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一家三口煤气中毒身亡,冬季取暖警惕“隐形“杀手”!

□黄河时报记者 张迪

随着气温下降,许多市民为了保持室内温暖,常常将门窗紧闭。空气流通不畅,加之燃煤取暖或液化气泄漏、煤气泄漏,往往为室内居民一氧化碳中毒埋下了隐患。

记者从市120指挥中心了解到,自10月1日至今,接到10起一氧化碳中毒报警。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期,市民需采取措施,特别是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谨防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

事件:

煤球火炉使用不当,一家三口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11月19日,渑池县一乡政府接到报告称,该乡的某村发生煤气中毒事故,一名成年女性及两名幼童共3人死亡。

原来,母亲张某某带着两个孩子在家居住,11月18日,张某某在家中生火取暖,吃过晚饭后休息。次日早上,张某某的家人联系不上她,就联系了其他亲属去家中查看情况。当赶到其家中时,亲属发现张某某与两个孩子死亡。经初步确认是密闭空间内,煤球火炉使用不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关于谨防一氧化碳中毒,虽是老生常谈,但年年强调提醒,年年还是有悲剧发生。每到冬季,因烧煤取暖或煤气泄漏而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事故屡见不鲜。

据市120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煤气中毒也叫一氧化碳中毒,通常人们没有察觉就已经中毒,等到头晕无力,意识到自己中毒时可能已经昏迷,难以自救了。按照往年的数据来看,一氧化碳中毒多集中在11月至次年的3月间。

现象:

市“120”俩月接10起一氧化碳中毒报警

市区集中供暖从本月15日开始,很多住在市区没有享受集中供暖的住户或农村地区的村民,想要过个温暖的冬天,只能使用电或煤炭取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相较于使用电暖器取暖,很多人更推崇使用煤炉,不仅可以炒菜做饭,天冷还能放在屋里取暖。

记者从市120指挥中心了解到,从10月1日至今,该中心共接到煤气中毒报警事件10起。

“每年医院急诊科都会接到不少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越到天冷的时候,患者越多,轻的重的都有。”黄河三门峡医院急诊科主任张亮告诉记者,现在每星期接诊煤气中毒患者四五例。“多数都是用煤取暖造成的一氧化碳中毒,此外还有使用燃气热水器过程中造成中毒的。”

市中心医院脑病医院副院长姚淑芳告诉记者,从今年初截至现在,该院收住院煤气中毒患者约有350例,多数发生在冬季。她表示,一氧化碳中毒轻度患者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四肢乏力、晕厥等。中度患者除有轻度中毒症状外还有浅昏迷、虚脱或者休克,及脉速、呼吸快、躁动、肌张力增高、步态不稳等。重度患者有深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口吐白沫,呼吸增快或呼吸困难等。

提醒:

吃炭火锅或者车内吹暖气,都有可能“中招”

姚淑芳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市民安全意识的提高,今年接诊的情况来看,煤气中毒的患者数量有所较少以及病情也有所减轻。但市民仍要做好防护措施,谨防煤气中毒。“从大家一贯的认知来看,多数常见的是用煤取暖或者煤气泄漏情况下,才可能导致煤气中毒。殊不知,还有人吃火锅时,吃着吃着煤气中毒的;也有在车里开着暖气,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进了医院的。”

据介绍,因为冬季天气寒冷,我市一市民紧闭门窗,跟朋友在家里吃火锅,而且吃的是传统老火锅,烧的是木炭。吃了没多久,几人就感觉到不舒服,但没有在意。又过了一段时间,有人开始感到头晕、四肢无力,饭没吃完,大家都赶紧到医院就诊。所幸就诊及时,症状较轻,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还有市民在冬天紧闭窗门在车内开着暖气睡觉或者等人的情况下“中招”。“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冬季食用炭烧火锅或是车内休息开暖气时,切忌在封闭空间内,一定要注意通风。”

措施:

时刻提高警惕、注意保持室内通风

“冬季是煤气中毒高发期,因此,市民要增强预防煤气中毒的意识。”张亮说道。

那么,如何预防煤气中毒呢?市民要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状况,这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重中之重。入冬前,就要检查炉灶的烟筒是否畅通和密封。而且要确保燃气使用设备的安全性。定期请专业人员检查燃气管道、炉灶、煤气用具的开关、皮管等,防止煤气泄漏。煤气灶不应该放置于家人活动的空间内,应单独放在通风的环境。用燃气热水器时,不要安装在紧密的浴室或是通风不良的地方。家庭用煤炭烧火吃火锅一定要注意室内通风。不要长时间在密闭车厢内靠发动机取暖,更不能在发动机持续燃烧时在车厢内睡觉。

当出现一氧化碳中毒情况时,要马上开窗通风。如果他人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要迅速将中毒者救离现场至空气流通处,松开领口、裤带,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对于昏迷的患者,应防止呕吐物吸入肺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