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读》苦难,不是作恶的理由

“我们不断追溯与求索犯罪者的动机,探寻其中最幽微的喜怒哀乐,不是为了同情乃至原谅,而是为了给自己、给对世界仍怀希望的人,寻找一个公平的交待。”这是《默读》这本书的文案,也是《默读》的主题。

《默读》苦难,不是作恶的理由

每个人都可能有身不由己或者无法回首的过往,那些苦难甚至折磨在我们身上划下伤口,我们千疮百孔、鲜血淋漓,我们挣扎求索,左冲右突,最后遍体鳞伤。不同的是,有些人可以刮骨疗伤奔向阳光,而有些人在腐烂的泥沼里跪地屈服。但无论如何,苦难,从不能成为一个人作恶的借口。这是默读最开始的立意,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作者priest确实做到了。

《默读》苦难,不是作恶的理由

不同于很多同题材的刑侦悬疑类小说,《默读》一开始的侧重点就是犯案者的动机。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来自不同层面的创伤最终把那些人引向犯罪的深渊。但作者写动机,写他们的过去,并不是为了让读者去同情,而是去了解——这个人物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默读》苦难,不是作恶的理由

万物有因有果,没有无缘由的恶,事件的设定使得每一个角色的存在都变得合理,哪怕是反派哪怕是坏人,也是一个“人”,他们饱满而立体,生动地可悲。这是这本书的成功之处,然而更成功的是:作者在告诉了我们恶的来源,也告诉我们这不是恶的理由。

《默读》苦难,不是作恶的理由

再说这本书的剧情,可谓千里伏线,悬案迭起。每个案子对应一本不同的名著书籍,电台与现实中的事件遥相呼应,既引出最终的“朗诵者”情节,又切合文章标题:《默读》。诚然,这本书讲得就是一群遭到不公正待遇自以为正义的人,在暗夜里大声朗诵出他们的心声。书中大致可分为三个阵营,善、恶、自以为善的恶。

《默读》苦难,不是作恶的理由

自以为正义的人,将恶带出水面,却忘记自己曾经的样子,本来的目的。他们不择手段,不顾一切,为了最终的惩恶扬善,牺牲个别无辜的人又算得上什么呢?这无疑大错特错。而主角骆闻舟的存在,正是为了向这世界证明,对付恶人,你可以身穿盔甲手持宝剑,却不能以恶为矛攻彼之盾。

《默读》苦难,不是作恶的理由

至于骆闻舟与费渡的感情,其实无需多言。骆闻舟是一道光,没有在黑暗里踽踽独行半生的人能不向往。这种感情,无关性别,只是恰好,你是我需要的那个人;只是恰好,你出现在我身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