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孩子消极抵抗,家长怎么办?

八卦凌凌漆


您的描述非常具体了,根据您对孩子这些行为的理解,您认为孩子要求上厕所喝水等等都是借口而不是真实的需求。您是孩子的妈妈,观察最直接,我采信您所提供的信息。虽然您提到以前也打过他也说过他,但我仍然从您提供的信息中形成这样一个印象,就是孩子不但不信服您,反而拿您的话当耳旁风,甚至有耍你玩儿的意思。而您几乎每次都被孩子牵着鼻子走了。

当孩子消极抵抗一件事情的时候,您要看一下他抵抗的原因。常常就是不愿,不敢,不想,不会,不能这几条。您孩子的情况,您首先要考虑一下是不是他不愿意。这么小的孩子,如果您希望他愿意练琴,那么一般说来是要给一些好处的,让他喜欢上这些好处,因此把练琴完成。不用担心这就变成了物质鼓励,孩子小的时候没有那么强的成就动机,物质鼓励是他能懂得的,而且也是他能够接受的。孩子的成长在不断变化,您注意随着孩子的年龄段由物质鼓励逐渐变成内在驱动力就好了。

另一个办法就是惩罚。让孩子做事,基本上早期孩子是做不到自律的,自律是由他律转变来的。这个他律一般就是正向的给予鼓励和奖励,以及反向的做不好给予惩罚。你虽然说打过他,是不是在气头上随手打的?而不是事先商定好的惩罚措施?最好在弹钢琴这件事上事先跟孩子讲清楚你的规则,你的要求。达到要求是什么样的待遇?超额完成任务是什么样的奖励?做不到会有什么样的惩罚,等等,事先都规定好。

如果您在监督孩子弹琴的过程中,正向的也做了反向的也做了,但仍然没有效果的话,那您要看一下是不是孩子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练琴。孩子也许就没有这种天赋,不会被音乐所感动。那您就别再让孩子弹了,找一个别的适合孩子的兴趣爱好。


曲韵谈儿童心理


题主提到孩子练琴的时候,总喜欢谈条件,本来半小时的事,孩子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完成。不知是不是就练琴的时候这样,还是所有的事都这样。对于这事有这几种情况:

1、孩子确实饿了、累了,想要休息调整一下

对孩子来说,上了一天的课是有点饿了、累了,他想吃东西,休息一下后再开始练习很正常,并不是父母想的那样“消极抵抗”。如果父母认为你想要孩子干什么他都能积极主动配合,这完全不现实。

所以父母可以转换下思维,不要想到孩子一不同意你定的规则就是在与你对抗、唱反调。我们有时也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既然每次放学孩子练习钢琴时都要吃点东西,放松一下,那么我们就给他设定时间范围,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放纵”一下再练习,这样孩子开心妈妈也开心!


2、父母过于“尊重”孩子,让孩子学会不断挑战我们底线,学会事事谈条件

如果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跟你谈条件,作为父母要好好想想我们平时是不是太“尊重”孩子了。有些事情可以适当放松时限,有些事情必须按时完成。比如:完成作业、早睡早起、按时洗刷、阅读时间、自己整理书包等,是没有条件可讲的,孩子必须在制定好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如果这样拖延一下,所有事情都没法按时完成,就不能保证做到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影响孩子身体健康!

而有些不是必须要做到的,可以适当尊重孩子的意愿行事。


3、孩子对练琴不感兴趣

有些孩子刚开始学习一种新的技能时,总是兴趣满满,到了后面就坚持不下去了。父母要求他们去练习的时候总是会谈这条件谈那条件,就为了躲避这类学习任务。

不过无论学习什么刚开始时是兴趣主导为主,要想靠兴趣坚持下去有点难。有时孩子很多兴趣培养与坚持是需要父母监督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这就要看父母的意思了,觉得孩子学得不错,可以继续努力下去,那么就要好好引导孩子继续练习学习下去。如果孩子学习、练习了很长时间还没有进入状态,不得要领,那么,父母没有必要压着孩子学学习这些兴趣班。

所以,题主看看你家孩子是那种情况,再具体给孩子做好心理疏导,不要认为孩子一不同意我们的要求就是在“消极抵抗”。


青青宝贝



幸福萱儿2002


看起来孩子非常懂得跟你谈条件,而且他常常会获得成功。

与其说“消极抵抗”,不如说他已经找到了我们的“把柄”,他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当我们希望让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孩子一开始常常是不愿意做的,他有可能会谈条件。你满足了a条件,我就去做b。看上去这是一个公平的交易,但实际上“高下立现”。你满足了a我才会去做b,那么这两件事情对孩子来讲,只有a对孩子更有好处时他才会做b。也就是说,孩子其实并不想做b,他只是借由做b,来获得a这个好处。a才是孩子最根本的动机。

当然,我们希望孩子能够主动去做b,但看起来我们的方法有点偏离了路线。如果我们能够看到孩子只是玩这样一个交易的游戏,我们就会中断掉它。在生活中,有些事情该做就是该做,不需要有任何条件。当孩子做的时候【一定】要记得鼓励他!他通过做这件事,得到了成就感,他有了很多收获和经验。这是孩子继续做这件事情的内在驱动力。这并不需要交换。

举个例子好了。如果正在练习使用筷子的孩子,成功地吃到他想要吃的菜,我们不需要用糖跟他交换。他成功的吃到菜本身对他来说是更重要的。

当下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完成这样的作业、那样的作业,会使用让孩子玩电脑、看手机等等方式来交换,其实是非常不妥的。孩子在潜意识里就已经知道写作业是不好的,玩电脑、看手机等等才是更好的。

你觉得呢?


超哥聊家庭心理


这种情况已经不是消极抵抗了,已经是积极抵抗了,

问题不在小孩,在家长,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一、练琴之前有没有和小朋友商量过,小朋友愿意学习,如果不愿意,就不会喜欢,磨蹭是正常的,如果不喜欢,还拼命的努力练习,你想想,这是不是其他地方有毛病了,

二、习惯没有从一开始就养成,做一件事情,一定要专心完成,哪怕开始5分钟的练习,其他所有事情都不能做,慢慢的延长到十分钟,一刻钟,半个小时,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在练琴的过程中其实小朋友是不知道怎么去练习的,就算是上过课也会忘记,也不能将技巧使用,需要大人在整个过程中的陪同学习,大人可以不会弹,但要知道怎样弹是对的,在边上不断的陪同练习,就像写字,一笔一划开始的,开始写一个字,怎么写,弹琴也是一样,一下子练习一段是不可能的,分成左手,右手分开练习,再合并,左手练习的部分也分成几段,一段一段练习,在连起来,在不断的纠正中练习,熟练,你让小朋友一个人独自练习,他不知道怎么练习,练来练去错误越来越多,烦躁了,也就练不下去了,

四、每天的练习目标没有明确,比如今天要把哪一节练习熟练,会的部分弹奏十到二十遍进行巩固,每天熟练一点,一旦进入状态了,就好办了。开始肯定慢的,错误多的,要耐心,一句话你去练习半个小时钢琴,这句话本来就是错误的。

暂时想到怎么多,看看是不是抛砖引玉,大家来补充


我爱轻摄影


我们的规则不明确,导致孩子总在试探规则的底线。

如果规则明确下来,半小时练琴时间,除了上厕所,其他事情都要等一等。如果这半个小时没有练好,相应有什么具体的惩罚措施,让孩子对你的规则有个非常清晰和明确的认知,不光练琴,其他事情也会如此,比方如果我们练琴这样迁就孩子,在其他学习或者生活的规则上,孩子也会一再的去试探我们的底线,如果磨磨蹭蹭今天没有练成琴,也不会怎么样,她就会觉得我明天可以继续。

当然这些所有的过程,都不要以父母发怒和“揍一顿”的方式去要求孩子,选一种她比较在意的结果去限制他,这样比较容易建立好习惯。

另外,单就练琴这个事情,看起来孩子是对这件事没有什么兴趣,父母还需要用其他途径去培养孩子对此的兴趣,去看音乐会,体验练琴后的成就感,学会一首后,帮助孩子录制下来,让孩子学会后去教给另一位更小的小朋友,有些孩子“好为人师”,更能帮助积极的去学习和进步。帮助孩子保存起来会找其他亲人的认同和表扬,同龄小朋友可以多多对于特长的交流,比方同样是琴童,常相约一起练琴,不一样的乐器,可以做配合的练习等方式,让孩子去体验这个任务的趣味性和长久的影响。

再说“消极抵抗”这个词,父母要多多通过谈心的方式,让孩子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比方这个孩子应该是会表达过“我不想练”“我觉得没意思”等态度,父母可能会强制或采用忽略的方式,后面孩子才会采取的“消极抵抗”的策略。如果前期就可以帮助孩子疏导负性态度,就不会到达“消极抵抗”的阶段。还有要理解孩子在练习某一项特长的时候,基本都会经历这个“无趣”“不想学”的阶段,瓶颈期,段时间看不到明显的进步,少练一点也不会怎么样,这恰恰是帮助孩子锻炼意志力和目标感最有价值的时期。


积木育儿


亲爱的,您每天都在这样的斗争中,一定有愤怒 又郁闷还有无助吧!

如果自己家孩子,可以事事听话那该多好啊!

这让我记起,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我和几个同事还有他们的孩子组成了一个小团体,会经常聚在一起做活动,比如 买粽子 做月饼 亲子游戏……孩子们都很喜欢这样的氛围。

我有一次我们有一个主意,用团体的力量,游戏的方式改掉孩子的坏习惯,我们就交叉助教的方式 陪伴孩子 还和孩子商量指定生活规则

比如 几点写完作业 几点起床 几点睡觉 都做什么家务 在群里分享今天的学习成长 最后又我们大人助教 为孩子算出成绩 每月汇总一遍,聚餐分享,成绩最好的可以收获一份神秘大奖,成绩最差的小朋友的助教 要接受惩罚 比如仰卧起坐……

活动开始时,孩子们可积极了 每天表现都非常好,我们都是暗自高兴,这是谁这么聪明 ,想出这个主意😌

可是三四个月之后 孩子们慢慢懈怠,我们就想出各种策略 对付孩子

再一次聚餐中,孩子们提出,你能做大人的也试试,每天在群里汇报的感觉 咱们换一下角色。

后来的一段时间,我们成人像孩子一样,每天做完在群里汇报,可是,要不忘了,要不根本做不到

此时,我们可以真切的体会到,孩子的感受,结果,我们就把这个活动喊停了

同时,对孩子们表达了,我们深深的佩服,他们可以坚持三四个月 ,作为大人的我们去没有做到。

我说这些的原因,是想 请您感受一下 孩子的感受,如果是您会怎麽样呢?

同时 我还想问,您让孩子练琴的目的是什么?

考级?培养兴趣?……

亲爱的,兴趣 是一切的基础,否则,即使练出来,也是零!

也就是说,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期待,坐在琴凳前就有好事发生

比如,妈妈夸我 我又进步了……

孩子的这个事情要有相应的正反馈,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有了兴趣,才可以支持孩子走的更长远,您觉得呢?


学慧育儿经


想问一下家长,练琴是孩子意愿还是家长意愿呢?是家长觉得孩子有这方面天赋吗?好,我们抛开这个问题。

孩子是很聪明的,这里的聪明是对大人的教育的反应。如你所述,孩子的要求基本满足,要吃要喝都答应。孩子会认为是家长的妥协,他会得寸进尺,继续消极。所以我不建议!

另外,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明白,什么时间该做什么。如,现在是练琴时间,就该认认真真地练,不认真该怎么处罚还得处罚,一次重典孩子会收敛,几次严格,孩子会改变,我们要帮孩子改掉拖延症。

这方面我对我的孩子实施得很好,也跟一些家长交流推广,具体可以看我的头条号,我争取今晚写一写。


小E行动派


很高兴可以回答楼主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他对这个没有兴趣即使强制学习了也毫无效果!

家长首先要做的是让孩子对钢琴产生兴趣,可以多看一些知名钢琴演奏家的作品,多参加一些同龄小朋友表演的活动,让孩子知道弹钢琴可以让自己成为焦点,可以去更大的舞台表演展示自己。培养兴趣比强制学习更有用!

以上就是对楼主提问的问题,希望可以对楼主有所帮助!


聚泰


两个办法,一个没事就打,打出的孩子也成才,二不愿意学干嘛逼他学,放弃吧,是天才不用培养也是天才,后天培养的也有,看你家孩子本来就对学这个没兴趣,看自己家的是不是这块料,现在孩子和以前不同了,惯大了不好管教,不管给你惹祸都对得起你的,天生我才必有用,让孩子自然生长,现在人本来快乐的就少,何必把孩子一生中最快乐的童年扼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