後進行削藩,燕王朱棣以“清君側”之名發動靖難之變,大軍直指南京。

明成祖 朱棣

建文帝用人不當,漸處下風,被迫對朝鮮更多地採取懷柔政策。為了在內戰中拉攏朝鮮站在朝廷一方,便敕諭禮部,“朝鮮本禮文之國,辭位傳襲之事,……若果無虧天理,悖人倫的事,任他國中自主張”。於是方賜李芳遠國王誥命,及親王爵的九章冕服(朝鮮本爵,應賜五章或七章服)。這樣,李成桂和李芳果多次求而不得的明朝冊封,終於被李芳遠得到了。他的頭銜也從其父兄的“權知朝鮮國事”變成了朝鮮國王。

明成祖“靖難”成功登基之後,李芳遠又再次上賀表,請冠冕服飾,於是再次得到了明朝所賜的金印、誥命、冕服、九章、圭玉、佩玉、妃珠翠七翟冠、霞帔、金墜、經籍彩幣表裡……,封朝鮮國王。即為朝鮮太宗。

朝鮮國王蟒袍

此後,歷任朝鮮統治者均循例受封為朝鮮國王。只能自稱孤,寡人,不能自稱朕;只能被大臣稱大王,殿下,不能稱皇上,陛下,否則即為僭越。朝鮮王朝時期(公元1392-1910),朝鮮國王的官服是紅底金色圖案的蟒袍,朝鮮王后則飾以鳳。公主、翁主和嬪妃則飾以花型圖案。赤翟衣是明朝皇帝明惠宗朱允炆下賜給朝鮮國王的,是特許的親王級別的服飾。天青色翟衣作為中國皇后的等級,朝鮮王妃不能僭越。

16末至17世紀前期,朝鮮接連遭到日本和女真的入侵(壬辰倭亂、丁卯胡亂、丙子胡亂),社會秩序受到極大衝擊。1876年與日本簽訂《江華條約》,打開國門。甲午中日戰爭後不再稱臣於中國。1897年,高宗李熙稱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半島,大韓帝國暨朝鮮王朝滅亡,歷27代君主,李氏朝鮮享國519年。


悅讀文案


朝鮮與中國歷史淵源悠久,1392年,朝鮮大將李成桂在親華的官吏和百姓的擁護下,推翻了高麗政權。在國號的命名上,他選擇了兩個,一個是古名“朝鮮”,還有一個是他父親當官的地方“和寧”作為備選,當時,他選派大臣,到中國,請明太祖朱元璋確定。朱元璋認為朝鮮是古名,還有“朝日鮮明”的意思,於是,就選定了朝鮮作為李桂王朝的國號。史上稱其為“李氏朝鮮”。


高山流水莫離君


1392年,高麗王朝三軍都制使李成桂廢除了親蒙古帝國的高麗王朝第三十四代王,建立了自己的王朝,這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李氏王朝。李成桂為了鞏固政權,馬上嚮明朝稱巨,並向朱元璋遞交國書,然後向朱元璋討一個好的國名。朱元璋經過慎重考慮,給這個新王朝取名為:朝鮮,意思就是朝日鮮明之國。從此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朱元璋還下令,朝鮮國永不征討。明朝和朝鮮以鴨綠江為界,朝鮮以明朝為天朝,啟用明朝的年號。朝鮮就這樣成了大明的藩屬國。


忠誠5978


拜我國元朝皇帝朱元璋所賜。


一陽363


是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賜的名。(朝鮮)


熊雄32


高麗,學過歷史都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