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在不和睦的家庭和單親家庭,對於孩子來說哪個更好一點?

人生若只如初見可好


如果有足夠的能力和強大的心理獨自撫養孩子,單親家庭是一定好過不和睦的家庭的。

上週看了一個故事,一個女孩患了抑鬱症,當她和心理醫生交流的時候,她說,她的父親母親其實很早就離婚了,但是為了給她一個穩定的家庭環境一直沒有告訴她,兩個人在同一屋簷下分居,表面維持著和平,但是她總是能感覺到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於是開始胡亂猜測,甚至覺得是不是自己不好,導致家裡氣氛不對勁,長時間處於巨大的精神壓力下。

直到有一次,女孩聽到父母談話說,等到她考上大學就徹底分開,她才恍然大悟。但是這幾年的擔驚受怕已經造成了不可逆的影響,導致了她的抑鬱症。

我們在跟孩子相處的時候一定要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我們不要以為可以瞞著孩子,孩子的天性就是回去不斷的猜測事情的原因,而且孩子都會傾向於往自己身上去猜,所以,即使有些事情太複雜,比如夫妻倆感情不好,也不知道怎麼跟孩子解釋,也至少要告訴孩子這不是他的問題。

為了孩子不離婚其實是一句假話,因為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其實是備受傷害的,這樣的婚姻維護的並不是孩子的利益,而是成年人自己的。

也有很多家庭確實由於現實原因沒辦法離婚,比如經濟無法獨立,無法要來撫養權等等,但這些並不是孩子造成的,如果我們把這些歸結為為了孩子,其實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壓力,從而影響到他的心理發展。

我是echo小茵茵,一個有趣又有料的親子漫畫家。關於這個問題,歡迎大家在在評論裡和我一起討論哦~


echo小茵茵


不和睦家庭和單親家庭雖然對孩子都有傷害,但是相比較而言似乎沒有更好。因為家庭的情況不同。我來舉個小例子說明下我的觀點。

1.雖然家庭不和睦,但還沒有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生活。

有個朋友婚後有一五歲兒子,公公婆婆幫忙帶。朋友上班,老公常年不著家。奢賭成性無可救藥。朋友想離婚,帶考慮一個人出去沒法帶孩子,老公賭債欠了一屁股,還問父母老婆要錢花。這種家庭狀況,換了別的女人早離婚走人了。但朋友沒有離婚,她說,如果離婚,孩子就要和自己分開生活,見不著孩子更痛苦。離婚出去吧居無定所,孩子生活都沒保障。反正老公常年不在家,眼不見心不煩。

想想也是,這樣的家庭雖然不和睦,但孩子的正常生活還能保障。

2.單親家庭並不都是不幸。

朱朱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女孩,八歲了。父母在三年前離婚了。她跟著媽媽生活,媽媽是一個職場女性,堅強樂觀。每天既忙工作還要忙著照顧她。朱朱感覺每天和媽媽在一起過的很開心,因為媽媽對生活比較有創意,經常會給她各種小驚喜。她覺得跟著媽媽比以前和爸爸在一起快樂多了,以前爸爸媽媽老是吵架,她很害怕他們吵。現在分開,再也不用受那種火藥味的恐懼了。

3.在婚姻破裂的家庭,似乎沒有更好。只有讓孩子感覺舒服最好。

從上面兩個小案例看出,兩者相比,似乎不能做出選擇。因為不確定哪個對孩子有更大的傷害。因此只能具體到自身的實際情況去權衡利弊。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祝好!


我是紫藤媽媽,分享陪伴孩子一起成長!感謝您的關注!希望在親子育兒路結識更優秀的你!

祝生活愉快!


晉瑗讀書


關於這個問題,沒有更好的理由所在。

單親家庭或許看起來沒有不和睦,但其實已經是一個不完整的家庭了。孩子生長在一個不和睦的家庭,雖然這個家庭不和睦,但是,起碼這個家庭是完整的,有著爸爸媽媽共同生活著。



生活在單親高質量家庭的孩子。

小雙的爸爸媽媽在她七歲的時候就離異了,小雙選擇跟著媽媽一起,爸爸再婚後很快就生下了弟弟。小雙父母離婚的時候,小雙已經懂事了,她知道爸爸是希望有弟弟,在家的時候她常看著爸爸對媽媽施暴,所以父母離婚時她選擇了跟著媽媽。

離異後的兩人住著離得不遠,小雙媽媽從來不會在孩子面前抱怨她爸爸的不對,小雙爺爺奶奶來接她時,小雙媽媽也會有禮貌地接待老人。小雙媽媽一直未婚,因為她不希望二婚家庭給自己女兒帶來偏見。幸好,小雙的舅舅舅媽、大姨小姨、姑婆、舅公們都很疼愛她。所以,這樣的高質量單親家庭,孩子的成長沒有什麼不好。



生活在抱怨連連的單親家庭的孩子。

小宇的爸媽在他三歲時離婚了,因為是男孩,所以小宇家人不準小宇媽媽把孩子帶走。很湊巧,他的3個叔叔也是離異了。

小宇每天就在奶奶家的抱怨中長大。小宇奶奶總是埋汰著他媽媽、他嬸嬸,從來沒有說過半句兒媳婦的好話。小宇漸長漸大,開始知道是自己的爸爸懶惰無為。他除了被奶奶灌輸的媽媽不要他,也學會了埋汰自己的爸爸。小宇在低年級時還是願意聽課學習,漸漸地到了6年級就不願上學了。因為他要麼不打架,一有不順心的事就開始埋怨,別人稍說話不好聽,他會把人往死裡打。

小宇奶奶的教育是失敗的,幾個兒媳婦都離婚走了,怪誰呢?



生活在不和睦的表面健全家庭的孩子

小芳媽媽在單位上班。因為之前沒開放二孩,所以小芳奶奶一直埋汰小芳媽媽生不出帶把的孫子。每當小芳媽向爸爸訴苦時,爸爸總是讓媽媽順著奶奶。於是,奶奶更加指責媽媽。當小芳媽媽抱怨得多了的時候,小芳爸爸卻覺得“女人就是事多”,開始與老婆吵架,就這樣三五天小吵,整個家都不得安寧。

生活在這樣的家庭,小芳覺得挺心酸的。當媽媽希望再要二胎時,她勸媽媽別生了。“我都12歲了,你被奶奶埋汰了十幾年還不夠?如果生了妹妹,你選擇帶兩個孩子離婚還是繼續忍受我奶奶的罵聲連天!我都受夠了。你還要生一個來遭罪?我奶奶本性難移啊!”


有了家,有了孩子,就不能雙方都負責嗎?既然選擇了要孩子,就應該承擔責任。最看不起那些不帶孩子只嘰歪歪嫌棄女人這嫌棄女人那的男人;也看不起一天到晚顧著麻將不顧孩子的女人。

在我看來,有本事生下孩子,不管男女,就應盡全力養與育孩子,就應對家負責任,就應對家有擔當。


暖心秋媽


生長在不和睦的家庭和單親家庭,對於孩子來說,哪個更好一點?

首先生長在不和睦的家庭肯定不好。生活在不和睦的家庭,吵吵鬧鬧,影響孩子的性格。長此以往使孩子比較孤僻,易怒敏感。



但是生長在單親家庭,那就看這個單親家庭是怎麼樣的?

如果即使是單親家庭,但是孩子並不缺少愛,生長在這種家單親家庭比生產在不和睦的家庭要好的多。父母雙方包括祖父母,外祖父對孩子的關愛有加,不因為父母的感情破裂就對孩子有所冷淡,這樣不缺少愛的孩子,同樣是陽光快樂的,自信向上的。



但是如果生長在單親家庭,這個家庭充滿了埋怨,憎恨的氣氛,這對孩子的成長也是非常不好。雖然沒有了吵吵鬧鬧,但這種缺少愛,陰抑的家庭氣氛,對孩子的成長也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如果

一旦想解散這種不和睦的家庭,父母雙方一定要考慮好:雖然家庭解體了,但是要對孩子負責任,使孩子不缺少愛,不要互相詆譭,互相憎恨,分開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心裡要念著彼此的好,要對孩子更加呵護才行。


祥雲舞月


1.單親家庭比不和睦家庭要好很多。不和睦的家庭,會讓孩子生活在恐懼中,沒有安全感,也會影響孩子一生。

2.一個家庭組建起來並不容易,希望男女雙方都愛惜,珍惜這個家,對大人小孩都好。

一般,除了家暴、出軌、賭博、吸毒、好吃懶做等人除外,不要輕易離婚。



3.離婚前,要考慮好幾個問題:

①孩歸誰管,誰看孩子。

②你能養孩子嗎?經濟來源在哪裡?

③你和孩子住在哪?

有住房嗎?有人幫忙看孩子嗎?自己掙錢能養活好孩子嗎?

4.考慮完這幾個問題,想透徹了,再做決定。

歡迎關注我,我願為你出謀劃策,答疑解難,希望能幫到你。


陽光很溫暖


不和睦家庭和單親家庭對孩子來說,都是不完整的,不幸福的。如果非要選擇一個的話,我感覺單親家庭比不和睦家庭更好一些。

有個好朋友,家庭夫妻關係不和,等有了孩子後,夫妻之間的觀念更加體現出不合拍,老婆性格急,做事利索。老公性子慢,做事丟三落四。所以夫妻之間經常爭吵。

從孩子小時候就爭吵不斷。有一次嚴重到把幾個月的寶寶嚇得渾身僵硬。

孩子一天天長大,倆人沒有一天不吵架的。他家的孩子經常處於驚恐狀態,晚上睡不好覺。媽媽一直以為孩子有病。其實就是他們家的這種不和諧模式嚴重影響到孩子。

我們都勸她,要過就都收斂一點。彼此退一步海闊天空。但是倆人好像較上勁兒一樣,誰也不肯讓步,都覺得是對方的不是。與其這樣,還不如離婚的好,最起碼孩子可以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下好好成長。


倆寶好媽


我是蒲杜珊,華大應用心理諮詢師。

在我看來,生長在不和睦的家庭和單親家庭都不好。如果一定要選擇一個的話,我們試試從孩子和大人兩方的視角共同入手,來看看究竟怎麼選會更好一點呢?

從孩子的角度來說:

基於每家的家庭狀況都不太一樣,以下情節謹作為更好的理解孩子而作的假設,今天,邀請我們所有的讀者都成為此種類型家庭的孩子,用Ta們的視角去看、去聽、去想、去體會......


不和睦家庭:家裡人經常鬧彆扭、爭吵,然後就幾天不說話。媽媽時不時的抹眼淚、不發一語,我不想看到媽媽這麼難過;爸爸有時幾天不回家,我想他,他會不會就這樣不要我了呢?


爸爸終於回來了,我想和他親近,可是看到媽媽委屈又埋怨的眼神,我的腳步再不敢上前。我感到害怕,甚至不敢動一下,我擔心自己一旦做錯什麼,會讓這一切更糟......這個時候,誰可以告訴我,我該怎麼做呢?


單親家庭:

又是放學時間,明明的爸爸媽媽都來接他了,我的奶奶還沒有來。每當這個時候,我好想媽媽......!


我也有爸爸媽媽的,不知道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或者是什麼做的不好,他們分開了。我跟著爸爸,但他要忙工作,不怎麼來接我;媽媽搬出去了,好久好久才能看到她一次。每次想她的時候,我不敢說,擔心爸爸也這樣離開我,只好仰頭看著天空......誰可以告訴我?


這一切都不是我的錯。

親愛的朋友們,這兩種家庭,你們更願意成長在哪種呢?假如我是孩子,這都不是我想要的。

從家長的角度看:

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很好奇提問的家長。可以猜測一下嗎?你大概是一位媽媽,面對家人之間的不和睦,你感到身疲力竭。你想離開,可是“女子本弱、為母則剛”,你在考慮孩子的需要。


假如你其實是一位男性,那麼就更加的難能可貴,因為很少有男士會如此替孩子著想,或者說難以考慮得如此細緻把。孩子有如此父母,是他們的福氣。


可事實也正如我們如上所述,無論是繼續不和睦或者選擇單親,都不是孩子內心想要的。同時不和睦的家庭環境更容易讓孩子形成性格孤僻或者暴躁、行為不良,離家出走、成癮更是有很大的可能性;


如果瞭解原生家庭強迫性重複的朋友,也會很清楚,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將來十有八九也會有如此的再生家庭。而單親家庭下成長的孩子,比起雙親家庭更容易自卑不自信、人際不良、抑鬱等,強迫性重複則是哪種類型的家庭都可能發生。

故,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雙避衝突壓力源,選擇哪個都不好,無論是對家長還是對孩子來說。那我們該如何自處呢?


我的個人建議是,做自我成長(在心理、身理、物質等方面)。當我們足夠強大時,無論迎面襲來是何種問題,我們都有隨之而來的解決之道。到那時,面對矛盾,我們可泰然處置並正確引導孩子;或者選擇單親,也能有足夠的力量去面對一個人帶孩子的風風雨雨,能在後續的生活中不但可以發揮自己角色的功能,也能給與孩子對另一半角色


(父親或母親)功能的需要。

在最後,衷心的祝願你即將擁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未來!

我是蒲杜珊,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心理諮詢師、講師、家庭教育顧問。我關注女性的自我成長、家庭的靈魂建設以及家庭成員的共同進步。諮詢風格:親切、溫暖、同理,柔中卻也不乏堅持。


“我們的人生不是錯誤,卻為何總是白白受苦”?願意與你一起面對問題、探索內在、重獲新生。擅長領域:個人情緒困擾、婚姻情感問題、家庭關係修復、人際關係不良、個人成長、青少年行為問題以及家庭養育諮詢。工作時段:週一至週五全天。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注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作為一個單親孩子的我,我認為不和睦的家庭更好,因為我是單親,我特別希望父母為了我就算分房睡,互不說話但能為了我陪在我身邊,對我的性格等方面會比現在好很多。既然生下我就有一方拋棄我,雖然有人說可以每個月見面幾次,說這些話的人都不是單親家庭的孩子,我多麼希望身邊能有父母陪伴,就不明白那些不是單親家庭的所謂專傢什麼的就會說,夫妻不和不要為了孩子不離婚,這完全就是錯誤的!我的單親群裡做過調研,218名單親孩子,希望父母為了自己不離婚的佔有163名,雖然這個調查基數比較少,但客觀的也能反應出點意義吧!


我現在也是一個父親,我體會過沒有父親陪伴在身邊的感覺!但是她現在不想和我過了,原因可能特別荒唐,她是無性戀人,拒絕夫妻生活,因為我想過夫妻生活所以不想和我過了,說為了我好要和我離婚。現在我和她分居7個月了,孩子現在3歲,我家人開導我就算沒有夫妻生活也沒什麼,我想就算為了孩子不過夫妻生活就不過了,昨天給她打電話想看看孩子,就是不接我電話。挺鬱悶的。


用戶102109999583


這個提問讓我想起曾經看到這幅漫畫,無論誰放手,受傷的都是孩子。

這個漫畫警示家長,你的婚姻,要麼不要孩子,鐵丁那底,有了孩子,就要對孩子不棄不離!

當婚姻有了孩子那一刻,雙方就都得拉緊繩子,盡到自己的責任。


只“愛”不 “教” 離不離婚孩子都一樣

道理誰都明白,可生活未必按我們的設想去進行,雙親家庭的孩子成長未必幸福,單親家庭的孩子成長未必都艱辛,關鍵在於陪伴孩子成長的父母是什麼樣的,如果家長只“愛“不”教“,離不離婚都毀孩子。

只差一張離婚證書的婚姻並不在少數,同床異夢的夫妻也不鮮見,心裡有座墳,葬著未亡人。

認識一對夫妻,兩人結婚後都驚覺對方”表裡不一“,但又都秉著”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的執念,堅決不離婚,但親朋好友都勸他們離婚,因為他們的婚姻生活對孩子,真是酷刑!

夫妻倆永遠沒辦法心平氣和的說話,一說就爭,一爭就吵,男方一吵就跳腳大罵,歇斯底里的狀態,有那麼幾次,罵著罵著,就朝孩子動手撒氣,孩子才四歲,幼兒園裡談論爸爸,說”我爸成天就像瘋稱一樣……”

母親心疼孩子,帶著孩子分居另住,週末和男方過。

週一到週五,孩子天天放學後都要被母親揍一頓。孩子因為沒有立刻得到某樣東西大哭大鬧時,就會被母親打一頓。有次孩子和她對打,扇了她一巴掌。挫敗感令她渾身發抖,然後把孩子狂暴一頓,而她的孩子還不到5歲。

週末和父親在一起,看似有”愛“,實則全是”傷害“,孩子吃零食刷手機,再有其它要求就要被大吼。

每次看到這個孩子,我都心疼不已,如果只”愛“不”教“,離不離婚,對於孩子成長來說,又有什麼區別呢?


離異家庭最怕孩子成“復仇”工具

單親家庭在社會中也算是普遍現象了,單親家庭中孩子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難道都是婚姻破裂引起的嗎?在我看來,固然有一定原因,但關鍵原因還是離婚雙方把孩子當做”復仇“、”發洩“的工具,讓孩子失去安全感。

親戚為了能離婚,淨身出戶,女方獲得房子、孩子以及男方提供孩子的學費、生活費。但母親死活不讓父子相見,在孩子面前把父親說成一坨屎。

搞笑的是,母親以自己打工照顧不了孩子為由,把孩子寄宿在朋友家好幾年,我不陪伴,我也不讓你這臭男人陪伴,死活不讓孩子見父親,父子只好偷偷相見,父親又在孩子跟前各種抱怨前妻。

孩子小學五年級了,膽心怯懦,走路永遠走低著頭,說話聲音像蚊子——我要是這個孩子,有對畫風清奇的父母,我特麼早就瘋了。

這種方式對待孩子的離異男女不在少數,但也有不同的。

有個高中男孩,陽光樂觀,禮貌愛笑,非常討人喜歡,誰都想不到,這樣性格的孩子,竟然出自離異家庭。

小學三年級孩子父母離婚,孩子判給母親。母親平靜的告訴孩子,離婚的原因是”我和你爸爸性格不合,為了不爭吵,決定以後不住在一起了,但我們對你的愛沒變……”

她從未在孩子跟前說過爸爸一句壞話,就連抱怨都不曾有過。爸爸對孩子最常說的是,你媽很愛你,我很感謝她,只可惜我們不是好朋友了……“

爸爸每週都來看望孩子,會和媽媽一起開家長會,媽媽下班之後會陪著孩子一起瘋,孩子覺得一切都沒變,爸媽不在一個屋子住,但爸媽在他身上的愛一點也沒少。


父母是一門學科


所以我認為,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不在於生活在雙親家庭還是單親家庭,而在於父母是什麼樣的人,會不會、懂不懂正確的愛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愛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礎和前提,沒有父母之愛的孩子,往往是有人格缺陷的,但如何正確的”愛“愛孩子?那是需要做父母的不斷學習,唯有學習,才能讓對孩子的“愛”變是有意義、有價值,有作為。

魯迅曾建議興辦師範學堂的同時也要舉辦”父範學堂“,提出愛孩子也是一門學問,家長光有身份是不夠的,還要有職稱,有知識。

有時想想,養孩子是為了什麼呢?是”養兒防老“還是是”養兒啃老“,無論哪一種,都不是當代父母養孩子的初衷,我朋友圈曾被這樣一個回答刷屏:

為了付出與欣賞,不求孩子完美 ,不用替我掙臉,更不用幫我養老,只要這個生命 健康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上走一遍、看一遍,讓我有機會與他們同行。於是告訴自己,換一種方式愛孩子,只要他們健康、快樂、足矣。

說的多好聽啊,大道理講的多唯美啊!但多少父母只是說說罷了,唯有行動起來,知行合一,才能培養出”(身心)健康快樂的孩子。

所以,對孩子來說,什麼樣的家庭並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有一對真正懂愛的父母,尊重他、愛他、教他、管他、陪伴他……


夜妖說


對於家庭來說最好不過是家庭和睦,如果一個孩子生長在一個整天吵架或者是單親家庭裡邊對孩子影響是非常大的。

孩子年齡越小對孩子的成長影響越大。在沒有形成自己的思想觀念,獨立性和判斷能力的時候身處一個整天吵架的家庭裡邊會讓他的身心收到傷害,甚至影響他未來的發展。我本人就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裡邊在上初中之前父母就已經離婚了,之後跟我父親生活。父親每天愁眉不展借酒消愁讓我對生活的態度降到了最低。導致我每天消沉面對學校。甚至對自己的未來不報任何憧憬得過且過每一天。但是當我長大了之後我明白了,我自己的人生並不是父母的人生,不能讓他們的事情改變了我對這個世界的嚮往。我開始努力奮鬥直到現在我上了大學。

不能說每一個孩子都可以依靠自身的能力走上一條正確的路。這對於自身來說是一個非常冒險的。就像是一場賭博,賭對了那你會早當家,假如沒有賭對那未來是什麼誰也不知道。所以家庭對孩子的成長尤為重要。希望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在家的搖籃裡快樂的成長。然後張開自己的雙翅在這世界傲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