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常说“人不打不成才,树不修不直立”,你如何看待这种教育观?

老农民说事


我从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棍棒教育

“人不打不成才,树不修不直立”,我相信,许多农村人教育孩子都持有这样的观念,也就是所谓的棍棒教育。

记得小时候,我可没少挨爸爸和老师的打。家里有老爸的皮鞋,学校里有老师的红柳条。家里犯了错,老爸朝屁股上狠狠地踹几脚;学校里违了纪律,老师甩着红柳条往手心里打。当时那个疼啊,现在都能感觉到。

可他们美名曰:这是为你好,不打你,你就不听话,打你是给你教训。

二、这种教育观的缘由

1. 传统思想的影响

很多农村老人都是在解放前出生的,从小受到封建文化和传统思想的影响,一直认为严师出高徒,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只要孩子不听大人的话,或者不听老师的话,就会严厉打骂。

2. 孩子的调皮捣蛋

有的孩子天性调皮捣蛋,让大人们无可奈何。觉得打一顿,让他长记性,就不敢再犯了。

3. 农村老人的文化程度不高

农村人的文化程度不高,不理解人性,不会讲道理,不会心理学。在他们眼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错了就得挨打。只有挨打了,你才能改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样的道理。

三、片面的教育观

这种教育观具有片面性。

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我觉得,教育孩子不能一味地靠打,靠严厉,尤其是现在,时代变了,孩子们更加有个性,有自己的想法了。

1. 一味地打,会适得其反

如果孩子犯错,一味地打,不明其理,就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创造力。

比如说,孩子将家里的机器拆了,你大发雷霆,将孩子骂的狗血喷头,甚至将孩子大打了一顿。那么,孩子会觉得拆机器不对,要挨打,以后就不会对机器感兴趣了。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毁掉一个人的兴趣,就是毁掉他的潜能和更多机会。

或许,将来他会成为一名机械工程师,但因你的一顿打,让他绝了路。

有时候,你越打,孩子越叛逆,甚至走上更严重的道路。

比如,我有个朋友,农村的,小时候他一犯错,不管大小,他父亲就打他。上了初中,他父亲还打他,他非但没有听话,还变本加厉,不按时上课,抽烟喝酒,打架泡妞,无恶不作。

后来,他回忆说,当年做那些坏事,就是为了气他爸,他越打,他就越坏。

2. 不打,反而会更有效

你拍打篮球使的劲越大,篮球蹦的越高,你手里承受的力就越大,手就越疼。

孩子犯了错,首先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生气愤怒。搞清楚孩子为啥犯错,给他讲清楚犯错的利弊。事不过三,同样的错误,如果犯了三次,那时候,你再狠狠地教训一下他,他就会真的长记性的。

以上是我的观点。我是农家小喜子,专注于三农问题和生活资讯,欢迎关注。

农喜子


老家有这样的说法“棍棒下面出孝子”,也是农村最常见的教育方法。小时候也是这样度过的,犯错后挨揍更是家常便饭。


过去没有这样的“惯孩子”,以前农村条件不好,也没有“惯孩子”的条件。孩子早早就懂得生活的艰辛,并且从小就会帮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喂猪,做饭,拔草等等是每一个农村孩子从小就掌握的技能。

首先来说打孩子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但一昧的惯养反而导致孩子从小就飞扬跋扈。现在来说已经见过了不少的这样的现象,随着条件越来越好对于孩子更是娇惯。孩子打父母,骂爷爷奶奶,反而还被当成了祖宗一样供着。对于我们小时候来说哪有这么麻烦,不吃饭就是一巴掌,不干活还是一巴掌,睡懒觉还是一巴掌。

听过朋友说过这样一个例子,朋友家的孩子喜欢睡懒觉,父母做好了饭叫了几次还不起床,起床以后铁青脸。

父亲看完后问“你怎了,谁招惹你了”。

“我有起床气”

迎接孩子的就是一巴掌,“你有起床气我还有起床气呢!做好了饭叫都叫不起来”

孩子并没有正确的是非观,这些主要靠的也是的父母的教育。打虽然不能根本的解决事情,却能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并且在武力的压制情况下能不在犯。

打并不能对于孩子施行一昧的殴打,在打过之后更要跟孩子讲清道理,使得心服口服,能记住其中的教训。


乡下小土著


我很赞成这个观点。

1、我从小生活在农村,也是在爸爸的棍棒下长大,那时候,爸爸严厉的不近人情,我们姐弟三人没少被打,我属于相对不听话那种,虽是女孩,爸爸一样没少打,每次挨打,我都暗下决心,要如何上进,但可能天性比较顽虏,没过几天照旧,于是我被打的次数很多,有一次还离家出走去姑姑家住了一顿时间,回家后看到父亲独自在角落黯然神伤,眼眶红红的,多年后,父亲说,每次打我们他心里更疼,但成才的树都是要扩的。为人母后,我理解了父亲,可太晚了,我终归没能成才,父恩未报,父亲确撒手人寰,每每想起父亲,我都禁不住泪目,当年那个挨打的细节,竟也变得温馨起来。

2、农村的寒门子弟,唯有读书这一个出路,我们当年如此,现在的寒门子弟依然如此,前段时间的减负,我觉得减负只能让寒门学子被踩在脚下。从来都是寒窗苦读,从来都是梅花香自苦寒来,对于我们这些农村寒门子弟而言,没有优势教育资源,不能拼爹拼吗,还被减负,那出路何在。农村的父母本身就很有局限性,教育子女很单纯,正直善良有担当是他们的期许,不懂珍惜,不努力学习是父母接受不了的,所有天下父母都一样,谁都希望自己孩子成龙成风,我曾经专门跑到杨树林观察好久,所有挺拔高直的树木都是经过修剪的,最淳朴的父母,用最淳朴的方式,教育子女,这是很有科学依据的。

古往今来,多少成才的先贤都有过被打的经历,网上随便一搜案例比比皆是,当有资源的人比我们更努力时,当明明有些人可以凭脸蛋吃饭,却要靠才华时,农村老人最朴素的教育哲学,对寒门子弟就是最好的教育观,我支持。


女阅女色


非常赞成这种教育观念,人没变,人性也没有变,以前的教育理念是针对人性而设的,所以这种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在今天依然合适。具体原因听我慢慢道来。

人类的秩序本质上是建立在暴力之上的,这是古今之外全部都一样的道理,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例外。

小孩子是无法用道理说服的,哪怕是他觉得你说的对,却依然抵抗不了玩耍和电视的诱惑,对于完全不讲道理的认人来说,打便成了唯一合理的选择。

打与不打,怎么打,打的轻重,这些都是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的,但打无论如何都是十分必要的。历经千年的经验,只要人性不变,这套道理就依然适用。


昭烈名臣


大家好,我是农村第一书记;

对于农村的教育普遍都是:“人不打不成才,书不修不直立”,对于一些不听话、比较皮的孩子,更是打了。当然打这种教育方法有些不当,但对于一些事情放纵不打,就会惯的娇纵霸横,这对于处于农村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农村的父母没有像城市中父母那样的高文化,不会讲究什么科学育儿,讲道理方法来教育,农村的父母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花在孩子的前期教育上,他们需要起早贪黑的去工作,待发现孩子身上的坏习惯,不打就恨很难帮其纠正过来。

其次,农村的孩子早当家,早些年因为家庭条件因素,生活比较艰辛,都很懂事,从小就开始帮父母干他们力所能及的活,之前农村的孩子很早就得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可是现在开始现在随着生活条件的越来越好,孩子也很少帮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了,不少的孩子变的更加娇纵,如果不打他们一味的惯养,日后只会造成更大的错误。


农村第一书记


我舅舅就是对子女家庭教育非常严厉严格的典范,告诫子女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典型的封建家长作风。平时对子女不苟言笑,我的哥哥姐姐们都很惧怕我叔叔。

哥哥姐姐都很顾家,都非常孝顺,如今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姊妹之间都非常团结,舅舅已经离世很多年了,舅妈在我大哥那生活的很好,身体也不错。

严父慈母这样的方式教育子女我感觉还是有很多益处的,俗话说慈母多败儿,对子女溺爱无度后果很严重,惯子如杀子,养成习惯走向社会会死的很惨,严父是必须的。

夫妻双方都溺爱孩子,孩子走向社会可没人惯着你,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是非,知道怎么做人怎么交朋友,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至关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的人生观和很多习性都来自家庭的潜移默化,要么和父母的人生观一样,要么相反。

严父慈母或者严母慈父相得益彰,但是不要对孩子施展家庭暴力,父母的教育和观念,父母的婚姻关系好坏都直接影响孩子太多,家庭教育是个技术活,对孩子身心健康脾气秉性影响至深。


趙龍


曾见过一个家庭,父亲成天的酗酒,酒醉就打老婆孩子,而母亲又成天的打牌打麻将,输牌或心中不愉快也打孩子,这样孩子上中学以后就走邪路去了。更见到一个父亲,本身也没有什么多高的文化,还总是把自己认为的说成是“道理”,儿子不听就打,结果等儿子上初三以后就直接跟他对打了,过后他已经打不过儿子、而儿子已经跟着一帮哥们混世去了。

我认识一个老哥,他说他是老大,所以父母亲就只管他,先跟他讲明道理,哪些事情是可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他三个兄弟和两个妹妹由他管,无论是他还是弟妹“违法”(家法),都是他的责任,要打也是打他。于是他也如是管理,他也先跟弟妹交待清楚,如果谁“违法”而让父母打了他,那他就加倍的打“违法”者。结果他的威望很高,大家都很听话、也很团结。

总之,榜样的力量才是巨大的,无论是家庭还是组织,仅仅靠严惩并不能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应该是儒、法、道的方式相结合才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WILLSON1625027


农村老人常说“人不打不成才,树不修不直立”,你如何看待这种教育观?

记得小时候,只要自己一犯错误的时候,家里人就会打我,这是一个家庭教育观的体现。虽然我现在在读大学,但是我是不太认同这一种教育观点的,容易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心灵伤害,暴力的震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思想问题。

作为家长来说,更多的是应该做好引导工作,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错,什么是对,而不是犯一次错,打一次,这是一种非常愚蠢的教育观点。

“树不修不直立”说的是树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及时的修枝剪叶,就会长的歪七扭八的,将来长成以后,也没有办法正常使用。用树来比喻人,从而引出下句“人不打不成才”,人就相当于树,需要时不时的去修理一下,才能长的更好,要不然将来长大以后,将会危害社会,影响社会的治安。


这句话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树”和“人”放在一起来理解,树是一个死物,而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如果光靠打就可以解决教育中的所有问题的话,那还要那么多教育家干嘛,干脆所有的教科书里就都写一个字“打”算了。不懂得用同理心去做教育的人,注定不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家,不懂得去换位思考做教育的人,注定不会成为一个好父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小时候愿意让别人打着让你学习吗?


对于一些农村老话,我们也要用辩证的眼光来对待,不能简单的说好,或者坏。优秀的东西,我们就想办法去传承,糟粕的东西,我们就不要去浪费我们的时间,这就足够了。不要把任何时间的教育挂上枷锁,做好引导,自由发展,就是最好的道路了。欢迎关注花开陇上,和有趣的人做朋友。


老农民说事


在农村都喜欢棍棒教育,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听话的孩子,直接就是开打了。因为在农民眼里还是相信人不打不成才,反正自己从小也是打大过来的,下一代继续打也没事。

农村老人常说“人不打不成才,树不修不直立”,你如何看待这种教育观?

在很多农民看来,不听话就打是很常见的事情,而且农村娃还特别调皮,有时候做的事情真的不打都不行。其实这跟农村的教育跟生活环境有关,周围都是这样的,天天都是说被父母打的,所以农村孩子觉得做什么坏事被打一下就可以了,没什么怕的。

所以说如果你真的要实行什么不打不骂真的会特立独行,孩子会很难教,都被同学们一起带坏了。好言教育一点作用都没有,还是打人效果明显,同时也可以解气。

当然在这里老农不是说要实行什么棍棒教育,而是说让小孩生活在哪里,那就要实行什么样的教育。想要实行不打不骂型的,还是建议让孩子去城里上学,因为氛围比较好一些,从来都不会打人,如果你打人反而会被攻击。

而在农村读书的话,农民对于小孩都是打骂的,如果你不打骂,其实倒会被农民看不起,觉得你太溺爱小孩子了。小孩都是打着打着就长大了,不打骂教育不了人了。

只能说农村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到底实不实行,还是看前期的教育吧,实在在不听话,应该打还是要打的,不过打得太多就没有效果了,成为习惯后更加不好教育了。


深山老农民


虽说农村现在还有很多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俗语老话,虽然有的老话能给我们的生活起到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但也有的是只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如果运用在现在的社会上,不仅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还很有可能会带来一些反面的效果。“人不打不成才,树不修不直立”这句话就是,虽然仍然有些人认为有用,但是这种教育观念在我看来是错误的!

现在的教育已经不是古代那种只需要死记硬背的方式了,现在更多的是懂得思考。“人不打不成才,树不修不直立”,这句话在以前或许可以成立,因为棍棒教育会让子女对父母产生一种畏惧感,从而造就子女对父母言听计从,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现在的教育是以自己的想法为主,这种畏惧反而会制约孩子内心的想法,不懂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棍棒教育只适合以前,不适合现在。有没有出息不是说靠打就能打出来的。人不像树,人是有思想的,多余的体罚可能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离目标更远。其实最好的教育素材,是长辈的言传身教,周围人的行为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决定一个人的关键!

虽然农村至今流传下来很多俗语,但是我们并不能一味的接受,要根据自身和社会条件来决定!

骏景——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