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阿拉伯人不象西方国家的盎格鲁-撒克逊那样的白种人那样团结?

静看晚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其实西方也并不能说团结。以英法为例,互相打了几百年。再说德国,19世纪末刚刚崛起,就急忙在欧洲发动2次世界大战。

再说俄国,每个一段时间不是去打别人,就是被别人打。

只是目前欧洲,尤其是欧盟成员国,大体有相对较为统一的价值观,相对接近的生活方法,相对接近的国家制度,因此似乎比较团结而已。

然而,阿拉伯人则不同。

原因如下:

第一,阿拉伯国家是部落国家。

大家知道也门为什么几百年始终分裂混战?

因为也门实际上是有无数部落占据的,包括实力最强大的六大家族。

也门人根本没有国家概念,他们的眼中只有部落。

为了维护部落的利益,他们可以毫不犹豫的开战,还能打几十年之久。

而阿拉伯世界其他国家,大体也是如此。

比如阿联酋,全名叫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由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富查伊拉、乌姆盖万和阿治曼6个大部落组成。

约旦,全名叫做约旦哈希姆王国(约旦国王来自古莱什部落哈希姆家族)。

正是因为部落思维的存在,导致阿拉伯世界各国内部尚且不稳定,何谈国与国之间的团结?

第二,宗教问题

阿拉伯世界绝非仅仅分为什叶派和逊尼派,内部还有很多派别。

派别之间的冲突相当严重,甚至互相称为异端甚至不承认他们是穆斯林。

对于阿拉伯人来说,宗教问题比吃饭问题还要严重,国家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也就无法避免。

更倒霉的是,因为历史原因,几乎没有清一色的阿拉伯国家,均是不同教派共处。

在以逊尼派为主的国家中也有什叶派,如科威特(什叶派占信奉伊斯兰教国民的30%)、卡塔尔(全国人口的16%)、沙特(信奉伊斯兰教国民的15%)、叙利亚(信奉伊斯兰教国民的20%)。在黎巴嫩,赫赫有名的“真主党”就来自什叶派。巴林也是什叶派为主的国家(占信奉伊斯兰教国民的70%)


第三,独裁的问题

独裁制度一大特点,就是国王也罢,领袖也罢,所谓的总统也罢,通常都自视极高。

比如萨达姆曾经试图做阿拉伯世界的唯一领袖。

卡扎菲更是要做非洲的第一领袖。

沙特国王自称是阿拉伯世界的领袖,而后起之秀卡塔尔也不服沙特开始挑战。

总之,各强人之间互相不服,斗争激烈。阿拉伯联盟只有22个国家,却能分为好几个内部帮派,乱成一团。

附注:6个海湾产油国组成的海湾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还有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简称“马盟”),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突尼斯几个北非为主的国家又自立门户,另外还有伊拉克、埃及、伊朗三个大国冷眼旁观。


其实还有无数的问题,篇幅限制不多说了。

总之,如果阿拉伯人联合起来,他们中东的霸主就是他们,甚至在世界上也会具有极强的力量。

只是。。


有一个笑话,虽然有些过分,但也能说明一些道理。

甲走到超市里,用枪指着乙的头。

甲:你是无神论者还是有宗教信仰?

乙:我有宗教信仰。

甲:佛教、道教、伊斯兰教还是基督教?

乙:伊斯兰教。

甲:什叶派还是逊尼派?

乙:逊尼派 。

甲:我也是逊尼派呢!教义学派还是教法学派?

乙:教法学派。

甲:我也是教法学派。你是马利克学派还是罕百里学派、还是沙斐仪学派、还是哈乃斐学派?

乙:罕百里学派.

甲:我也是,那你是瓦哈比教派的、还是格迪姆教派的?

乙:瓦哈比教派的。

甲:伊赫瓦尼、还是赛莱菲耶?

乙:赛莱菲耶 。

枪响了,乒乒乒

甲:去死吧!异端!


萨沙


千百年来,阿拉伯人一直不团结,内斗不断,社会凝聚力虚弱,突出表现为部族认同高于国家认同、宗教认同高于国家认同、教派认同高于共同宗教认同。而且,不仅阿拉伯人,与非穆斯林相比,几乎所有穆斯林国家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在可预见的未来也没有希望改变。之所以如此,我认为根源在于阿拉伯最初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宗教与文化传统。

东亚儒家文化圈和西方文化圈社会凝聚力较强,源于千百年来这些社会经济建立在农耕、工商基础之上,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财富,必须协作,必须和平。但阿拉伯最初的贝都因游牧民经济生活不是这样,在他们看来,养羊、骆驼、马,狩猎和劫掠才是男子汉值得干的职业,农业和各种工商业有损男子汉威严。特别是劫掠,是从事沙漠游牧生活的贝都因人的民族风俗,阿拉伯帝国伍麦叶王朝早期诗人顾托密有诗描绘这种风俗与生活原则:

我们以劫掠为职业,

劫掠我们的敌人和邻居。

倘若无人可供我们劫掠,

我们就劫掠自己的兄弟。

这样一种以相互劫掠、战争作为经济基础的社会,相互之间能够产生大范围的牢固的信任、团结吗?那是不可能的。

在此基础上,阿拉伯人创建和信奉的伊斯兰教没有改变上述问题,反而加剧了上述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和政治理论、实践都强调劳动生产创造财富,重本抑末;《圣经·创世纪》也说:“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这样的文化氛围是激励人们去劳动创造财富的,为此大家都需要和平与大范围的、长期的秩序,但《古兰经》中没有这样的内容。


跟家人在瑞典度假的少年本拉登(右二绿衫蓝裤者)


在伊斯兰教诞生初期,正值周边诸国衰弱之际,依靠宗教秩序,利用部族组织,阿拉伯帝国实现了迅速的军事扩张。但在打天下之后,在所有新征服地区都移植复制了部族结构,而不是打散部族结构、重铸新的全民共同体,结果没多久各个部族之间就相互你打我杀起来。我读《阿拉伯通史》、《土耳其通史》等等时,对此感受很深。直至今天,阿拉伯、别的穆斯林国家社会基本上都是如此。由于穆斯林国家、穆斯林社群基本上都很缺乏自省和自我革新意识,自己的内斗传统也全部归咎于西方国家的所谓“挑拨离间”之类,决定了他们在可预见未来不可能消除上述痼疾。


梅新育


我曾经在阿拉伯国家待过一年,对阿拉伯人的性格还算比较了解。

一个民族的性格,与这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先从阿拉伯人说起:早期的阿拉伯人是游牧民族,生活条件很艰苦,今天的西亚北非一带,如果不是有石油,生存条件依然很难。

在生存与死亡的的威胁之下,人就会为了活着而不择手段。

在人类早期,这是一种自然法则,没什么可指责的。

所以,游牧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打劫。

看看我们中国的历史,匈奴如此、辽金如此,蒙古更是如此。阿拉伯人就更是如此了。

阿拉伯人见面打招呼的第一句话:SALAMALIKUN。

然后对方回复:SALAMUMALIKUN。

当地人告诉我,这两句话的最原始意思是:

——朋友,我不是来打劫你的。

——朋友,那我也不会打劫你。

这样的民族,你让他们如何团结?

这种勾心斗角、一盘散沙的心理,早就写在了他们这群人的基因之中,很难修复。

再同样用生存环境论来分析一下盎格鲁-撒克逊人。

一般是指生活在大不列颠东部和南部地区,在语言、种族上相近的民族。

既有别于阿拉伯人的游牧文明,也有别于中华文明的农耕文明。

欧洲多山的地形特点,决定了它的文明一起源就具有商业文明的典型特征。

欧洲很难有一个地区能够生产出人类生存需要的所有物品,他们必须通过交换来维持生存。这种交换就是商业最早期的形态。

而商业文明就需要的参与者有这样一些基本品质,如:契约精神、守时精神、合作精神等等。

如果你和欧洲人曾经相处过、共过事,你就会发现,他们大抵在这些方面做的都很好。

而在这些精神的支配之下,人与人之间就很容易建立起团结协作的关系来。

既然写到这里,就再多写说几句题外话,我们中国人普遍有个毛病:做事情不讲究,喜欢凑和。

其实也同样可以从我们的农业文明起源中找到答案:老天对我们中华实在是太厚爱了,早期的黄河流域,四季分明,黄土丰沃,随便种点庄稼、养点牲畜,就基本上可以衣食无忧了。

所以,我们的祖先不需要活的太较真,凑和凑和就过的很不错了。

凑和的久了,凑和就成了咱中国人的性格。


风谈天下


阿拉伯人,欧洲又称萨拉森人,其民族可追述到远古的闪米特人族群,其语言也属于闪族语系,属于欧罗巴人地中海区域内的人种,也是严格意义上的白种人。阿拉伯人不团结,这是给人印象最深的表现,并且以此提出很多疑问。“为什么都是阿拉伯人却分为那么多国家?”“为什么那么多阿拉伯国家却打不过以色列?”这里需要我们一一分析一下其原因。



并非所有阿拉伯人都是闪族

其实严格意义上的阿拉伯人为生活在阿拉伯半岛上的闪米特人,而现在所说的阿拉伯人并不是以血缘、基因为纽带的民族,其是以语言、文化、宗教为纽带,这也造成了不同地区的阿拉伯人外表形体上的千差万别,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他们不团结,因为有的地区人并不认为自己是阿拉伯人,

缺乏足够的民族认同,而被简单的概括到了阿拉伯人范畴以内,尤其以北非地区的国家为代表。埃及、摩洛哥、伊拉克这些国家都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形成独特的文化,由于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的传播,他们被这种文化所浸染,但是他们内心深处却仍然保留着民族的独特性。

游牧民族文化下的氏族部落权威

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族群往往以氏族部落形式居住,氏族、宗族的影响力很强大,人们也往往听命于各个部族首领、长老的命令。

在这种氏族利益大于民族利益独特习惯下,很难形成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性质的政权,即使形成也会很快走上瓦解之路。历史强盛一时的阿拉伯帝国,经历两个世袭王朝,时间跨度虽然很长,但是帝国从开始建立伊始就开始分裂,最后被外族所征服,就再也未能再度统一。近代以来,泛阿拉伯主义一直炒的很热,然而却仅仅是说说而已,阿盟(阿拉伯国家联盟)不但已经从新闻中淡出,更有意思的是其还玩起了朋友圈政治,为首的沙特、埃及等国在2017年6月5日将同为阿拉伯国家的卡塔尔给开了,原因是卡塔尔跟伊朗走的挺近。阿盟已经沦落为政治工具了,还谈什么阿拉伯统一。

宗教之分,派系之别彼此难容

前文也讲到阿拉伯民族是一个以语言、宗教为纽带非血缘民族群体,既然以宗教为划分,一些不信伊斯兰教的人们身体里却流着闪族人血,他们也就无法融入阿拉伯世界,甚至向同族不同教的人们举起了屠刀,比如黎巴嫩的阿拉伯基督徒。还有即使共同信仰,但是因为教义传承的分歧导致彼此互不认同,甚至同族相争,拔刀相向,最典型的就是阿拉伯什叶派与阿拉伯逊尼派,冲突的地点就在伊拉克、叙利亚、也门等这些两派并存的阿拉伯国家。由此可见教派问题长期激化也导致了阿拉伯人彼此无法整合,甚至矛盾扩展到整个伊斯兰世界。


殖民主义者的分而治之想法和手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崩瓦解,其属地范围内的领土基本都被英、法、意等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但是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各殖民地的人们纷纷展开了反殖民族独立运动,阿拉伯地区也不例外。由于前文所提到的游牧民族的氏族部落特点,各个地区被诸多酋长、大家族、氏族所控制,英法帝国主义通过分化、拉拢、扶植、打压等各种手段,把阿拉伯地区划分成为各个家族、氏族、酋长部落控制下的力量大体相当的国家,让他们彼此开始互相制衡,有得甚至故意留下民族、边界上的争端,让阿拉伯国家很难整合为一体,有得甚至爆发战争,如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就是典型的例子。


贫富分化严重,利益很难统一

钱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尤其是中东地区发现石油资源以后,有油的都富了,没油的仍然贫穷。虽然有钱的阿拉伯国家会给予兄弟国家很多经济援助,但是要真是谈大阿拉伯统一,建立共同市场,共享石油利益,不好意思这根本做不到。当年科威特给予伊拉克大量低息贷款用以同伊朗打仗,不可谓不够仗义疏财,其实科威特是有小心思的,那就是花钱买安宁,这钱可以少还,甚至不还,但是得先把边界协议签了,正式同伊拉克划清界限,然而却招致萨达姆打击报复,顷刻之间国家沦丧。

总结

对比欧洲海洋文明下产生的民族,大家往往同坐一艘船,彼此交易,由此产生信任与认同,进而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意识,这也就是为什么近代民族国家能够在欧洲产生的原因。而阿拉伯民族脱胎于草原游牧文明,骨子里带有一种放荡不羁的性格,部落之间相互仇杀,同族之间彼此相斗,其对于小群体的认同要远远高于国家,乃至民族,这也就为什么会出现同一民族划分为很多不同的国家原因,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们不团结。

本文图片来自百度图片,1为阿拉伯美女,2不同形态的阿拉伯人,3为阿盟峰会现场,4为什叶派与逊尼派标志,5为阿拉伯国家边界分布,感谢提供,本文为原创,如有引述敬请表明,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古姿


阿拉伯人不团结么?阿拉伯人其实也比较团结,很多人都认为中东之间战争不断,就意味阿拉伯人不团结,这其实是不对的,虽然他们在中东彼此分裂成为数个国家,但是从总体上而言,阿拉伯国家之间还是比较团结的,因为他们大多数都存在这一定的血缘关系。

哪些人是阿拉伯人?

由于知识上的误区,很多人都以为在中东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都是阿拉伯人,其实这种认识是有误区的。从血缘角度上看,生活在阿拉伯半岛的贝都因人才是真正的阿拉伯人,与犹太人是亲戚,同属闪米特人的分支。

根据伊斯兰宗教记载,阿拉伯人的祖先是易斯马仪(以实玛利),而易斯马仪则是伊斯哈克(以撒)的同父异母兄弟,是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的长子。

因此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真正意义上的阿拉伯人,实际上主要还是分布在中东地区的几个阿拉伯国家,比如沙特、科威特、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国。

而其他分布的比如苏丹、利比亚甚至部分西班牙人,都只能说是信奉伊斯兰教、讲阿拉伯语的广义上的阿拉伯人。

所以我们今天如果讲阿拉伯国家不团结,可能主要还是指那些信奉伊斯兰教、讲阿拉伯语的广义上的阿拉伯国家不团结,不过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家族大了,总会有不同的意见,不过好在大家都还比较客气,在和平年代没有兵戎相向,也算是不错了。

阿拉伯国家在面对异族的挑战时,是相当团结的。

由于所有阿拉伯国家全部都信奉伊斯兰教,因此在对面外族入侵时,这些国家其实是相当团结的。比如在中世纪,伊斯兰世界在面临十字军东征时,当时中东地区的各个部落,基本上都会因为宗教而团结起来,去共同迎战十字军。

此外在二战结束后,犹太人组织在耶路撒冷地区建国时,也遭到了阿拉伯国家的集体反对,为了将犹太人驱逐出巴勒斯坦地区,当时中东的各个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在三十多年时间里,向以色列发动了总计5次中东战争。

虽然在战争中阿拉伯世界五战皆负,但是仍然显示出了他们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可不是一般的民族可以做到的。

白种人团结么?其实他们一点都不团结。

有些人觉得白种人团结,其实白种人才是最不团结的那一群。为什么要这样讲,这是因为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白种人发动的,这两场战争的交战双方都是谁?其实都是白种人。

一边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一边则是德意志人,但是其实这两个民族在过去有一个共同的称呼,那就是日耳曼民族。

因此在二战之前的欧洲历史中,不管是拿破仑征服欧洲,还是英法百年战争,还是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实都是日耳曼民族的内战,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团结。所以如果要算起来,白人民族才是最好战的那个民族,其他国家各民族与白人民族相比,老实说差远了。

所以阿拉伯人与白人之间究竟那个团结那个不团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一样的,并不能因为今天的中东地区战乱不停,就说阿拉伯人不团结。事实上今天的中东乱局,与西方在幕后推动是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而阿拉伯各国总体实力不如西方国家,这才是今天中东乱局发生的最根本原因。


落下m


说什么教派分歧,部落内斗,说什么宗教因素的其实都被表象迷惑了这些都不是问题的本质。

其实是发展规律造成的。阿拉伯世界目前发展到的时间段基本上和基督教世界中世纪发展时代以及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差不多的发展时期一致。阿拉伯世界从酋长部落到伊斯兰统一了阿拉伯世界然后到分裂及发展到现在,和罗马帝国统一然后分裂为东西罗马然后分裂为现在形态的星罗棋布的欧洲小国政治演变上没有什么大区别:宗教分化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伊斯兰教分裂为逊尼派和什叶派;政治分化上罗马分裂为以各民族为核心的民族国家,形成诸侯公国及至目前的国家形态。阿拉伯民族也根据地缘和部落形成不同的国家。


也像极了中国的古代时期,由部落统治形成周天子治下的天下,然后分裂为各个不同的诸侯国家,然后就是内战不断民不聊生。

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外来势力的干扰对一个地区政治阶段的影响也是错综复杂的。正如各种文章阐述的观点,对宗教的误读,种族主义思想,西方强势文明的观点带入,列强的利益干涉,阿拉伯世界的无序反抗等等都影响了阿拉伯世界的统一进程。


但实质的历史规律是没有办法被拔苗助长提前到位的。

所以阿拉伯世界的统一,排除掉各种对宗教因素的错误理解及种族主义的结论外,实质上是政治发展的历史规律在左右。


心跳平稳w



阿拉伯国家将现代阿拉伯人愚昧落后的现状归咎于400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

奥斯曼帝国统治期间,阿拉伯从一个大帝国零碎化,虽然没有歧视,但是通过阿拉伯酋长的统治,将阿拉伯人变成一个个松散的部落。

一战后,英国控制了阿拉伯国家。同时通过巧妙的分割和扶持,把大量的酋长变成了国王,看下科威特和伊拉克国土,伊拉克只剩下一个小小的出海口。看下沙特国土,东部波斯湾大量的小国,沙特也只剩下一个小小的出海口。

这种刻意的分割,阿拉伯国家一独立就面临着一大堆内部矛盾。加上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千年宿怨。阿拉伯半岛的极端保守的王室与比较开明的北部阿拉伯共和国矛盾。

阿拉伯能够团结得起来才是怪事?


鹰的家园



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世界)是指以阿拉伯人为主要民族的国家。他们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也有着统一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绝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 阿拉伯世界共包含22个国家和地区,总面积1313万平方千米。

七世纪的时候,阿拉伯的圣人~~穆罕默德,横空出世,他用古兰经武装阿拉伯人,伊斯兰教为政教合一的穆斯林共同体确立了宗教生活、政治文化、社会经济、军事法律等各种制度。主要包括宗教课税、贸易法则、饮食婚丧、借贷遗产、战争刑律、各种律法等等。它就是一部阿拉伯世界的准则。穆罕默德率领着伊斯兰教,统一了阿拉伯半岛。随后,阿拉伯统治者逐步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于11世纪初解体,此后历经塞尔柱土克曼人(11-12世纪)、蒙古人(13-14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14-20世纪初)的统治。所以阿拉伯世界经过这么多年的掺沙子,不断分裂,伊斯兰教分成了多个教派,而且阿拉伯国家之中还有主体民族为波斯人的伊朗。但这些波斯人又是信仰伊斯兰教教义的什叶派穆斯林,其与伊拉克同属。土耳其更是土耳其人为主体的国家,往前追溯,这些土耳其人争先恐后的和突厥人拉关系。

阿拉伯世界的国家政治体制各异。君主制国家,君主立宪制,总统共和制,分权制总统制,联邦制,国家制度的不同,说明这些国家骨子里的很多东西有些本质的区别。

所以说阿拉伯世界再怎么团结,成立同盟,也不可能不要主权和不要本国的根本利益。和欧盟基本相同,自家的小算盘打的噼里啪啦,一到关键时刻那就是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不要脸做派。五次中东战争就看出来了,所有阿拉伯国家联和起来都干不过一个小小的以色列,主要就是没有团结的统一的指挥,送死你去,占便宜我来,这能行才怪。

再加上世界几个超级大国为了中东的石油,纷纷抢占地盘,尤其是美国和前苏联现在的俄国,英国。法国,几个国家跑过来抢地盘,你进我就退,你急了我让着点,趁你高兴我揩点儿油,没什么应该不应该的,唯一的规则就是,别想把我挤出去,想挤我出局,那我就掀桌子!最近这些年阿拉伯世界伊拉克完蛋,叙利亚残废,和几个大国之间的博弈关联甚大,再有就是伊拉克和叙利亚的阿拉伯人宁愿成群加队的逃难,趁机偷渡到欧洲,也不愿意为自己的国家团结起来搏命,拼出一条血路的精神缺失。石油给了他们富足,也剥夺了他们为了民族的生存誓死一搏的血气!

再一个就是各个大国害怕阿拉伯国家真正团结起来抬油价,所以几个大国都把合纵连横术修炼的炉火纯青,在这样关键占便宜的智慧上,没有国家是真傻。都是拉一派打一派,阿拉伯这些国家越乱越好,浑水好摸鱼。油撒了才便宜!

正所谓真经易取,高僧难求。这就是阿拉伯世界的困难!!!!!


烽火冰河


我是“红雨说历史”,盎格鲁—撒克逊人是大不列颠岛上最大的民族,也是“英格兰人”的称呼,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都有分布。


盎格鲁撒克逊人来自欧洲大陆是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和伊比利亚半岛的伊比利亚人和凯尔特人从大陆进入大不列颠岛和岛上土著一同同化交融,形成了盎格鲁撒克逊人。他们在近代开启了资本主义的先河,进入近代工业时代。

他们文化才华横溢,出现了像莎士比亚,哈代,罗素这样的的大文豪艺术家科学家。盎格鲁撒克逊人英雄史诗至今流传。

阿拉伯人范围比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范围广,人数多,民族众多。他在亚洲西部,非洲北部阿拉伯国家大约上亿人。不同的阿拉伯人血统有区别,比如一些属于欧罗巴人类型也有尼格罗人血统。欧罗巴人和尼格罗人就是我们大部分人了解的白人和黑人。

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的信仰旗帜下慢慢兴起,建立强大的帝国,为东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帝国分裂了,成为很多国王叫哈里发的阿拉伯国家。近现代以来阿拉伯国家一直处于反抗欧洲殖民统治斗争和民族,信仰,石油矿产纠纷中。


其实阿拉伯文化丰富多彩,医学,数学,文学等各方面都有突出成就,雕刻艺术高超。《一千零一夜》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民间文学巨著。

所以团结不团结,留给每个读者对不同民族文海和历史了解之后的思考,不能妄加断言。


红雨说历史


阿拉伯人虽然也是白种人,但没有其它地方白种人那么团结并不奇怪,是宗教的原因让人们聚在了一起,也是宗教的原因让互称兄弟的阿拉伯人心存戒谛,虽然都是伊斯兰教信徒穆斯林,共享一本古兰经,供养真主安拉,但却有四大分枝,真主四大弟孑分掌这些信众,各分枝都有自己的一整套规矩,互相不服,每枝人都自信自己这枝才是真主的谪传弟子,自古至今时有争斗,甚至发展到流血事件,虽是同门弟兄,心中却冷如路人,这就是阿拉伯人不团结的根本原因,同时不可否认,阿拉伯人又是聪明智慧的一群人,不但创造了世界上别具一格的伊斯兰文化和教历,也发明了影响世界进程的阿拉伯数字,他们同样是人类大家族令人敬佩的族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