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企孙:一位被遗忘了很久的大师,每一位国人都应该知道他

叶企孙:一位被遗忘了很久的大师,每一位国人都应该知道他

一代宗师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点,中国人自己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的荒原上试验成功。

两个小时后,周恩来总理向全世界发布了这个消息。

举国沸腾

邓小平后来说:“中国如果没有原子弹、氢弹、卫星,中国就不会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

1999年,世纪之交这一年的9月18日,为两弹一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受到国家隆重表彰。

23位科学家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其中有七位已经离世。历史深处的创伤也在慢慢淡去。

头发花白的老者们接受着属于他们的荣耀,为自己,也为死去的人。

可这些不同领域的开拓者,竟与同一位老师的教育有关。

而这位老师,却已被历史遗忘了太多年。

叶企孙:一位被遗忘了很久的大师,每一位国人都应该知道他

01

1949年解放前夕,蒋介石国民政府败退台湾,迁台名单中,有一个名字是叶企孙。

梅贻琦劝叶企孙:“走吧”。

叶企孙说: “清华办学本来就置身于政局变迁之外,过去这样,以后也会保持这一传统。国民党的走与不走,与清华园无关,我要留在清华。”

他在心中想:你们都走了,清华怎么办,学生们怎么办,我要留下来。

叶企孙1898年生于上海,适逢戊戌变法这一年,祖居上海蓬莱路东首。

1911年初,未满13岁的叶企孙考进了清华学堂,成为清华学堂第一批学生。

但是随着武昌起义的爆发,清华学堂办学不久便停课了,叶企孙只能到江南制造局兵工中学继续学习。

两年后,清华学堂在上海恢复招生,叶企孙再次报考,并再次被录取。

1915年,17岁的叶企孙在日记上写下:吾国人不好科学,而不知二十世纪之文明皆科学所赐,中国之落后,在于实业之不振,实业之不振,在于科学之落后。

17岁的少年,立志终生以科学救国,并在以后的岁月中把之当做一生践行的使命。

1918年,叶企孙与当时清华学堂的两百多名学子赴美留学。


叶企孙:一位被遗忘了很久的大师,每一位国人都应该知道他


叶企孙与两百多名清华学子登上赴美留学的轮船

刚到美国,23岁的他就做了一个实验,在近代物理学前沿做出了非凡研究,测量出基本作用量子的重要参数“普朗克常数”的准确数值,他的博士论文被多位科学家引用介绍。

并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和《光学学会学报上》发表,很快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当时最精确的h值。

中国科学家的姓名第一次载入了经典物理学著作。


叶企孙:一位被遗忘了很久的大师,每一位国人都应该知道他


叶企孙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

02

学成之后的叶企孙面临着回国或继续科研的选择,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爱,他毅然踏上归国的渡轮。

太平洋的波澜壮阔载着一位学子振兴祖国的炽热理想。

他为中华民族这个古老民族注入科学的血液,开启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1925年,清华学堂设立大学部,清华大学正式成立,叶企孙和梅贻琦一起创立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并担任了物理系主任。

当时所有年级的物理课都是他一个人上,一年级讲普通物理,二年级讲电磁学,三年级讲光学

他虽然口吃且有上海口音,但他讲课讲的极细致认真,自己读不清楚的字就写在黑板上,学生们扎实地学习到很多知识。

1929年,他在一篇叫《中国科学界之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文章里说:有人怀疑中国民族不适宜研究科学,我觉得这些论调都没有根据。惟有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去做学研究,五十年后再下断语。没有自然科学的民族,决不能在现代立脚得住。”

与此同时,他又竭尽所能请来多位老师,其中一位就是吴有训。

叶企孙:一位被遗忘了很久的大师,每一位国人都应该知道他

吴有训

他说,虽然我教书不一定教的好,但我请来的老师绝对都对得起你们。

他先后请来的老师有周培源、赵忠尧、熊庆来、陈桢等,他们都是后来开宗立派的一代大师。

吴有训当时只是刚到校的普通教师,资历年纪都不如他,但叶企孙要求,吴有训的工资一定要比自己高,并举贤自让,定要吴有训代替自己担任物理系主任和后来的理学院院长,自己退居一般教授。

1929年,叶企孙又组建了清华理学院,其中包括算学、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地学6系。

他说凡是出人才的地方,必然是科学文化最盛行、科学气氛最浓厚之地。比如欧洲的哥廷根、慕尼黑和美国的芝加哥等。

薪火相传里生命的质感与温度,照亮了风雨飘摇里追寻光明的一条长路。


叶企孙:一位被遗忘了很久的大师,每一位国人都应该知道他


到西南联大之时,从零出发的清华大学理学院毕业生,能力已比肩剑桥大学、巴黎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等世界名校的水平。

纵然西南联大教学环境极其之差,但他努力为清华建先进实验室,买科学器材,甚至出重金从居里夫人那里购买了非常珍惜的放射元素镭。

使得吴有训、赵忠尧等教授能继续研究在国外确立的课题。

后来被誉为中国力学之父的钱伟长,曾在叶企孙的指导下做大气电强度的野外试验。

在钱伟长的回忆中:叶先生与学生在野外吃住一起,通宵达旦,一连数月。

03

如今,我们经过清华大学的大礼堂、图书馆,缓缓穿过大半个清华园会看见有一个遗址,上面刻北院旧址。

当时叶企孙居住的地方是北院7号,常常有很多教授和学生来这里搭伙蹭饭,号称“北院七号饭团”。

过年过节叶先生常常请学生到家里包饺子,有些学生没有地方住也都住在他那里,钱学森,钱三强都曾在他那里住过。

围炉而坐的学生们在与叶先生聊天中,都会注意到叶先生手中的小本本,里面记着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因材施教将来安排他们去出国学习,或从事何种职业。

学生们说,最了解学生的莫过于叶老师,他有时比你自己还了解自己。

叶企孙:一位被遗忘了很久的大师,每一位国人都应该知道他

物理系成立的第二年,1926年,日寇入侵天津内河,炮击大沽口。

3月18日,清华、燕京、女师大的同学们向北洋段祺瑞政府请愿,队伍走到天安门之时,竟遭到军警开枪镇压,也就是鲁迅先生所写《记念刘和珍君》的背景。

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三一八惨案发生

那一天物理系第一届学生韦杰三和王淦昌等也参与了游行,韦杰三牺牲,他身体的血液喷了同行王淦昌一身,一个生命终结了。

当晚王淦昌和同学汇聚到北院七号,告诉叶先生白天的经历,叶先生当即眼泪流了下来。

那一晚,王淦昌深深记得叶先生说的一句:“为什么我们国家被人欺负,就是因为科学落后,你一定要学好科学技术,将来以科学报国”。

后来,爱国和科学这四个大字深刻在了王淦昌的生命中,从此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叶企孙:一位被遗忘了很久的大师,每一位国人都应该知道他


王淦昌

王淦昌毕业时,叶先生觉得他理论知识还不够,逢德国当时有很多理论大师,爱因斯坦、玻儿等,叶先生便安排王淦昌留学欧洲,他甚至亲自领着王淦昌去听课。

1935年,获得柏林大学博士学位的王淦昌归国。临行之际,一位德国教授拉着他的手说,科学没有国界,中国设备太落后,不利于你的学术研究。

王淦昌答了一句后来我们广为流传的话: “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现在,我的祖国正遭受苦难,我要回到祖国去为她服务”。

常念恩师义,从未忘忧国。

抗战时期,王淦昌在浙江大学担任系主任,他的学生没有衣服穿,他就把自己一件很好的呢大衣送给学生穿。

而这件大衣,是当年叶老师给他的。


叶企孙:一位被遗忘了很久的大师,每一位国人都应该知道他


韦杰三烈士纪念碑

清华大学的第一届物理系只有四个学生,除了牺牲的韦杰三,剩余三人全部经叶先生安排出国留学,也全部学成报国。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三人分别执教于浙江大学、中央大学、交通大学。

在民族的大灾难中,像老师一样,为国家,为民族,为华夏子孙延续知识的脉搏。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04

叶企孙生于忧患的祖国,国家接连的灾难和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平行于他生命中同一时空。

他一生所求:科学救国

一生致力于培养学子,让科学的星星之火点燃祖国的未来。

在西南联大时,有两个赴美读研究生的名额,人选由当时的物理系教授吴大猷推荐,但当时吴大猷只找到一个人,另一个怎么也找不到。

叶先生知道后说:“我给你推荐一个人,李政道。”

吴大猷说:“好是好,可是他才大二呀。”

叶先生拍拍胸脯:“我做主,他肯定行。”

李政道后来说:“他决定了我的命运。”

正是这个大二学生,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首获诺奖的中国科学家。


叶企孙:一位被遗忘了很久的大师,每一位国人都应该知道他


李政道

李政道当年的试卷也被叶先生细心地保留下来。

他从来没有古玩字画,只有自己学生留下来的考卷或是赠与他的照片。

他把这些看得比什么都珍贵。

后来他去世后多年,亲人发现他一直留着的三张答卷,写在泛黄的昆明土纸上。

他一生坚持的是,了解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启发并帮助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他从来没有忽略任何一个学生,他会找每一个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

他也从来没有任何私心,从未局限于某些陈陈相因的传统。

华罗庚是初中生,是他让其在清华算学系任职,又送去英国深造,华罗庚说“我一生得他爱护无尽”。

他打破定局,培养每一位有前景的学生,无论是否是清华大学的。

钱学森当时是交大铁道工程系毕业生,叶企孙建议他去美国学航空工程。

赵九章,清华物理系毕业生,叶企孙动员他去德国深造气象学和地球物理学。

后来,赵九章成了中国卫星之父,钱学森成了中国导弹之父。

像这样被叶企孙安排出国深造的还有,中国光学先驱龚祖同,地震研究先驱傅承义等等。


叶企孙:一位被遗忘了很久的大师,每一位国人都应该知道他


新中国的原子弹,从立项到成功爆炸,用了五年零两个月;从原子弹到氢弹,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再过四年,人造卫星上天。

两弹一星所涉及的领域,不仅仅是核物理学、还有空间物理学、金属材料学、空气动力学、光学等诸多方面。

这支严密而强大的科学家队伍,傲然地挺起了民族脊梁,在中华文明史上,创造出光炳千秋的不朽功绩。

他们都是在中国最苦难的年代里培养和成长起来的,而其中的领军人物,几乎全都是叶企孙的学生。

但是他们所有人的老师叶企孙,并没有享受“两弹一星”的荣耀,反而在古稀之年被国人“打倒”。

05

九一八后,山河破碎风飘絮。

本来将去国外留学的学生熊大缜,突然对叶先生说要去冀中抗日。

他明知这个学生有着远大的科学前景且没有任何政治经验,但是国难当头,他只能送他去。

学生走后,他曾“约有十余天,神思郁郁,心绪茫然,每日只能静坐室中,读些英文小说,自求镇定下来”。

后来熊大缜欣喜地向他说了在前线科学极为有用之事,他便全力助之。

叶企孙:一位被遗忘了很久的大师,每一位国人都应该知道他

熊大缜

1935年,在叶企孙的联络下,去冀中抗日根据地清华师生有近十人,正是他们办起了军工厂,造出了各种地雷。

而非我们小时看的电影《地雷战》中由农民土法制成。

后来活下来的人,都是新中国的著名科学家。

当时为了解决起爆问题,叶企孙将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实验员阎裕昌派去冀中。

他非常挂念根据地学生的安危,常常通过密信联络。并筹集到两万多元,采购了炸药、雷管、还有药品、通讯器材等物资。穿过封锁,运送到冀中,全然不顾这是命悬一线的工作。

叶企孙甚至在杂志上发表文章,说在冀中有一个抗日队伍,动员全国有志青年去支援,并且给了如何安全去冀中的方法。

最终他的一系列活动被侵略者发现了,在中外友人的帮助下,连夜离开天津,自此失去与冀中的联系。

1939年,国共关系恶化,熊大缜被疑心是国民党特务,秘密逮捕,在没有调查核实,没有经过法定程序的情况下,在押送途中被用石块砸死。

从天津来冀中参加抗日的知识分子将近百人受到株连。

在这之后,因为没有科技力量自制弹药,冀中战士在一段时期内只能拿着空枪,把秸秆塞在子弹袋里作战。

叶企孙:一位被遗忘了很久的大师,每一位国人都应该知道他

民国时天津街景

1947年6月23日,叶先生在日记里写“今日是旧历端午节。每逢端午,吾想到大缜。九年前的端午,他从内地回到天津,那是一个surprise。谁知道以后的事多么可悲。近几天在读《白石道人歌曲》,看到他的“五日凄凉心事”句,更增悲痛。”

1949年建国后叶先生当过一段时期的清华一把手,在此期间,叶先生多次奔走,为学生熊大缜平冤昭雪。

但他的愿望没有实现,却因此事埋下祸端。

06

1949年,北平解放,叶企孙被授予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履行校长职责。

那年,他拒绝了随蒋介石迁台,也坚决不接受美国某基金会邀请去海外。

1952年,因学习苏联教育模式,全国高校调整,清华物理系取消归到北京大学。

很多人都为之惋惜,愤慨,可叶先生毫无所动,就像当年刚回国一样,依然认真地教书。

但转眼文革来临,又一次更残忍无情的浩劫席卷中国。

北大发大字报,叶先生因涉嫌“国民党C.C特务团”被捕,当年先生联络去冀中根据地的有志青年都成了他故意派去的国民党特务。

在疯狂的岁月里,人们忘记了这位老人曾经为了这个国家和民族所做的事。


叶企孙:一位被遗忘了很久的大师,每一位国人都应该知道他


叶企孙与梅贻琦等清华大学留影照

疯狂的人群给了他疯狂的精神和肉体折磨。

一年后,因特务证据不足,移交北大看管。

那时,这位71岁的老人,和蔼敦厚的老教授,坚守了一辈子的老科学家,中华民族科学发展的奠基人,已经变得让人认不出了。

他甚至一度精神崩溃,在中关村沿街乞讨。

头发花白,弓着腰,整个身子呈九十度状,穿着一双破棉鞋,踯躅街头。

有时来到一家店铺小摊,或买或向摊主伸手索要一两个明显带有虫咬疤痕的小苹果。

呜呼哀哉,莫非人心已不是肉长的了,才会如此残忍。

看望他的学生说他已经起不来了,整个人感觉没气了,惨不忍睹,眼泪忍不住流下来。

他的很多弟子如王淦昌,钱三强等人此时已是国家重要科技部门的领导人,他们虽关心老师的近况,但在那个集体疯狂的特殊年代,他们的事业虽极其重要,但地位也是风雨飘摇。

疯狂的年代里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万能的,谁会去尊重科学家。

惨不忍睹的叶先生依旧关心着学生,劝阻前来看望自己的学生以后不要再来了,以免被连累。

先生之义,公子已哽咽。


叶企孙:一位被遗忘了很久的大师,每一位国人都应该知道他


钱伟长

钱三强在去中关村的路上看见风烛残年的叶先生,他跑过去慰问,叶先生挥挥手,你离我远一点,现在不要接近我,以后也不要再来看我。

他一生都在教书、育人、救国,而此时风烛残年一无所用的自己,能为学生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便是划清界限。

风雨岁月,山河哭泣,哀众民之癫狂。

然师恩难忘,1972年还是有学生冒险来看望他,这个人是王淦昌。

他没有向学生提及任何被关押的冤屈和惨痛,而是指着桌上李约瑟的几本巨著说,中间有些地方是错误的。

终刚强兮不可凌。

先生的另一位学生杨训仁,不顾造反派严禁走动的警告,费尽周折找到老师住的地方。

他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那是一间不到十平米的小黑屋,里面凌乱不堪。


叶企孙:一位被遗忘了很久的大师,每一位国人都应该知道他


杨训仁

一个小小的单人床,上面堆满了书,老师坐在破旧的藤椅上,双腿肿胀。他哽咽地问老师,您晚上睡哪里?

“就这样睡。”

“您都不躺下去睡吗?”

“我就这样,习惯了。”

学生忍不住泪流满面,老师不该受这样的待遇。他是一代宗师,中国物理学的鼻祖啊。世人的良心真的都没了吗?

1977年1月13日,这位老人蒙冤去世。按有关方面要求,叶企孙逝世的消息,所有报刊均不予刊登。

他长眠地下达十年之后,才被平反昭雪。可是我们,早已忘记了他。

我们记得所有中国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却遗忘了他。

后来,文革结束,清华物理系恢复之后,他的学生王淦昌、钱伟长、王大珩、杨振宁等127位海内外科学家写联名信为他建一个雕塑,他的雕塑才得以耸立在清华物理系。

叶企孙:一位被遗忘了很久的大师,每一位国人都应该知道他

直至那时,仍有人说,如果建叶企孙的雕塑,我就尿在上面。

公子此时只想说一声:先生,对不起。

他是公认的中国现代科技大厦的设计师。

他是一位不该被遗忘的老人,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他不仅是中国卓越的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

还是清华百年历史上的四大哲人之一,此外三位则是潘光旦、陈寅恪、梅贻琦。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