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長沙縣持續高質量發展之三:佈局

佈局

——解析長沙縣持續高質量發展之三

解析长沙县持续高质量发展之三:布局

長沙縣深入貫徹“創新引領 開放崛起”戰略,緊緊圍繞臨空經濟建設開展“二次創業”。同時,推動縣區融合,實現工業園區轉型升級與智能製造的快速推進。圖為如今的長永高速。(本文圖片均由長沙縣委宣傳部提供)

解析长沙县持续高质量发展之三:布局

1993年,長永高速(牛角衝互通)開建。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 陳新

一個地方的發展,就像下一盤大棋,佈局至關重要。交通如何佈局?城鄉如何佈局?產業如何佈局?人口居住如何佈局?佈局,決定著大勢走向,也決定著發展速度和質量。

長沙縣從長沙經開區和縣城選址著筆,科學謀劃,合理佈局,形成以星沙為主的工業板塊。其後不斷拓展園區發展空間,大力發展產業集群,並推動產業協同發展,城市鄉村齊頭並進,保持了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態勢。

區位佈局均衡南北步幅

“這是一塊寶地,要大膽規劃,迅速開發。”26年前,省、市、縣三級負責人多次眺望長沙縣望新鄉一大片荒地。它距長沙火車站、黃花國際機場均只有8公里,京廣線、107國道、319國道等交通大動脈在此交會——這就是今天的新縣城和長沙經開區。

1992年10月8日,星沙開發區暨新縣城建設奠基典禮舉行。長沙縣高起點制訂“六區一場一園”的發展規劃,將縣城與開發區融為一體,構築起縣城和開發區的新型城市骨架。

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開發區在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疾行,到2007年,長沙經開區先後引進項目453個,工業總產值達到414.5億元,每平方公里實現工業產值達38億元。

一頭突飛猛進,另一頭徐徐前行,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現象日趨明顯。如何精準佈局,再次成為決策者思考的新命題。2008年,長沙縣提出“南工北農”戰略,以長沙經開區為龍頭,將縣城及南部城郊定位為工業和城市服務型區域,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將北部鄉鎮定位為農業生態型區域,以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為龍頭,重點發展現代農業,兩端齊頭並進。

2014年,長沙縣將“南工北農”的發展戰略昇華為“功能分區”戰略,實現了“各美其美”的發展態勢。

沿著歷史應有的邏輯前進,區位佈局也在奔跑中調整。2016年8月14日,中共長沙縣第十三屆代表大會提出加快推進“強南富北”發展戰略。這個戰略,雖然只在原來的基礎上改了兩個字,卻是長沙縣呼應時代發展的新要求,充實和調整了佈局的內涵。

從“南工北農”到“強南富北”,初心未變。“長沙縣的南邊和北邊要共同發展,甚至要優先北邊農業鄉鎮進一步的發展,來達到面上的整體平衡。”決策者如是表述。

綱舉目張。此後,城市資本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現代化文明向農村輻射的腳步不斷提速。

產業佈局協同全面增長

2018年10月11日,德國大陸集團與長沙市政府舉行全面合作項目簽約儀式,為長沙整車製造及零部件產業再添一位重量級成員。大陸集團將在長沙經開區投資新建中央電子工廠。

吸引又一世界500強企業入駐長沙縣的魅力是什麼?這裡有完整的汽車製造產業鏈。長沙縣已吸引了上海大眾、廣汽菲克、廣汽三菱等整車生產項目,博世長沙、住友輪胎等多家世界知名零部件企業相繼落戶。

長沙縣不僅僅是國內擁有最完整車系製造能力的地區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培育了工程機械、汽車製造及零部件和電子信息三大產業集群。

黨的十八大以後,長沙縣加快在黃花國際機場的佈局。2016年,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和長沙黃花綜合保稅區建設進入實質性階段。經過不到一年的緊張衝刺,前者拿到了國字號批文,成為全國第7個、中部第1個臨空經濟示範區,後者正式封關運行。

今年國慶節以來,百聯奧特萊斯、吾悅廣場等一批新現代綜合商業體開業,這是長沙縣現代服務業持續發展的標誌。此外,長沙縣以空港新城等功能區為載體,重點培育包括公路貨運物流、航空物流、生產性物流、農產品及消費品物流等現代物流業。大力推進全域旅遊,潯龍河生態藝術小鎮、湘豐茶博園獲批AAA級景區,旅遊人次突破1000萬,收入突破100億元。

反觀第一產業,長沙縣以現代化農業示範區為平臺,在北部鄉鎮重點建設有機茶葉、優質稻、甜糯玉米、特種紅薯、羅代黑豬等一批優勢農產品基地,打造了“金井”、“湘豐”、“高橋銀峰”等中國馳名品牌。重點發展茶葉、糧油、蔬果、食用菌等農產品精深加工業,農產品加工產值已過100億元。通過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逐漸構建出“一區兩廊三帶”現代農業發展格局。農產品遠銷63個國家和地區。

在二次創業的號角聲中,長沙縣三大產業全面發展,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1431.1億元,財政總收入285.9億元,不僅鞏固了“三湘第一縣”的地位,而且保持多年穩居中西部第一的優勢。

人居佈局統籌城鄉發展

清晨,朗朗讀書聲從北師大附屬學校潯龍河校區傳來。名校來了不進縣城進鄉鎮,讓鄉村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分享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這寄託著長沙縣就業下鄉、學位下鄉、醫療下鄉“三下鄉”的人居佈局構想。

長沙縣的決策者清醒地認識到,城市越長越大,人口漸多、交通擁堵、大氣汙染等“城市病”也逐漸顯現。既要讓人民群眾享受城市化的便利,又要避免過度城市化的弊端。

2016年“強南富北”戰略確立後,長沙縣通過全面深入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策略,形成了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一體、融合發展的新型城鄉關係和發展方式,成為湖南省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先導基地,全國城鄉融合發展先行示範區。

2017年,長沙縣全力推進富北戰略,投入各類資金21.2億元,在鄉鎮推進田漢大道、白石洞水庫、春華中學等重大項目30餘個。制定縣域特色鎮培育發展規劃,整合資金分批次、有計劃、有重點培育打造特色鎮,星沙、湘龍、泉塘、春華蟬聯全市“十強十快”鎮街,果園、開慧獲評全省美麗示範鄉鎮,金井獲評省級衛生鎮。整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白沙村獲評全國美麗鄉村示範村,潯龍河村、葛家山村獲評全國文明村。

當人流開始反向從城市來到鄉村逐夢,長沙縣也在不斷將資本引入鄉村,把富民增收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最終目標,結合“鄉村振興”戰略,以產業鏈思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全域打造“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宜居宜業鄉村,形成了以農業產業化帶動發展的金井模式,以旅遊業帶動發展的開慧模式,以資本下鄉、市民下鄉、產業下鄉帶動發展的潯龍河模式。

城鄉一體化,城鄉一盤棋,長沙縣已基本形成城鄉共建、城鄉聯網、城鄉共享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形成了“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發展局面。

每一個帶著露珠的清晨,鳥鳴啁啾,雞犬之聲相聞。一幅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人居和樂圖,都在1756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徐徐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