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症病房裡,碰到輕鬆籌的地推人員以後……

今天的文章,我們來嘮嘮嗑,從什麼地方說起呢,就從發生在保乎精算君身上的事情說起,下面開始。

在癌症病房裡,碰到輕鬆籌的地推人員以後……

首先,今天精算君說的事情比較沉重,是關於精算君的一位至親。

年過80的他,本來就是一個特別愛笑樂觀的人,兩年前喜得一個小孫,已經成年的外孫又即將步入人生另一階段,正是得意高興的時候,卻確診肺癌。

得知消息的時候,子女都還隱瞞著他,最後至親本人發現了藥費如此之貴、並拒絕吃藥以後才被告知了。

人生最痛苦應該是像他這樣,到了安享晚年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來了這麼大的人生打擊。

在癌症病房裡,碰到輕鬆籌的地推人員以後……

因為至親在幾年前做過“心臟通波仔”手術(輕症裡面的冠狀動脈介入手術),醫生結合他年齡和身體現狀,建議通過靶向藥治療。通過1年多的靶向藥治療,病情有效控制。但是最近卻出現了耐藥情況需要重新住院治療。

前兩天晚上精算君跟他通電話的時候,他說輕鬆籌的人可以幫他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藥費籌款。

聽到只要微信簡單既不就可以籌到錢,不用心疼接下來好幾萬的藥費時,至親的確很心動!

至親同一病房裡其他兩位癌症病患,都分別在輕鬆籌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快速完成資料錄入和上傳,轉發朋友圈開始籌款。

至親問精算君:是不是我也能這麼做?

對於精算君的這位至親,出現靶向藥耐藥就意味著免費吃藥結束了,要掏錢買新的靶向藥,吃到一定期限後才能進入下一個免費贈藥期。

至親有一對兒女,雖然父慈子孝,他的兩個孩子一定會承擔老父親的醫療費用,但眼前這筆大幾萬的花費,在國家醫保不管報銷的情況下,老人打心裡不想加重孩子的負擔。

錢,成為了至親當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癌症病房裡,碰到輕鬆籌的地推人員以後……

後來,精算君問了至親三件事情:這些小夥子邀請你去籌款前,有沒有認真詢問過你的家庭背景和財務背景?你知道輕鬆籌要公開很多個人和家庭的隱私信息嗎?你孩子的財務狀況都很好,這種全公開籌款是否會讓他們被誤解為“棄患病老父不顧”的不肖子女?

真的不是精算君不心疼姨父,也正是我心疼他,我才會這樣說!如果僅僅要心疼藥費,捏造一些假的家庭情況來籌錢,雖然籌到了錢,如果未來在某一天被查出來,會受到大家的指責!

鄭重澄清:我跟至親的對話,並不是說輕鬆籌一定會在未了解家庭情況之下就承諾幫大家籌款,上面得到對話僅限於我至親當時的情形。

輕鬆籌這種“我為人人,人人也我”的慈善工具,的確幫助了很多因為重病返貧、面臨絕境的家庭。精算君也相信,病房裡的其他兩位病人,他們的家庭狀況確是非常困難,才能獲得籌款的機會!

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的一個事實是,之前有查出很多利用善心,來獲得他人籌款,實際家裡情況遠沒有那麼窮苦,甚至還比較富裕的!

用“看似免費”的社會資源,安撫因為大病給自己帶來的財務創傷,實際上是在極大地消耗社會的愛心和耐心。

如果大家問精算君是否會參與類似輕鬆籌的大病互助籌款,精算君回答你,會的,但僅限於我背調過的、真正急需資金的親朋好友。

其實,為什麼當下出現這麼多輕鬆籌的故事?精算君認為,根源在於我們當下財務狀況比較混亂,在當下這種物質社會中,極其容易被一次大病威脅所放大。

當下大部分家庭的財務狀況,精算君認為可以這樣分類:

1. 完全不懼風險,有大量現金,有房產也有投資;

2. 能承受一定風險,有一定量現金、房產和投資;

3. 有少量現金、房產,但無過多投資;

4. 無現金、無房產、無投資。

這四種情況中,前兩種通常我們可以認為屬於比較好的財務現狀,抗風險能力較強。而後面兩種情況,幾乎沒有任何抵抗風險的能力,如果還缺乏有效的風險轉移工具,財務狀況其實就可以認為是比較混亂了。

所謂風險轉移工具,其實可以包括:社保、企業團體保險(福利好的公司通常都有),也有自己給自己購買的商業保險。

這些保險通常會從大病補償、死亡補償、殘疾補償、醫療費用補償以及很多人忽略的養老等多方位來幫助我們重新梳理和規劃自己的財務狀況。

國家社保解決的是基本醫療和基本養老保障的問題,大鍋飯,大家都能吃上一口。企業團體保險,屬於企業給員工的額外福利,保障福利的跨度可以很大,完全取決於你就職公司的經營狀況和老闆的良心。

企業團險通常覆蓋從疾病死亡、意外死亡、重疾、普通公立醫院的門急診和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有些甚至可以擴展覆蓋私立醫院或公立醫院國際部)等各項責任。當然,不同級別的員工,這些保險責任的保障額度也有很大的跨度。普通員工基本10-20萬,身居要職的話,甚至可高達百萬。

當然,企業團險不在我們的控制範圍內,買不買、買多少完全是公司決定,而且當你離開企業,這項福利也就隨之終止。

剩下的出路可能就只有給自己買個人商業保險了

關於商業保險,精算君首先做一個常見產品分類和作用說明:

重疾險:罹患嚴重疾病後的收入補償保險,通常可以按照個人目前收入水平的一定倍數作為保額的選擇,也可以按照當下家庭重要負債餘額(房貸、孩子教育儲備、老人贍養儲備、自己養老儲備)作為保額的選擇參考。

醫療險:醫療費用報銷補償,不限疾病種類、不限疾病嚴重程度,例如在罹患疾病達到重疾程度前,大量的醫療費用需要報銷,這時候醫療險就能發揮核心作用。所以給付型重疾險和報銷型醫療險,是天生的組合。

壽險:如果是定期壽險,其實跟重疾險一樣是收入補償保險,保額選擇參考依據同上;如果是終身壽險,通常可以分為定額終壽或者增額終壽,後者有很強的財富傳承和儲蓄理財的功能,甚至可以作為養老規劃的一部分。

意外險:意外險意外身故保障和意外殘疾保障,也是收入補償保險,意外身故保額通常也可以根據收入水平的一定倍數來決定。意外險還有意外醫療費用報銷責任,與上述的醫療險有一定重複。

養老保險:在這幾年強調回歸保障的情況下,有些人對養老保險產生了誤解,認為這類儲蓄功能很強的產品不是保險,養老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養老保險正是其中對付“老不死、養老錢不夠”最合適的產品之一

在癌症病房裡,碰到輕鬆籌的地推人員以後……

至於具體每一種個人商業保險怎麼買?如果展開講,篇幅過長,精算君推薦大家看看這幾篇文章,即便是小白用戶,基本也能有個大概的輪廓了。

1.引導篇

《你說保險有用,可是我就是不想買啊!》

2.核保篇

《投保時,怎麼輕鬆打贏“健康告知”這場硬仗》

《遲到的“厚禮”,最全的女性健康核保指南》

《男性常見疾病都可以怎麼投保?》

3.心得篇

《從保監的“成績單”來看,大小保險公司真的有差嗎?》

《我用11年,給大家寫一部「私人保險心得」》

《我用這份方案,搞掂了孩子接下來30年的保險》

《說起保險,男人你還在“裸奔”嗎?》

4.購買篇

《2018年互聯網重疾險最全購買指南》

《2018年互聯網定期壽險投保指引》

《2018年網紅百萬醫療險投保指引》

保乎·小結

今天的文章,保乎精算君希望能從自己的真實故事切入,分享一些跟眾籌、互助、保險的觀點,文章應該不怎麼燒腦吧?

其實,關於保險,要認識它,我們需要弄明白保險本質上是什麼

標準化定義:一般來說,保險作為事後的補償工具,是通過提供經濟補償,減少預期以外的風險事件對自己或者家庭財務狀況造成的衝擊,保障你和家人的生活質量不會因為突如其來的風險而急劇下降。

經濟學原理:通過購買保險換取未來財務狀況更大的確定性。

年輕人購買保險,其實是對自己未來財務的一種規劃,用早期的投入,抵禦之後的風險,在適當的年齡,增強風險的意識,為自己負責。

你沒想象中強大,也沒想象中幸運,少一點自我逞強和預判,多一點科學規劃和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