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也開始養豬了,但傳統養豬人不必太擔心丟飯碗

京東也開始養豬了,但傳統養豬人不必太擔心丟飯碗

有一個養豬的朋友看到了一則消息:繼網易、阿里養豬之後,京東也開始養豬了。京東發佈了一個養豬廠的智能化管理方案,通過大數據、智能硬件來做數據化的科學決策,來進行養豬。

這個事情對整個養豬的產業鏈會有什麼影響?我不是特別瞭解生豬產業鏈的具體狀況,但大致有一點點認知。我簡單分享一下,如果說的不對,大家不要介意。

首先,我們認識這個問題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經濟學上有一個名詞叫豬週期,豬週期講的是隨著豬肉價格的漲跌,它對於我們CPI(物價指數)的影響是比較大的,這是全世界經濟學公認的一個事情。

第二個認識,從豬仔、到規模化養殖、到屠宰、銷售,生豬的整個產業鏈比較完整。我們知道像雙匯、新希望其實都有整個生豬的產業鏈。

像京東、阿里這樣的企業介入之後,到底會對整個產業鏈造成一種怎樣的影響呢?我個人認為可能有這樣幾個影響。

第一個影響,它可能把養豬廠的管理做的相對比較科學,決策的機制更好,同時能夠實現全國連鎖化的養殖廠管理。

第二個影響,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後,能夠及時全國性的預防豬的一些病害,調集全國畜牧業專家進行診斷。

第三個影響,當實現規模化養殖、規模化管理和數據化決策之後,那可能規模化的銷售方面和傳統生豬銷售渠道的重構方面也會發生改變。

這三個影響歸結起來,對整個傳統養豬行業是會有一定衝擊的。但我想講的是我們養殖業的這些人不用擔心丟掉了飯碗,因為養殖業、種植業、捕撈業都是一個技術活,都是一個要有成熟手藝的活,當前它並不能用機器完全替代。

原來一些小的養豬廠的養殖人該何去何從呢?老闆完全可以成為具體養豬廠的職業經理人,來幫助大公司進行管理。我認為這是一個必然會發生的趨勢。

當然一些小的養殖廠可能會被衝擊垮,這是一個必然發生的過程,所有的變革都會發生流血事件,這樣的變革也會發生。所以我說,所有養豬行業的從業人員應該瞭解到這個變化,並且及時的、提前的做出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