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北洋水师的外购德制铁甲兵船“定远”、“镇远”抵华曾一度意味着什么?

天翼用户2326714


不沉的战舰还是被日本人打沉了:萨沙带你看北洋水师定远舰

日本海军著名的段子是:日军旗舰“松岛号”上一个身负重伤的三等水兵三浦虎次郎,临死前抱着炮弹流着泪嚷道“定远为什么击不沉啊……”。战后,三浦虎次郎的“英勇事迹”被日本编成军歌,名叫《勇敢的水兵》。

萨沙也是北洋水师历史的爱好者(不敢说研究者)。上个月去威海旅游,游览了著名的刘公岛和定远铁甲舰很有感触。不觉联想起今天的辽宁号。听萨沙说一说吧。

定远号和镇远号是北洋水师的2艘主力舰,也是整个亚洲绝无仅有的大型铁甲舰(日本在1877年购买的扶桑号才是亚洲第一艘铁甲舰,排水量只有3000多吨)。

什么是铁甲舰?就是战列舰或者说重型巡洋舰的前身。

在19世纪中后期来说,铁甲舰是欧美列强的主要作战力量,是一支世界级海军必不可少的装备。

了不起的大清政府,早在1875年就下令装备铁甲舰,讨论购买铁甲舰就更早了。

甚至著名的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去世时,还念念不忘购买铁甲舰,留下无论如何也要买的遗言(怎么似曾相识?)。

除了少数有识之士对铁甲舰有较深的认识以外,其他大部分人基本是跟风。

这就像今天装备航母一样,很多人绝对有了航母的海军就是世界第一流海军了。

至少满清从皇族到老百姓都支持铁甲舰,对于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是好事。他可以顺理成章的花费巨资购买巨舰,扩充自己半私有部队的北洋水师了。

客观来说,造价140万两白银的定远号,性价比非常高,并不算贵。

这艘7000吨级的铁甲舰,是德国海军建军思想的一个杰作。

最初李鸿章自然是想在世界海军第一强国英国,购买铁甲舰。

英国人店大欺客,将土耳其等国因故不要的二三流铁甲舰转卖给中国。

这些铁甲舰便宜是便宜,性能太差,设计上还有严重缺陷。

李鸿章又不傻(其实他很傻),不会连续被英国人骗(之前已经上当买过几艘垃圾船)。

于是,李鸿章将眼光转向另一个对华军售大国:德国。

德国在欧洲属于后起之秀,普鲁士击败奥地利、法国建立国家至今,也还没有多少年。

就海军上,德国并不强大,造舰业也是起步不久,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工厂。

如出售定远舰的伏尔铿造船厂,在欧洲属于二流工厂,1851年刚刚成立。

就欧洲海军战略上,德国很不利。它处于腹背受敌,被封锁的情况。

就实力来说,德国海军无论如何加速建设,也不可能压垮英法俄三国。

即便是和英国单挑,德国也没有什么把握获胜。

鉴于这种严酷的情况,德国海军确定了造舰的基本战略:防御力优先。

舰长刘步蟾

没学打人,先学挨打。

既然敌人数量远远多于我们,我又被压缩在狭小的海域无发高速机动,那么必须建立防御力超强的军舰。

这样一来,我首先保证我的军舰不会被击沉,然后发挥火炮和训练的优势,争取超水平发挥。积累小胜为大胜,最终就有可能获得制海权。

对于德国来说,这也是唯一可行的战略。

反应在定远号上,就是该舰的防御能力非常惊人。

定远号的装甲重量,高达1500吨。换句话说,定远号装甲的重量,比参加海战的超勇撞击巡洋舰还要重(1300吨)。

大家说,这夸张不夸张。

定远号的装甲最大厚度高达355毫米,水线以上全部是德国的优质钢板制成。

0.355米,也就是和瘦小女士的厚度一样。

装甲和人一样厚,这是什么概念!

定远号的弹药库、动力舱、主炮,全部在厚重装甲的保护下!

在当年的亚洲来说,根本没有一种炮,能够击穿定远号的主要装甲。

在黄海海战中,定远号被日军中大口径炮弹击中高达160发。全舰多次燃起大火,火炮和设备有一定损伤,官兵伤亡也不轻,可就是打不沉。

日本海军著名的段子是:日军旗舰“松岛号”上一个身负重伤的三等水兵三浦虎次郎,临死前抱着炮弹流着泪嚷道“定远为什么击不沉啊……”。战后,三浦虎次郎的“英勇事迹”被日本编成军歌,名叫《勇敢的水兵》。

此战后,定远号还是自己航行回到港口的。

如果不是满清海军修理能力太烂,定远号还是完全可以紧急修理后,继续出海和敌人决战的。

德国人对定远号也是肯定的。德国始终坚持该舰的设计思路,一直到二战也没有改变。

其他国家也是如此。

北洋水师被没有先进铁甲舰的联合舰队打挂后,各国不但没有停止装备铁甲舰,反而加速了建造。

当然,光靠防御而不强调进攻,肯定是死路一条。

即便是钢铁侠,被人24小时按着打,迟早也打残了。

定远号装甲厚归厚,并不是无敌的。

作为早期铁甲舰,定远号没有考虑到水下防止鱼雷的问题(当时鱼雷还是新事物),水下没有安装装甲。

同时,定远号的火炮大部分没有防护装置。

以305毫米主炮为例,炮塔装甲厚达305毫米,顶部没有防御能力,仅有一层25毫米厚度薄钢板。

150毫米火炮的炮塔防御能力更弱,至于大量的机关炮是露天放置的。

换句话说,即便定远号不会被击沉,把火炮都打掉了,你也就是活靶子。

强调防御的同时,德国人特别强调火炮的强大。

定远号的主炮威力强大,至少在制造的10年内,绝对是世界第一流。

它有2个主炮炮塔,分别配备双联装克虏伯1880式305毫米重炮,一共4门。

火炮极为沉重,单炮就重达32吨。

火炮有效射程7800米,炮弹分为实心弹和开花弹,重量为二三百公斤,威力惊人。

这种火炮在当年绝对是巨炮,可以击沉所有同级别铁甲舰。

黄海海战中,305毫米巨炮击中日本比睿号。比睿号因为失控,冒险从定远号附近穿越,在很近距离被305毫米巨炮击中。炮弹在后樯中爆炸,破坏下甲板,引起大火。自三宅大军医以下官兵“十数人被击成碎粉而死”。“海军大尉高岛万太郎、海军少尉田中行尚,同小川水路及士卒三十二人负伤”。比睿号几乎失去战斗力。

“定远”舰射出的1颗305毫米口径炮弹命中了“西京丸”,炮弹从“西京丸”的舰尾附近射入,穿过甲板下舷侧的舱室,在军官餐厅和机械室之间爆炸,导致军官餐厅以及附近数间舱室的采光天窗、舱口盖全部被毁,机械室里的气压表、航海表等仪器仪表也遭到极大破坏,更为严重的是,连接水下舵叶和甲板上操舵室内液压舵轮的蒸汽管路被打断,8柄液压舵轮失去了作用。

只是,除了很近距离的这2炮以外,定远号再也没有305毫米主炮击中敌人的记录。

该炮在黄海海战中已经过时,最大的问题是射速慢。

该炮依靠人力和蒸汽动力辅助转动,理论射速每分钟3发,实际上绝对不可能。

因为火炮过重,转动速度极慢,炮的瞄准速度非常慢。实战中,往往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才能打一发。这种火炮弹药只有每门50发,理论上10几分钟就可以打光。

黄海海战打了几个小时,直到海战结束之前,主炮才没有炮弹,可见射速之慢。

这种巨炮不适合对付中小型军舰(尤其是航速很高的军舰),适合对付同样行动缓慢的巨型铁甲舰。

客观来说,这也不是定远号自己的问题。

日本包括松岛号在内的多艘日本军舰,也装备320毫米重炮。实战中,这些重炮比定远号的主炮还烂,命中率基本是0,射速非常慢(30分钟1到2发)。

其实,定远号的主炮在建造之时,已经使用了比较先进的技术。

在定远号之前,300毫米以上大口径主炮通常是炮不动,整个炮塔移动。

大家想想看,整个炮塔有多种。这样的设计让射速更慢,几乎就不可用。

除了重炮以外,定远号首尾各有1门150毫米克虏伯火炮,同样是1888型号。

这种火炮有效射程11000米,比305毫米火炮远得多。炮弹重50公斤,威力相对较弱,但仍然有很大的破坏力

该火炮采用老式的架退技术。也就是火炮开炮以后,连同炮架一起后座,然后缓慢的还原到炮击位置。整炮重量高达10吨,实际射速很慢,每分钟不超过1发。

即便如此,150毫米副炮也远远强于305毫米主炮。它的重量较轻、容易瞄准、射速较快,实战中更容易击中敌舰。

305毫米主炮貌似很牛,但击不中敌舰不就等于0吗?

定远号区区2门150毫米火炮,在黄海海战中有不少出色的表演。它先是击中日军旗舰松岛号,将第7号炮位掀掉,炸死了4名炮兵。

随后,该炮又击中日军老式军舰赤城号,当场击毙舰长阪元八郎。

日本战史中这么写道:安装在飞桥右翼的1门47毫米口径哈乞开斯机关炮的炮盾被击穿,1号机关炮炮手一等水兵宫本丈太郎、2号机关炮炮手三等水兵椋木繁治当场死亡,正在飞桥上设法指挥自己的军舰摆脱追击的“赤城”舰舰长阪元八郎太,头部被弹片击碎,身躯随着炮弹爆炸形成的冲击波丢到了海中。

定远号又1发150毫米炮弹,打穿了最弱的西京丸号。

日本战史又写道:炮弹从“西京丸”的舰尾附近射入,穿过甲板下舷侧的舱室,在军官餐厅和机械室之间爆炸,这导致军官餐厅以及附近数间舱室的采光天窗、舱口盖全部被毁,机械室里的气压表、航海表等仪器仪表也遭到极大破坏。更为严重的是,连接水下舵叶和甲板上操舵室内液压舵轮的蒸汽管路被打断,8柄液压舵轮失去了作用。

遗憾的是,该炮的战绩就仅此而已。

150毫米火炮,恰恰是北洋水师的弱点。

就像上面说的那样:以7000多吨的定远号来说,竟然只有2门150毫米火炮。

而日军4000多吨桥立号、吉野号各有10门以上,甚至比较烂的2000多吨老军舰比睿号都有8门。

更要命的是的是,日本的火炮是最先进的管退式火炮,射速高达每分钟10发左右,是北洋水师3倍有余。

射速具有极大劣势加上敌炮的数量又多了几倍,最终就是北洋水师在中距离炮战中吃了大亏。

定远号、镇远号这2艘铁甲舰确实是打不沉,却也逐步失去作战能力。

定远号还有4门75毫米火炮。

这种火炮口径太小,对于大中型军舰其实没什么用,打打小型炮舰还凑合。

定远号也没有正规部署这种炮,只是作为掩护登陆部队的野炮。在海战中,定远号自然也可以将炮放在甲板上开炮,以增强火力。只是,该炮就没有任何装甲防护,敌人机枪也可以将它们打掉,几乎没有生存能力。

另外就是57、47毫米口径火炮4门,都是对付迫近的小型舰艇,如炮艇之内。

这4门火炮射程4000多米,射速很高(每分钟高达20发)。

日本战史写到被机关炮扫射的情况:比睿号陷入一片硝烟中。各炮位的水兵抱头鼠窜,纷纷寻找遮蔽所躲避,露天甲板上被打得碎片四溅纷飞。

可惜弹药威力有限,只能在近距离击穿100毫米左右装甲板,对敌方主力舰无效。

37毫米机关炮8门,这就是对付鱼雷艇和其他小艇的的。

它的射速更高(每分钟60发),但威力小,只能200米距离只能击穿24毫米钢板,射程也只有2000米。

军舰还配有3具鱼雷发射器。这玩意的意义不大,因为铁甲舰不可能随便进入几百米内和敌人交火,当年鱼雷射程只有几百米,所以根本用不上。

装备舰载鱼雷艇2艘,分名为“定一”“定二”。排水量16吨,艇长19.5米,110匹马力,航速15节,装备1门37毫米机关炮。

鱼雷艇,倒是有一定作用。

当年军舰都没有做防鱼雷设计,中了鱼雷就挂。

鱼雷艇不值几个钱,突袭中万一击中就赚了;就算没击中,不过损失一艘小艇而已。

16吨的鱼雷艇不能驶到远洋,必须放在庞大的定远舰上。

有意思的是,定远号还有旧式军舰的撞角,估计是受利萨海战的启发。

大家看到这种撞角非常锐利,一旦撞到可能会对敌舰造成严重损伤。

只是,前提是你能撞到敌舰。

在现代海战中,军舰普遍航速超过10节,甚至15节。

这么高的航速,除非一方操作军舰出现重大失误,不然是极难撞到对方的。

这个撞角压根没用。

定远号差的,就是航速了,只有14节。

一艘军舰综合性能是固定的,突出一些性能,必须要放弃另外一些。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最终放弃的就是航速。

定远号的航速较慢,日本联合舰队航速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是处于不败之地的。

为什么?就算打不赢,联合舰队大不了开溜就是了,北洋水师是追不上的。以大家都知道的吉野号为例,它的航速高达23节。

14节对23节什么概念?等于是别人跑的,比你快一倍呢。

在黄海海战中,日军舰队凭借航速的优势,轻松获得了战术上的主动权。

邓世昌的致远号,曾经试图撞沉吉野号。想法很勇敢,但不具备可行性。

致远号航速18节,吉野号23节,前者根本就追不上,也就谈不上撞击。

7000多吨的定远号很庞大,有官兵329人。

传承欧洲海军的特点,军舰尾部是军官们宽阔的生活区。

其中舰长刘步蟾一个人就有办公室、卧室、浴室、个人会客室等等,装饰相当豪华。其他军官按照职务不同也有自己的办公室和舱室。大副、轮机长、水手长等高级军官为1人独住,其他军官多为几人合住。

军官们有专门的餐厅、娱乐室,设有各种美食、酒水和钢琴之类。

水兵们则惨得多。

他们没有自己的卧室,只能用吊床睡在自己的战斗岗位附近。不睡觉的时候,水兵们还要将吊床收起来,以节省空间。

大家觉得水兵待遇差吗?其实他们的薪饷很高,一等水兵每月有10两白银,是普通陆军士兵的一倍。同时只要出海,水兵一律有很高的津贴。可以说,定远号的水兵是清军收入最高的。

有意思的是,定远号将供奉上帝像的神龛换成了关公,这是中国的战神。

黄海海战爆发之时,定远号已经服役14年的军舰。

这么多年来,该舰基本没有经过升级过,这是很反常的现象。

当年,海军技术每隔五六年就有很大进步,各国海军都在不断打升级,不惜花费巨资。

以日军为例,花费了数百万两白银,升级了新式中口径速射火炮。

此次大战中,定远号的防御力是可靠的,火力却明显不如人,被压制的很惨。

双方300毫米大口径火炮,实际都没有发挥太大作用。

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就是150毫米火炮。

定远号的150毫米无论射速、数量,还有炮弹的威力都无法和日军相比。在整个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100毫米以上火炮发射了2000多发。日本人发射了多少炮弹?4万多发!也就是说,日军发射的100毫米以上炮弹是北洋水师的20倍之多,这怎么不能不赢呢?

客观来说,定远号官兵还是不错的,无论训练和战斗意志都很强。无奈装备和战术不是敌人对手,最终惨败。

定远副管驾英人泰莱说:众士兵均狞厉振奋,毫无恐惧之态。当予巡视时,一兵负重伤,同侣嘱其入内修养;及予重至此炮座,见彼虽已残废,仍裹创工作如常。定远舰管带刘步蟾表现尤为出色,作战果敢,指挥灵活。行船时刻变换,敌炮不能取准。

可以这么说,黄海海战时期,定远号已经过时,不是日本人的对手了。

只是因德国人牛叉的制造工艺,突出了太空堡垒一般的铁甲防御力,才让定远号没沉而已。

联合舰队的松岛、桥立、严岛号三艘主力舰,综合战斗力已经和定远号相当,只是略逊一点而已。

但日军4000吨以上排水量的军舰有一堆,北洋水师只有定远和镇远。恶虎斗不过群狼,战败也就是必然的。

实际上,即便北洋水师打赢了也没有用。

日本已从英国订购了2艘远远强于定远号的新式铁甲舰,一时没有运到而已。

更有甚者,在战争期间,日本又最佳订购了3艘更先进更强大的铁甲舰,没有多久也会服役。

相比14年内没有买1艘新军舰,基本维护资金都年年拖欠的北洋水师,萨沙要问你拿什么和日本去拼?迟早还是完蛋。

更可悲的是,以保存实力为理由,让定远号困守刘公岛。自然, 大战后的北洋水师实力已经大不如日军。只是已经被人搞成这样,横竖是死,还不如冲出拼了。拼一个够本,拼两个有赚。把日军打惨了,说不定能起到一些作用。

结果呢?海战中被击中上百发,都没有沉没的定远号,只是龟缩在海港中等死。被日本鱼雷艇打成重伤后搁浅,巨舰只能作为固定炮台使用。

随后日军占领炮台,使用重炮轰击港口,定远号也就只能自毁,舰长刘步蟾自杀。

定远号就这样窝窝囊囊的完了。

客观来说,定远号在服役的头10年,是同类军舰中顶尖的,也是亚洲最强的。在黄海海战中,定远号包括全舰官兵也算拼尽全力,发挥了军舰最大的威力。只是,任何一场战争均是体系之间的碾压,绝非某种武器的单挑。

就算把定远号换成大和舰,日本和满清之间的战争,最终也肯定是满清战败。

再好的武器,也要人来用。


萨沙


1880年(清光绪六年),北洋大臣李鸿章通过中国驻德国公使向德国的伏尔铿造船厂订造,并派人驻厂监造,该级舰设计时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铁甲舰--英国"英弗来息白"号和德国"萨克森"号二舰的优点,为"遍地球第一等之铁甲舰",北洋大臣李鸿章亲自为二舰命名,"定"、"镇"二舰,同年一起在德国购买的还有一艘2440吨巡洋舰济远舰,二舰于1885年开始服役。

当时的北洋水师成为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北洋水师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定远和镇远两艘旗舰,是当时远东最大型的军舰,在当时更是没有能与之匹敌的对手。这是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海军,而定远、镇远在漫长的时间里一直作为中国海军的象征。

13年后,这两艘重铠巨舰在实战中证明了其价值。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军主力在鸭绿江口大东沟海面遭遇。北海战爆发后不久, “定”“镇”二舰遭遇日舰全队围攻。“定远”舰累计中弹159发 “镇远”舰中弹220发,但其装甲堡自始至终未被日舰击穿,主炮到战斗结束时仍可使用。两舰出航时合计仅携带12英寸主炮弹197发,其中大部分尚为不适于攻击巡洋舰的穿甲弹,共打出172发,重创日军旗舰“松岛”号、使其丧失战斗力。从攻防两个角度看,两艘铁甲舰的表现都足够突出。

可惜,清政府腐败无能,北洋海军经费匮乏,军舰缺乏保养,无法获得国外军火,以至于军舰上弹药匮乏,加上当时海军组织制度冗杂、官兵素质、士气和对近代战争规律缺乏了解等原因,北洋海军已基本是吓唬人的腐朽空架子。到甲午战争时,“镇远”和 “定远”虽然吨位大、装甲厚,但存在舰型老旧、缺乏中口径速射炮等弱点。主炮威力虽强,但发射速度慢,加上火炮数量少,整体火力有限。最终,北洋海军全军覆灭定远自爆,镇远被俘,其残存的一批军舰被日军作为战利品掳走,编入了日本海军,成为中国海军史上难以消弭的奇耻。


梦中的江湖


一艘军舰战斗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吨位、火力、航速、防护,这就相当于一个拳击运动员的公斤级别、拳头的大小力量,移动能力和抗击打能力。定远镇远两舰同型,排水量7335吨,各装备克虏伯1880式25倍径305毫米主炮四门,以及各种中小口径的副炮,定远航速14.5节,镇远15.4节,主装甲带在305毫米到350毫米之间。定远镇远与1885年回国,在当时英法美各列强在华的军舰多以3000吨左右的巡洋舰和5000吨左右的二等铁甲舰为主,火炮口径最大不过240毫米,日本更是只有一艘3000多吨的扶桑号铁甲舰和两艘2000吨出头的巡洋舰,最大的火炮口径也不过203毫米,防护更是不堪一击。即使是在定、镇二舰归国前几个月的马江海战中全歼中国福建船政水师的法国远东舰队,最大军舰也不过6000多吨,全舰队九艘军舰的总吨位加起来也只有一万三千吨,不及定远镇远两舰之和,而且定镇的航速在当时的铁甲舰里已经是最快的。所以定远和镇远两艘军舰在当时的远东地区无论吨位,火力,航速,还是防护都是当之无愧的东亚第一巨舰。配合上同时归来的济远号巡洋舰和前期购买的超勇扬威号巡洋舰,在西方列强不从本土调集军舰的情况下,其实力可以击败任何一个西方国家在东亚地区的舰队,对付当时的日本海军更是碾压。



东风吹过西林子


定远和镇远归国,代表着中国海军终于实现做了十多年的铁甲舰之梦。

龙骧号铁甲舰,曾经是东亚最大的军舰

东号,因装备300磅巨炮,曾经是东亚火力最强的军舰

自从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中,由于日本海军拥有2艘铁甲舰“龙骧”和“东”而被迫让步以来,清廷上下就一直梦想着也能拥有自己的铁甲舰。

但是由于当时左宗棠正在西北镇压回民军,“岁费白银六七百万”,外债都借了一千五百多万两,实在无力购置铁甲舰,只能在并不懂海军的英籍海关监督赫德蛊惑下,买了一些便宜的蚊子船充数。

扶桑号,在定远镇远来华之前是东亚最大的军舰

而此时的日本海军却日益强大,又购买了3艘铁甲舰“扶桑”、“金刚”、“比睿”,两国的差距越来越大。

浪速号巡洋舰,一直到甲午前夕吉野号回日本之前,都是东亚最大、最快、火力最强的巡洋舰,北洋海军始终没有可与其匹敌者

此后李鸿章试图向英国购买铁甲舰,再度失败,只买了2艘据称能克制铁甲舰的小型撞击舰。而日本海军则从英国购买了2艘最新式的大型防护巡洋舰“浪速”、“高千穗”,差距进一步扩大。

巴雅号铁甲舰,排水量近六千吨,在定远和镇远归国前是远东的巨无霸存在

对英国彻底失望的李鸿章转向德国,以300余万两的优惠价格买到了定远和镇远,其排水量是日本最大的铁甲舰“扶桑”的一倍。比中法战争中法国远东舰队的旗舰“巴雅”号铁甲舰也要大将近四分之一多。



所以,定远和镇远的归国,让清廷的精神为之一振,感觉自己再也不怕曾经威胁过自己的日本海军和法国远东海军了。

定远级铁甲舰最主要的弱点是火力太弱,与其排水量不符。4门305毫米短管炮在装备前就已经过时,威力只与济远号巡洋舰的210毫米长倍径炮相当。火炮数量也太少,副炮只有2门150毫米炮


不过这种美好的感觉只维持了短短的几年时间,等到海军技术迅速发展、日本海军建设再度发力、大批新式巡洋舰陆续服役之后,定远和镇远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了。


海军史研究会员


1885年镇远和定远两艘铁甲舰来到威海卫,并且在李鸿章的检阅下举行了威严的成军仪式,至此北洋水师正式形成战斗力,主力舰就是定远和镇远。水师提督则是丁汝昌,旗舰为定远。这才当时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受洋人铁甲舰欺凌三十多年的清朝,终于有了自己的海防。

定远和镇远都是在德国建造,所以两艘船继承了德国海军的设计理念,牺牲航速以换取防护性和强火力。当时两舰的主炮为305毫米,那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口径的主炮之一,一发命中便能造成毁灭性打击。北洋水师成军之后,大清的海疆确实短时间内获得了安定,具体表现就是原本游弋在长江口的意大利和法国军舰不见踪影。

但是定远和镇远的到来,却没有改变清政府对海防的态度,北洋水师成军之后,慈禧自认为有了几条船便足够抵挡列强侵略,丝毫不清楚海军到底是个什么兵种。一般来说海军的技术更新是五年左右,也就是说五年内如果舰船不升级,那么就难以有充分的战斗力,但是北洋水师就在威海卫安静的停泊了七年之久。

甲午战争爆发之后,北洋水师已经是完全落后于日军,只能依靠定远和镇远两艘主力舰艇。然而在航速和火力上,基本不能与日本联合舰队一战。所以黄海海战一开打,北洋水师便完全被日军压制,战斗打了四个多小时,日本军舰一艘未沉。不过定远中弹1200多发,却是装甲丝毫未损。甲午海战之后,世界海军都开始追求大装甲大主炮的铁甲舰,其实这就是受到了甲午海战的启发。


小司马迁论史


甲午战争的本质,就是大清要以夷制夷,扶持德国制造,然后英国人识破了这个计策,把看家本领教日本,扶持日本侵华,用英国制造摧毁了中国人购买的德国制造。

真正终结英国人的全球霸权的,就是德国人,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是。

大清要向德国购买多少无畏舰,德国就会制造订单数两三倍的数量,英国人就会在德国的基础上,制造三倍于德国人的数量。大清通过引导德国发展军舰制造业,间接挑起了世界大战。

德国是欧洲基督教文化上的心脏,十七世纪时发生在德国的三十年宗教战争,英国所在的新教阵营胜利了,获得了霸权,通过全球殖民,用威斯特伐的新教模式,塑造了现代民族国家的世界版图。但是后来德国的哲学家,康德,尼采,根据中国-波斯-印度古文明的养分,复兴了古代拜火教-摩尼教的思想,使得天主教阵营在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同时,获得了更强大的精神能量,并以新兴意识形态的外衣,挑战新教~犹太教基于排他主义神权私有制契约的资本主义,这就是现代人类斗争的主线。

当高唱着十字军军歌的盎格鲁撒克逊贵族子弟,列队走向正在在马克沁机枪旁阅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德国士兵时候,正如尼采在书中所说,上帝死了。


莫折念生



大清国北洋水师 定远号 铁甲战列舰!

定远、镇远两艘战列舰,其实是中日军备竞赛的产物!平定“太平天国”以后, 所谓的“中兴四臣”,都看清楚了 西洋火器在这次“剿灭长毛”的战争中的巨大威力,头脑中都开始“萌动”!既然火器这么管用并且不是“奇淫尽巧”,我们自己为啥不造还花了那么多银子去购买?随即与朝廷的实权人物 恭亲王奕欣联络…一拍即合!然后就上书朝廷,请求“恩准”洋务运动…然后朝廷拨款大办工厂…这期间“李中堂”根据 “剿灭长毛”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心得认为,大清海疆是 有海无防!洋人自从1839年 寇天朝以来 所有打过来的洋人都是从海上来的,并且洋人“船坚炮利”!大清水师根本不是对手!本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师夷人之技以制夷”的战略方针下,大兴海军之建设!但是由于 片面的认为“守海防不如守江河、守江河不如守河口”(著名的 近代思想家魏源在其《海国图志》里面说的),清国海军战舰制造非常低劣根本不能出海打仗,所谓的“蚊子船”在一般海况下都有倾覆的危险!

1874年12月的 日本侵台 又一次震惊了清政府,日本凭借几艘旧式兵舰居然 敢动 天朝的管辖地界,蕞尔小邦居然敢和 天朝平起平坐的谈条件?!这对于当时“洋务运动”李鸿章看来,绝对是不能接受的,并且他也看出来了,日本这次没有得到什么大好处,下次还要来的!必须加快水师建设…所以就有了 北洋水师新型巡洋舰…直至 定远、镇远两艘铁甲战列舰!北洋水师的建立和两艘战列舰的服役,极大的提高了当时中国的安全形式!并且1886年7月 由定远、镇远率领的6艘北洋水师编队,先后访问了 朝鲜、俄罗斯(海参崴)、东京和长崎。


长崎事件油画,远景可以看见港内的北洋水师军舰

北洋水师军舰进入“东京湾”以后 包括日本普通民众在内的人都极为惊骇!由于 定镇二舰身躯巨大、火炮口径巨大、日本人认为这是 佩里将军率领的黑船舰队以来,日本受到的第二次重大威胁!特别是13-15日北洋水师访问长崎的时候与日本浪人和警察发生流血事件以后,定镇二舰将305㎜对准了海岸,这更是让日本人害怕了,认为如果不将 定镇二舰消灭日本将永无出头之日!…发生日本全国性的捐款购买战舰的活动,包括日本少女去港口为外国海员“服务”…甚至连日本小学生也开展了 “打定远镇远”这样的游戏…。
进入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一起站在了起跑线上,两国的主要中枢领袖级人物都是“放眼看世界的人”!很可惜!随着北洋水师的战败,中国又重新陷入了 国运下坠的深渊!而日本由于得到了2亿3000万两白银的战争赔款,迅速的成为了 近代化国家,以后发生在中华大地上 八国联军、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一直到抗战胜利的因果都是 由于清廷没有把握机会,从而把中华民族带进了深渊!


皇家橡树1972


清朝政府对战争的到来没有预见,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求发展。北洋水师成军时,战斗舰艇技术水平还是不错的,可清朝统治者满足于现状,看不到19世纪末世界海军装备技术发展的迅速。清廷内部派系争斗,内部互相掣肘,对外互相拆台,形不成合力。贪污腐化,舰艇年久失修,弹药储备不足。战略思想僵化,看不清海军是战略进攻性兵种,只想御敌于国门之外。但就是这样,很多史料证明,大东沟海战中,北洋水师的炮弹命中率达到13%,对比同期欧美海军炮术水平也属中上水平,日联合舰队在1892至93年才具相当规模,属速成舰队,普通士兵操舰及炮术水平还真不怎么样,命中率刚接近10%!只是靠大量新式中小口径管退式速射炮的射速优势打沉了中方四舰!还有,由于战备不足,8门305炮(注意:每炮标准备弹是50发!!!)只带了不到60%的弹药,而且爆破弹8门炮真的只有3发(购舰时原厂赠送了10发,多年来一直省着用),严重影响了火力输出!(注意:老式305架退克炮射速是1发/10分钟),就这样,一炮废掉松岛那不是白给的!战争爆发前,外购炮弹已来不及,国内疯狂赶制了一批爆破弹由于管理协调原因都存在了大沽和旅顺,没赶上大东沟一战!可怜我北洋壮士(方伯谦除外),用正确的突击阵型猛冲联合舰队本队时(日本联合舰队为发扬侧舷中口径速射炮射速及数量优势,针对当时流行的横队战术,首次采用了线型队型,也就是后世谓之的T字头战术),只能用实心穿甲弹打眼,那怕再有10发305黑火药爆破弹,比睿、西京丸、松岛、严岛、桥立,有几艘可以回去!一句话:清朝己腐败到了根上!!


红箭10A


这个吨位,中国一直到买了现代级才勉强差不多,055后才超过


大_漠_之_风


意味着亚第一,世界第七的舰队成军。意味着当时英法的亚洲分舰队已弱于北洋水师。意味着当时中国也能搞炮舰外交了(也的确搞了),意味着在当时的清朝第一次有了现代的军官团。可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