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油工人是怎樣自主創業成為一個強悍的“礦王”?

他是強悍礦工,從一個榨油工人到礦業首富,創業故事耐人尋味。難以想象,從四川省什邡這樣一個小小的縣級市,可以走出一位“礦產首富”。

劉滄龍最初在四川德陽什邡民主榨油廠做一位榨油廠工人。1979年,改革開放不久,公社決定給效益不佳的榨油廠找個能人。

24歲的劉滄龍已經在這裡幹了7年,勇敢競聘當上了廠長。在土地包產到戶,而磷肥等肥料稀缺的時候,他帶著工人在空閒時間做起了“凼凼肥”,民主磷肥廠由此起步。

榨油工人是怎样自主创业成为一个强悍的“矿王”?

3把鐵鍬、500塊錢、40平米倉庫是其日後巨大財富的發端。彼時,生產磷肥的主要原料硫酸被兩大國營大廠金河磷礦和四川化工廠把控,“為了不受制於人”,劉滄龍決定自己做硫酸。

正撞上一輪宏觀調控,凡在規定期限內項目投資建設未達到50%的,統統下馬。劉滄龍在工廠裡吃住56天,硬生生地趕在大限前將建設完成了70%,擠進生存線。而硫酸價格也從每噸300元,漲至宏觀調控後的每噸900元。

榨油工人是怎样自主创业成为一个强悍的“矿王”?

此後沿著產業鏈在劉滄龍身上反覆上演,隨之而來的是財富版圖的不斷擴張。製造硫酸的原材料是電解鋅,在打算進入該領域時,劉滄龍和他的下屬對電解鋅技術全然無知。

1993年,民主磷肥廠進行股份制改革,成為四川宏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劉成為掌舵者。次年他投產了電解鋅項目。“當時電解鋅還很低迷,但越是別人不做的,我越要做。”

電解鋅的上游就是有色金屬礦產。為工業產品源頭供應充足,劉滄龍決定進軍礦業——這便是他日後成為礦業大王的開始。

榨油工人是怎样自主创业成为一个强悍的“矿王”?

截至目前,宏達集團總資產近350億元人民幣,成員企業37家,控股2家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涵蓋工業、礦業、金融等六大板塊,年銷售收入超過250億元。

其掌門人劉滄龍與其兄劉海龍,曾以130億元的身家成為2010年胡潤礦產榜首富,他們在2011年富豪榜上的財富為240億元。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佈,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關注創業家公眾號(ID:chuangyejia),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