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西南联大

导演 : 徐蓓

主演 : 程贺南 / 裴宜理 / 马勇 / 吴宝璋 / 余斌 / 杨苡 / 刘缘子 / 张道一 / 潘际銮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无问西东》之后,再见 " 西南联大 "。

民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哪里能看 B 站 腾讯视频

70 多年前,有这样一所大学,它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炮火中,被称为 " 最穷大学 "。

存在八年十一个月,毕业学生 3882 人,却走出了 8 位两弹一星元勋、2 位诺贝尔奖得主、5 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73 名两院院士、100 多位人文大师 ……

被称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它便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坐落于抗战时期的边城昆明,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学校组建而成,大师云集,熠熠生辉。

纪录片《西南联大》讲述的便是这所学校的历史。

" 联大 " 长征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1937 年,日本加剧侵华活动,于 7 月 7 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不久之后,北平、天津相继陷落,硝烟弥漫的华北,已容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

为了保存中华民族的精英文化,延续高等教育,国民政府发布公函,组织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迁往长沙。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1937 年 11 月,三所学校组建成立了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然而,不久后,日寇逼近长沙,临时大学又不得不南迁昆明。

1938 年 2 月 15 日,诗人闻一多痛别妻儿,与 200 多名师生,离开湘江之畔的长沙,开始了三千里的徒步西南之旅。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历时 68 天,横穿湘黔滇三省,一路翻山越岭,辗转颠簸,终抵昆明。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也正是这一年的春天,与之相隔万里的英国剑桥,华罗庚、王竹溪等人,从欧洲出发,跨越亚欧大陆,穿越地中海,印度洋,太平洋,千里迢迢回到祖国,投身西南联大。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1937 年 9 月,北平沦陷后,爱国诗人陈三立发出了 " 苍天何以如此对中国也 " 的悲叹,拒接进食,忧愤而死。

他的儿子,清华教授陈寅恪,却在此时收到了日本宪兵队的邀请函。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为了守住民族气节,不做日伪汉奸,陈寅恪决定隐瞒教授身份,在父亲尚未出殡时,携妻带女,紧急离开北平,汇集到了 " 联大长征 " 的南迁队伍之中。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此时的陈寅恪,正患有眼疾,右眼视网膜剥离,急需手术,为了不在日伪大学任教,他决定放弃手术治疗,用唯一的左眼继续工作。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陈寅恪南下这一年,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北大教授邓以蛰的三儿子,正在读高三。

在日本人召开的庆功会上,他怒不可遏,撕掉了日本国旗。

当晚,志成中学校长赶到邓以蛰家中," 开始追查了,赶快把孩子送走。"

邓以蛰只能让儿子逃难,临走之际,嘱咐儿子说:" 儿啊,你要学科学,学科学为国家。"

后来,这位三儿子辗转跋涉来到昆明,考入了西南联大物理系,实现了父亲的嘱托。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他就是 " 两弹元勋 " 邓稼先。

静坐听雨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1938 年 4 月 28 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正式建立,校长由梅贻琦(清华校长)担任。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刚到昆明时,学校没有校舍,主要租借民房、中学、会馆上课。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来到昆明后,梅贻琦请两人为联大设计校舍。

因为经费紧张,梁思成只好把设计蓝图一改再改:高楼变矮楼,矮楼变平房,砖墙变土墙。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图书馆和食堂是砖木结构的瓦房,教室、实验室则为土坯墙、铁皮顶,其他建筑一律是茅草土坯房。

梁思成大发牢骚:茅草房每个农民都会盖,要我梁思成作什么?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同学们住在茅草屋宿舍,一间屋子住 40 个人,除了简陋拥挤,还经常受臭虫骚扰。

" 哎呀,这个臭虫呀,最初期简直咬得我睡不着觉,浑身都痒。你把它捏死的话,全是血。"

" 我们拿个玻璃瓶子,逮着臭虫就装在瓶子里头,它在里面还下崽呢。"

慢慢地就,你咬你的,我睡我的,处于 " 和平共处 " 状态。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铁皮顶的教室,也好不到哪去,昆明爱下雨,雨水打在铁皮屋顶上,叮叮当当地响,像是 " 打击乐 "。

声音大到吵得老师无法上课。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无问西东》中 " 静坐听雨 " 这一段绝不是艺术创造。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大师云集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当时的联大校长梅贻琦曾说," 所谓大学,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西南联大便是这样一所大学。

8 年里,先后在联大任教的专家教授有 300 余人。

在最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云集了当时中国各领域的泰斗,大师云集,群星璀璨——

冯友兰、叶企孙、陈寅恪、刘文典、钱锺书、闻一多、胡适、朱自清、朱光潜、沈从文、钱穆、金岳霖、梁思成、林徽因、吴宓、潘光旦、卞之琳,李宪之、吴有训、傅斯年、费孝通、吴大猷、华罗庚 ……

这些在学术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当时,无非就是西南联大教基础课的本科生老师。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国文老师沈从文、英语老师李赋宁、物理老师吴有训、中国通史老师吴晗、社会学老师费孝通、数论老师华罗庚 ……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翻译大师许渊冲先生这样回忆道:

" 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罗庸,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好的国文课。"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文学系老师闻一多在联大开了十来门课,诗经、楚辞、唐诗、古代神话等。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工学院的学生,为了听闻一多的课,不惜穿越整座昆明城。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忠实粉丝,冲着心仪已久的湘西偶像,他千里迢迢从江苏来到云南求学。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在著名作家、翻译家赵瑞蕻先生那里,他崇拜的偶像是吴宓。

在这些先生中,有一位最有趣,最可爱,最可敬,有时是阿波罗式的,有时是狄俄尼索斯式的,有时是哈姆雷特型的,有时却是堂吉诃德型的,是吴宓。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吴宓《中西诗之比较》课堂讲义

但有的学生并不这样想,因为不喜欢吴先生的土味英语,没少逃课。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吴宓忍无可忍,托人捎话告诉这位同学:再不来就给你不及格。

这位现在已是花甲老人的逃课学生回忆道:吆吆吆,再不上课我就不及格了,后来我就去上课,我没办法,只好去上课。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这位 " 逃课同学 " 是著名翻译家巫宁坤先生(曾翻译《了不起的盖茨比》)。

在联大读书时,他和同乡汪曾祺喜欢逃课泡茶馆,带着书,带着练习本,一坐就坐一天。(联大条件简陋,教室多被上课占用,无处自习)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汪曾祺还写了一篇名为《泡茶馆》的散文,散文中提到一位 " 泡茶馆大户 " ——

" 有一个姓陆的同学,真是个泡茶馆的冠军,他的盥洗用具就放在这家茶馆里,一起来就到茶馆里去洗脸刷牙,然后坐下来,泡一碗茶,吃两个烧饼,看书。晚饭后,又是一碗,直到街上灯火阑珊,才夹着一本很厚的书,回宿舍睡觉。"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杨振宁和邓稼先则不同,他们经常在东墙根底下的大树下念古诗,一个人背诵,一个人拿书对照着看。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自由严苛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联大是自由的。

" 你只要把课内的事完成了,没人管你。

一年级,不管你念哪个系,不分科的。接触面很广,就把所有的书都拿来看。

我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知识分子在一起,有自由的人格。"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何兆武先生在联大读了 7 年(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读了四个系。

从工科转到文科,先后就读于土木、历史、中文、外文四个专业。

多年后,他回忆起西南联大的日子,说是自己人生中最惬意、最值得怀念的好时光。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联大虽然自由,但也严苛,自由并不意味着放纵。

注册的 8000 多学生中,仅有 3000 多人毕业;每个学分都严格至极,三分之一学分不及格就被淘汰。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梅贻琦校长有一句名言:" 校长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椅子凳子的。"

民族苦难下,对人才的尊重,对学术自由的强调,成就了那段教育史奇迹。

文人风骨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在那段艰苦岁月里,联大师生们无畏战乱、轰炸与饥饿,为了民族振兴潜心治学,奋发图强。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当时的昆明,不仅经常受到日军轰炸,还因战乱物价飞涨,教授们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

除了变卖家当,他们还得做兼职贴补家用,植物学家李继侗种菜;物理学家赵忠尧下乡制肥皂;文学大师闻一多挂牌刻印;梅贻琦校长的夫人韩咏华上街卖米糕 ……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正在刻印的闻一多

物理系教授吴大猷为了给妻子治病,每天化装成乞丐,到菜市场捡剩骨头为妻子熬汤。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吴大猷与杨振宁

费孝通的女儿是在炮火中出生的。

1940 冬天一个寒冷下午,日寇再一次炸毁了费孝通夫妻租住的农家小屋。

在混乱中,他抱着即将临盆的妻子四处奔走,在城外一个牙医诊所里,有了他们第一个孩子。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数学大师华罗庚的房子被炸后,找了个牛棚上的茅草房住下,每天被蚊子折磨得难以入睡。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华罗庚一家

然而,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华罗庚写出了《堆垒素数论》,为世界数学开辟了一门新学科;

吴大猷写出了《多分子的结构及其振动光谱》,培养了杨振宁、邓稼先、李政道等多位著名物理学家;

还有吴宓用英文写作的《世界文学史大纲》、金岳霖的《论道》《知识论》、陈寅恪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冯友兰的《贞元六书》、钱穆的《国史大纲》、周培源的《湍流论》……

众多学术专著在这里诞生,成为中国各学科的奠基之作。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无数爱国学子,也在大师的指导下,为了民族振兴奋发苦读。

多年之后,他们研制了我国第一颗氢弹原子弹;起草了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走上了诺贝尔领奖台;翻译了无数国外名著;写出无数学术著作 ……

成了我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大师级人物,为我国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昔日的联大学生,现在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但他们仍保留着 70 多年前的笔记本,70 多年前的校章,依旧能记得 70 多年前联大校歌的动人旋律。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秒杀《无问西东》,清华北大的“瑰宝”全在这了


" 我就想做一个人杰,能为抗战出力,能够为建设出力,能够为民族伟大的复兴出力。"

真正的爱国,在心中,更在行动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