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次复吸,染上艾滋,19岁的他就已经从“鬼门关”走了一遭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

在我们身边,还生活着这么一群人、一类人,他们为了吸住毒品倾家荡产,在受到千人所指、万人唾弃的同时,自己的内心也在忍受着心灵的痛苦煎熬。

他,18岁开始吸毒,多次强戒后又多次复吸,2007年被查出艾滋病,一度心灰意冷。如今,他来到永康,想在第二故乡开始了精彩的生活。他说——

吸毒,为了潮流。

云南,靠近金三角,而且吸食海洛因的群体庞大。1999年,阿兵16岁,当时云南是毒品海洛因疯狂的时代。

“不吸海洛因,就跟不上潮流,跟不上时代。”阿兵说。

阿兵回忆,当时,父母在永康打工,自己靠爷爷奶妈生活,因为无人监管,成绩很差,跟本没有心思上学,成天与一些无业混混玩在一起,一群一群地聚。

因为无聊,刚开始只是看大家常常凑些钱买一包海洛因,大家分着吸,吞云吐雾的“享受”。有些毒瘾重的,就差他到药店买支注射器、买瓶蒸馏水,开始静脉或肌注海洛因。一个人注射完,另一个人拿起来简单地清洗下继续用,没有蒸馏水时就用自来水代替,根本没有消毒措施。

他,因为好奇,也为了跟上“潮流”,加入了吸毒的行列,后来随着毒瘾的加重,成了注射海洛因队伍的一员。

他的朋友中,经常有人因为注射毒品海洛因过量而死亡,但这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恐慌,反而变本加厉。

“要的,就是这种刺激感”。

“因为,吸毒的最后结果就是死亡,达到“永远年轻”的结果”。阿兵轻轻地说。

3次复吸,染上艾滋,19岁的他就已经从“鬼门关”走了一遭

网络配图 图文无关

阿兵笑了笑,说:“永远年轻”就是死得快,吸毒一般十年左右人就会死掉。

2001年,阿兵吸毒的第三年,因为注射海洛因过量,差一点见了阎王,幸好旅馆的老板发现早,将已经休克的他送到了医院,从鬼门关把他抢了回来。

这次以后,阿兵被父母带到浙江永康,决心让他戒毒。但好景不长,他又偷偷地复吸了,毒瘾戒不了。

“不是我不想戒,真的戒毒是度日如年,还不如死了的好。”阿兵说。

自暴自弃,为了吸毒

之后,阿兵就在浙江永康打工。为了筹钱吸毒,除了向家里人要钱,阿兵还走上了盗窃、抢劫的道路。

“家里人跟本管不了我。”阿兵说。

2004年,阿兵因为盗窃摩托车被警方抓获,进看守所体检的时候,被查出患有艾滋病。

艾滋病,阿兵一点儿也不陌生。在他老家,经常看到有人患病,牙齿掉光、头发掉光、身体腐烂、最后死亡。听到民警宣布他感染了艾滋病,阿兵也恐慌过,害怕过,但想到艾滋病人的那种痛苦、人见人避的状况,他接受不了,只想早点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觉得,我是被毒品害成这样的,要报复。”

看守所出来后,阿兵再度吸毒、抢劫、抢夺、盗窃。他不喜欢跟别人在一起,作案也是独来独往。

“我是个烂人。”阿兵说。

其实,早在2003年,阿兵就有过高烧一个月不退的经历。脸部、双脚出现溃烂,他不知道,当时他已经是艾滋病感染者了。

后来,阿兵在永康市禁毒办的帮助下,到永康市第三人民医院美沙酮门诊开始了正规戒毒替代治疗,同时市禁毒办工作人员还给他联系了市防艾办,在永康入组开始服抗艾滋病的药,正规的接受艾滋病治疗,他身体才逐渐好转稳定。

工作认真,充满希望

如今的阿兵,已经完全看不出患病了,毒瘾在医生的指导下成功地戒除了,艾滋病的各项指标也正常了,身体同常人无异,加上他性格开朗,为人也热情,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他在永康工作期间,学会了电修和喷漆手艺,凭着这二门手艺,他找到了稳定的工作,现在还在厂里担任了厂长助理,月收入有万元余。

他妈妈看着儿子的转变,心情喜悦。阿兵也有兄弟姐妹在永康打工,大家住得很近,经常聚餐,其乐融融。

“他们一点也不嫌弃我。”阿兵说,正是亲人的关怀,让他有了生活的信心,有了前行的动力。

阿兵说:“现在他想通了,但他还有点儿不知足,还想拥抱更好的未来”。

因为,在阿兵心里,还有一个向往,那就是寻找自己的爱情,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

2018年仲夏,通过网络结缘,他遇到了一个贵州的女孩,也是艾滋病患者,阿兵的话里满满的是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吸毒者是违法者、是受害者、更是病人,这是《禁毒条例》对吸毒者的定义。因为社会不理解,他们受到了社会的冷淡和莫视。但是,他们更需要家人的呵护,社会的关爱,需要走出重生的正能量,尤其对生活的渴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