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有多殘酷?

見微而知著


戰爭到底有多殘酷?我以親歷的幾場戰爭來告訴大家:

1、2011年3月至10月,我親歷了利比亞戰爭的全過程,其中有三個場景迄今無法釋懷:一件是戰爭剛剛爆發前幾天,我赴艾季達比亞採訪返回途中,看到一群人圍著路邊的一輛轎車殘骸激動不已。當時沒有多想就抄起相機衝過去,赫然看到車後座有一具烤成焦狀的遺體,顯然是普通百姓而且是女性!前座是男性司機也同樣是烤焦的樣子!!等我拍完照片後,那股人肉焦味讓我回到住處洗了三次澡都沒能去除,以及在接下來的整整一週時間不敢吃任何的肉類食品。戰爭中死亡的氣息相當獨特,是親歷過的人一生都很難忘記的特殊氣味!

第二個場景是我前往利比亞石油城卜雷加採訪。途中偶遇從政府軍特戰隊反出來的一名上尉。這名上尉搭了我們的順風車,途中講了許多他在卡扎菲軍隊內服役的事,並且再三警告說,卜雷加有許多政府軍的狙擊手,也就是他之前的戰友!他還好心警告說,到了卜雷加千萬別下車,隔著車窗拍拍照就好了,否則可能惹來殺身之禍!1個小時後,我們到了卜雷加。車剛停下,上尉就讓我們的司機立即把車開回去……僅僅五分鐘,那名上尉就被政府軍暴了頭!

第三個場景是卡扎菲老家蘇爾特。當時是反政府武裝向卡扎菲的親信部隊發起最後的進攻,我們無法進城,但卻在城外的野戰醫院裡親眼看到一分鐘內有12名傷員從前線抬進來,然後幾乎全部斷氣死亡的慘景!由於收治的傷員實在太多,所以連擔架上的血只能用瓶裝水來沖洗。我眼睜睜地看著那血水倒進撒哈拉沙漠,剎那間被吸乾的情景!這一刻,會覺得戰爭真的讓人的生命很脆弱。

2、在阿富汗隨美軍第101空中突擊師採訪清剿塔利班行動期間,一名少尉與我們混熟之後,成天在一起談天說地,講他的親朋好友,以及對中國的嚮往什麼的。有一天,我們前往離駐地幾百米外的村莊巡邏時,他作為帶隊指揮官走在隊伍的最前面,離我也就是30多米的樣子。就聽到轟地一聲響,然後一個活生生的人在你的跟前就剩下一條腿了!

3、敘利亞的帕爾米拉是世界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文化遺產,也是絲綢之路的陸上終點,它留下的太陽聖殿氣勢宏大,我2012年1月進入時,壯觀的情景讓我迄今無法忘記。然而,當伊斯蘭國武裝佔領帕爾米拉之後,居然用成噸的炸藥將這座文化遺址炸成了粉末!帕爾米拉那些經歷千年的許多古文物也被焚燬一空!

不經歷戰爭是不知道戰爭的殘酷,以為戰爭是如同好萊塢大片般的“戰地浪漫”!事實上,戰場上充斥的是死亡氣息,毀滅,不人道與人性中最陰暗的東西。不經歷戰爭,我們看到的死傷只是一個個數字,但親歷之後才知道,每個數字的背後都是鮮活的生命。


邱永崢


戰爭,是殘酷的嗎?

戰爭當然是殘酷的,尤其是人類歷史進入二十世紀以來,在愈來愈發達的工業製造出的各式各樣的殺人機器的支撐下,人類互相間的廝殺也越來越殘酷。

索姆河,撕裂耳膜的機槍聲一天之內就帶走了六萬人的生命;凡爾登,咆哮的重炮把這裡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血肉磨坊;大洋上,每一艘鋼鐵鉅艦的沉沒都會帶走數百上千名水兵的性命;而在蘇德之間“巨人的對撞”中,上千萬名士兵和他們鋼鐵的墳墓一起,被埋葬在了廣袤的東歐平原上;在中國抵禦外辱的抗日戰場上,數百萬軍人為國捐軀;在南洋諸島的原始森林裡,數十萬被軍國主義送上戰場作為炮灰的日本人沒有死在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機槍下,卻倒在了熱帶病、飢餓甚至是同類相食中;而即使是以絕對性的傷亡比擊敗了伊拉克人的美國老兵,在退役之後也難以避免PTSD的困擾。

凍僵的德軍士兵
太平洋戰場上被日軍吃掉的美軍軍官屍體
沉沒於海底的納粹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殘骸,與其一同沉沒的還有約2200名德軍官兵

戰爭,是殘酷的嗎?

戰爭當然是殘酷的。但戰爭最殘酷的地方,並不在於剛才所說的這些事情。無論是倒在馬克沁前的英國士兵,是抱著集束手榴彈衝向“豆戰車”的中國軍人,還是和“大和”號一起沉入海底的日本水兵,他們都是軍人。在他們主動或被迫地成為軍隊的一員之後,他們就已經知道,自己可能成為戰爭的犧牲品,或是為了保護其他人免於成為戰爭的犧牲品而倒在什麼地方。

戰爭最殘酷的地方,在於它會讓毀滅和死亡,以非常突然的形式,降臨到那些原本與戰爭毫無關聯,或者自認為與戰爭毫無關聯的無辜者身上。

1894年11月21日,旅順。日軍在攻陷這裡後進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殺,上萬人遇害,全城僅餘36人埋屍,遇害者歸葬地稱為“萬忠墓”。

萬忠墓中埋葬的犧牲者,在得知戰爭爆發的消息時,會知道他們將成為“戰爭有多麼殘酷”的一個註腳嗎?

1928年5月3日,濟南。日軍將國民政府外交人員全部殺害後,在全城肆意焚掠屠殺,死難者超過一萬七千人。

濟南城裡的死難者,會想到他們將成為日軍向北伐軍“示威”的犧牲品嗎?

1931年9月18日,瀋陽。關東軍下屬南滿鐵道守備隊炸燬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給中國軍隊,炮轟北大營,發動“九一八事變”。在這之後,在原本富饒廣袤的東北大地上,出現了幾十個萬人坑。

撫順、海拉爾……那一個個萬人坑中的枯骨,在柳條湖的爆炸聲響起的時候,他們會知道自己很快將和無數犧牲者一起,被拋屍荒野嗎?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從這一天開始,在長達六週的時間中,超過三十萬中國平民和已經放下武器的戰俘用各種方式被殘酷屠殺。

當南京城被攻陷的時候,這三十萬冤魂,能夠想到他們會面臨如何殘酷的命運嗎?

夠了,已經不需要再說下去了。

戰爭,是殘酷的嗎?

戰爭當然是殘酷的,但是對於絕大多數戰爭中的無辜犧牲者來說,不斷強調戰爭有多殘酷,並無助於幫助他們擺脫這種殘酷。自1840年以來就不斷遭受入侵的舊中國人民知道戰爭有多麼殘酷嗎?他們當然知道,但這並不能避免一次又一次的侵略、凌辱和屠殺;飽經戰火的越南人民知道戰爭有多麼殘酷嗎?他們當然知道,但這並不能幫助他們避免美軍凝固汽油彈和橙劑的荼毒;經歷過無數戰亂的阿富汗人民知道戰爭有多麼殘酷嗎?他們當然知道,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在婚禮上載歌載舞之時被突然飛來的航空炸彈炸上天。

2015年10月3日,由美國主導的駐阿富汗國際安全援助部隊對阿北部城市昆都士市的一家醫院進行了轟炸,造成至少22名醫護人員和平民喪生,另有30多人受傷。

歸根結底,戰爭,往往是強者強加給弱者的。一味哭哭啼啼地強調“戰爭有多殘酷”,或許可以避免讓自己的城市變成1945年的德累斯頓,但絕對無法避免旅順和南京的悲劇再次上演。

而那些看到自己國家的航母下水就開始唸叨“屍骨累累”的人並不明白的是,正是因為先輩們見識過戰爭到底有多殘酷,所以他們才會告訴後人,“如果中國沒有航空母艦,我死不瞑目。”

屍骨累累,屍骨累累

如何避免戰爭的殘酷突然降臨到我們頭上?我想,先輩們已經為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1894年10月24日,侵朝日軍進抵鴨綠江。28天后,旅順遭遇日軍屠城。

1950年10月7日,美軍越過三八線向鴨綠江推進。18天后,志願軍發起一次戰役,美軍開始全線後撤。

警惕戰爭,但不要懼怕戰爭。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


共青團中央


看到這個問題就想到了電影《自己去看》。

很多人都說《紅海行動》表現了戰爭的殘酷,血肉橫飛、殘肢斷臂固然能表現出戰爭殘酷的一面,但迷影覺得,戰爭更殘酷的一面是對人心理的摧殘。

去年看了一部1985年的戰爭電影《自己去看》,裡面的場景如同噩夢一般,時不時出現在腦海中。

電影名字"Come And See"出自聖經啟示錄,意為讓人們睜眼看看末日圖景。

印象很深的有兩個片段:

男孩參加了游擊隊,在德軍攻佔自己的家鄉後,他同女孩回到了村子裡,村子裡空無一人。男孩一直安慰自己媽媽和妹妹肯定是逃到了河中央的小島上,2人簡單的吃完飯準備去尋找。屋子裡到處是蒼蠅,嗡嗡的聲音讓男孩崩潰。

出屋準備去尋找自己的家人,鏡頭一轉女孩看到了屋後堆疊在一起的屍體,失聲尖叫。

男孩沒有回頭,他一心想著去小島上找媽媽和妹妹,不願去看身後的人間煉獄,雖然他心裡早就猜到家人已經被害。

電影的高潮部分改編自真實發生的事件,德軍在二戰時期的一場大屠殺。德軍將整村人趕到一個屋子,放火燒死了所有人。有兩個細節,一個村民將自己的小孩托出窗外,又被德軍顛倒著扔了進去,理由是怕這些孩子長大後報復,所以要趕盡殺絕。德軍指揮官用自己的鋼盔蓋上了寵物,不讓寵物目睹如此慘狀,而他們自己,卻像在經歷一場狂歡。

男孩的面部和德軍指揮官的面部都在扭曲著,男孩經歷過這一切,驚恐的面容看起來跟一個老頭一樣。而德軍指揮官,肆意狂笑。一個弱者,一個惡魔,這兩人將戰爭對人心理和人性的摧殘表現的非常深刻。

這部電影演員的表演誇張,音效非常嘈雜,有對殘肢斷臂的直接表現,但最重要的是這部影片表現了戰爭殘酷的另一面。

而且,這只是一部電影,雖然相較於其他影視劇更能表現戰爭的殘酷,但真實的戰爭還要比電影中的殘酷十倍、百倍。


迷影生活


戰爭有多殘酷?看看在敘利亞,阿勒頗發生的事情吧。

2012年,9月的一天。

照片上三個士兵在把守關卡,有說有笑。



忽然接到通知,有一輛敵軍坦克在附近,趕緊拿好武器做準備。



但已經太遲了,就在這一瞬間,敵人的炮火已經來了。



都是廢墟和煙霧。



唯一的倖存士兵。



運氣好,他只是受了點輕傷。



戰爭有多殘酷?就幾秒鐘時間,平時和你一起流血流汗的哥們,就這麼掛了,留下你一個人。面對現實,你又無可奈何。


凌耶百事通


那我就用具體的戰例來回答你的問題吧!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三日,中央軍委下達集結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萬軍人奉命集結在雲南至廣西的772英里的邊防戰線上,二十五日,我軍完全封鎖中越邊 境全線。1979年2月17日凌晨,我軍炮兵部隊數十萬發炮彈摧毀了越軍表面陣地有生力量,我步兵部隊全面進攻,直到我軍攻下諒山,深入越南40多公里, 從2月17日至3月5日宣佈撤軍,短短17天,雙方合計傷亡10萬以上,日均6000人,用血流成河來描述這場邊境戰爭絕不誇張。

2月17日6時25分,我廣西至雲南772英里邊防部隊陣地,以猛烈密集的炮戰開始轟擊越軍陣地,持續近一個小時的炮轟,基本摧毀了越軍表面陣地的有生力 量,我軍坦克部隊配合步兵開始向越軍陣地縱深推進,然而,我軍猛烈的炮戰並沒有致命打擊消滅久經戰火薰陶的越軍主力,我軍步兵遭到了越軍的頑強抵抗,我軍傷亡巨大。17日,東線部隊在我軍炮兵的猛烈炮轟之後,開始了友誼關突破,然 而,無論是基層指揮員,還是戰士,都缺乏實戰經驗,戰士衝擊時隊型過於密集,同樣也是傷亡慘重。17日、18日,我人民 解放軍部隊廣西和雲南戰場,傳來兩天傷亡達4000多人的消息。

且,戰場上大批傷亡人員出現,更使我軍後勤部門措手不及,無力全部救治,有不少戰士是因為沒有得到及時救治才犧牲的。我軍作戰初期死亡率確實相當高,個別連隊傷亡甚至到達了百分之九十,一般作為尖刀連的部隊,最後一個連回國的一般只有十幾個人,一個班剩下不 到一兩個人。我軍前線指揮機關面臨戰場現實,善打游擊戰的許世友,立即改變作戰部署,直到2月底以後,我軍的傷亡才逐漸減少。

1979年中越戰爭其慘烈程度直逼朝鮮戰爭。昆明軍區在對對越自衛反擊戰總結時提到:“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我軍犧牲 6900餘人,傷14800餘人。2月17、18日兩天,傷亡達4000多人,後勤部門措手不及,無力全部救治,傷員死亡很多。”也許中國人至今都還記得 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描述的浴血場景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背後是無數士兵生命的代價。1984年的老山戰役中,中國軍隊犧牲939人,支前民工64人, 山頭被炮火削平幾公尺,地表陣地是一片焦土。

戰爭是殘酷的,但我們中國人熱愛和平但不懼怕戰爭。為了維護國家尊嚴和領土完整,我們的子弟兵義無反顧奔向了炮火連天的戰場。

正如他們所願,祖國才有了今天的安定和富強。


諸葛小兵兵


戰爭究竟有多殘酷,咱先用一個比較火的段子形容一下在合適不過了:

說的是在日本侵略中國的時期,一個美國人來到了中國,他是一名戰地記者,這一天他攔住了一名個頭不高,稚氣未脫的正開往前線的中國軍人。下面是他們的對話。

美國記者問:請問你今年多大的?

軍人:我今年十六歲。

美國記者問:好年輕,那麼你想念你的父母嗎?

軍人:他們被日本人殺死了。

美國記者問:你覺得你們中國能戰勝日本人嗎?

軍人:當然,我們絕對會打敗他們的。

美國記者問:希望你們成功但是我想知道,當日本人被趕走後你想幹什麼呢?娶妻生子?

軍人笑了笑:可能那個時候我已經死了。

第二個事,是一名參戰的美國戰士所拍攝過的一張照片,它真實的反映了戰爭的殘酷,一張照片的衝擊可以勝過千言萬語,咱們先看一下,各位屏住呼吸。

這張照片下面有一行英文,是當時拍攝者寫的,把這行文字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如果我不拍下這張照片,那麼諸如我母親一樣的人們就會以為戰爭僅僅是他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樣。”筆者認為這並僅僅是一張照片,它勝似一篇無聲的電影,它默默的訴說著戰爭中最為殘暴,最為嗜血,最為無情的一面,遙想筆者幼時看到某地雷戰,地道戰中的戰爭場面,實在是太過戲劇化,真實戰爭中的場面並沒有被人們所熟知,人們應該看看什麼才是真實的戰爭,真實的地獄。

下面這兩個老照片也是真實的戰場場面,真正參加過血腥戰爭的老兵,是不會輕易提前這段不堪往事的,因為戰爭不忍直視。讓我們珍愛和平,拒絕戰爭吧。


老豬的碎碎念


謝謝!

從古至今,每場殘酷的戰爭都是屍骨如山血流成河,以損壞天道人理為代價而結束,要麼正義之爭,要麼邪惡之戰! 就說在戰國時,秦趙齊魯長平之爭中,秦國將師白起前後殺擄趙軍不下40萬,就其活埋坑殺將士不下20萬人!至今歷經千年後戰爭遺址上有可以看到累累白骨; 靖康之恥中,金軍攻破東京,北宋宋欽宗宋徽宗父子二人在受盡金軍百般折磨中先後死去,趙氏皇族,嬪妃、宮女,朝臣百姓受盡燒殺搶擄,姦淫擄盜之苦!岳飛仗見立馬: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靖康之辱足見戰爭毀滅天地人倫天道朝綱,足見戰爭的殘酷!

謝謝!





解悶日記


戰爭有多殘酷?

其實這個問題在我心裡早就有了定位。戰爭帶給人們無盡的傷害和痛楚,使經濟倒退,使人們生活在痛苦之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很大程度的限制了人類文明的進步。

一位老兵回顧:戰場的確是地獄,想想耳朵已經被震聾,閃光彈把眼睛閃的睜不開,地面在劇烈顫動。一陣一陣的衝擊波迎面襲來,身體一會兒被埋進土裡,一會兒又被拋到空中,戰友大聲的對你喊著什麼一點兒都聽不清,轉眼化成血霧,前面的敵人密密麻麻。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所有的感官已經崩潰,這種狀態下很多戰士想的並不是逃跑,因為也不可能逃掉,只能儘量冷靜繼續戰鬥。【歡迎關注 老兵到:最有味兒的軍事平臺】

看慣了國產抗戰電視劇的手撕鬼子,彷彿戰爭很簡單,只要一腔熱血加上中國功夫就可以保家衛國,影視劇的戰爭,多是偏向於英雄主義色彩,也就是所謂的主角光環,主角穿梭於槍林彈雨之中,毫髮無傷再用手槍幹掉十幾個日本人,或是主角在被打中身體後繼續站起來戰鬥,絲毫看不出來被打的樣子……其實真實的戰爭不可能說像這樣過家家這般,真正的戰爭是殘酷無比的,用血肉橫飛這個詞形容一點都不誇張!

你可以看看大片《拯救大兵瑞恩》,那登陸戰鬥場景就非常真實,看得甚至讓人反胃,可那就是事實……

電影紅海行動可以說是目前國產戰爭劇最有良心的一部作品了,劇中儘可能最大化的的真實展現出戰爭殘酷的樣子,電影中一幕幕的畫面告訴人們:戰爭有多殘酷,可以一瞬間帶有一群人的生命,可以無情的摧毀一切幸福,可以帶來顛沛流離的絕境。揭示了一個真相:不經歷戰亂,永遠不會明白和平到底有多珍貴。其實戰爭的殘酷的模樣,紅海行動只講到了一半,究竟有多殘酷,沒有經歷過的人永遠也不會懂。【歡迎關注 老兵到:最有味兒的軍事平臺】

我們先來盤點一下紅海行動戰爭殘酷的畫面吧!當蛟龍突擊隊開著越野車冒險進入交戰區域時,原來具備作戰優勢的政府軍卻因為汽車炸彈死傷一片,汽車炸彈或者應該叫人肉炸彈,顧名思義,是人開著帶有大量炸彈的汽車衝向敵軍,電影中,恐怖分子拿家人的生命威脅一位爸爸,把裝滿炸彈的汽車開向政府軍,瞬間血肉橫飛死傷慘重,汽車炸彈襲擊之後,畫面猶如一推人肉餃子。成堆的屍體,將死之人的呻吟,人間地獄也不過如此。紅海行動告訴我們,血腥殘酷才是戰爭。記得有這麼些畫面:恐怖分子扔出手榴彈,突擊隊員趕緊撿起手榴彈想要扔出去,時間來不及右手被炸掉,血肉清晰可見,被彈片掃到說不出話直到死亡,在戰鬥中被削去半邊腦殼,隊員面部骨骼被炸斷,幾乎半張臉都掉下來了,後來他說吃糖就不疼了,女隊員拼了命往他被炸斷的嘴巴里塞糖,可是那糖,直接掉在了地上……

紅海行動很細緻的反映了戰爭的殘酷性,以致進電影院觀看的許多中年母親和小朋友不得不半途離場,但這就是戰爭!戰爭,並不是只有功名成就的大將軍,還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普通士兵,很多抗戰老兵曾經回憶說:戰場上很難找到全屍,拉出來的遺體都是半邊身體,液體甚至是器官,所以說戰爭的殘酷性是不言而喻的。

幾組圖感受下戰爭的殘酷:


【歡迎關注 老兵到:最有味兒的軍事平臺】


老兵到


攝影師:Greg Marinovich

地點:索韋託 (1990年)

一個月前,我見到了一個人被毆打致死的情景,那是我第一次領略到真正的暴行,而我現在還為當時自己的無能為力而心懷歉疚。“不許拍照,”有人喊道。我說行,只要你們停止殺人我就不拍。而他們沒有。

當這個人身上著火後,他開始狂奔。

我調整構圖準備拍攝下一張照片時,一個赤裸上身的男人衝入了鏡頭,揮舞著大砍刀鍘向燃燒著的頭顱。

我試圖忽略掉人肉燃燒的味道多拍了幾張照片,渾然沒有意識到這幫暴徒隨時可能圍向我。

受害者的哀鳴漸弱,到我離開的時候已經停止。我回到車裡,開過第一個路口,開始大聲嚎叫。

我時常在照片中看到自己的罪惡。我曾在南非工作了很長時間,其中三次中彈。第四次中彈是在1999年的阿富汗,那是我最嚴重的一次。

至此,我決定金盆洗手,退隱江湖。十九個月之後,我遇到了自己的妻子。

攝影師:Tom Stoddart

地點:薩拉熱窩(1992年)

我對戰爭大片式的作品完全沒興趣,我在意的是記錄人們在戰爭陰影下的生活。

這張照片拍攝於薩拉熱窩有名的狙擊點,街上每天迴響著狙擊子彈劃破空氣的聲音,亡魂不計其數。人們想從街道的一邊去往另一邊只能用跑的,隱藏著的塞爾維亞狙擊手隨時可能對他們開槍。

生活在戰火下的人們誰敢說自己不害怕,薩拉熱窩是我多年工作經歷中最危險的地方。也許我能夠離開,但居住在薩拉熱窩的人們不能。

而最不可思議之處在於薩拉熱窩離倫敦很近很近,近到只需要一兩個小時你就能站在希斯羅機場的大廳。

而那裡來來往往的人,有的打算去滑雪,有的打算去加勒比度假,而我只想仰天長嘯,用照片展示不遠處戰火瀰漫的生活。

攝影:Ron Haviv

地點:波斯尼亞(1994年)

照片中這些軍人是塞爾維亞軍閥阿爾欽的手下,剛剛槍殺了一位穆斯林屠夫以及他家人。

我曾經給阿爾欽和他的小老虎拍攝過合影,因此他允許我隨同他的部隊拍攝他所下達的“使命”。

儘管這些士兵們曾警告我不許拍攝,但我對自己發誓我必須帶著照片離開這裡,證明這些事情曾經發生。

後來一次我拍攝部隊殺人畫面時,被阿爾欽抓個正著。

他說這些照片必須交給他沖洗,他會把自己覺得不滿意的留下。我把前幾天拍攝的膠捲藏在了我的口袋裡,心中盤算,如果我極力維護相機中的膠捲興許他就不會猜到我身上還有。

不久後這些照片被公諸於世,阿爾欽在一次採訪中說,“我很期待有一天能夠喝到他的血。”

他把我放在了他的死亡名單上,為此我花了八年時間逃過他的獵殺。最終這些照片成為海牙國際法庭指證其罪行的明證。

攝影師:Eric Bouvet

地點:車臣(1995年)

當時,我跟隨一支俄國特種部隊行動,他們殺人放火姦淫擄掠無不用其極。

我目睹他們的一切暴行,卻阻止不了他們。

這張照片拍攝於一個清晨,頭天晚上的激烈交火交火造成四人死亡,十人受傷。我們出發時一共有六十個人,回來時只剩下三十個,幾乎個個帶傷。我活下來算是幸運。

晚上起夜時我發現身邊四米遠的地方就躺著一名車臣武裝分子的屍體。

當陽光出現,我拍下了這幅照片。

這是我看到的第一幕場景。這個頭上綁著繃帶的人在昨天失去了他的朋友,這讓他整夜都沒有入睡。而這一切只有我一人見證。

攝影師:Gary Knight

地點:伊拉克(2003年)

我位於迪亞拉橋頭,當時海軍陸戰隊員們必須拿下這個據點才能繼續進軍巴格達。

畫面中看到的是先頭部隊,正是他們拉倒了薩達姆雕像。

伊方向我們展開了猛烈的炮火攻擊。一波接著一波的開火令人恐慌,有一枚炮彈正中坦克,如果這枚炮彈越過坦克那麼一點點,被擊中的可能就是我。

本能讓我想躲起來,但我卻不能這樣做。只要動起來,就能克服恐懼。

和平民及士兵們的壓力比起來,我的算不了什麼。

我來或者不來是無所謂的,他們卻別無選擇。

攝影:Marco di Lauro

地點:伊拉克(2004年)

這幅照片拍攝於我職業生涯中最危險的一刻。

當時我和兩個試圖衝入房間的海軍陸戰隊員站在一起,第一個海軍陸戰隊員把房門踢開後,照片中你看到的這個男子將一枚手榴彈扔在了他身上。

還沒走近大門的我被外牆救了一命。第二名海軍陸戰隊員衝進房間擊斃了這名伊拉克人,我緊隨其後進入房間拍攝了這張照片。

我28歲開始幹這一行,今年已經40。

在你還年輕的時候,總認為自己打不死。但如今,我能接受的冒險行為已經大不如前。我越來越怕死,害怕冒險。不過我還會繼續幹這一行,只是會更加小心。

攝影:Ashley Gilbertson

地點:伊拉克(2004年)

這是我曾經最驚險的遭遇。

我與海軍陸戰隊的一支先行部隊同行,結果被叛軍包了餃子。

我和四十名海軍陸戰隊員沿著一條街道飛奔撤退,躲進一處伊斯蘭文化中心,其間不時有子彈貼著我的臉頰飛過。

我想,就算今天把命要交代在這兒了,也要把工作幹好。

拍下這張照片時,圖中的士兵正在大叫,“別他媽給老子拍照片了!”

大多數時候,戰地攝影作品時會有種好萊塢大片中演繹中的戰爭現場。只有少數照片能讓你體會到戰爭有多麼糟糕,有多麼絕望與緊張。

我喜歡這張照片,儘管它不那麼清晰,構圖也不理想,甚至你不知道周圍到底發生了什麼。但實際情況正是這樣——現場就是這樣混亂。

攝影師:Shaul Schwarz

地點:海地(2004年)

“我身上是血,腦漿,我大叫,顫抖,我驚恐萬狀地跑到車裡,我已經一團糟。”

攝影:Adam Dean

地點:巴基斯坦(2007年)

拍攝這張照片時我基本還是個菜鳥。剛剛研究生畢業,認為自己應該去巴基斯坦拍攝當地的選舉。

兩個月前這裡曾經發生過一次刺殺貝布托的事件,這預示了拍攝的危險性。

果然,當時我離貝布托只有十五米距離,突然響起一陣槍聲,接著就是猛烈的爆炸。我十分恐慌,自己從未見到過屍體,這對我來說就像一場測試,看看我是否具備這項工作所必須的素質。

在我靠近爆炸現場的過程中,內心一直在鬥爭著。爆炸中心的血泊裡,躺著至少十數具肢體不全、血肉橫飛、幾乎化為焦炭的屍體。

我必須考慮取景構圖,才能避免畫面太過血腥。

我今年33歲,我不希望自己在這個行業終老,但我知道也許有人願意。

攝影:John D McHugh

地點:阿富汗(2007年)

這是我在中彈前拍攝的最後一張照片。我在美軍努爾斯坦的部隊拍攝了五週時間後,接到指令去幫助在附近遭遇伏擊的一支小分隊。路邊到處是躺著的人,有的已經死了,有的還在掙扎。塔利班從高處向我們開火。我躲在一塊石頭後面,能清楚聽到子彈擊中石頭的聲音,腦子裡不停罵著“我操!我操!”

我們看到一輛悍馬,跑了過去。結果一下子被兩面的火力夾擊。當時我已經預料到自己可能被擊中。頭上不住的有子彈飛來飛去,就像馬蜂窩被捅了一樣。在他們火力的壓制之下,我們只能看著狙擊手將隊友們一個個除名。

子彈擊中了我的肋骨並從後下方穿出,感覺就像被重重地打了一拳。我倒在地上,掙扎著躲到另一塊石頭後面。前方創口看起來只有一枚硬幣那麼大,但後面的傷口尺寸超過了我的巴掌。在難忍的劇痛中,我覺得自己可能要死了。然後我又開始擔心如果沒有死,只是殘廢了怎麼辦。是不是還不如死了更好?我的腦袋亂成一團,我繼續想著“操,不要這樣啊!”

足足過去25分鐘後才有人過來搭救我。我的相機掉在地上,在他們拖走我的同時我也順手拖走了自己的相機。回到基地後,一位醫生驚歎道,“天啊,我能一眼看穿你。”當我知道自己能康復的消息後,我告訴我女朋友我決定回家,再也不幹這件事了。我一直認為自己的工作很重要,但如果不是這件事,我永遠不會意識到這件工作也同樣危險。

我熱愛自己的工作,但中彈這件事讓我更加重視生命。兩個月後,我向我的女友求婚,而去年我們有了自己的孩子。

攝影:Julie Jacobson

地點:阿富汗(2009年)

當時的場面很亂,一群酩酊大醉的士兵急於找到發洩的途徑。

我看到三個士兵站在路上一邊抽菸,一邊把玩著手裡的槍。突然我看到另一個人嘴裡叼著刀子從樹叢裡走了出來,他手上抓著一隻斷手,就像握住一塊獎牌。

士兵們看到這一幕笑了,紛紛朝天鳴槍。我下意識的舉起相機拍攝。叼著刀子的士兵徑直走向我,旁邊的人圍著我們開始喝彩。我心中默想,“別做任何危險舉動,就把自己當做這場瘋狂慶祝的一份子。”

當我回到旅店把照片展示給其它攝影師,他們反問到,“你有沒有意識到他們可能殺了你?”。

多年後,每當我重新看到這張照片,我依舊會感到一股涼意。

我很恨這張照片,它展現了人類最醜惡的一面。

每當你捲入衝突之中,都能看到人類的斑斑劣跡。我們需要見證我們所做過的,以便能告訴下一代我們曾經犯下的錯誤。

如果有一天我不再用自己的照片進行這種記錄,我會放棄自己的工作去開一家餐館。

攝影師:Adam Ferguson

地點:阿富汗(2009年)

在這場自殺性爆炸襲擊後,我是第一批到達現場的攝影師之一。

現場一片狼藉,屍橫遍地,火舌在建築物的斷垣殘壁上肆虐。劈啪作響的火焰,斷斷續續的小爆炸,仍在倒塌的建築物,至今我仍能感受到當時無限的恐懼。

硝煙還未散盡,隨時可能有另一顆炸彈爆炸的危險。但我必須將恐懼放到一邊,將注意力集中在手上的工作:關心事件進展並翔實記錄。

隨後,我看到這名從爆炸現場被救出來的老婦人驚恐地跑過被夷為平地的街角,我趕忙按下了快門。然而我並不能夠去展現這件事會如何影響她的生活。隨著爆炸現場被控制起來,我只能跑回辦公室整理照片。

作為一名攝影師,我經常會感到無助。當醫生、軍人們在你身邊各司其職時,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拍照,這樣的痛苦令人寢食難安。

當我憑藉這幅照片贏得荷賽時,我是難過的。人們為我的獲獎而高興,為我經歷並捕捉的悲慘瞬間而喝彩。我只能說,欣慰的就是當攝影師的作品獲獎,他所拍攝的故事就能被更多人瞭解。

攝影師:Jo·o·Silva

地點:阿富汗(2010年)

在阿富汗待了一個多月後,我踩上了地雷。

當時我們正排成一行前進,我走在第三個。

在我落腳的時候,突然聽到一聲金屬的脆響,然後我就飛到了天上。

我很清楚發生了什麼,當士兵們把我從殺傷半徑中拖出來時,我拍下了這幾張照片。我身邊的人死的死傷的傷,而我必須記錄下這一切。我旁邊的士兵們大聲呼喊著醫生,我知道我的腿沒了。

我接通了給妻子的衛星電話告訴她不要擔心。當我回到醫院,才感覺到疼痛。事後的感染差點幾次要了我的命。

我是極少數整天在伊拉克摸爬滾打的攝影師,所以我早知道會有這麼一天。

人們認為我這麼做純粹是為了找刺激。其實這麼做意味著艱苦的工作和無盡的孤獨。真要找刺激,不如去當消防隊員。我不想撒謊。

世界需要面對這些影像。如果我還能站起來,如果我還能借著假肢站起來,我還會回到戰火硝煙之中。我希望自己此刻能站在利比亞的槍林彈雨之中,過去對我沒有半點陰影。

攝影師:Lynsey Addario

地點:利比亞(2011年)

我在利比亞呆了兩週多時間,拍攝當地緊張的局勢,拍下了很多諸如此類缺乏經驗的起義軍遭受機關槍和迫擊炮猛烈襲擊的照片。

3月15日,我和其它三名記者被卡扎菲的軍隊抓獲。他們把我們推倒在泥水裡,用槍指著我們,我們害怕極了,求他們放一條生路。沒想到,他們開始猥褻我,摸我的胸部和屁股。最後把我們捆在一起,蒙上眼睛,在一處又一處輾轉了六日。

開頭三天他們非常粗暴,我的臉被狠狠打了幾次,猥褻更是從來沒有停止。當時,我甚至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了懷疑,完全不明白為什麼要讓自己淪落到這個地步。

當軍隊的人把我們扔在一邊時,我們被捕的三個人聊過如果能逃出去後各自的打算。我說也許我會選擇懷孕。

2004年我在伊拉克的費盧傑被綁架,後來被幸運放走。結婚前幾周,我駕駛的車失控。我也曾想過是否要繼續做這份工作,我懷疑這份職業帶給我的是否抵得過讓家人承擔的辛酸。

當我們最終獲釋時,我覺得一切好極了,活下來的喜悅讓我產生了永遠會認為這份工作冒險的衝動。但幾周後,傳來了我的同行遇害的消息,這讓我重新陷入混亂——這份工作需要的不止是技術,還有很多很多運氣。

攝影師:Mads Nissen

地點:利比亞(2011年)

當艾季達比耶被攻陷後,我迅速趕往了當地。

當時起義軍佔領了那兒,群眾開始狂歡,朝天鳴槍。

卡扎菲擁護者的屍體遍地都是,隨著日頭見猛散發出腐敗的異味。

坦克上燃燒著熊熊大火,我很擔心它隨時會發生爆炸。

這時,突然有一個人跳上了這輛正在燃燒的坦克。我對坦克沒有興趣,但這個人吸引了我。我希望表現出每個人重獲新生時的那種喜悅感,而一幅恰好吻合的畫面就這樣突然出現在我的面前。

我儘可能靠近,離坦克只有幾米距離,開始狂拍一氣。腦中默數到五,立馬轉身就走。

我見到了太多四分五裂的屍體,而我並不想變成那個樣子,我並不能讓自己太過貪婪。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


戰爭是殘酷的,這個不容置疑。那麼,戰爭到底有多殘酷呢?

戰爭會導致國家分裂甚至滅亡。

南斯拉夫曾是區域性的經濟強國,不但在經濟上取得了成功,在藝術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一些電影等藝術作品在國內有廣泛的影響。但內戰的爆發,最終導致南斯拉夫解體。

戰爭會導致人員的大量傷亡。

據統計,幾千年來,人類歷史上有記錄的戰爭有1.5萬餘次,造成35億人死亡。另據報導,2001年以美軍為首聯軍入侵阿富汗,塔利班政權被推翻,這場戰爭造成至少10萬人死亡,還有同等數量的人受傷。

戰爭會使經濟遭受嚴重創傷、財產蒙受巨大損失。

1991年的海灣戰爭,導致伊拉克整體經濟水平倒退30年。戰爭還會汙染當地環境,使其不再適宜居住、生產,間接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海灣戰爭後,因貧鈾彈的使用,伊拉克新生兒畸形率嚴重超過一般平均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