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代吏治”透露“四种思维”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6日下午就中国历史上的吏治举行第十次集体学习。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严把德才标准,坚持公正用人,拓宽用人视野,激励干部积极性,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共产党员网 11月27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进步不是光说不练,进步需要的是行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吏治”就是最好的例证。国家领导人英明睿智,还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充电,我们作为一般的工作人员,就更应该虚心好学、不耻下问。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中国历史上的“吏治”透露了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四种思维”上。

以史为鉴的历史思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我们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

德人兼备的用人思维。德才兼备,方堪重任。为政之要,核心在于选人,关键在于用人。选人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出发选拔,坚持事业为上、依事择人、人岗相适的原则。用人既要重用“狮子型”干部,也要广用“老黄牛型”干部。同时,还要遏制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做到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孜孜不倦的学习思维。学习是党员一辈子的事情,而不是一阵子。要消除浮躁、静下心来,发扬钻劲和韧劲,善挤空余时间,勤抓学习机会,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深思细研,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古代吏治等作为必修课,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

学以致用的实干思维。实干才是硬道理。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谋发展、抓落实上。特别是在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更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保持恒心,切实把责任记在心头、把担子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出实招、下真功、扑下身子抓落实。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只有与党同心、与人民同向、与祖国同步,以“三严三实”为标尺,不折不扣的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走在时代前列,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文/凌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