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张作霖?

旭丿就湜遮漾紫


张作霖将他视作民国第一有远见军阀这个评价是不过分的。

远见这个词是褒义词,形容眼光远,可在军阀混战时期,人人短视只求眼前利益才是主流,那个时候远见就难能可贵,那时军阀好点的会治理下地方,大多都忙着争权夺利战火纷飞,而张作霖不同,他深明靠别人不如靠自己道理

当别人都以进口武器,争夺地盘为主的时候他自己造武器。

当别人都以强取豪夺,争夺金钱支持战争时候,他发展经济。

当别人都在忽视教育,不重人才的时候,他建设军校,建设大学,尊重教师。

那么他对于东北到底做过那些事情我们一一看下去。

第一:人口增长方面

张作霖刚主政东北时,东北地广人稀,于是张作霖大规模鼓励移民,鼓励贫民来东北发展,落地给安家费,提供土地工作,经营农场还免赋税,所有这些优惠政策都为尽快开发东北,所以移民一火车一火车地去东北,为东北日后的发展提供足够劳动力和市场。

第二:工业生产方面

东北并不是洋务运动重点地区,在清末工业基础薄弱,张作霖统治东北期间,玩命在东北搞工业化和现代化,开矿山,建电厂,电站,重视重工业,生产钢铁、汽车、大炮。迫击炮,机关枪等军事装备,当时的东北地区铁路、矿山、钢铁工业以及银行规模都是全国之最,工业化水平远超长江流域。

第二,基础建设方面

请专业人士出面,规划东北铁路系统,坚定自建自营方针,撅弃各国参与投资,制定庞大铁路修建计划,还不顾日本反对,成立东三省交通委员会,筑建东北铁路网,经十年多努力,打破东北铁路长期由外国控制局面。

第三,民生方面

建发电站,自来水厂,开银行,兴办教育学校,军事院校。并进行经济改革。金融改革,东北全地区流行的都是张作霖发行的奉币,在强力资金支持下,开放金融业,银行业让东北经济发展走上正规。

而张作霖最大贡献是在对东北对教育方面

早在1915年,师长张作霖就上书袁世凯,历陈奉天教育问题,要求整顿,建议很快引来教育部、国务院大总统重视。教育部颁布训令教育整顿。1916年,张作霖任奉天省长,上任就拿教育开刀,在他推动下各县市教育经费要占40%,并完善教育管理,修订教育法规。

1912年,直奉战争结束,张作霖着手成立东北大学筹备委员会,他对奉天省长王永江说:“我没读过书,知道肚里没墨水害处,不能让东北人没有上大学机会,我把事给你,办学是大事,越快越好,用钱不管多少都行,宁少养五万兵,东北大学非办不可。”

日本得知东北办大学,向王永江“劝告”说:你们办大学,可不容易,费钱,又没人。要读理工,我们有“旅顺工科”’;学医,我们有“南满医大”;学文法科,可派留学生到帝国大学啊,日本政府予以优待补助。何苦自办大学?

张作霖听到后怒发冲冠:“马拉巴子,日本反对咱办,咱非办不可,而且要快办,办好,快出人才。”在张作霖鼎力支持,东北大学迅速动工,这座占地500亩学校仅基建就耗去600万元,每年运营费也达150万元,远高于当时北大和清华。”1923年,东北大学成立,成为当时全国最大大学。

一位靠枪杆子打天下的军阀能从买枪炮的钱中毫不吝惜的拿出巨款办教育,宁少养五万兵也要办学校,确实让人刮目。

张大帅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使东北的经济文化,金融都在当时的中国成首屈一指之列,除了教育外,军事建设领域也成绩斐然。

张作霖在东北建立起一支强大军队,这和军队武器可以自产是分不开的,东北军直属的东三省兵工厂,奉天迫击炮厂可以生产各种轻重武器。每年产大炮150门,炮弹20万发,步枪6万支,枪弹18000万粒,轻重机枪1000挺以上,是当时中国最大,也是亚洲首屈一指的综合兵工厂!不仅如此,在张学良支持下,东北地区还生产了中国第一辆货运汽车!张学良命名为“民生”牌汽车!在当时的中国,东北军是唯一海、陆、空三军编制军队,连航空母舰都有。

本着进口为辅,自产为主原则

张作霖曾经进口大量军备,包括36辆“雷诺”FT-17型坦克。150mm迫击炮,步兵支援性武器,并在1924年仿制21倍口径100毫米轻型榴弹炮,1925年仿制榴弹炮,同年又仿制了日38式150毫米榴弹炮。

那时候的中国,没有一个军阀有如此眼光。可惜,皇姑屯的一声炮响,让他的万丈雄心,灰飞烟灭。不肖子孙无能,张作霖苦心经营的东三省也在他死后被日本人占领。所有的一切,都便宜啦日本人。


阿斗不傻


所谓张作霖时期,一般指的是张作霖在东北掌权的时期,通常是指1912-1928年的这16年间,在这16年当中,日本并不是不敢侵略,而是不敢发动像九一八事变那样的全面侵略。

日本在辛亥革命时期就曾经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向中国东北的关东州增派了一万兵力,成立了所谓的日本关东军。其后,日本人利用这支部队不断在东北挑起事端。比如1916年就发生过日本关东军与奉军冲突的郑家屯事件。

但是日本一直不敢挑起大规模的侵略。原因之一在于张作霖在当时的东北拥有比较牢的控制权,东北军中不管是老派将领、新派将领还是洋派或者土派将领都奉张作霖为最高权威。所以,东北军的战斗力是有保障的。日军也不敢贸然行动。

再者,张作霖有手腕,有智慧,能够在俄国人,日本人、英美各列强中制造一种平衡,而这种平衡使得日本人不敢轻举妄动。

但是,张作霖一死,整个东北的生态就改变了,张学良名义上是东北军的最高统帅,但是实际上并不能牢牢控制东北军,而且个人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很快日本人就发动了全面占领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青年史学家


早在1931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日军对我国的东北地区虎视眈眈。原因就在于东北当时是我国重要的粮仓基地,一旦日军占领东北,那么就能切断中国的粮食供给,解决日军的吃饭的问题。

日军的侵略意图非常明显,但是他们却不敢踏入东北一步,原因就在于当时东北军实力是最强悍的,而之所以能这样自信,就是因为东北有一个东北军的统帅张作霖,他是一个让日军闻风丧胆的厉害人物。

张作霖

张作霖出身平民,一生打仗无数,作战经验丰富,号称“东北王”,他在当时虽然是一方军阀,但是他的爱国精神是显而易见的。在他执掌东北军的几十年里,日本多次提出与他合作,但是他都严词拒绝了,他拒绝与日本人合作,拒绝签订卖国条约。


为何张作霖敢拒绝日本的橄榄枝?原因就在于张作霖手下的东北军的确有这个实力。据记载,张作霖的东北军在全盛时期人数竟已高达上百万,其中东北嫡系人数也有几十万人,这么庞大的团队是如何运行的呢? 因为张作霖除了有庞大的军队,还有当时亚洲最大的兵工厂——沈阳

这个史上有名的沈阳兵工厂,规模庞大,总人数在8万左右,这个兵工厂不仅生产汽车,还能造出来重机枪和大炮,而且产量还非常大。这些可是作战利器啊!再加上东北地区是著名的矿产资源丰富,人民生活富裕,所以张作霖有着足够的军费来运行自己的东北军的。也正因为张作霖手里掌握了这么多资源优势,所以日军虽然虎视眈眈却一直不敢轻易进攻东北,张作霖时期可以说是东北的保护神了。


品茗谈墨


一,日军的实力。当时的日军不是不敢跟张作霖扳手腕,而是不能。那时候日本人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在进攻东北之后还能保持强大的实力。因为在九一八事变之前,中日两国的差距并不是太大,其中在陆军上日本便不占任何优势。要知道在1931年时,日本的总兵力不过是30万左右,这就很难一口将东北地区吃下。在加上当时的日军的武器装备并不是太好,在1927年年日军才研发出第一辆坦克,几乎跟本无法投入到战斗当中,还不如当时张作霖手中的坦克多。

当时日军的空军部队也没有组建完成,飞机部队也没有强太多,只不过日军最强的海军对于张作霖来说还真没什么威胁。此外日本当时国内的经济可谓是一塌糊涂,日本是很难支持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役。

二,东北军的实力。当时张作霖时期,东北军的实力是非常的强大,其中陆军就有高达40万,空军还有200多架飞机。当时张作霖在听从别人的建议之外,开设兵工厂这就使得东北军的武器装备基本可以自给自足。在拥有如此强大的底气之下,张作霖是根本不虚日本人的。当时张作霖还是对日军有所忌惮的,便将兵营和据点修建在日本的驻兵处时刻监视着日本人的举动。

三,盟友。当然日本可能在那样的情况下向东北派兵增援,可是这样的话北洋政府便不会做事不管。段祺瑞和其它的军阀联手的话,凭借当时的日本的实力是根本不可能战胜的。如果是双方的持续战争的话,那时的日本兵还未发育起来,随着时间的拖长日本慢慢就会自己垮台。

如果不是张学良在初期将东北放弃的话,日本怎么会得到东北大片的工业基地,使得日本的实力得到迅速的增强。不然抗日战争,我方就不会打的那么艰难了。


屈原l


张作霖是草根出身,在那个土匪遍地的东北,从当土匪开始,与凶残狠毒的土匪斗与卑鄙无耻的官府斗,练就了一身老奸巨猾睿智多谋心黑手辣再加火眼金睛。日本人的鬼yu伎俩在这样的张大帅面前毫无用处。于是处处吃瘪,处处碰壁。


陶令想去桃花源1


不是不敢是时机还没成熟,而杀掉张作霖更会减少阻力,希望东北能够因此而乱,扶持杨常也是为了分化动北势力,让东北形成乱局!


陌上桑48272331


首先这是张作霖个人的硬派性格导致的。张作霖对待日本人和平收入东北土地的想法是拒绝的。其次张作霖在东北有30万部队,而且手下对他别无二心,导致日本人对其引诱畏惧。


小黑兔子大红牙


张作霖会用人,什么人怎么用法,他眼中过一遍都大质有个方向,而且对内自己有30万部队,对外,他对日军也没有任何不痛快。若要打,一,找不到理由,二,他们也得掂量掂量自己


阳141012887


张作霖手黑👍👍👍


海晏河清


不是不侵略,只是还预谋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