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置地的深耕时代

“金九银十”过后,中南置地正式跻身千亿房企的阵营。

中南置地的深耕时代

数据显示,2018年的前10个月,销售额超过千亿的房企数量达到24家。楼市拐点论甚嚣尘上的同时,千亿俱乐部成员数量又再创新高,龙头房企有意放缓节奏的同时,高增长房企仍在快速突围。两种场景背后,2018年的地产市场正在经历复杂变局,对于仍处在成长期的房企而言,是窗口尚未关闭还是考验已经到来。

处在快速增长期的中南置地是上市公司中南建设(000961.SZ)的地产品牌。2018年前10个月,中南置地销售总金额已达到1145亿元,超过了2017全年销售额。

从百亿到千亿,中南置地在驶入高速增长的轨道同时,完成了企业治理的交接和战略梳理,再塑航向。

千亿之路

在2016年以前,中南置地还是一家坐落在江苏南通的地方性房企,中南置地创始人陈锦石1988年揣着5000元起家,2016年,中南置地全年的销售规模为502亿。

2016年的中南置地完成了又一次跃迁。将总部由南通搬迁至上海后,中南置地剑指千亿,加快向全国扩张布局。一二线城市以及有质量的三、四线城市成为中南置地主攻高地。

2016年以后,中南置地进入高速增长期。从2015年的225亿到2016年的502亿,到2017年的963亿,中南置地销售额连续两年增长幅度都在50%以上,225亿到1145亿,中南置地的销售额实现了5倍增长。

几乎与高增长同时发生,中南置地大规模引入智囊团。

不久前中南置地举行的品牌发布会现场,台上的演讲人已是陈家二代掌门人陈昱含——千亿房企中唯一一位85后女性CEO。陈锦石则成为台下观众。

2011年,26岁的陈昱含以中南集团商业管理公司董事长的身份首次亮相。在此之前,陈昱含已在中南内部多个岗位任职,并从2009年开始出任上市公司董事。

不过,由企业二代接棒的中南置地家族色彩已趋淡化。发布会上,坐在陈昱含身边的并非其父亲陈锦石,而是中南置地董事长——职业经理人陈凯。

地产老兵陈凯于2016年加盟中南置地,去年8月,陈凯从陈昱含手中接过董事长一职。而陈昱含身边还有诸多如陈凯一般履历颇丰的重量级经理人。

中南置地的千亿之路,不只是从地方性房企进化到全国性房企之路,在此过程中,决意变革的中南置地同步完成了战略和用人格局的跃升。

千亿之后

如果将千亿看做规模房企的入围线,跨过基本门槛后,中南置地的下一个问题是,如何保持继续增长。

中南置地首席战略官王亚军给出的答案是:未来的房地产应该是一门“类金融+创意+精细化运营”的生意。

而中南置地再出发的航向明确,支点是住宅地产、商业酒店双轮驱动。聚焦一、二线都市圈,以及具有产业支撑的内生三线、轨交节点城市及板块。王亚军认为,战略从规划到实施,要求方向大致正确,而在执行中持续调整,调整速度需要越来越快。这个时代的企业组织需要成为“练瑜伽的长跑运动员”。

但挑战已经摆在眼前,行业龙头高喊“活下去”,王亚军同样论断,快速开发,快速销售的周期几乎到头。“行业进入“乌卡(VUCA)时代”,大家正面对着一个充满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的世界。”这样的说法放置在调控加压、融资收紧的行业背景下,似乎又在印证着房企冰火两重天的变局。

行业寒意袭来,规模可能成一把双刃剑。房企规模扩张如果来自于高杠杆的刺激,银根收紧后,对资金需求迫切的房企风险随之放大,许多房企将销售回款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企业的债务结构和现金流成为衡量其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中南置地的底气来自于债务结构的持续优化和现金流的大幅回正。

2018年前9个月,中南建设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7.96亿元,较上年大幅增长。9月末,公司货币资金达到216.4亿元,相对2017年末增加51.6%,这一数值远高于有息负债中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值156.1亿元。这意味着,短期内中南置地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债务风险。

此外,中南置地的融资保持通畅。半年报披露,公司资信状况良好,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各大银行都保持长期合作关系,融资能力较好,截至上半年,公司共获得银行授信额度728.64亿元,其中已使用授信额度为326.37亿元,剩余授信额度为402.27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偿还银行贷款63.5亿元 。

财务数据同时显示,中南置业逾千亿的预收款项规模几乎锁定公司未来一到两年的高增长。由于销售规模扩大,前三季度,中南置地预收款项达1054.2亿元,同比增长54.1%,逐步结转为公司的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后,未来高增长可期。

丰富的土储是中南置地保持增长的又一极。中南置地的拿地成本控制在每平方米四千出头,是前三季度销售均价的31%,在留下利润空间的同时,也在增强公司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

截至三季度末,中南置地可开发资源超过3500万平方米,可基本满足未来两到三年的开发需求。

成长性预告了中南置地的未来增势,期待随之而来,中南置地的下一个节点何时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