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院:勞動者主動“炒”單位的案件數量陡增

金羊網 記者董柳 通訊員張靜霞

今天(11月29日)上午,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佈會,公開發布《廣州市勞動爭議審判白皮書(2018年)》。廣州中院副院長向金華、民事審判庭庭長陳冬梅作主題發佈。據陳冬梅介紹,2017年,廣州勞動爭議數量及涉案人數首現“雙下降”趨勢,勞動者主動“炒”單位的案件數量陡增。

勞動爭議數量及涉案人數首現“雙下降”

陳冬梅介紹,2017年,廣州市共調解勞動爭議案件19089件,勞動爭議仲裁案件20114件,分別同比下降9.71%、6.03%。以上案件共涉及勞動者人數83541人,同比下降13.88%。這是近年來,廣州市勞動爭議案件數量、涉案人數一路攀升後,首次呈現“雙下降”趨勢。2017年,全市基層人民法院共受理勞動爭議案件9728件,同比下降5.8%,降至近年案件數量最低點;進入二審的案件數為5725件,僅佔全市勞動爭議總糾紛數量的6.85%,不足勞動爭議總量的十分之一。絕大部分勞動爭議案件未經“一裁兩審”的漫長過程也能得到較為圓滿的解決。

重大群體性勞動爭議進入裁審程序數量銳減

據陳冬梅介紹,重大群體性勞動爭議案件的多寡是勞動關係乃至社會關係是否和諧的風向標、晴雨表。2017年,廣州市50人以上重大群體性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案件數量和涉案人數下調幅度較大。2017年,廣州市10人以上的群體性勞動爭議仲裁案件中最終進入訴訟程序的案件數為63起,佔群體性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案件總量的比例不足6%;其中,50人以上的重大群體性勞動爭議仲裁案件最終進入訴訟程序的案件數,僅有8起。

涉民營企業勞動爭議仍呈高發多發態勢

“廣州市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中小型企業,在規範勞動用工管理和自主預防化解糾紛方面能力不足的問題依然突出。”陳冬梅說,涉民營企業勞動爭議糾紛仍呈高發多發態勢,中小企業用工管理能力不足。

據統計,2017年,全市涉民營企業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案件共25903件,涉案人數約6.28萬人,分別佔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案件總量的66.07%和總涉案人數的75.19%,其中涉及餐飲、加工製造等行業的勞動密集型中小型企業的爭議最為突出。

勞動者維權方式從被動維權向主動維權轉變

陳冬梅介紹,近年來,勞動爭議案件類型穩中有變,更趨多元,體現為:一是勞動者主動“炒”單位的案件數量陡增。從廣州中院勞動爭議案件審理情況來看,2017年涉及勞動者主動“炒”單位的案件為461件,相較於2015年和2016年的67件、78件,有大幅的增長。二是確認勞動關係案件數量同比大幅度上升。2017年,涉及確認勞動關係的仲裁案件比例為36.79%,相較於2015年至2016年的11.69%、12.37%,案件比例上調幅度較大。同時,涉及勞動平等權等人格權勞動權益的新型案件開始出現。

勞動者及用人單位裁審勝敗訴比例相對均衡

統計顯示,2017年,勞動者完全勝訴、用人單位完全勝訴和雙方部分勝訴的仲裁案件比例分別為17.23%、13.71%、60.64%。總體而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仲裁勝敗訴情況相對均衡。從訴訟情況來看,2017年勞動者起訴、用人單位起訴和雙方均起訴的比例分別為41.5%、28.2%、30.3%;勞動者上訴、用人單位上訴和雙方均上訴的比例分別為20.5%、16.9%、62.6%。勞動爭議案件雙方當事人對於訴訟結果預期和反應亦相對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