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控制孩子,会不会导致孩子以后没什么出息?

羊鳳霞


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性格,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现在的父母都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没有学习过育儿方面的知识,好多父母不知道怎样去培养孩子。这位母亲说“我一直看不惯婆婆管教孩子的方式,过于的控制孩子,感觉孩子一点自己的主见都没有,这样长大了是不是也没什么出息呀?”确实孩子的管教不能太严格,太过于严格会让孩子缩手缩脚,缺乏创造力,我们要培养孩子的主见性,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主见性呢?侯妈专注于亲子教育十几年,现在和父母们谈下如何培养一个有主见的孩子。

1. 父母不能管教孩子太过于严格,太严格的孩子显得懦弱没有自信;父母对于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拿主意,父母不要干涉孩子,培养孩子的主见性;父母对于孩子的事情不要包办,会让孩子没有独立性。

2. 父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关系融洽,孩子心情愉悦性格开朗,孩子长大了也有主见性。

3. 父母多鼓励和表扬孩子,对孩子多作正面的暗示,不在言语上对孩子进行否定和怀疑,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4. 教育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孩子知道对和错,孩子做事情自然有了自己的主见。

父母们想要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可以关注我,每天给你们分享。


侯妈家庭教育


孩子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每个阶段在大人看来不可理喻的行为,其实很可能是她这个阶段成长的特点。

举例说明吧,我女儿在2-3岁就脾气特别坏,各种不不不不,越说越拧巴,拧巴起来,什么都不要。自己犯轴。但是顺着她,就会好很多,等那个拧巴劲儿过了,她就顺着你了,变得又乖又可爱,什么都跟你配合。

然后到了4-5岁,又是各种不听话,不服从,各种自己的主意很大。

忽然到了7、8岁,开始变乖了。能沟通了。

容许宝宝在每个阶段自由的发展自己的个性,可以让她象一颗小树一样,自由地生长。

我经常会这样比喻,在小树的生长阶段,让它尽情发芽,尽情呼吸,尽情舒展,然后因势利导,在爱的教育下学会社会规则。

如果大人控制欲太强,总是打断宝宝的个人体验,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宝宝身上,那宝宝的自我就无法成长,渐渐的要么是格外叛逆,要么是格外黏附在大人身上。

如果宝宝错过了成长期,就会出现被吞噬型人格,在社交中,缺乏自我主见,缺乏自信,不敢说不,压抑,不容易表达自己的诉求。一遇到困难就会后退,退缩到安全区——父母身边。

控制宝宝会带来宝宝今后生命萎缩、活力下降的代价。

父母要学会爱,更要学会放手,放手不止是在成年后,在人生的每个阶段,3岁之后,就逐步锻炼放手和分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