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刘邦夺得天下的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为何会被刘邦囚禁?

梁宝明


当时的情况是,西汉开国的时候,刘邦对那些开国功臣很不信任。这边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刚被解决完,刘邦同样担心在民间拥有很高威望的萧何,不巧的是萧何和韩信还有点交情。

韩信还在时,刘邦就担心要是三杰中的两杰联合起来那我这个皇帝还要不要当了。韩信死后,萧何虽然做出了很多表忠心的举动,但刘邦的这种不信任其实也不会减小多少。

此时,刘邦还经常亲自带兵去攻打造反的将军,就将国事全都托付给萧何。其实刘邦是希望萧何推脱的,但萧何却干得很卖力,刘邦很无奈,在前线打仗时还得一直关注萧何在干嘛。

这时候,有个人给萧何出了个主意,就是趁刘邦征讨英布时在关中以低价强行收购百姓的土地,再放一些高利贷等,以此制造一些不好的名声。

萧何照做了,刘邦一回来,自然是让萧何去向百姓谢罪。这时候萧何却又跟刘邦说,上林苑中空地很多,希望皇上批准长安百姓到那里去耕种。

上林苑是皇上的私人领地,刘邦生气地对萧何说,相国你侵吞百姓的财产,又来替百姓讨我的上林苑!于是下令把萧何给囚禁了。

刘邦囚禁萧何,表面上是因为萧何的一些不当做法和言论而感到生气。实际上,这是刘邦对萧何最后的警告或是提醒,萧丞相该退休了。

这时候,萧何要是反应很大,或者紧张兮兮,刘邦都会加重对他的怀疑。相反,萧何要是在狱中从不辩解,也不说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萧何很快就能出去了。

果然,没多久,在别人的劝说下,刘邦下令放了萧何。出狱后,刘邦对萧何礼遇有加,但诚惶诚恐的萧何也从此基本不问国事了。

刘邦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萧何也算获得了善終。





历史小屋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打天下时是一种局势环境,得天下后是另外一种局势形势,凡是不能符合皇权中央专制集权需要的因素必然会慢慢清理掉。汉承秦制,基本上延续秦朝的郡县制,可是汉初那些功臣都居功自傲,要求封国的待遇,可是刘邦不相信异姓王能忠诚于自己,这也是周朝崩溃一来的春秋战国乱局面的事实先例在前,当然楚汉相争时,刘邦曾许诺承诺过打下天下封国诸侯,不得以,不能失信啊,于是还是分封了七大异姓封国诸侯王,但是,这只是表面,内里是矛盾的,后来,异性诸侯王以各种借口也一个个被消除掉,相比别的开国功臣萧何被囚禁结局还是比较好一点的了,当然,这是封建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避免了藩王作乱,地方军阀割据势力。



说点正事


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在乱世中崛起开创汉朝四百多年基业,除了个人出色的领导能力外,还和韩信,萧何,张良三人的辅佐分不开的。刘邦在一次招待群臣的宴会上谈到他取得天下的原因时说过:"夫运筹策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振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肚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然而汉朝建立后三个人的命运各不相同。留候张良不贪财不恋权云游天下去了,结局最好。淮阴侯韩信个性孤傲,缺泛政治头脑被吕后知萧何骗进宫中杀死夷了三族。功勋卓著的相国萧何也曾被抓进监狱这是为什么呢?刘邦在和项羽进行的楚汉战争中屡战屡败,肃河一直不停的向前线疏送兵卒和物资并很好的守住后方根据地才保挣了楚汉战争的胜利。萧何的功勋是最大的也是忠勋耿耿的。但是刘邦的疑心和猜忌之心也比较重想找个机会敲打萧何一下。萧何也是小心亦亦甚至还故意以商人的贿赂自污以减轻刘邦对自已的猜忌。长安城附近人囗较多,耕地比较少。萧何认为皇帝狩猎场上林苑荒着也是荒着若是分给百姓耕种一定会造福人民。于是他把这些荒地分给了沒有地的百姓,汉高祖刘邦知道后非常生气把萧何关押起来。朝中文武百官见萧相国都被关起来一定是闯了踏天大祸都不敢站出来讲情。这时侯地方上一个大臣来看刘邦顺便问了一下:"萧相国究竞犯了什么罪?"刘邦生气的说:"别提他了,我现在还生气呢!想当年秦朝的李斯做相国时,把所有的政绩都归秦始皇,把过失揽过来自已拯担。如今萧何不仅接受商人的贿赂,还开放我的上林苑给百姓耕种,来取悦百姓增加自已的声誉,我成了什么?"这个大臣说:"陛下错怪萧相国了,我认为如何使百姓安居乐业,把没有益处的变成有益的,兴利除蔽是萧相国职责所在。老百姓感激的不仅仅是萧相国一个人。好的良相一定是被贤明的君主选用。"然后进一步开导刘邦:"如果萧何有野心,陛下从前在外领兵打仗时,萧何很轻易的会占领关中自立,何必如今用上林苑的土地示好取悦于百姓收买人心呢?从前秦国君臣互相猜忌,陛下才夺得天下,如今陛下怀疑萧何是把他看浅了,也轻视了自己。"刘邦想了一会儿认为言之有理就下令把萧何释放了。萧何已的六十多岁了,蹲了几天大牢身上脸上污秽不堪。他拒绝去掉刑具和换衣物就这个打扮上殿谢恩了。刘邦看到萧何这个样子心里有些过意不去:"我心里非常后悔了,萧相国不必施礼,萧相国一心为民,我却不答应,是桀讨一样的君主。你是贤良的相国,我把你关押起来,是让百姓知道你的贤明,我的过错啊!"萧何经过几天牢狱之灾把一切都想通了,以后办事更是谨慎小心,在国家大事上常沉默寡言得到善终。





关东侠客


萧何,是汉初三杰之一,他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按理来说,他应该有着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他后来却被刘邦囚禁了。据《史记·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记载:“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 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这段史料所记载的就是萧何被刘邦囚禁的过程,萧何因为劝刘邦把上林苑交给百姓打理,惹得刘邦指责他自己收受商人的财物,却来管他的上林苑,便下令把萧何囚禁起来。当然,萧何并不是个贪财的人,他这样做是为了明哲保身。






俗话说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一个人要是有太大的名气,总会惹人怀疑,尤其是在君臣之中,君主难免会对臣子有怀疑之心,而萧何就是处于这种状态。萧何对于刘邦来说,是他建立汉朝的大功臣,在汉朝建立以后,萧何当上国相,为汉朝的稳定付出了不少努力,可对刘邦来说,这是件不好的事情,因为萧何的名声太望。就像萧何门客对他说的:“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侯新反於中,疑君心矣。”刘邦在外打仗,让萧何留守关中,并增加萧何的封邑与设置卫队,这是因为淮阴侯刚刚在京城谋反,刘邦对萧何的忠心有所怀疑,萧何应该小心谨慎。萧何这就是当局者迷,他的门客是旁观者清,萧何没有看清楚现状。所以说,萧何得在刘邦面前谨小慎微,说不好哪天刘邦就借机解决了他。而他的门客给他提的一个意见,被萧何所采纳了,那就是“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汙”,就是让萧何多买田地,采取低价、赊借等手段来败坏自己的声誉,这样刘邦就会放心萧何。当刘邦班师回朝后,看到百姓对萧何多有不满,就把民众的上书都交给萧何,让萧何去对百姓谢罪。而萧何也抓住这个机会,劝刘邦把上林苑给百姓开垦,结果就导致了开头所发生的一幕,刘邦将萧何关了起来。



好在萧何的名声扬名立万,大家都相信他的人品,在一位卫尉的劝解下,刘邦放过了萧何。而萧何从此对国事不再多过问,过起了闲居生活。


98历史


成了萧何,可败了萧何


改变命运靠努力


和韩信交往过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