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兵制與唐代以後有何不同?

天漢四年(甲申,公元前九七年)

①春,正月,朝諸侯王於甘泉宮。

②發天下七科謫〔張晏曰:吏有罪,一;亡命,二;贅婿,三;賈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市籍,七;凡七科也。〕及勇敢士【按:軍隊的成分都是下等人了。】,遣貳師將軍李廣利將騎六萬、步兵七萬出朔方【按:步兵七萬,沒辦法像霍去病那樣打共13萬人。如果不算後勤的話,這將是個巨大的軍事行動因為後面肯定得有眾多的後勤供給的人。第一路,朔方。】;〔朔方郡屬朔方州,唐靈、夏州地。〕強弩都尉路博德將萬餘人與貳師會【案:路博德現在明顯已經成為明將了。】;遊擊將軍韓說將步兵三萬人出五原【案:五原,第二路。五原郡,郡名。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置。郡治在九原縣(縣治在今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麻池鎮西北),隸屬於朔方刺史部。東漢時屬幷州。獻帝建安二十年(215年)廢。魏晉時其地為鮮卑、羌胡所據。】;因杅將軍公孫敖將騎萬、步兵三萬人出雁門【按:步兵就是13萬人,還不算路博德的。第三路,雁門。總體看這是以步兵為主而騎兵為輔的軍種結構。不用問,這是李陵的戰術訓練的結果。對於帝國來說大為減輕了經濟負擔。步兵肯定比騎兵省錢多了。由於是 集體作戰,戰鬥力會成倍加強。三五千對付匈奴八萬,都能跑出四百多人來。這十三萬步兵,六萬騎兵,其戰鬥力其實比霍去病衛青時期要成倍增加了。

】。匈奴聞之,悉遠其累重於餘吾水北;〔師古曰:累重,謂妻子、資產也。累,力瑞翻。重,直用翻。餘吾水在朔方北。山海經曰:北鮮之山,鮮水出焉,北流注於餘吾。〕而單于以兵十萬待水南,與貳師接戰。貳師解而引歸,與單于連鬥十餘日。〔考異曰:史記匈奴傳雲廣利於此降匈奴,誤。〕【案:此處的解字,應該當擺脫,分開講,就是講匈奴和漢軍分開,也就是擺脫了匈奴的隊伍。李廣利作戰似乎皆不戀戰,恰與最後一次不同。李陵以五千對八萬,還險些全身而退,此處,李廣的騎兵和步兵似乎沒有怎麼佔到便宜。似乎是單于來個背水一戰。也就是誓死而戰。】。遊擊無所得。因杅與左賢王戰,不利,引歸【案:接著寫公孫敖了。】

時上遣敖深入匈奴迎

漢代兵制與唐代以後有何不同?

李陵【案:皇上還是想讓李陵回來武帝對李陵的感情和想法應該是比較複雜的。一方面李陵是衛青派系的制約力量,但是同時李陵現在也是皇太子的力量。】,敖軍無功還【案:無論怎樣,步兵打騎兵,最大的問題還是再速度上。人家可以很快的跑掉。這也是李廣利遊擊無所得的重要原因。你騎兵帶著步兵,相當於帶著包袱。】,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故臣無所得。"上於是族陵家。既而聞之,乃漢將降匈奴者李緒,非陵也。陵使人刺殺緒。〔降,戶江翻。刺,七亦翻。〕【案:衛青派的人幾乎是處處針對李廣派系的。其實這就是對武帝的不滿了。這是趕盡殺絕的做法。】大閼氏欲殺陵,〔師古曰:大閼氏,單于之母。閼氏,音煙支。〕單于匿之北方;大閼氏死,乃還。單于以女妻陵,〔妻,千細翻。〕立為右校王,〔校,戶教翻。〕與衛律皆貴用事。衛律常在單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按:公孫敖和李廣家族再度結死仇了。這是變異的自耕農和沒有變異的自耕農的矛盾。】

③夏,四月,立皇子髆為昌邑王。〔髆,音博。昌邑國屬兗州,即山陽郡地;其地在唐之宋、亳、單、鄆四州間。考異曰:表雲六月乙丑立,今從武紀。〕【按:有李廣利的支持。這是一支可能的登上皇位的力量。這是巫蠱之禍前比較重要的一次事件。是對李廣利派系的認可。】

漢代兵制與唐代以後有何不同?

太始元年(乙酉、前九六年)〔應劭曰:言盪滌天下,與民更始,故以冠元。〕

①春,正月,公孫敖坐妻為巫蠱要斬。〔巫,祝也;蠱,厭也,惑也;謂使巫祠祭、祝詛、厭魅以蠱惑人也。蠱,音古。孔穎達曰:蠱者,損壞之名,故左傳雲:皿蟲為蠱;是蠱食器冊,巫行邪術,損壞於人。要,與腰同。〕【按:為李陵的事情。這是對衛青派的重大打擊。也是對李廣利派的再度認可。這個公孫敖是衛青的好朋友,當年衛青沒有發達的時候差點被竇太主害死,還是公孫敖救的命。他也是武帝的侍衛。殺公孫敖是以公孫敖的老婆搞巫蠱為理由的。這次沒有說對錯的事情,也就是說公孫敖的老婆是玩這種東西了。】

②徙郡國豪桀於茂陵。

漢代兵制與唐代以後有何不同?

③夏,六月,赦天下。

王夫之評論道:

漢發七科讁充戰士徵胡,法已苛矣,乃猶有正俗重農之意焉【案:王夫之認為漢武帝依然是重農的思想,才這樣安排。】。吏有罪,一也;使為吏者惜官箴而重自愛也。亡命,二也;使民有罪自伏而不逃亡以詭避也。贅壻,三也;使民不捨其父母而從妻以逆陰陽之紀也。賈人,四也;故有市籍,五也;父母有市籍,六也;大父母有市籍,七也。農人力而耕之,賈人詭而獲之,以役農人而驕士大夫,壞風俗,傷貧弱,莫此甚焉。重其役者,猶周制賈出車牛乘馬之賦、以抑末而崇本也【案,這七條是王夫之的總結的理由。】。漢去古未遠,政雖苛暴,不忘賤貨利、重天倫、敦本業之道焉【案:肯定漢政。】。至於唐,承五胡十六國之夷習,始驅農民以為兵【案,反對驅農為兵。王夫之未嘗不知道彼時已經是募兵制了。其本意當然是在以兵害農的思想上。】。讀杜甫石壕吏之詩,為之隕涕。漢即不可法,成周之遺制,甲兵之資取之於商賈,萬世可行之法乎!【

案:抑商保農之策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