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劉邦奪得天下的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為何會被劉邦囚禁?

梁寶明


當時的情況是,西漢開國的時候,劉邦對那些開國功臣很不信任。這邊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剛被解決完,劉邦同樣擔心在民間擁有很高威望的蕭何,不巧的是蕭何和韓信還有點交情。

韓信還在時,劉邦就擔心要是三傑中的兩傑聯合起來那我這個皇帝還要不要當了。韓信死後,蕭何雖然做出了很多表忠心的舉動,但劉邦的這種不信任其實也不會減小多少。

此時,劉邦還經常親自帶兵去攻打造反的將軍,就將國事全都託付給蕭何。其實劉邦是希望蕭何推脫的,但蕭何卻乾得很賣力,劉邦很無奈,在前線打仗時還得一直關注蕭何在幹嘛。

這時候,有個人給蕭何出了個主意,就是趁劉邦征討英布時在關中以低價強行收購百姓的土地,再放一些高利貸等,以此製造一些不好的名聲。

蕭何照做了,劉邦一回來,自然是讓蕭何去向百姓謝罪。這時候蕭何卻又跟劉邦說,上林苑中空地很多,希望皇上批准長安百姓到那裡去耕種。

上林苑是皇上的私人領地,劉邦生氣地對蕭何說,相國你侵吞百姓的財產,又來替百姓討我的上林苑!於是下令把蕭何給囚禁了。

劉邦囚禁蕭何,表面上是因為蕭何的一些不當做法和言論而感到生氣。實際上,這是劉邦對蕭何最後的警告或是提醒,蕭丞相該退休了。

這時候,蕭何要是反應很大,或者緊張兮兮,劉邦都會加重對他的懷疑。相反,蕭何要是在獄中從不辯解,也不說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蕭何很快就能出去了。

果然,沒多久,在別人的勸說下,劉邦下令放了蕭何。出獄後,劉邦對蕭何禮遇有加,但誠惶誠恐的蕭何也從此基本不問國事了。

劉邦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而蕭何也算獲得了善終。





歷史小屋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打天下時是一種局勢環境,得天下後是另外一種局勢形勢,凡是不能符合皇權中央專制集權需要的因素必然會慢慢清理掉。漢承秦制,基本上延續秦朝的郡縣制,可是漢初那些功臣都居功自傲,要求封國的待遇,可是劉邦不相信異姓王能忠誠於自己,這也是周朝崩潰一來的春秋戰國亂局面的事實先例在前,當然楚漢相爭時,劉邦曾許諾承諾過打下天下封國諸侯,不得以,不能失信啊,於是還是分封了七大異姓封國諸侯王,但是,這只是表面,內裡是矛盾的,後來,異性諸侯王以各種藉口也一個個被消除掉,相比別的開國功臣蕭何被囚禁結局還是比較好一點的了,當然,這是封建中央集權發展的必然。避免了藩王作亂,地方軍閥割據勢力。



說點正事


漢高祖劉邦出身布衣,在亂世中崛起開創漢朝四百多年基業,除了個人出色的領導能力外,還和韓信,蕭何,張良三人的輔佐分不開的。劉邦在一次招待群臣的宴會上談到他取得天下的原因時說過:"夫運籌策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振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肚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然而漢朝建立後三個人的命運各不相同。留候張良不貪財不戀權雲遊天下去了,結局最好。淮陰侯韓信個性孤傲,缺泛政治頭腦被呂后知蕭何騙進宮中殺死夷了三族。功勳卓著的相國蕭何也曾被抓進監獄這是為什麼呢?劉邦在和項羽進行的楚漢戰爭中屢戰屢敗,肅河一直不停的向前線疏送兵卒和物資並很好的守住後方根據地才保掙了楚漢戰爭的勝利。蕭何的功勳是最大的也是忠勳耿耿的。但是劉邦的疑心和猜忌之心也比較重想找個機會敲打蕭何一下。蕭何也是小心亦亦甚至還故意以商人的賄賂自汙以減輕劉邦對自已的猜忌。長安城附近人囗較多,耕地比較少。蕭何認為皇帝狩獵場上林苑荒著也是荒著若是分給百姓耕種一定會造福人民。於是他把這些荒地分給了沒有地的百姓,漢高祖劉邦知道後非常生氣把蕭何關押起來。朝中文武百官見蕭相國都被關起來一定是闖了踏天大禍都不敢站出來講情。這時侯地方上一個大臣來看劉邦順便問了一下:"蕭相國究競犯了什麼罪?"劉邦生氣的說:"別提他了,我現在還生氣呢!想當年秦朝的李斯做相國時,把所有的政績都歸秦始皇,把過失攬過來自已拯擔。如今蕭何不僅接受商人的賄賂,還開放我的上林苑給百姓耕種,來取悅百姓增加自已的聲譽,我成了什麼?"這個大臣說:"陛下錯怪蕭相國了,我認為如何使百姓安居樂業,把沒有益處的變成有益的,興利除蔽是蕭相國職責所在。老百姓感激的不僅僅是蕭相國一個人。好的良相一定是被賢明的君主選用。"然後進一步開導劉邦:"如果蕭何有野心,陛下從前在外領兵打仗時,蕭何很輕易的會佔領關中自立,何必如今用上林苑的土地示好取悅於百姓收買人心呢?從前秦國君臣互相猜忌,陛下才奪得天下,如今陛下懷疑蕭何是把他看淺了,也輕視了自己。"劉邦想了一會兒認為言之有理就下令把蕭何釋放了。蕭何已的六十多歲了,蹲了幾天大牢身上臉上汙穢不堪。他拒絕去掉刑具和換衣物就這個打扮上殿謝恩了。劉邦看到蕭何這個樣子心裡有些過意不去:"我心裡非常後悔了,蕭相國不必施禮,蕭相國一心為民,我卻不答應,是桀討一樣的君主。你是賢良的相國,我把你關押起來,是讓百姓知道你的賢明,我的過錯啊!"蕭何經過幾天牢獄之災把一切都想通了,以後辦事更是謹慎小心,在國家大事上常沉默寡言得到善終。





關東俠客


蕭何,是漢初三傑之一,他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按理來說,他應該有著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可他後來卻被劉邦囚禁了。據《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記載:“相國因為民請曰:“長安地狹,上林中多空地,棄,願令民得入田,毋收稿為禽獸食。” 上大怒曰:“相國多受賈人財物,乃為請吾苑!”乃下相國廷尉,械繫之。這段史料所記載的就是蕭何被劉邦囚禁的過程,蕭何因為勸劉邦把上林苑交給百姓打理,惹得劉邦指責他自己收受商人的財物,卻來管他的上林苑,便下令把蕭何囚禁起來。當然,蕭何並不是個貪財的人,他這樣做是為了明哲保身。






俗話說得好,人怕出名豬怕壯,一個人要是有太大的名氣,總會惹人懷疑,尤其是在君臣之中,君主難免會對臣子有懷疑之心,而蕭何就是處於這種狀態。蕭何對於劉邦來說,是他建立漢朝的大功臣,在漢朝建立以後,蕭何當上國相,為漢朝的穩定付出了不少努力,可對劉邦來說,這是件不好的事情,因為蕭何的名聲太望。就像蕭何門客對他說的:“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衛者,以今者淮陰侯新反於中,疑君心矣。”劉邦在外打仗,讓蕭何留守關中,並增加蕭何的封邑與設置衛隊,這是因為淮陰侯剛剛在京城謀反,劉邦對蕭何的忠心有所懷疑,蕭何應該小心謹慎。蕭何這就是當局者迷,他的門客是旁觀者清,蕭何沒有看清楚現狀。所以說,蕭何得在劉邦面前謹小慎微,說不好哪天劉邦就藉機解決了他。而他的門客給他提的一個意見,被蕭何所採納了,那就是“今君胡不多買田地,賤貰貸以自汙”,就是讓蕭何多買田地,採取低價、賒借等手段來敗壞自己的聲譽,這樣劉邦就會放心蕭何。當劉邦班師回朝後,看到百姓對蕭何多有不滿,就把民眾的上書都交給蕭何,讓蕭何去對百姓謝罪。而蕭何也抓住這個機會,勸劉邦把上林苑給百姓開墾,結果就導致了開頭所發生的一幕,劉邦將蕭何關了起來。



好在蕭何的名聲揚名立萬,大家都相信他的人品,在一位衛尉的勸解下,劉邦放過了蕭何。而蕭何從此對國事不再多過問,過起了閒居生活。


98歷史


成了蕭何,可敗了蕭何


改變命運靠努力


和韓信交往過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