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笑神穷不怕》想到的—相声开山祖师凭什么是第二代朱绍文?

描写相声行业开山鼻祖穷不怕朱绍文的电影《笑神穷不怕》上映了,票房极其惨淡,虽然笔者不打算去看,也没兴趣,但笔者对于网上嘲笑本片监制一事颇不以为然,可一个人天天黑也就没劲了。

从《笑神穷不怕》想到的—相声开山祖师凭什么是第二代朱绍文?

笔者在意的就两点,第一是为毛电影里非得加上狗血感情戏呢,不拍情爱不能活吗?第二是为毛相声第二代朱绍文是开山祖师爷?那张三禄呢?还有德云社后台供奉的东方朔呢?

我们就聊聊这事儿。

从《笑神穷不怕》想到的—相声开山祖师凭什么是第二代朱绍文?

1, 为啥不是东方朔?

隔得太远了!东方朔虽然位列滑稽列传,其身份和相声在远古的形式之一俳优相近,但他只能是相声这个行业给自己找的图腾,贴金的牌坊。这个在各行各业都是普遍现象。袁世凯想复辟的时候还非要把他的河南户口往广东扯呢。

笔者上大学时,校长开玩笑说本校历史已经有两千多年了,是世界上第一所大学。首任校长孔圣人,首届毕业生有子贡,子路,颜回。。。你猜到是哪个大学了吗?

从《笑神穷不怕》想到的—相声开山祖师凭什么是第二代朱绍文?

2, 为啥不是张三禄?

相声公认起源于清末八角鼓艺人那里,而张三禄正是八角鼓艺人里的知名人士,八角鼓的表演形式则有吹拉打弹说学逗唱八种,而在清末《随缘乐》里有一句话“学相声好似还魂张三禄”,相声这个词就是来源于张三禄。张三禄流传至今的代表作有《贼鬼夺刀》和《九头案》等。

所以,说他是相声开创者没问题,但并不是祖师爷。主要因为两个原因,第一,他只说单口,没有对口。第二,他没有建立组织架构和传承关系。

第二个原因则是重点,比如某人擅长烹饪,但他做的菜只给自己吃,不开饭店不带徒弟。说他是发明人创始人没问题,但说是开山祖师就不合适了。

从《笑神穷不怕》想到的—相声开山祖师凭什么是第二代朱绍文?

3, 为啥是朱绍文

首先强调一点,朱绍文虽然名为第二代相声,但其并不是张三禄的徒弟,张三禄是没有徒弟的。不过据说朱绍文曾经向张三禄讨教过一二。

既然不是徒弟,为啥是第二代呢?

那就得从朱绍文的功劳上来说,首先,他创立了对口相声。其次,由他开始建立了相声行的组织,他开始正式收徒。最后,他建立了代拉师弟这种形式。之所以他是第二代,是因为他要把阿彦涛和沈春和纳入相声体系。因为他自己本身和沈阿二人齐名,不能收二人为徒,所以他就将二人以代拉师弟的形式尊张三禄为师。后世几乎所有相声演员均为此三人门下徒子徒孙。

仅从这几点看,朱绍文足够开山祖师的地位。

当然,还有一种观点,相声界辈分乱的根源就是朱绍文这个代拉师弟制度,这导致很多人连师父面儿都没见过就成了其门下的徒弟了。(@常连安,马志明,侯耀文,李文华,谢金等)

从《笑神穷不怕》想到的—相声开山祖师凭什么是第二代朱绍文?

4,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清门相声被浑门相声合并融合

相声也是有门派的,从一开始就有清门和浑门之分。清门相声一般特点是演员出身较好,说相声不为赚钱只为娱乐,相声内容比较清雅。代表作《八大改行》《卖五器》《大保镖》《五行诗》等。像张三禄,阿彦涛,钟子良,陈子贞、戴少甫,谭伯如等都是清门相声代表。

与之对应的就是朱绍文开创的浑门相声,浑门相声相对来说出身较低,撂地赚钱,相声内容比较杂,有些荤口段子。朱绍文及大多数相声演员均为浑门相声。

随着大清的衰亡,清门相声已经无法独善其身,于是渐渐开始和浑门相声合并。第一次合并就是阿彦涛被朱绍文代拉进门,之后标志性事件还有万人迷李德钖代拉陈子贞进门等。之后清门相声逐渐淡化,清门相声的代表作也被浑门相声采用和改编。到了张寿臣收戴少甫为徒之后,清门浑门相声已经没有明显界限了。

目前仅存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清门相声演员大概只有陈涌泉了。那是因为他爹陈子贞,外祖父钟子良和师父谭伯如都是清门相声的代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虽然有些人不是清门相声演员,但其特点和段子还都属于清门相声范围,比如苏文茂。

既然朱绍文是浑门相声的开创者,那现在相声行里占据99.9%的浑门相声演员尊他为开山祖师更是一点儿毛病没有。

从《笑神穷不怕》想到的—相声开山祖师凭什么是第二代朱绍文?

最后,如果您是相声爱好者,就算不看《笑神穷不怕》这个电影,也不要攻击它,毕竟这对于相声行业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